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演化动力与创新实现机制研究 下载:56 浏览:407

肖亮1,2 柯彤萍3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本质是通过制度创新促进跨境电商产业集群的发展,文章基于制度创新、产业集群等相关理论,结合中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发展实际,从创新演化阶段和阶段动力作用机制两个角度出发,探析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多阶段创新演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发展经历了创新培育、创新突破、创新深化和创新扩散四个阶段;产业发展与制度环境的冲突是推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创新演化的重要动力;在各不同阶段,主体通过构成行动集团来推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创新演化。

华龙一号核与辐射应急通用准则和操作准则体系研究 下载:40 浏览:253

何璠1 于红2 穆克亮3 《核工业与技术》 2018年8期

摘要:
我国现行的通用干预水平(GIL)和通用行动水平(GAL)体系不能满足华龙一号这类先进核电机组核与辐射应急的需求,文中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提出的通用准则(GC)和操作准则(OC)这一新的体系为主要依据,同时结合美国核能研究所(NEI)应急行动水平(EAL)的先进技术及我国核电厂操作干预水平(OIL)的现状,提出华龙一号核与辐射应急的GC和OC体系,以实现华龙一号应急分级、应急计划区(EPZ)划分和防护行动启动的先进性。

西南沿边地区一体化发展战略探讨——以滇南中心城市为例 下载:95 浏览:520

聂晶鑫1 董玉萍1 陈涛2 刘合林1 《中国建筑》 2020年1期

摘要:
在新时期全面对外开放的背景下,西南沿边地区迎来了通过全方位区域一体化参与全球竞合的新机遇。西南沿边地区地缘条件优越、发展潜力较大,但仍面临着整体发展滞后导致对外贸易支撑不足、对外贸易中存在内部竞争激烈与外部环境不稳定因素、地方合作机制缺失造成区域整体效率不高等挑战。研究认为,西南沿边地区的区域一体化发展应统筹地区内外两层面,构建包括统一行动主体、兼顾内外条件与潜能、统合多维行动领域在内的实施框架。并以滇南中心城市为例,提出组建体制并存、分体运行的行动主体,以制度对接、贸易共通、时空距离临近再造对外贸易功能,以产业空间协同、基础设施共建、社会制度互融提升优化城市内部功能组织等方面探索具体实施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行动力 下载:61 浏览:492

王生勇 《数学教学与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学生的学习行动力包括学习内驱力、学习思维力、学习质疑力、学习探究力、学习表达力、学习反思力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能激活学生的数学学习内驱力,尝试能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探究力,反思能催生学生的数学学习表达力.数学学习行动力,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预制语块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行动研究 下载:60 浏览:378

沈红娟 《教学管理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写作一直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但学生写作的实效性与新课程标准相差甚远。针对这一现状,文章探究将"预制语块"理论运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以预制语块为桥梁,以行动研究为手段,试图在写作的输入与输出之间构建有效通道,以探讨其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伙伴式轻阅读:关于初中国学经典阅读教学行动研究 下载:301 浏览:1925

文静 《中国教育研究》 2024年4期

摘要:
“伙伴式”彼此信赖、彼此畅通交流的朋友读书组合。“轻阅读”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编辑王肖练曾经就“轻阅读”三个字给出了精彩的定义:轻松的阅读,轻快的阅读,轻灵的阅读。由于初中阶段学生学业任务较重。把这种概念引入学生国学经典的阅读教学中,力求把传统的国学变轻灵,把厚重的经典变轻巧,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国学经典阅读教学的轻松、快乐。

团队合作学习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下载:57 浏览:239

莫翠琴 《英语教学》 2018年2期

摘要:
团队合作学习是目前各职业院校普遍采用的一种行动导向性教学方法。随着职业院校课改的不断向前推进,此方法已经被很多一体化老师使用。但据笔者了解,很多都是停留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形式上,没有掌握其本质和精髓。本文通过简单介绍团队合作学习的定义,分析团队合作学习法的特征,并结合笔者在英语口语课的教学,运用团队合作学习法的实例,得出用好团队合作学习方法对当前职业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宁夏农垦化肥零增长行动简述 下载:83 浏览:501

解艳玲1 杜伟2 《农业研究进展》 2019年10期

摘要:
本文对宁夏农垦近年的化肥使用情况、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化肥减量的理念、任务、技术路径及垦区现行的做法进行了简述。

行动导向教学在生物课堂中的运用 下载:77 浏览:474

孟永红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18年12期

摘要:
行动导向教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由德国教育界提出并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由一系列教学方法及技术所组成的。这种教学模式以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行为实践对学习的指导作用。采用行动导向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让学生乐于掌握知识要点。结合我国行动导向教学的内涵,在生物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可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美国精英大学参与补偿性招生政策的经验及其启示 下载:65 浏览:501

陈莉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11期

摘要:
美国精英大学积极倡导并主动探索招生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在多方力量博弈中推动高等教育肯定性行动计划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公平。在这一过程中美国精英大学形成了"杂食主义"精英教育观念,创新发展以多元化为资源的入学后教育,提高了教育质量。美国精英大学参与肯定性行动计划的经验对我国重点大学执行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专项招生政策的启示是:对社会弱势群体的补偿性招生既是推动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也可以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动力和资源,大学教育的自主创新是实现精英教育与社会公平相互促进的有效途径。

政策情境、组织行动逻辑与个人行为选择——四十年来项目制的政策效应与高校组织变迁 下载:65 浏览:493

阎光才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11期

摘要:
40年来我国注重效率的项目制宏观政策取向,具有行政科层与市场竞争双重逻辑嵌套的特征,它推动了高校内部组织结构与制度的快速变迁,使得高校基于指标生产的组织特征愈加凸显,进而影响到微观层面个体的工作动机与行为。当前有必要反思这一政策取向所带来的相关效应,减少政府过多项目发包,还原项目的资源本质并回归学术组织本性。

论精准助学贫困大学生:贫困生成机理及助学行动导向 下载:78 浏览:502

薄存旭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8年12期

摘要:
理论梳理和实际调查发现,资源匮乏(物质匮乏、机会被剥夺和文化资源不良)是大学生贫困的基础性诱发力量,素质欠缺(能力欠缺、心理脆弱和手段低效)是导致大学生贫困的内在主体性力量,体制性阻碍(组织失序和制度障碍)是导致大学生贫困的潜隐力量。精准助学应针对贫困产生的系统机理,实施全方位、深层次的援助,包括借助大数据平台,落实监督问责机制,破除不公平利益传输机制;将育人作为助学根本目的,建立素养、资源、体制之间的联接机制;培育精准助学的内部生态系统等。

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行动类型、特征与逻辑——源于实证调查的法社会学分 下载:81 浏览:509

何晨玥1 张新平2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8年9期

摘要:
学生参与大学治理有不同于规范表达层面的实践规律。对H大学的实证调查表明,在当前高校治理改革的背景下,以"大学生参与治校的策略应对"为主线,可将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行动事实归为控制性参与、指导性参与、约定性参与和自发性参与四种类型;其行动特征在三个层面上表征为"分化中的结合",即仪式主义与实用主义相互调适、群体性机制与个体化应对同时存在,法治期望与德性期待同时赋义;其行动逻辑交织在相互勾连、混合的行动事实之间,存在于行动特征三层面的动态整合中,可总结为"知情祛魅"、"差序选择"和"弱者互动"三重逻辑关系。

“知行融合”:师范生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 下载:57 浏览:387

李斌强1 王慧珍2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11期

摘要:
教师职业的专业实践性决定了教师教育的实践取向,师范生能力的提升成为教师培养的关键所在。M师范学院从1997年开始实施"顶岗实习"项目,循环推进师范教育综合改革,以提升师范生能力,现已形成"知行融合,重在能力"的乡村教师培养特色。师范生入学后编入导师负责的学习团队,全程进行能力提升,前5个学期间隔性地安排见习观摩等实践课程,第6个学期开展顶岗实习,最后2个学期基于教育实践问题,结合毕业论文进行研习,毕业后跟踪指导3年。师范生理论课程采取案例教学,实践课程注重理论反思,知行融合,做中学、学中做,使师范生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全方位构建优质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于贵州省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考察 下载:87 浏览:502

包兵兵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5期

摘要:
为破解普惠性资源供给不足、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可持续发展机制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根据国家教育脱贫攻坚战略部署和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要求,贵州省坚持公益普惠的价值取向和改革发展的主旋律,编制出台了《贵州省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实施意见》。该意见明确提出:以建立公办、民办协调发展机制来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以理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园体制来强化政府主体责任,以完善师资队伍发展保障机制来提供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以建立幼儿园质量保障体系来推动区域学前教育提质升级,以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来促进学前教育持续发展,以建立省级验收督查机制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高质量完成,全方位构建"广覆盖、保基本、兜底线、有质量"的优质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本文从"贵州省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编制出台的时代背景、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以及全面推行的重要举措这三个主要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和详细解读,以期为"贵州省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政策落实和成效分析建言献策,为其他省市乃至在全国范围全方位构建优质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参考与借鉴。

从舍恩“行动反映”理论看教师的实践素养 下载:68 浏览:426

张丽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教师职业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其具备较高的实践素养。当前中小学教师对实践素养的认识却存在偏差,误把其所具有的能力当作实践素养。然而素养与能力具有不同的内涵,教师实践素养也不等同于教师实践能力。根据舍恩"行动反映"理论来看,教师就是行走在"湿软低地"的专业实践者,他们需要借助"行动反映"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因此教师最重要的实践素养就是"行动反映",包括"对行动的反映"和"行动中反映"。

从舍恩“行动反映”理论看教师的实践素养 下载:54 浏览:380

张丽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教师职业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其具备较高的实践素养。当前中小学教师对实践素养的认识却存在偏差,误把其所具有的能力当作实践素养。然而素养与能力具有不同的内涵,教师实践素养也不等同于教师实践能力。根据舍恩"行动反映"理论来看,教师就是行走在"湿软低地"的专业实践者,他们需要借助"行动反映"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因此教师最重要的实践素养就是"行动反映",包括"对行动的反映"和"行动中反映"。

克拉玛依乡土文化课程建构与实施的行动研究——课题中期汇报材料 下载:57 浏览:431

于佳佚 周红兰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随着十三五教育规划的起步,我国幼儿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步引起了幼教工作者的重视与关注。

运动训练对高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动能力的改善研究 下载:79 浏览:443

刘新文 朱利月 王伯忠 杨奕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探讨运动训练对于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高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改善情况。方法 44例77~92岁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配到训练组和对照组两组。训练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运动训练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所有患者接受6分钟行走测试(6MWT)、心肺功能测试(CPET)和踝臂指数(ABI)测定,训练组根据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持续3个月的运动训练计划。3个月后两组再次进行6MWT、CPET和ABI测定。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参数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训练组行走距离增加了78.27米,跛行距离增加72.50米。峰值耗氧量(VO2peak)增加159ml/min,无氧阈(AT)增加2.17ml/(kg.min),代谢当量(MET)增加0.55METs。此外,训练组的ABI升高值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有氧训练有利于改善高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症状。

中国水产动物病毒学研究概述 下载:95 浏览:468

桂朗1 张奇亚1,2,3 《水产研究进展》 2019年1期

摘要:
本研究简要概述了过去几十年来中国水产养殖动物病毒学的代表性研究成果,主要涉及鱼类病毒、虾类病毒、两栖和爬行动物病毒等。此外,本研究还展望了水产动物病毒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以有助于加深对中国水产养殖动物病毒学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认识。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