请选择 目标期刊

连作年限对设施百合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下载:53 浏览:91

李晶晶1 续勇波2 《土壤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为探究不同年限连续栽培百合的设施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采用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连作4年(C4)、连作5年(C5)和连作7年(C7)设施百合红壤中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样品测序后获得细菌和真菌有效序列分别是249003和451044个,细菌和真菌OTUs总数分别是906和298个。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随连作年限延长设施百合红壤中细菌香农指数和辛普森指数显著升高,真菌香农指数和辛普森指数显著下降。在物种组成分析中,属于细菌优势菌种的有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myce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且C4、C5和C7处理土壤中优势菌种占细菌总数比例分别是85.17%、81.04%和81.64%;而真菌菌门中,只有子囊菌门(Ascomycota)一个优势菌种,并且C4、C5和C7处理土壤中优势菌种占真菌总数比例分别93.69%、92.20%、84.31%。不同连作年限土壤中,子囊菌门镰刀菌属(Fusarium)丰度比例达44.02%~58.83%。相关性分析显示,p H值、有机碳、总氮与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丰度显著相关;p H与青霉属(Penicillium)显著正相关,与镰刀菌属显著负相关。由此可以认为,连作后土壤细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显著上升,真菌微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同时土壤中细菌的优势菌种有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在真菌群落组成中子囊菌门占主导,连作后子囊菌门中占主导地位的镰刀菌属数量的增长可能是引起设施百合红壤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黑木耳菌糠与牛粪共堆腐腐殖质组成的变化 下载:50 浏览:288

王楠 刘兰 王语 雷琬莹 严婷 王帅 《土壤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黑木耳菌糠与牛粪是典型的农业废弃物,两者共堆腐是其资源化利用的最佳途径。本文采用室内培养法,将黑木耳菌糠与牛粪按照10∶0(Ⅰ)、9∶1(Ⅱ)、7∶3(Ⅲ)、5∶5(Ⅳ)、3∶7(Ⅴ)、1∶9(Ⅵ)和0∶10(Ⅶ)7个质量比混合进行为期90d的共堆腐试验,以水溶性物质(WSS)、胡敏酸(HA)、富里酸(FA)和胡敏素(Hu)的碳含量(CWSS、CHA、CFA、CHu)、HA碱溶液E4/E6以及腐殖化指数(CHA/CFA)为评价指标,筛选最佳原料菌糠、牛粪质量比。结果表明:(1)共堆腐中牛粪比例提高可相应增加堆肥的CWSS、CHA、HA碱溶液E4/E6以及CHA/CFA,使CHu有所降低;(2)随时间的延长,堆肥中的CWSS和CHu含量逐渐下降,Ⅰ、Ⅱ、Ⅳ、Ⅵ和Ⅶ处理堆肥的CHA含量先降低再大幅度提高,而Ⅲ和Ⅴ处理的CHA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变化。在各处理中,黑木耳菌糠与牛粪按照7∶3共堆腐更有利于堆肥中CHA的积累,堆肥中HA经历了"先降解再缩合,最终分子复杂程度增加"的过程,混料中黑木耳菌糠比例提高有利于HA分子的复杂化;(3)随堆腐时间延长,除Ⅲ处理的CHA/CFA逐渐增加外,其余各处理的CHA/CFA均表现为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结果堆腐试验结束时Ⅴ处理的增幅最大。综上,黑木耳菌糠与牛粪共堆腐,其原料质量比3∶7的腐熟效果最好。

微生物燃料电池基本组成部件的研究进展 下载:84 浏览:417

翟力学 陈祥 张彤 《能源学报》 2019年1期

摘要:
结合近期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介绍微生物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及电子转移机制,深入探讨其主要组成部件与发展趋势,根据产电菌氧化反应所需碳源和能源不同,着重从微生物学角度对产电菌进行分类,指出并分析其实际应用与推广的瓶颈所在,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国内外石油建设安装工程费用组成的差异分析 下载:76 浏览:438

陈新明 周小芹 周福林 马华 王聪 谭涛 《天然气进展》 2018年11期

摘要:
国内外石油建设安装工程费用组成存在较大差异,不仅费用组成项不同,而且同一费用组成项的价格水平也有所不同。只有了解国内外石油建设安装工程费用组成之间的差异,才能更好地应用国内预算定额进行国外石油建设安装工程的报价测算和费用控制。以《石油建设安装工程费用定额(2015版)》规定的费用组成内容为脉络,采用对比分析法详细阐述了国内外石油建设安装工程费用组成的差异,并针对差异提出了在使用国内预算定额时各项费用的调整或修正方法,为国外石油建设安装工程的造价编制提供参考。

松花湖自然保护区金龟总科物种多样性研究 下载:57 浏览:370

宋子龙1 崔书丹2 孙国文1 吴相菊1 张秋艳1 《林业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通过对松花湖自然保护区金龟总科物种多样性系统调查,共采集到该区金龟甲414头,隶属于5科19属25种,其中,鳃金龟科9属9种,花金龟科4属5种,丽金龟科4属9种,斑金龟科和犀金龟科各1属1种,丽金龟科昆虫的种群数量最大。该区金龟甲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均在6月份达到峰值。

不同生境访问桃花昆虫群落组成与时间动态 下载:53 浏览:364

杜秀娟1.2 马春森3 吉国强1 武新琴1 张金荣1 《林业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采用定点定树拍照法调查山西省万柏林生态园访问桃花昆虫群落丰富度与多度组成和优势物种,使用多度、单因素方差、成对样本T检验比较访问桃花昆虫群落时间动态,结果表明:2015与2016年,240组数据,访问桃花昆虫19种245头,4目,17属,4个生境都具优势物种和优势属,但不都具有特有物种和特有属。优势物种意大利蜜蜂与毛跗黑条蜂日活动呈单峰型,而中华蜜蜂、角额壁蜂、凹唇壁蜂、黄猄蚁日活动呈双峰型。低海拔样地访问桃花昆虫群落参数变化与高海拔样地不同,但相同样地群落参数变化相似。采用单峰型与双峰型物种会促进桃树结实,在高海拔样地与高龄桃园放养多种优势物种会促进桃树健康生长和结果。

我国现代学徒制课程及课程体系的构建 下载:66 浏览:468

赵永胜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2期

摘要:
学徒制课程及课程体系设置要坚持课程内容与培养标准相一致、校内学习与企业工作相一致、学校课程与企业课程相一致、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相一致、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统一等原则。在组成上要有完整的课程模块,科学的课程体系与培养过程,融合的"岗课融通"课程。在实施时要树立符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课程观,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目标,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组建校企双元育人师资队伍。

乌江鱼类种类组成及多样性 下载:75 浏览:491

王雪1,2 吕振宇1,2 曾圣1,2 王伟1,2 黄福江1,2 闵文武1,2 向燕1,2 刘伟1,2 《水产研究进展》 2023年3期

摘要:
为了解乌江鱼类本底资源数据,实验对乌江鱼类种类组成及多样性进行了分析,2017—2021年,先后在贵州省乌江流域进行野外调查12次。对收集到的5065尾、约204kg渔获物进行统计,共鉴定出107种,隶属于6目22科73属,其中鲤科鱼类最多,有53种,占采集总数的49.53%。乌江鱼类物种多样性G-F指数为0.57,上、中、下游G-F指数分别为0.40、0.47和0.45,上游鱼类科属间的多样性小于中、下游。乌江中游鱼类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 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3.54、9.63和0.81。渔获物分析结果显示,中华倒刺鲃、尼罗罗非鱼、蛇、鲫和?的重量和数量占比均位于渔获物前十。将IRI值大于500的列为乌江优势种,则有鲫、中华倒刺鲃和马口鱼。研究表明,乌江梯级水电的开发对流域鱼类种类组成和渔获物组成产生了一定影响,作为长江全面禁捕前开展的调查,研究结果丰富了乌江鱼类资源本底数据,将对长江“十年禁渔”效果评估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磷虾渔场夏秋季汤氏纽鳃樽食物组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70 浏览:481

廖丹枫1,2 方倩1 朱国平1,2,3,4 《水产研究进展》 2022年6期

摘要:
为了研究南极磷虾渔场汤氏纽鳃樽的食物组成及其影响因素,实验基于2020年3—4月在布兰斯菲尔德海峡采集到的汤氏纽鳃樽样本,通过分析肠道内容物确定了其食物组成,并进一步分析了其食性的月间以及生活史阶段间差异。结果发现,汤氏纽鳃樽主要摄食硅藻和浮游动物,还少量摄食纤毛虫、原生动物等,优势饵料为羽状环毛藻;汤氏纽鳃樽的摄食存在着月间差异,表现为3月大量摄食优势硅藻即羽状环毛藻,而4月末羽状环毛藻的摄食数量显著降低。此外,汤氏纽鳃樽的摄食还存在着显著的生活史阶段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南大洋汤氏纽鳃樽的食性研究提供参考,为阐明汤氏纽鳃樽与南极磷虾间的营养关系提供基础数据。

万峰湖丰水期和枯水期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比较 下载:53 浏览:267

秦燕 范波 梅丽 《中国水产学报》 2023年4期

摘要:
为比较贵州省黔西南州万峰湖丰水期和枯水期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于2020年11月(丰水期)和2021年5月(枯水期)采集了万峰湖3个生态位点(大坝、梅家湾和巴结)表层(0~5m)水体的水样,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群落组成。结果表明:3个取样点丰水期细菌的OTUs共1 647个,枯水期细菌的OTUs共1 530个,枯水期细菌丰度高于丰水期,而丰水期细菌群落多样性高于枯水期;在门水平上,丰水期浮游细菌群落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蓝藻门(Cyanobacteria)等18门202属细菌组成,枯水期浮游细菌群落则主要由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等20门236属细菌组成;在属水平上,丰水期和枯水期共有属为55属,147属为丰水期特有,其中放线菌门的Nanopelagicaceae属、蓝菌属(Cyanobium)和羊栖菜弧菌属(Limnohabitans)丰度最高,181属为枯水期特有,其中蓝藻门的Gplla属、土生单胞菌属(Terrimonas)和玫瑰单胞菌属(Roseomonas)丰度最高;PICRUSt功能预测显示,大部分代谢途径中菌群预测的基因拷贝数为枯水期明显高于丰水期。研究表明,万峰湖丰水期和枯水期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丰水期和枯水期均有其特有的细菌群落结构,且枯水期菌群代谢比丰水期更活跃。

铜藻褐藻聚糖硫酸酯的分离纯化、结构组成及保肝护肝作用 下载:48 浏览:312

卓丹琪1 张雪楠1 李雨晴1 刘诗萌1 任丹丹1,2 何云海1,2 汪秋宽1,2 《中国水产学报》 2022年4期

摘要:
为研究铜藻褐藻聚糖硫酸酯的结构组成及保肝护肝作用,以铜藻Sargassum horneri褐藻聚糖硫酸酯(fucoidan)粗品为原料,经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柱分离纯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及红外光谱对粗多糖(TF)及其纯化组分的单糖组成和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并建立CCl4诱导的肝脏损伤动物模型,进行各组分的保肝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从铜藻褐藻聚糖硫酸酯粗品分离纯化得到TF1、TF2、TF3、TF4 4个组分,其硫酸基团含量分别为9.62%、11.51%、14.51%和13.62%;单糖组成分析显示,粗多糖主要由岩藻糖(Fuc)、葡萄糖(Glu)、甘露糖(Man)和半乳糖(Gal)组成,各纯化组分的单糖组成含量差异较大;红外光谱分析显示,TF及其纯化组分在1 250 cm-1附近出现强吸收峰,为S=O(硫酸基)的吸收峰,证明TF及其纯化组分均含有硫酸基团,且TF、TF3、TF4的硫酸基主要连接于岩藻糖的C-2或C-3位置,TF1、TF2主要连接于岩藻糖的C-4位置;动物试验显示,灌胃不同剂量TF及其纯化组分,均能显著提高肝损伤小鼠肝脏或血清中SOD、GSH-Px和TNF-α的活性(P<0.05),显著降低MDA、ALT和AST指标的水平(P<0.05),肝组织切片显示,肝细胞病变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研究表明,铜藻褐藻聚糖硫酸酯粗品经分离纯化得到4个组分,总体上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保肝护肝作用。

摄食不同水平饲料蛋白质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肠道组织形态和菌群组成的影响 下载:49 浏览:351

麦浩彬1 郭鑫伟1 王金港1 迟淑艳1,2 董晓慧1,2,3 杨奇慧1,2 刘泓宇1,2 章双1,2 《中国水产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为研究饲料蛋白质水平对石斑鱼肠道微生态群落的影响,以红鱼粉和酪蛋白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高筋面粉和玉米淀粉为碳水化合物源,配制6组不同蛋白质水平(35%、40%、45%、50%、55%和60%的等脂等能饲料,分别记为P35、P40、P45、P50、P55、P60组),投喂初始质量为(6.50±0.00)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幼鱼8周,试验结束时取其肠道组织观察肠道组织形态,并分析肠道菌群组成。结果表明:P50组前肠和后肠皱襞高度显著高于P40、P45和P60组(P<0.05),而皱襞宽度则显著低于P35和P40组(P<0.05);P50组中肠和后肠隐窝深度均取到最小值,P50组各肠段肌层厚度均取到最大值;Illumina MiSeq测序显示,多样性指数(Shannon、Simpson、Coverage指数)和Ace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55和P60组的Chao指数显著高于P40、P45和P50组(P<0.05);从门水平上看,各组优势菌落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P50组变形菌门含量最低且厚壁菌门含量最高;从属水平上看,红球菌属Rhodococcus、罗尔斯通氏菌属Ralstonia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为各组优势菌落,P50组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含量最高,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互营杆菌属Syntrophobacter含量均有所下降。研究表明,摄食不同蛋白质水平的饲料对珍珠龙胆石斑鱼肠道菌群多样性无显著性影响,但显著影响肠道菌群丰富度和肠道组织形态,饲料蛋白质水平为50%时不仅能有效改善肠道组织形态,优化肠道升级,还有助于乳酸菌等有益菌属定植并减少致病菌含量。

大鲵幼体蛋白质的需求量 下载:85 浏览:447

王双1 李战福1 李虹2 黎学练3 雷登华3 朱成科4 林仕梅1 陈拥军1 罗莉1 《水产研究进展》 2020年1期

摘要:
为评定大鲵幼体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量,以鱼粉为主要蛋白源配制6种蛋白质水平(干样基础)的实验饲料:D1(43.7%)、D2(47.1%)、D3(51.3%)、D4(55.7%)、D5(59.9%)和D6(64.4%),饲喂初始体质量为(20.99±0.15) g的大鲵幼体92 d。结果显示,①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大鲵增重率有显著影响,在D4组达到最大值,较D1组增加了276.4%,且全鲵蛋白质沉积率和肌肉RNA、RNA/DNA值、胃蛋白酶、H+-K+-ATPase、胰蛋白酶、脂肪酶和Na+-K+-ATPase、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均在D4组达到最佳,而肝脏和肠道丙二醛(MDA)在该组均达到最低;②随饲料蛋白质水平增加,肌肉粗蛋白线性增加,全鲵脂肪线性下降,全鲵水分和粗灰分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全鲵粗蛋白先增加后趋于稳定,在D4组达到最大;③大鲵皮肤胶原蛋白含量在D4组达到最高,较D1组增加了27.83%。研究表明,以增重率、肌肉RNA/DNA值、蛋白质沉积率和皮肤胶原蛋白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二次回归方程分析得到大鲵幼体饲料的最适蛋白质水平为55.9%~58.3%(干样基础),该饲料蛋白质水平能显著提高大鲵幼体胃的泌酸能力、机体消化吸收和抗氧化能力,增加鲵体营养素的沉积,从而促进生长和饲料的转化;而低蛋白质水平饲料显著抑制大鲵的生长。

二种海胆性腺的脂质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 下载:82 浏览:484

徐华 王云鹏 杨德孟 楼乔明 张进杰 杨文鸽 《水产研究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为分析马粪海胆和光棘球海胆性腺的脂质组成和抗氧化活性,采用核磁共振和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2种海胆性腺油脂的脂质成分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并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法、羟基自由基清除法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法对其脂质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马粪海胆和光棘球海胆性腺脂质均以甘油三酯和磷脂为主,胆固醇、胆固醇酯和游离脂肪酸含量较低。马粪海胆和光棘球海胆性腺总脂富含C20:4n-6和C20:5n-3,且二者总量分别占脂肪酸含量的35.88%和34.98%;同时2种海胆性腺的中性脂和极性脂的脂肪酸组成存在较大差异,中性脂以C14:0和C16:0等饱和脂肪酸为主,而极性脂以C20:4n-6和C20:5n-3等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马粪海胆和光棘球海胆性腺脂质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均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IC50分别为2.75和1.98 mg/mL,羟基自由基IC50分别为0.33和0.29 mg/mL,超氧阴离子自由基IC50分别为0.33和0.31 mg/mL。研究表明,马粪海胆和光棘球海胆性腺脂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抗氧化活性,可作为C20:4n-6、C20:5n-3和磷脂等功能性脂质因子的重要膳食来源。

育肥饲料中混合植物油替代鱼油对三疣梭子蟹育肥性能、生理代谢指标和生化组成的影响 下载:88 浏览:495

吴仁福1 龙晓文1,2,3 侯文杰4 潘桂平4 董志国5 成永旭1,2,3 吴旭干1,2,3 《水产研究进展》 2019年3期

摘要:
为研究饲料中植物油替代鱼油对三疣梭子蟹育肥性能、生理代谢和生化组成的影响,采用混合植物油(大豆油:菜籽油=1∶1)分别替代饲料中0%、25%、50%、75%和100%的鱼油,制成5种等氮等脂育肥饲料(分别记为饲料Diet 1~Diet 5)对生殖蜕壳后的三疣梭子蟹雌体[初始体质量为(150±25) g]进行45 d的育肥养殖。结果显示:(1)饲料中鱼油替代对雌体成活率(SR)、增重率(WGR)、性腺指数(GSI)、肝胰腺指数(HSI)、出肉率(MY)和总可食率(TEY)均无显著影响。(2)各组雌蟹肝胰腺中的甘油三酯(TG)含量,苹果酸脱氢酶(MDH)、脂肪酶(LPS)和脂蛋白酯酶(LPL)活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TG和LPS水平均在Diet 5最高,MDH活性在Diet 1组最高,而LPL活性在Diet 2组最高;血清中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分别在Diet 3和Diet 4组最高。(3)Diet 1组肝胰腺中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高于Diet 2和Diet 3组,而肝胰腺中碱性磷酸酶(ALP)和酸性磷酸酶(ACP)均在Diet 4组最高;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在Diet 1组最低,Diet 2组最高,而ALP活性在Diet 1组最高。(4)不同饲料组肌肉中粗蛋白和总碳水化合物含量差异显著,均以Diet 3组最高;Diet 3和Diet 4组肝胰腺中的粗脂肪和总碳水化合物均相对较高;此外,卵巢中的粗蛋白含量在Diet 3组最高。(5)饲料中鱼油替代水平对三疣梭子蟹肌肉、卵巢和肝胰腺的脂肪酸组成产生显著影响,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随鱼油替代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而n-3 PUFA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随饲料鱼油替代水平的升高而降低。研究表明,育肥饲料中植物油替代鱼油对三疣梭子蟹雌体成活和卵巢发育等无显著影响,但可提高肝胰腺中甘油三酯、粗脂肪、n-6 PUFA含量、部分抗氧化和免疫指标;50%的鱼油替代水平可提高卵巢和肌肉中粗蛋白含量。因此,混合植物油可以替代三疣梭子蟹育肥中50%的鱼油。

谷氨酰胺及其前体物对松浦镜鲤肌肉成分、氨基酸组成及AKP活性的影响 下载:45 浏览:445

赵志刚1 宋芳杰1 王连生2 罗亮1 王常安1 李晋南1 都雪1 徐奇友1 《中国水产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为研究谷氨酰胺及其前体物对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肌肉成分、氨基酸组成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影响,分别用谷氨酰胺(Gln)、谷氨酸(Glu)、α-酮戊二酸(AKG)、L-鸟氨酸-α-酮戊二酸(OKG)、L-精氨酸-α-酮戊二酸(AAKG)、α-酮戊二酸钠(2Na-AKG)替代基础饲料中1.5%的葡萄糖,配制成6种等能等氮饲料,并设空白对照,共7个组,进行了8周的松浦镜鲤(初始体质量为40.27g±3.96g)养殖试验。结果表明:OKG组鱼体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处理组(P<0.05);2Na-AKG组鱼体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处理组(P<0.05);不同处理组鱼体粗脂肪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OKG组和AAKG组鱼体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OKG组和AAKG组鱼体肌肉苏氨酸显著高于对照组和AKG组(P<0.05),而Glu组缬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除2Na-AKG组外)(P<0.05);Glu组、AKG组和2Na-AKG组肌肉必需氨基酸(EAA)总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处理组中鱼体肌肉非必需氨基酸(NEAA)、呈味氨基酸(DAA)和总氨基酸(TA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AKG组和2Na-AKG组鱼体前肠AK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处理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Glu组鱼体肝脏的AKP活性显著提高(P<0.05),而血清中的AKP活性在各处理组间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1.5%的OKG能显著提高松浦镜鲤鱼体肌肉粗蛋白质及苏氨酸含量,同时能显著降低鱼体肌肉水分含量;饲料中添加1.5%的AAKG和2Na-AKG能够显著提高鱼体肠道AKP活性。

健康与患病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结构及功能差异研究 下载:86 浏览:500

郁维娜1,2 戴文芳1,2 陶震1,2 熊金波1,2 《水产研究进展》 2018年6期

摘要:
为探究病害发生后健康与患病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的差异,并筛选肠道指示菌群来评估宿主健康状况,评价凡纳滨对虾肠道菌落的功能冗余性。实验采集健康和患病凡纳滨对虾样品,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肠道菌群组成,并利用PICRUSt进行功能预测,以此比较健康与患病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差异,并预测功能与群落组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病害的发生伴随着肠道菌群结构的显著变化,而多样性无显著差异。与健康凡纳滨对虾肠道细菌组成相比,患病凡纳滨对虾肠道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相对丰度降低,而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增加。同时,筛选出16个指示细菌科,能够很好地指示宿主健康状况。与健康组相比,患病凡纳滨对虾中参与弧菌侵染的过程显著增加,而溶酶体和过氧化物酶等免疫功能代谢过程显著减弱。此外,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组成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组成具有较低的功能冗余性。研究表明,健康与患病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并且由细菌介导的功能随之发生改变,能够用指示微生物评估宿主健康状况。

饲料中添加混合益生菌对幼参生长、消化酶活力和体壁营养组成的影响 下载:56 浏览:480

包鹏云 李璐瑶 陈炜 孙静娴 左然涛 马悦欣 《中国水产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为探讨在饲料中添加混合益生菌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生长、消化酶活力和体壁营养组成的影响,以体质量为(0.54±0.06)g幼参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投喂含益生菌(1×105cells/g梅奇酵母C14+1×105cells/g红酵母H26+1×107cells/g芽孢杆菌BC26)饲料(益生菌组)和基础饲料(对照组)后,幼参肠道异养细菌数量和弧菌数量,以及幼参生长、肠道消化酶活力和体壁营养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试验第4周和第8周时,益生菌组幼参肠道异养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益生菌组幼参特定生长率和肠道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益生菌组幼参比对照组具有较高的体壁粗蛋白质及糖分含量(P<0.05);投喂含益生菌饲料的幼参肠道弧菌数量显著低于投喂基础饲料的幼参(P<0.05);饲养8周时,益生菌组幼参体壁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补充混合益生菌可促进幼参生长和消化酶活力,并影响其体壁营养组成。

冬夏两季五种经济鱼类组织脂肪酸含量及组成分析 下载:89 浏览:538

乔芳 李欢 李东亮 张美玲 杜震宇 《水产研究进展》 2018年2期

摘要:
为了解不同季节不同鱼类不同组织中的不同脂肪酸含量,科学地指导鱼类膳食消费,本实验研究了冬夏两季,采集自上海市场常见的5种经济鱼类:大黄鱼(海洋肉食性),银鲳(海洋杂食性),日本鳗鲡(淡水肉食性),莫桑比克罗非鱼(淡水杂食性),草鱼(淡水草食性),分别检测鱼背部肌肉、腹部肌肉、尾部肌肉、肝脏和腹腔脂肪组织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绝对含量。结果显示,5种鱼肌肉脂肪酸谱存在显著差异,并与各自的生活环境及食性均有关系;在鱼的腹腔脂肪或肝脏中,饱和脂肪酸(SFAs)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含量较高,且与组织脂肪含量密切相关;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s)和n-6系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s)含量较低,且与组织脂肪含量关系不大;大黄鱼和银鲳各肌肉组织中的n-3 PUFAs、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以及n-3/n-6值高于莫桑比克罗非鱼和草鱼,并与组织脂肪含量呈正相关;冬季草鱼腹部肌肉、莫桑比克罗非鱼尾部肌肉以及日本鳗鲡和银鲳的肝脏中的n-3 PUFAs含量较夏季高。研究表明,脂肪酸组成与物种、食性、水域环境以及季节温度和组织部位均有关系。从补充n-3 PUFAs摄入的角度分析,日本鳗鲡、大黄鱼和银鲳营养价值高于莫桑比克罗非鱼和草鱼,冬季鱼类的营养价值高于夏季。

中波发射台信号源系统的组成与智能调度系统 下载:197 浏览:2015

韦选平 《信号处理与图像分析》 2022年10期

摘要:
中波发射台信号源系统包括各种信号处理设备和人工、智能控制系统。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化控制技术已被应用到广播电视发射领域。其中自动化监控系统在中波广播发射台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技术管理效率。为中波发射台安全播出奠定了可靠的基础。本文对中波发射台信号源系统的组成架构和智能调度系统工作原理进行详细的论述。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