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过共析钢高速线材生产工艺浅析 下载:68 浏览:390

方轶琉 高正源 孙鹏飞 白万金 《冶金技术》 2018年11期

摘要:
过共析钢高速线材被广泛用于巨型结构、混凝土轨枕,预应力钢丝等领域。通过从钢坯质量控制、轧制控制和冷却控制三个方面对过共析钢高速线材生产工艺进行了浅析,为生产出优异的过共析钢高速线材提供了思路。

基于传递矩阵法的夹心式换能器固有频率分析 下载:10 浏览:420

邓韬1 卢钰仁2 《传感器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文中研究了传递矩阵法,实现了对夹心式换能器固有频率的快速、准确分析。虽然夹心式换能器的结构参数是基于半波长理论得到的,但没有简单的方法来验证其固有频率,这可能导致换能器工作效率降低。首先,通过等效和离散化,使连续弹性体成为由多个无质量弹簧截面和质量集中块组成的多自由度系统。其次,通过推导系统矩阵得到系统的固有频率。最后,与有限元法和脉冲激励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了传递矩阵法可以用来分析夹层式换能器的固有频率。

智能化交通视频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 下载:76 浏览:366

祝介融 《数据与科学》 2018年10期

摘要:
随着城市化建设不断的加速,城市交通的管理问题,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在接下来需要面临的挑战。为了提高交通视频的转换能力,提高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智能化交通视频图像处理技术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如果该技术在最终能得以实现,将直接影响道路交通控制能力。本文对于道路监控系统中涉及到的图像处理技术进行介绍,希望能够帮助相关成为人员在未来的工作过程中得到一些参考和意见。

基于转角补偿的智能车辆循迹控制系统 下载:14 浏览:312

杨阳阳 何志刚 汪若尘 陈龙 《传感器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文中提出了一种转角补偿智能车辆循迹控制系统。系统由纯追踪控制器和转角补偿控制器组成。PP控制器直接控制车辆跟踪路径;转角补偿控制器基于PI控制理论,综合考虑行驶偏差及道路曲率进行转向角补偿,其参数采用模糊控制理论实现自适应调节,进一步改善系统跟踪性能。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较于传统PP循迹系统,该系统在不同车速下横向偏差峰值降低了50%以上,方向偏差峰值降低了20%以上,路径跟踪性能显著提升。

基于三维激光雷达的道路边界提取和障碍物检测算法 下载:54 浏览:366

王灿1 孔斌2 杨静2 王智灵3 祝辉3 《人工智能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为了快速有效地提取智能车辆在不同环境下的道路环境信息,提出基于三维激光雷达的道路边界提取和障碍物检测算法.首先,对三维激光雷达点云数据进行栅格化滤波处理,利用单束激光点云空间邻域联合分割的方法进行空间分析,得到点云平滑度特征图像.然后,采用自适应方向搜索算法获取道路边界候选点,并进行聚类分析和曲线拟合.最后,对道路边界约束下可通行区域内点云进行聚类分割,获得道路内障碍物方位和距离信息.实验表明,文中算法能够实时准确地提取道路边界和障碍物位置信息,满足智能车环境建模和路径规划的需求.

基于视觉的车辆异常行为检测综述 下载:53 浏览:361

黄超1,2 胡志军3 徐勇1,2 王耀威2 《人工智能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基于视觉的车辆异常行为检测能够快速检测交通监控视频中的车辆异常行为并报警,在提升交通执法效率,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和减少交通事故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基于视觉的车辆异常行为检测已取得较大进步,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如缺乏数据、异常定义的不确切性、遮挡和实时性较差等问题.文中归纳总结近年来提出的基于视觉的车辆异常行为检测算法.首先,介绍当前算法中典型的行为表示特征,从监督学习和非监督学习两方面讨论现有车辆行为学习方法的优缺点.然后,根据行为建模方法将车辆异常行为检测算法分为基于模型的方法、基于重建的方法和深度学习方法,介绍和分析每类方法.最后,讨论当前算法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改进方向.

露天矿区里程计辅助的GPS/INS车辆导航算法研究 下载:51 浏览:422

高井祥1,2 李增科1,2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12期

摘要:
由于INS误差容易快速积累,所以在GPS/INS组合导航过程中依赖于GPS信号的稳定性,露天矿区GPS信号容易发生中断或遮挡,引起INS误差的快速增长,降低导航精度。在GPS/INS组合导航的基础上,提出了露天矿区里程计辅助的组合导航算法,修正了GPS信号中断过程中导航参数误差。介绍了里程计速度和位置的解算方法和传统的GPS/INS组合导航的动力学模型及观测模型,给出了里程计辅助GPS/INS组合导航算法的结构图,描述了里程计辅助的GPS/INS组合导航算法的详细过程,通过车载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GPS信号缺失的情况下,GPS/INS组合导航的误差快速积累,导航精度较低;通过引入里程计辅助组合导航,可以及时修正GPS信号中断阶段的导航参数误差,加入的里程计辅助的GPS/INS组合导航误差在NED三个方向的最大值分别为11.336 m、8.056 m和19.782 m,比无里程计辅助的误差(在NED三个方向的最大值分别为40.324m、38.776m和79.693m)有较大提高,数据解算满足导航要求。

壁面辐射对具有内置翅片的封闭腔内湍流自然对流传热特性影响 下载:56 浏览:444

王烨1,2 赵兴杰1 马兵善1 管国祥1 《核工业与技术》 2020年9期

摘要:
为研究有内置翅片的封闭腔内壁面发射率(ε)对腔内湍流自然对流传热特性的影响,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流体为空气、高宽比为1的封闭腔内的温度场、流场、壁面传热能力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内置翅片与壁面辐射的综合效应使得竖向热边界层和速度边界层厚度均增大,腔体顶部及底部区域水平速度产生了一定波动。考虑壁面辐射时,双翅片结构对热壁面局部传热能力的影响趋势与单翅片结构类似;ε为0.3、0.6、0.9时,单翅片对热壁面平均努塞尔数(Nu)分别提高39.95%、88.55%和144.97%,双翅片对热壁面平均Nu分别提高41.09%、87.32%和141.23%;ε过大对双翅片结构的封闭腔内对流散热反而不利。

基于单片机的微弱光电信号检测系统 下载:10 浏览:418

谢三毛1 康嘉斌2 李鹏1 谢锋云1 《传感器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采用单片机作为系统的主要控制芯片,由光电传感器采集微弱光信号,经放大电路放大,利用单片机内部的A/D进行模数转换,由LCD显示,实现了微弱光电信号的检测,且可利用串行通信接口与上位机进行数据通信。该系统具有检测快速、准确等优点,可应用于物品表面光泽度的检测。

通道式辐射监测设备对携带放射源的废钢材运输车辆预警试验 下载:52 浏览:382

王亮1 邓晓钦1 朱小铰1 梁时军2 王丽媛3 《环境科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试验通过模拟在运输废钢材的货车车厢内不同位置装入不同管理类别的放射源,并在源窗开启或关闭的状态下让车辆分别通过5套不同厂家的通道式辐射监测设备进行检测,测试通道式辐射监测设备是否能够发出预警,试验前使用便携式辐射监测仪对各种试验条件下车厢外表面γ辐射剂量率进行了监测,以此计算探测限并预测了报警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大多数测试条件下,携带放射源的货车通过通道式辐射监测设备时能够发出预警,但不能确保万无一失,需进一步研究在兼顾灵敏度和误报率的情况下,研究以探测限为参考的报警阈值,提高准确率。

环境承载力概念辨析与测算 下载:45 浏览:430

唐晶 葛会超 马琳 周敬宣 周业晶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9年10期

摘要:
要:对"环境承载力"的定义与理解,有狭义与广义之分。本文再定义和拓展了环境承载力的内涵。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分析某一地区的环境容量与广义环境承载力的对应关系,将现实的排污-控污水平与达标的环境承载力水平的动态变化充分展示,有利于从多方面和不同阶段对污染源进行控制,也为生态环保制度的完善改进指出了合理的、明确的方向。当前有了新《环保法》及十类环境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还需要对各种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本质原因进行梳理,妥善解决排污指标分配、监管、执法中存在的众多矛盾。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环保制度应有不同的重点与表述;各地要因地制宜,妥善筹措环保资金;企业需要促进环保技术与产品不断完善。制度状态体现了社会与人民的意志与行动能力,决定环保水平。环保制度是环境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走环境法治道路,这是从根本上控制污染和防止生态退化的保证。

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在新能源发电场的虚拟同步特性分析 下载:86 浏览:443

王帅1 荆龙1 吴学智1,2 李金科3 田若宁1 《电网技术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在可再生能源电场并网点处增设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unified power quality conditioner,UPQC),能够在不改变新能源发电装置原有控制的前提下使其具备传统同步发电机的频率和电压支撑能力,可以认为是一种提高可再生能源并网稳定性的有效措施。为此,主要研究UPQC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及特性,该方案仅需在可再生能源电场出口处进行外部改造。首先介绍了接入新能源场站的UPQC输电系统运行方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系统的功率数学模型,设计了基于UPQC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然后阐述了不同工况下UPQC内部功率流动机理,探讨了影响串、并联变流器视在功率的限制因素,并进一步设计了在特定情况下的系统容量参数指标。最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了UPQC的输电模型并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可以实现UPQC的虚拟同步化控制。

基于OpenCV的车辆牌照的识别 下载:55 浏览:226

任鑫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本文提出基于OpenCV的车辆牌照识别的方法,通过灰度处理、高斯模糊、Soble滤波、自适应二值化、形态学操作、轮廓提取,判断轮廓灯一系列步骤,最终能够将牌照的轮廓明确显示出来。

基于城市道路拥堵的物流配送车辆停车收费定价研究 下载:63 浏览:436

肖建华1,2 陈萍3 刘秉镰1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8年4期

摘要:
针对日益严峻的城市道路拥堵和日益严重的城市停车难问题,文章利用城市配送车辆配送时间的可微调性等特征,首次将时变停车收费措施引入到城市物流配送车辆问题,并利用随机用户均衡理论,以日间车辆平均拥堵程度最低和配送车辆停车缺口最小为目标,构建了基于城市道路拥堵的物流配送车辆停车收费定价双层规划模型。针对模型的NP难特性,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F-W迭代法的遗传算法求解该向题,并结合实际进行了相应的数值分析。结果显示,城市道路拥堵下的时变停车收费措施能够较好地缓解道路拥堵与配送停车难问题。最后,文章给出了收费价格与拥堵和停车数量的关系,为交通部门制定停车收费政策提供辅助建议。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和停车场轨电位异常情况分析 下载:21 浏览:190

郑侃 刘卫东 周才发 苏小棚 《电气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正线牵引电流泄漏至车场导致轨电位异常,针对国内某停车场轨电位异常现象,进行实测和理论分析。结合国内车场供电回流方案及杂散电流的流通路径,不同于传统单向导通装置,提出了一种定向导通回流装置,有效解决车场轨电位异常问题,有利于车场杂散电流防护。

偏置追尾事故车辆运动学参数仿真研究 下载:55 浏览:501

张文会 苏永民 孙舒蕊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0年11期

摘要:
为了深度研究追尾事故车辆的运动行为,在PC-Crash仿真环境下建立车辆追尾事故模型,考虑相对碰撞速度、偏置度和追尾车辆碰撞前减速度、车轮转角等变量,获得车辆的加速度、横摆角和横摆角速度等运动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偏置度为20%时,追尾车辆和被追尾车辆的横摆角最大,易诱发侧翻或碰撞固定物等二次事故;两车相对碰撞速度越大,追尾车辆和被追尾车辆的最大加速度越大而碰撞持续时间越短。研究结果可为驾驶人的行为决策、事故再现以及车辆的安全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自适应巡航系统车辆跟驰控制策略仿真 下载:47 浏览:455

翟志强1,2 许进亮1 袁皓1 周永明1 赵龙飞1 王世谦1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0年11期

摘要:
为提高自适应巡航系统对行车环境的适应性,提出一种基于可变间距的车辆跟驰控制策略。建立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的车辆运动模型,近似估计本车质心轨迹的曲率半径。建立前车目标辨识模型,根据前车与本车的相对运动状态判定前车跟踪目标。设计车间距离控制策略,通过调节车速控制本车与前车保持安全车距行驶。开展本车换道、曲线路径的复合工况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本车能够快速、平稳地跟踪前车目标。

用于交直流配电网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分序补偿控制策略 下载:79 浏览:498

张怀天1 荆龙1 吴学智2 王小星1 王帅1 《电网技术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针对交直流配电网中三相负荷不平衡对电能质量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分裂电容式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分序补偿控制策略,控制MMC,通过直流侧电流补偿负荷电流中的负序和零序分量,从而使电网只需提供正序功率,提高了交流侧电能质量。同时,通过环流控制让不平衡功率在相间桥臂之间分配,并利用子模块储能特性来吸收不平衡功率,从而确保直流侧电能质量良好。对MMC直流侧功率控制进行了分析,采用零序控制改善直流侧电能质量,并对该控制下的子模块电容电压波动进行了评估。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uC/OS-Ⅱ的BMS软件设计 下载:33 浏览:239

李倩1 刘森1 刘茂盛1 梁瑜2 《电气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可靠稳定运行,为实现车辆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电动汽车电池的高效安全运行,并减少软件开发时间周期,实时操作系统十分必要。实时操作系统(RTOS)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靠性并易于移植的优点,基于此在软件开发中引入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OS-Ⅱ,并对电池管理系统的软件整体构架进行了划分设计,包括任务分配、优先级设定和任务周期等方面,完成了软件设计、代码移植及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电池管理系统可以稳定运行,为后续进一步进行在线SOC算法的性能评估和验证提供了软件支持。

双筒式电/磁流变减振器内沉降颗粒再分散研究 下载:74 浏览:510

李春明 雷强顺 冯占宗 阴运宝 《动力技术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针对传统双筒式电/磁流变减振器底阀堵塞问题,设计了一种单程阀,取代原有压缩阀.该阀安装在活塞杆导向座上,在压缩行程时开启,使工作缸上腔的浮油到达补偿腔;在拉伸行程时关闭以获得较高阻尼,同时浮油经底阀进入工作缸下腔,与沉降颗粒重新混合.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该阀可利用车辆振动能量使电/磁流变液单向循环流动,达到动态混合均匀、消除沉降影响的目的.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