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近代情动:《恨海》与破碎的自我转向 下载:46 浏览:330

余夏云 《文学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吴趼人的写情小说《恨海》,将女性推至历史变动的前台,通过拟代的方式,探究近代性别主体的生成问题。他的书写既回应了维多利亚文学中有关家庭小说写作的传统,也关联着近代以来逐渐兴盛的游记文学,显示了与西方成长小说的对话关系。在一系列的社会动荡中,故事的女主人公棣华徘徊在"内疚"和"羞耻"的情感之中,做出抉择,并逐渐获致个人的主体认知。同革命化的方式不同,吴趼人的写作显示了通过日常生活来推敲自我的可能路径,揭示了近代主体的建成,乃是在一系列的情感、道德的拉锯中完成的,代表的是一种情境化的认知方案。

歧路复返与自我引渡——读《十月》“新女性写作专辑” 下载:52 浏览:348

罗雅琳 《文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十月》"新女性写作专辑"中的作品通过重新理解女性的城市境遇、书写浪漫女性的成熟过程,尝试使"新女性写作"实现"歧路复返"与"自我引渡"。"歧路复返"意味着女性写作者在刻意追求与主流文学的差异之后,重新尝试以新的方式切入主流议题。这要求作者首先理解性别问题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然后再将其还原到具体的社会语境中去。"自我引渡"意味着女性文学角色不再期待男性拯救者,而是在艰难的"涉渡"中实现自我肯定并完成自我教育。对于"新女性写作"的讨论,并非要将参差百态的文学作品塞入一个狭窄的概念,而是对目前文学状况的更高要求。

“社会相”书写与现代山水游记的审美伦理 下载:47 浏览:340

王炳中 施仁瑞 《文学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自我""自然""社会"是现代山水游记的三个关键义项,三者的关系既是以"社会相"作为审美的向心力,又互为矛盾和冲突,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古代山水游记和谐圆融的美学取向,形塑出现代山水游记独异的审美伦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因着社会情怀的羁绊,"自我"面对自然时常陷入进退失据的彷徨;"社会相"的嵌入消解了主体面对自然山水"独往会心"的审美旨趣,形成"自然"审美与"社会"审丑的二元对立;由于批判的在场和对现实社会的多维观照,在物我对话上,现代山水游记多采用"动态化"的"观物"方式和直接、明快的"比兴"修辞,是对传统"托物言志"手法的创造性转化。

社会网络关系影响学术创业意愿的传导机制研究——基于组织内外部的社会网络视角 下载:47 浏览:224

尚妤1 宋建敏2 丁超1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0年9期

摘要:
学术创业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但是驱动学者产生创业意愿的研究还相对缺乏。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研究构建了学者所在组织内、外部社会网络关系作用于学术创业意愿的研究框架。通过对188份高校学术工作者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证实:学者社会网络关系对创业自我效能感具有促进作用,组织外部社会网络关系完全通过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学术创业意愿产生正向影响,而组织内部社会网络关系与学术创业意愿之前的关系并不显著;此外,利益期望正向调节组织内部社会网络关系与创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正向关系,但在组织外部社会网络关系与创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调节效应并不明显。研究有效揭示了学术创业意愿的发生机制和约束条件,为潜在学术创业者的人脉拓展以及学术组织促进学术创业意愿形成提供了实践层面的参考意见。

陈铨《恋爱之冲突》对思想启蒙的自我反省 下载:46 浏览:338

梁建先 《文学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新文学刚刚过去的第一个十年,陈铨的小说《恋爱之冲突》,通过充满逻辑悖论的情节设置、主张自由婚恋的艺术表现,以其尖锐而直白的语言文字,表现出了对"自由恋爱"质疑和否定的鲜明态度,由此引发对五四思想启蒙的沉重反思。文本展现与时代潮流相悖的思想风貌,是陈铨作为深受西方人文精神洗礼的现代知识分子,面对"西方"与"传统"的深刻认识和自觉反省。

私社区:移动新媒体时代的自我、他人与地方 下载:425 浏览:412

谢静1,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1期

摘要:
本文提出私社区概念,以描述移动新媒体时代的自我、他人与地方新关系。借助于当前独特的地理媒介,人们以自我为中心,构造了自我与地方、自我与他人的多重关系,展示出散布式、碎片化的社区形象,并且在社交网络中以多种方式连缀、拼贴。这种社区形态打破了传统社区统一、稳定的公共形象,体现了个体与公共的矛盾性共存,因而称其为私社区。与传统的依赖性、政治性社区不同,这种私社区主要呈现出审美的公共性。而地理媒介的具身中介化性质,耦合了身体、物质与符号,连接了具身与中介、物质与象征,由此创造了私社区新的社区感。地理媒介生成的私社区并未完全取代传统和现代社区,但是开启了一种新的社区生活,同时影响个人的主体性与社区的公共性。

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的内生路径——科研自我效能感作用机制初探 下载:58 浏览:439

刘成科1,2 王少1 孔燕1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8年8期

摘要:
科研自我效能感是科研人员对自身科研能力的信念,可为科研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一种内生路径。从概念出发,探讨了科研自我效能感对规范科研行为、激发科研动机和优化科研管理的作用机制,并提出科研效能感制度化应用的问题与策略。

情绪智力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成就动机和创业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下载:45 浏览:420

梅云 程可心 刘建平 叶宝娟 《心理学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为探讨情绪智力、成就动机、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大学生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使用情绪智力量表、成就动机量表、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创业意向量表对98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成就动机中介了情绪智力与大学生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2)创业自我效能感中介了成就动机与大学生创业意向间的关系。(3)创业自我效能感中介了情绪智力与大学生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4)成就动机和创业自我效能感在情绪智力与大学生创业意向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尊严死行为的刑法边界 下载:53 浏览:338

刘建利 《法学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尊严死行为可评价为作为,也可评价为不作为。尊严死的合法化理论,美国和日本判例采用的是"自己决定模式",英国侧重的是"最佳利益判断模式",法国则是"治疗义务的界限模式",而日本行政机构采取的则是"程序保障模式"。"自己决定模式"过于硬直,"最佳利益判断模式"的判断标准比较模糊,"治疗义务的界限模式"能够适用的场合比较有限,"程序保障模式"回避了本质问题的判断。尊严死行为的容许根据及范围应当通过"正当治疗行为论"予以判断。尊严死行为只要符合医学的适用性、医术的正当性以及患者的知情同意这三个合法化,就是"正当治疗行为",能阻却违法性实现正当化。

戒毒人员戒毒动机对复吸倾向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下载:65 浏览:374

曾晓青1 练晨新1 陈美荣2 吴挺云3 《心理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目的:考察强制戒毒人员的戒毒动机对于复吸倾向的影响机制。方法:使用强制戒毒者复吸倾向性心理调查表、戒毒动机量表、心理韧性量表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对710名强制戒毒人员进行调查。结果:(1)强制戒毒人员戒毒动机负向预测复吸倾向;(2)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中介了戒毒动机和复吸倾向的关系;(3)心理韧性调节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结论:戒毒动机不仅直接影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复吸倾向,也通过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复吸倾向,心理韧性增强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复吸倾向的影响。

孕妇家庭亲密关系的差序格局及其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下载:33 浏览:426

张亚亚1,2 范红霞3,2 潘敏2 《心理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通过两个研究探索孕妇家庭亲密关系的差序格局及其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研究一,采用自我参照R/K范式探索孕妇家庭亲密关系的差序格局;研究二,采用问卷调查法探索孕妇家庭亲密关系对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结果表明:(1)孕妇家庭亲密关系的差序格局核心为自我参照和配偶参照,母亲参照、父亲参照和子女参照居于第二位,婆婆参照、公公参照居于第三位;(2)孕妇的自我参照水平影响自身焦虑情绪,配偶参照水平影响孕妇的抑郁情绪。

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对主动职业行为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下载:53 浏览:430

高洁 林燕滢 崔佳 温忠麟 《心理学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基于主动性行为模型和生涯建构理论探讨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对主动职业行为的影响机制。采用主动职业行为量表、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量表、生涯适应力量表、同事支持量表对广深两地13所民营企业的195名员工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影响主动职业行为;(2)生涯适应力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同事支持在中介模型的前半路径起到调节作用。

寻找自我:基于认知神经的观点 下载:46 浏览:418

周爱保 马晓晨 《心理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默认网络相关研究表明,生物进化的社会适应性建构了自我的认知神经基础,与James的自我结构相对应:主我位于后部扣带回,精神自我位于内侧前额叶,身体自我位于顶下小叶和脑岛;并且与内侧前额叶、顶下小叶和后部扣带回之间的信息传递相关。个体在基线水平的大脑活动表明,自我是通过后部扣带回接收并调节全脑(包括表征客我的脑区)信息流,随时准备将外界满足需要有利于个体生存的资源纳入其中的神经系统。对于探讨"认识自我"这个古老的哲学问题与现代认知神经科学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合规官的保证人义务来源及其履行 下载:58 浏览:365

李本灿 《法学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合规官具有独立的信息进入权,承担着公司合规重任,因而在特定条件下具有对公司员工职务行为的监督者保证人义务;合规官的义务是派生性义务:公司领导可能因有缺陷的组织结构的创设(限于不真正不作为的情形),产生对公司员工的监督者保证人义务;监督者保证人义务是公司领导的集体性义务,水平授权并不改变义务归属;基于劳动分工的需要,合规官可以通过垂直授权继受取得该义务;授权可以减轻但并不完全排除公司领导的义务,义务仍归属于领导集体,通过授权,该义务转变为剩余义务,即合理选任与监督管理义务;合规官的监督者保证人义务可以通过信息传递方式履行,传递之后,义务重新回到领导集体;合规官保证人义务的确立,客观上构建了自下而上的责任链体系,不至于出现责任流失,或有组织地不负责任。不真正不作为犯情形下的合规责任研究,可以与单位犯罪范围内的讨论形成互补,搭建起领导人与合规官责任的完整图谱。

基于印象管理量表的反应模式筛查故意作假者 下载:62 浏览:218

任岩 潘逸沁 骆方 《心理学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社会称许性反应由两个成分组成:自我欺骗(无意识地夸大反应)和印象管理(有意识地歪曲作答)。采用实验研究范式和Mixed Rasch Model,探讨二者在BIDR印象管理量表上的得分及作答模式差异。结果发现,当发生印象管理时,量表分数高于仅发生自我欺骗时的分数,且被试倾向选择极端反应。进而采用logistic回归对量表分数划定分界线,将高于分数线的被试认定为故意作假者,低于分界线的被试认定为仅发生了自我欺骗,没有故意作假。

亲密关系中的客体化研究 下载:36 浏览:61

张帆 钟年 《心理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客体化理论提出,女性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被他人凝视、在人际交往中被强调外表的重要,以及媒体信息对女性性吸引力的突出等信息,这些直接或者间接的因素导致了部分女性接受以"第三者"的观察视角来看待自己,看重自身的生理功能而忽视了个人能力。当这种性客体化内化之后,其结果就是自我客体化。自我客体化会造成如抑郁、焦虑、身体羞耻感等情绪问题;进食障碍以及与性行为相关的行为障碍。最新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对象以及研究范围进行了扩展:在研究对象上,从女性群体扩展到男性群体,从异性恋群体扩展到同性恋群体;在研究范围上,从性客体化扩展到去人性的工具客体化。未来的研究需要从文化差异、性别趋同和配对研究三个方向进一步探讨亲密关系中的客体化形成的内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高难度材料的元记忆监测更受记忆广度的制约 下载:40 浏览:415

王协顺 苏彦捷 《心理学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以不同难度(有、无意义联系)的两种中文词对为记忆材料,随机选取在校大学生200名,采用经典的回忆-判断-再认(recall-judgement-recognition,RJR)范式,考察短时记忆广度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对个体在不同难度材料上元记忆监测的影响。结果发现,相比于无意义联系的材料,个体在有意义联系的材料上,JOL、FOK和JOC判断等级更高,线索回忆测验成绩更好。但是,个体在不同材料上的JOL判断和线索回忆受短时记忆广度的调节。不同短时记忆广度的个体在有意义联系材料上的JOL判断等级和线索回忆测验成绩无显著差异,但是在无意义联系材料上,高短时记忆广度个体的JOL判断等级和线索回忆测验成绩均显著高于低短时记忆广度个体。同时,相关分析结果也发现,相比于低短时记忆广度的个体,高短时记忆广度的个体,其线索回忆测验成绩和再认测验成绩与JOL、FOK和JOC判断等级之间更加相关。实验结果表明,作为一种人格变量,一般自我效能感对个体元记忆监测的影响可能并不明显。而短时记忆广度,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个体的记忆能力,是个体元记忆监测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尤其是对难度较大的材料。

“自我批评与正义继承的道路”——新旧版《心灵史》对读 下载:52 浏览:460

李松睿 《当代中文学刊》 2018年5期

摘要:
《心灵史》作为张承志最重要的作品,既是解读作者内在思想脉络的关键,也是理解1990年代以来中国思想文化变迁的钥匙。本文通过对读《心灵史》及其改定版,并结合作者90年代以来各类文学创作,从激情的消退、宗教观念以及思想道路等三个维度,分析作者思想的演变轨迹,并由此探究其思想对于当代中国文化的意义。这两个版本之间的距离与差异,既反映了作者本人思想的演变历程,也在某种程度上显影了近三十年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机与挑战。

笛卡尔与现象学 下载:57 浏览:490

J.-L.马里翁董俊 《哲学研究进展》 2018年1期

摘要:
笛卡尔是现代哲学的开创者。但自现象学创立,现象学家对笛卡尔的态度一直模棱两可。胡塞尔寻求现象学的笛卡尔血统,却又将后者的学说归结为"超越论实在论"加以拒斥;海德格尔批评笛卡尔未讨论我在的存在样式,却又在对存在论历史的拆解中依赖笛卡尔。为厘清笛卡尔与现象学的关系,我们必须从笛卡尔本身出发,追问现象学是否重拾了其思想环节。本文认为,笛卡尔与现象学具有亲缘性,这表现在:1.笛卡尔思想的出发点既非胡塞尔认为的怀疑,也非海德格尔认为的我在,而在于他已经实行了向现象性的还原;2.他已将思想本身理解为行为,开始了经由决定而思的哲学;3.思想的决定既决定怀疑,也决定接受真理的明见性。这已表明现象的自身显示,也需经由自我的意愿。

自我效能感影响航线飞行安全绩效的多重中介模型 下载:33 浏览:59

晏碧华1 刘真1 任杰1 杨仕云2 游旭群1 《心理学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138名民航飞行员,探讨了自我效能感对飞行安全绩效的影响,以及在这一影响过程中组织信任、组织承诺和工作投入的作用。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对组织信任、组织承诺、工作投入和安全绩效有直接正向作用。组织信任在自我效能感对组织承诺、工作投入、安全绩效的影响中有部分中介作用。组织承诺与工作投入在自我效能感对安全绩效影响中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自我效能感对安全绩效有直接效应,并可通过组织信任、组织承诺和工作投入对安全绩效产生间接影响。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