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浅析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微炎症反应及肾功能的影响 下载:82 浏览:424

林夏阳 《医学研究前沿》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igh-flux hemodialysis,HFHD)对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微炎症反应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4例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7,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和研究组(n=37,给予HFHD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微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肾功能变化情况[血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尿素氮(BUN)、血尿酸(UA)]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IL-6、CRP、TNF-α、PCT水平及Scr、β2-MG、BUN、U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HFHD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可有效抑制患者机体微炎症反应,有助于改善患者肾功能,并且安全性较好。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治疗效果及对CRP、IL-6、β2-微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探析 下载:68 浏览:380

郭春香 殷金龙 《医学研究前沿》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探析在尿毒症患者中高通量血液透析的疗效和对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透析方式不同将2017年4月-2018年10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尿毒症患者,分为实施低通量血液透析的对比组43例和实施高通量透析的研究组43例,对比分析两组治疗6个月后的肾功能、炎症指标与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BUN、Scr含量水平与对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β2-MG为(17.19±4.18)mg/L,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RP(6.23±1.24)mg/L、IL-6(30.28±5.17)ng/ml,均低于对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67%,高于对比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中使用高通量血液透析可促进患者肾功能的恢复,缓解患者炎症反应程度,提高治疗有效率。

甘肃陇东地区2017年2月19-21日强降雪天气成因及影响分析 下载:67 浏览:264

常臻 《农业研究进展》 2020年12期

摘要:
对甘肃陇东2017年2月19-20日强降雪天气成因分析得出,此次强降雪是在高空槽、冷锋、南支槽、西南急流等有利的天气系统影响下产生的,水汽通量散度、散度场等物理量变化对应降雪天气发生发展,引发该地区暴雪天气。

晋东南旱作区玉米秸秆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 下载:78 浏览:458

李万星 李丹靳 鲲鹏 李小霞 曹晋军 刘永忠 《农业学报》 2019年9期

摘要:
为了研究土壤微生物与秸秆覆盖的关系,试验利用Illumina HiseqTM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细菌16S rRNA V3+V4区与真菌ITS1区序列,分析5种不同覆盖方式在玉米4个关键生育时期土壤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结果表明:玉米秸秆不同覆盖方式对细菌的结构及多样性影响不显著,各处理随时间均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对真菌影响显著。其中,无序覆盖(WX)、整秆覆盖(ZG)、地膜覆盖(DM)3种秸秆覆盖方式随生育时期的进程土壤真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粉碎旋耕(FS)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烧秆(SG)表现为下降平缓再下降的趋势。与不覆盖的耕作方式相比,玉米秸秆覆盖会改变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与结构,改善土壤质量,可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持续提供营养物质。

不同水域短颌鲚肠道菌群差异分析 下载:32 浏览:269

文嗣鑫1,2,3 李乐康4 李亚培1,2 李辰钰1,2 龚小玲1,2 《中国水产学报》 2023年6期

摘要:
为分析鱼类肠道菌群在不同水域环境中的变化,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鄱阳湖和青草沙水库大、小2种规格(体质量分别为100~130g、10~30g)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分别记为PYH-L、PYH-S、QCS-L和QCS-S)肠道菌群组成及多样性。结果表明:QCS-L和QCS-S肠道菌群平均OTU分别为524和472个,PYH-L、PYH-S肠道菌群平均OTU分别为466和567个;QCS-L肠道菌群Shannon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比PYH-L的高,而QCS-S肠道菌群的Shannon和Simpson指数则比PYH-S的低;在不同水域短颌鲚肠道中,每个门类的细菌丰度差异较大,在属水平上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为差异性最大的菌群。研究表明,短颌鲚在不同水域中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度的明显差异,极有可能是两地短颌鲚生活史、食性转变和水环境差异造成的。

万峰湖丰水期和枯水期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比较 下载:53 浏览:267

秦燕 范波 梅丽 《中国水产学报》 2023年4期

摘要:
为比较贵州省黔西南州万峰湖丰水期和枯水期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于2020年11月(丰水期)和2021年5月(枯水期)采集了万峰湖3个生态位点(大坝、梅家湾和巴结)表层(0~5m)水体的水样,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群落组成。结果表明:3个取样点丰水期细菌的OTUs共1 647个,枯水期细菌的OTUs共1 530个,枯水期细菌丰度高于丰水期,而丰水期细菌群落多样性高于枯水期;在门水平上,丰水期浮游细菌群落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蓝藻门(Cyanobacteria)等18门202属细菌组成,枯水期浮游细菌群落则主要由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等20门236属细菌组成;在属水平上,丰水期和枯水期共有属为55属,147属为丰水期特有,其中放线菌门的Nanopelagicaceae属、蓝菌属(Cyanobium)和羊栖菜弧菌属(Limnohabitans)丰度最高,181属为枯水期特有,其中蓝藻门的Gplla属、土生单胞菌属(Terrimonas)和玫瑰单胞菌属(Roseomonas)丰度最高;PICRUSt功能预测显示,大部分代谢途径中菌群预测的基因拷贝数为枯水期明显高于丰水期。研究表明,万峰湖丰水期和枯水期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丰水期和枯水期均有其特有的细菌群落结构,且枯水期菌群代谢比丰水期更活跃。

暗纹东方鲀不同养殖模式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76 浏览:471

邱楚雯 施永海 王韩信 《水产研究进展》 2021年4期

摘要:
为探究暗纹东方鲀不同养殖模式下环境及肠道的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实验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对传统养殖与立体种养2种模式下水体、底泥及暗纹东方鲀肠道细菌的16SrRNA的2个高变区(V3~V4)进行测序分析,利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方法来分析水体菌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使用典型关联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CCA)方法分析肠道菌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立体种养模式下水体、底泥及暗纹东方鲀肠道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大于传统养殖模式。立体种养模式下水体及底泥的细菌群落结构与传统养殖模式的较为类似,其中水体的优势菌门为放线菌门、蓝细菌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底泥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传统养殖模式下,肠道的主要优势菌属为红球菌属,立体种养模式下肠道主要优势菌属为葡萄球菌属、弓形杆菌属、norankfnorank_oChloroplast、Elizabethkingia和支原体属。环境因子关联分析结果显示,pH对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不同养殖模式下水体的优势菌属红球菌属与总悬浮固体(TSS)、总磷(TP)、总氮(TN)、pH和硝酸盐呈正相关。总氨氮(TAN)对暗纹东方鲀肠道细菌群落结构影响最大,暗纹东方鲀肠道的优势菌属红球菌属、弓形杆菌属与TSS、TP呈正相关;不动杆菌属和支原体属与TAN、亚硝酸盐及硝酸盐呈正相关;魏斯氏菌属和葡萄球菌属与TSS、COD、TP、TN、硝酸盐、亚硝酸盐及TAN呈负相关。研究表明,采用立体种养模式可提高养殖系统的细菌多样性,降低病害暴发风险,有助于抑制蓝细菌生长,减小养殖对象的氧化应激损伤。此外,养殖模式能够通过改变水体中氮、磷的含量对水体和暗纹东方鲀肠道的微生物群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池塘鱼菜立体种养系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下载:67 浏览:377

邱楚雯 袁新程 施永海 王韩信 谢永德 徐嘉波 税春 《中国水产学报》 2021年4期

摘要:
为了解池塘鱼菜立体种养系统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探究池塘鱼菜立体种养系统不同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对系统不同组成的微生物16S rRNA V3~V4区进行测序,比较分析了水体、底泥、蕹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根际与根表、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es肠道及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差异。结果表明:池塘鱼菜立体种养系统的6组样品细菌分布于62门1 503属,优势菌门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27.71%)、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 (16.37%)、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 (16.05%)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 (10.07%),主要优势菌属包括红球菌属Rhodococc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弓形杆菌属Arcobacter、红杆菌属Rhodobacter、硫杆菌属Thiobacillus和支原体属Mycoplasma;水体的优势菌门为放线菌门、变形菌门、蓝细菌门和拟杆菌门,底泥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蕹菜根际及根表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蓝细菌门和拟杆菌门,暗纹东方鲀肠道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Epsilonbacteraeota、蓝细菌门和拟杆菌门,凡纳滨对虾肠道的优势菌门为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池塘鱼菜立体种养系统中的功能性细菌分布略有不同,蕹菜根表硝化细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水体、鲀肠道和虾肠道(P<0.05),蕹菜根际反硝化细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水体和蕹菜根际固氮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虾肠道、底泥和鲀肠道(P<0.05)。研究表明,池塘鱼菜立体种养系统的不同组成(底泥、水体、蕹菜根际与根表、养殖对象肠道)由于功能不同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在蕹菜根际及根表包含有相对丰度较高的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固氮菌,有助于促进氮循环,提高系统中氮的利用率,而养殖对象肠道中既有有益菌也有致病菌属。

利用高通量测序开发的熊本牡蛎微卫星标记评价野生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通用性 下载:73 浏览:471

黄飘逸1 马海涛2 喻子牛2 张跃环2 高红梅1 彭建军1 《水产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利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从熊本牡蛎基因组中开发了20对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通过微卫星标记位点比较了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野生群体中,所有位点共扩增出330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Na)范围为6~39,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6.500 0;有效等位基因数(Ne)范围为1.352 9~33.361 7,平均值9.517 2;观测杂合度(H_o)范围为0.200 0~1.000 0,平均值0.671 5;期望杂合度(He)范围为0.265 6~0.987 7,平均值0.832 1;ShannonWeiner指数(Ⅰ)范围为0.648 3~3.585 8,平均值2.276 9;多态信息含量(PIC)范围为0.254 5~0.969 2,平均值0.803 5,共有16个位点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养殖群体中,Na平均值为10.250 0,Ne平均值为5.843 4,H_o平均值为0.639 1,He平均值为0.763 6,I平均值为1.791 4,PIC平均值为0.720 7。结果显示,熊本牡蛎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低于野生群体,但仍然维持在高度多态水平。研究表明,在熊本牡蛎人工繁育过程中,使用大数量的亲本进行繁育,可有效防止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降低,但人工选育对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外,分析了这些引物在近缘种葡萄牙牡蛎、长牡蛎、香港牡蛎、有明牡蛎、僧帽牡蛎、咬齿牡蛎以及舌骨牡蛎中的通用性情况,发现XB1-6、XB1-39和XB1-45 3个位点在8个物种中均能扩增出目的条带,XB1-41仅能在熊本牡蛎中扩增出目的条带。

不同健康程度和抗生素氟苯尼考干预下斑石鲷肠道菌群的结构差异 下载:92 浏览:496

许燕1,2 王印庚2 张正2 姜燕2 廖梅杰2 李彬2 王凯1,2 李文生3 《水产研究进展》 2018年6期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健康程度和抗生素氟苯尼考干预下斑石鲷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及其与养殖环境中菌群结构的相关性,采用Illumina Hi Seq PE250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健康、亚健康、典型黑身病和口服氟苯尼考条件下的斑石鲷肠道、养殖水体和颗粒饵料中的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养殖水体中细菌多样性高于肠道和颗粒饵料。不同健康程度及氟苯尼考干预下斑石鲷肠道中细菌均以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软壁菌门为主,且对应的操作分类单元(OTU)占样品全部OTU的比例均达到85%以上。黑身病的发生可影响斑石鲷肠道中丰度最高的前20种优势细菌种类的排名次序,其中变形菌门中的弧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且随着弧菌属丰度的增加,斑石鲷的黑身病症状也逐渐加重。饵料中添加氟苯尼考投喂斑石鲷能使患病鱼肠道弧菌属的丰度从60.33%下降到1.29%,较大程度改变了肠道的菌群结构,并证实氟苯尼考有效防治黑身病。其次,养殖水体和颗粒饵料对斑石鲷肠道菌群也有一定影响,且养殖水体的影响高于颗粒饵料。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斑石鲷肠道菌群结构,其研究结果为今后斑石鲷的健康养殖、疾病防控及其微生态学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

基于长片段PCR扩增的牡蛎疱疹病毒基因组高通量测序 下载:90 浏览:512

史杰1,2 白昌明2 李晨2 蔡生力1 王崇明2 《水产研究进展》 2018年4期

摘要:
为获取2001年低温冻存栉孔扇贝感染牡蛎疱疹病毒(Os HV-1)变异株(ZK2001)基因组序列,并分析ZK2001与其他Os HV-1变异株的序列差异和系统发育关系,利用基于长片段PCR的基因组DNA的扩增和富集技术,获取2001年栉孔扇贝感染Os HV-1变异株的基因组DNA;再使用Illumina Hiseq 2500 PE25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其测序。最后分析ZK2001与Os HV-1其他变异株基因组的序列差异和系统发育关系。测序数据组装后获得8个Scaffold。基因组变异分析结果显示,ZK2001与参考基因组相比存在328个SNP位点,SNP和序列插入/缺失变异是导致Os HV-1基因组序列变异的主要变异类型。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ZK2001变异株与分离自我国的Os HV-1变异株亲缘关系最近,与分离自欧洲的Os HV-1μvar及其相关变异株的亲缘关系最远,说明中国和欧洲分布Os HV-1间存在因地理隔离导致的遗传分化。研究表明,基于长片段PCR的DNA富集技术,可以有效地扩增和富集冷冻样本中Os HV-1基因组DNA,并应用于高通量测序。Os HV-1不同变异株基因组序列数据的获取和积累,将为其基因组尺度的基因变异、株系演化和系统发育关系等研究提供重要基础。

主养草鱼与主养黄颡鱼池塘沉积物—水界面氮磷营养盐通量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下载:86 浏览:530

皮坤1 张敏1 李保民2 李庚辰3 《水产研究进展》 2018年3期

摘要:
为了探讨不同主养模式池塘养殖期间沉积物—水界面氮磷营养盐通量变化特征以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扩散通量的原位观测装置,分析了2013年4—10月主养草鱼和主养黄颡鱼池塘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并探讨了影响营养盐交换通量的因素。结果发现:(1)在养殖初期,各种形态氮磷在养殖池塘沉积物—水界面主要表现为从上覆水向沉积物的沉积,养殖中后期,由于温度升高以及池塘沉积物中营养物质的大量累积,各种形态氮磷表现为以沉积物向上覆水扩散为主,表明池塘沉积物是氮磷营养盐的源与汇;(2)两种不同主养模式池塘氮磷通量的统计结果表明,沉积物—水界面-N、-N和-P通量变化无显著差异,而-N、TN和TP通量有显著差异;(3)上覆水中DO含量的升高显著促进界面间-N和-N释放通量,而-N和-P释放通量与上覆水DO浓度成显著负相关;温度的升高对各种无机形态的氮磷通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黄腻苔舌面菌群分析 下载:95 浏览:505

齐城成 李伟 丁成华 孙悦 王河宝 何愉 周灵情 《中国中医药》 2019年10期

摘要:
目的: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探究病理黄腻苔、生理黄腻苔及健康薄白苔之间舌苔菌群门与属水平上菌群聚集情况。方法:采集病理黄腻苔、生理黄腻苔和健康薄白苔样本各50例,归为3组。对3组舌苔样本提取总DNA,并筛选出12份病理黄腻苔样本、12份生理黄腻苔样本及11份健康薄白苔样本,共35份,以Illumina Miseq PE300为测序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对测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对35份样本测序后与数据库进行比对确定为12门、23纲、39目、66科、133属、246种的细菌。3组样本的群落构成有一定相似性,在门、属水平上都有相同的优势菌种,但3组样本在门、属水平上种群组成存在差异。结论:在门水平上,病理黄腻苔组与生理黄腻苔组在变形菌上存在差异;病理黄腻苔组与健康薄白苔组在变形菌和放线菌上存在差异;在属水平上,病理黄腻苔组与生理黄腻苔组在奈瑟氏菌和韦荣球菌上存在差异;病理黄腻苔组与健康薄白苔组在奈瑟氏菌、韦荣球菌、放线菌和嗜血杆菌上存在差异;生理黄腻苔组与健康薄白苔组在门与属水平上菌群结构无差异。

南海中尺度涡上海面热通量异常的季节变化 下载:65 浏览:346

祖永灿1 孙双文1 赵玮1 李培良1 刘宝超2 方越2 《海洋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利用1999—2009年基于卫星观测反演的湍流热通量数据,并结合最新的涡旋数据集,通过合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南海涡旋导致的湍流热通量异常的季节差异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涡旋引起的热通量异常的水平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与涡旋导致的海表温度(SST)异常的分布特征相一致:在冬季表现为非中心对称(类似于偶极子)分布特征,而夏季则为中心对称(类似于单极子)分布特征.在涡旋内部旋转流场的作用下,因南海在不同季节其背景SST的分布不同,使得涡旋导致的热平流异常也显著不同,进而使得伴随涡旋的SST异常分布表现为单极型和偶极型.在SST异常的作用下,海面热通量异常分布也表现出相似的分布特征和季节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涡旋引起的热通量异常与SST异常呈线性关系,且两者的线性拟合斜率也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化:冬季的拟合斜率大于夏季.通过分析背景场的季节特征发现,背景风速和海气温差的季节差异是造成拟合斜率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

台湾海峡冬、夏季氮通量的数值模拟研究 下载:51 浏览:380

杨金湘1 王佳2 《海洋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本文建立了一个气候态驱动的台湾海峡物理-生态耦合模型(ROMS-NPZD)。与遥感观测数据的比较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出冬、夏季台湾海峡主要的温度和叶绿素分布特征。模型揭示了夏季台湾海峡营养盐输运的东、西通道,与南海次表层水的入侵通道一致;冬季,海峡中的营养盐来源于闽浙沿岸水和通过澎湖水道入侵的南海次表层水。模拟结果表明:夏季,通过海峡流入东海的氮主要为有机氮;冬季,闽浙沿岸流为海峡和南海北部陆架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盐,不仅如此,南海次表层水进入海峡的营养盐通量与夏季相当。

高通量卫星通信技术浅析及消防领域业务应用 下载:96 浏览:887

谷军玉 《无线电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通量卫星通信成为通信行业的热门话题,本文旨在通过浅析高通量卫星通信的技术特点,探讨其在我国消防领域的实战应用,当消防灾害前线在断网情况下,将成为通信盲区,失去通信能力,这对消防救援人员展开救援救灾行动非常不利,而通过引入卫星通信,发挥消防通信指挥车会议保障、指挥调度、应急值守等实战功能,保障“大震巨灾”等各类极端条件下视频、语音和数据的稳定传输。

公路网交通运行分析相关问题探讨 下载:268 浏览:2487

韩君凤 《交通技术研究》 2022年7期

摘要:
公路交通量调查是国家统计和交通运输统计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是进行交通运行分析工作的重要基础。交通运行分析作为交通统计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高质量的数据源做支撑。有效的交调数据处理和维护为获取高质量的数据源提供了前提和保障。高效的交通运行分析为公路网规划、经济运行分析、路网运行监测、养护管理、应急保通、环境监测、政策评估等提供了重要支撑。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复发性流产病因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下载:283 浏览:2685

钱芳芳 汪琼 《诊断医学》 2023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并研究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复发性流产病因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78例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流产绒毛组织,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NGS)实施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检测结果。结果:78例患者流产绒毛组织检测成功78例,检测成功率100%;78例中检测拷贝数异常有37例,占47.4%;37例患者中整条染色体拷贝数增加/减少有29例,部分染色体增加/减少有8例;微缺失/微重复片段有13个。与数据库比较,13个片段中有10个与早期流产、胚胎停育相关的致病性拷贝数变异。结论:高通量测序技术用于复发性流产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检测准确率较高,而且检测分辨率高,能检测出染色体异常,用于复发性流产患者生育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基于人工智能的土壤碳通量监测研究 下载:64 浏览:1683

黄彤凯 胡军国 谢云芳 沈方毅 张佳宁 陆宇丹 《人工智能研究》 2021年2期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土壤中排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通量的数据优化,从而进一步提升碳通量的数据精确度。数据采集自监测仪器中上下分布的四个二氧化碳传感器以及一个温湿度传感器。整个监测仪器由友善之臂开发板控制,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存储卡拷贝到电脑以后进行分析优化。通过Fick定律和TensorFLow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此提高数据精度。

添加材料、工艺条件对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超滤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与分析 下载:218 浏览:2346

杨树明 《材料科学研究》 2022年7期

摘要:
用侵入沉淀相转化法制备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超滤膜,讨论了所添加材料:聚维酮(PVP)、聚乙二醇(PEG)、聚偏氟乙烯(PVDF)、氧化石墨烯,以及工艺条件:干程、凝胶浴、芯液、后处理等对PVDF超滤膜的结构及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构方面主要包括超滤膜致密层的厚度、过滤孔径尺寸、指状孔结构、海绵状结构,以及与结构相关的性能,包括膜通量、机械性能、过滤孔径、亲水性能等。通过将添加材料与工艺条件相结合进行更为全面研究分析,更好地掌握制膜理论与技能,能够制备出符合预期目标的PVDF超滤膜,满足不同使用领域要求。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