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驱动轮式车辆差动转向动力学特性的研究 下载:28 浏览:341

李昂 《动力技术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在本文的分析中,就主要阐述有轮式的车辆差动转向理论当中,对于胎体扭转特性,以及稳态差动转向动力学方面的特性分析。在进行分布驱动轮式的车辆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就可以了解到具体动力学特性,也相应的建立出一定的模型分析方式,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加直观具体的分析效果。

基于车联网框架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 下载:76 浏览:519

陈小闽 王钢 汪隆君 《电力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电动汽车作为可进行需求响应的移动负荷,其对电网的影响力随着规模的扩大日益凸显。为了发挥其作为可控负荷的潜力,促进电网与用户间的互动,提出基于车联网APP和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车联网系统结构,该系统可实现电池状态数据的监测与传输;以平抑当前日负荷为优化目标,以避免在用电高峰时期充电和不形成充电高峰为约束构建二次规划模型,得到每一推送时间段推送量理论值;并根据用户响应概率分布修正该理论值,进而得到每一推送时间段实际推送值;进一步提出基于车联网框架的有序充电策略;最后通过蒙特卡洛模拟法对该方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以用户响应行为大数据为基础的电动汽车车联网系统通过引导电动汽车有序充电,达到降低日负荷峰谷差的目的。

考虑等效拟合特性的输配电网全局潮流计算方法 下载:79 浏览:500

俞龙飞 曾江 丘国斌 欧阳森 《电力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为缩短大规模输配网潮流计算所需的收敛时间,本文首次提出了基于配网潮流特性等效拟合的输配网全局潮流计算方法。首先,详细分析配电网等效拟合的原理,构建考虑电压功率特性的配网潮流拟合函数;然后建立主从分裂与主从合并交替使用的输配网潮流计算模型,其计算过程将主从迭代与配网潮流拟合迭代相结合,在迭代过程中求解拟合函数,并可不断修正其参数,缩小拟合误差。该方法以配网拟合结果和主从迭代精确结果交替作为边界点协调信息,无需每次潮流计算都进行主从迭代,减少了潮流计算量,加快了潮流收敛,计算结果精度高。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适用于当前规模庞大的输配网全局潮流计算。

基于自适应下垂控制的直流微电网群分层协调控制 下载:72 浏览:494

张金星 于艾清 黄敏丽 《电力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为了确保配网故障时直流微电网群的稳定运行,本文根据子微网的运行工况,将微网划分不同的运行模式,提出一种基于储能自适应下垂控制的协调控制策略来确保母线电压稳定。该策略通过微网中央控制器实时检测公共直流母线电压波动控制各子微网间并联或独立运行,从而来维持各子微网直流母线电压稳定。同时,采用自适应下垂控制协调并联运行的子微网中储能单元根据各自荷电状态和最大输出能力自动分配负荷功率。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直流微电网群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可协调直流微电网群母线电压稳定并可自动分配不同储能单元之间的负荷功率。

基于概率法的交直流混联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分析与改善 下载:85 浏览:503

贾庆宇1 边晓燕1 宗秀红2 《电力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高压直流输电广泛运用于区域电网互联,使得传统交流低频振荡问题越发复杂。大多数对交直流低频振荡的研究都是针对单一运行方式的,本文采用概率法研究多运行方式下交直流混联系统的低频振荡特性并加以抑制。利用插入式建模技术(PMT)建立交直流输电系统和附加直流功率调制的小干扰模型;计算多运行方式下的概率潮流,采用混合中心距和半不变量结合Gram-Charlier级数展开的方法求解概率特征根。基于含交直流混联的四机两区域系统,分别使用中心频率法和测试信号法设计电力系统稳定器(PSS)和附加直流功率调制器(DCM)。根据控制效果提出DCM和PSS参数分步设计的协调原则,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小干扰概率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

微网规划综合评价精细化指标体系研究 下载:73 浏览:491

朱兰1 杨淑红1 唐陇军2 王忠秋1 蒋红进1 《电力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为了在规划评价中更客观、合理地评价各类型微网,本文在建立可靠性、经济性、环保性、弹复性等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针对微网中微源组合方式多样、负荷类型部分可控、运行方式灵活多变等特点,根据不同形式微网增加体现各类型微网关键特征的增补指标,由此组成微网规划综合评价精细化指标体系。最后对基于Homer软件仿真的微网规划算例,利用本文所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网络分析法(ANP)作为决策方法进行综合评价,以验证所提精细化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有效性。

微网规划综合评价精细化指标体系研究 下载:76 浏览:493

朱兰1 杨淑红1 唐陇军2 王忠秋1 蒋红进1 《电力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为了在规划评价中更客观、合理地评价各类型微网,本文在建立可靠性、经济性、环保性、弹复性等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针对微网中微源组合方式多样、负荷类型部分可控、运行方式灵活多变等特点,根据不同形式微网增加体现各类型微网关键特征的增补指标,由此组成微网规划综合评价精细化指标体系。最后对基于Homer软件仿真的微网规划算例,利用本文所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网络分析法(ANP)作为决策方法进行综合评价,以验证所提精细化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有效性。

风电-抽水蓄能-供热联合优化运行——以蒙西为例 下载:76 浏览:443

施泉生 丁建勇 《电力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风电因为其随机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使得风电无法实现大规模的并网而产生弃风,而抽水蓄能电站具有的良好"削峰填谷"能力,能够消纳过剩的风电。本文以供热季弃风现象尤为严重的蒙西地区为例,基于蒙西电网和呼与浩特抽水蓄能电站的实际数据,建立风电-抽水蓄能-供热联合运行的优化模型。通过研究对比结果发现在风电和抽水蓄能联合的基础上再加以蓄热电锅炉对风电进行进一步的消纳,既能提高风能的利用率减少弃风,又能解决煤炭供热污染物的排放问题,缓解化石能源资源短缺问题。

计及充放储一体站的主动配电网DG出力优化研究 下载:81 浏览:505

何炜1 韦钢1 吴万禄2 李扬1 李光宏1 《电力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充放储一体站不仅能满足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同时站内储能系统作为电源节点还能为电网反馈电能。本文构建了接入主动配电网的充放储一体站的充放电模型,考虑风电、光电的随机出力特性,计及电网实时电价、环境成本、一体站的充放电储发成本等因素,建立了DG出力优化的目标函数,采用粒子群算法求解。通过算例分析,对比了计及一体站前后的主动配电网DG出力优化的运行成本,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

主动配电网多级无功电压协调控制研究 下载:81 浏览:481

王永全1 李振坤1 王永志2 《电力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分布式光伏大量接入配电网后电压越限问题成为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为了适应高渗透率、大规模分布式光伏的接入,提高系统调压能力,本文依据主动配电网内调压资源特性的不同,对其进行了分类分级处理,提出了主动配电网多级无功电压控制策略,即分别利用小容量分布式光伏、光伏电站无功、传统VQC装置和光伏电站有功实现系统一、二、三、四级调压。其中,针对小容量分布式光伏所采用的分散式就地控制策略,提出了基于并网点电压和光伏实际有功出力的cosφ(U、P)控制模型。最后,基于改进的IEEE33节点算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四级调压策略,充分利用了主动配电网内分散的调压资源,有效减少了VQC装置动作次数,并改善了配电网电压水平。

益气养阴活血法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后期肢体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下载:84 浏览:474

林荣利 《医学研究前沿》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法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后期肢体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8例中风偏瘫后遗症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实施现代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益气养阴活血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并且观察组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脑平均血流速度、基底动脉血流量、左侧椎动脉血流量、右侧椎动脉血流量均明显升高,并且观察组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ADL评分均显著升高,并且观察组治疗后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偏瘫后遗症期患者联合运用益气养阴活血法与现代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机体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肢体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溴吡斯的明联合酚苄明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观察 下载:65 浏览:469

童晓轩 黄海艳 方婷 董冉 《现代康复医学》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观察溴吡斯的明联合酚苄明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组则在膀胱功能训练基础上配合服用溴吡斯的明(30/60mg,tid)和酚苄明(10mg,tid),采用尿动力学检查评定膀胱容量、膀胱逼尿肌压力、尿道压力、膀胱残余尿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尿动力学检查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溴吡斯的明联合酚苄明能有效增加膀胱逼尿肌及膀胱压力、降低尿道括约肌压力,促进尿液排出,减少残余尿量,在神经源性膀胱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下载:148 浏览:1484

魏雪燕1 朱建全2 唐文虎2 《中国教育研究》 2024年7期

摘要: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引擎和创新路径,本文分析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和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方案,主要探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方式,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技术赋能课堂教学,以信息技术驱动课堂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创设新型教学模式,在线教学和混合式教学将成为高等教育的“新常态”。

基于振动模态参数识别的脑电信号特征提取 下载:51 浏览:448

杨怀花 叶庆卫 《天线研究》 2021年4期

摘要:
对运动想象脑电信号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分析,将其分成两个阶段(强非线性的瞬态阶段和弱非线性的自由响应阶段),并构建了一种新的特征提取算法。首先通过起始点扫描的方式对脑电信号进行分割来获得自由响应阶段的脑电信号;然后针对自由响应阶段产生的脑电信号,引入振动多模态参数识别ITD(Ibrahim Time Domain)算法来提取特征组合成特征向量;最后利用Adaboost分类器进行自适应特征选择和分类。运用此方法对国际标准数据库The largest SCP data of Motor-Imagery中的CLA运动想象数据集进行特征提取和特征选择与分类,其平均分类准确率高达90%以上。与现有的特征提取算法相比,获得了更好的分类性能和稳定性。

三疣梭子蟹受精卵离体孵化技术 下载:68 浏览:470

牛雪莹1 任志明2 吴佳颖1 母昌考1 王春琳1 《水产研究进展》 2024年2期

摘要:
为了探究三疣梭子蟹受精卵的离体孵化技术及效果,本研究先后开展了受精卵块最适分离液种类及作用条件的筛选、分离液处理不同发育期受精卵离体孵化的差异、分离液处理对受精卵卵膜的结构影响,及分离液处理受精卵对孵化后幼体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木瓜蛋白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分离液,在浓度为0.09 g/mL,分离时间30 min时,分离率可达到99%以上;经过分离液处理后的各期受精卵均能孵化出幼体,卵内溞状幼体期离体胚胎孵化率最高,为89.0%±3.3%,未经处理的对照组为70.0%±4.8%;卵裂期离体胚胎孵化率最低,为58.0%±3.9%,对照组为31.0%±2.3%,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的孵化率明显提高。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经过分离液处理的受精卵卵膜结构疏松,且厚度降低,符合处理组孵化率增加这一现象,干露、福尔马林溶液胁迫和行为学测试对不同处理组的幼体进行质量评价的结果显示,处理组和对照组幼体活力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实验所获得的分离液可以有效提高三疣梭子蟹受精卵的分离率和孵化率,且不影响幼体质量,可为三疣梭子蟹及其他甲壳动物受精卵的离体孵化提供参考。本研究可为三疣梭子蟹的苗种繁育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也将为基因编辑辅助育种等技术的实施奠定基础。

潜水推流器作用下八边形养殖池的集污性能 下载:73 浏览:521

吴彦飞1,2 张清靖2 桂福坤1 张泽坤3 陈庆龙4 冯德军1 《水产研究进展》 2024年1期

摘要:
为了探究潜水推流器作用下八边形养殖池内的污物聚集特点,本研究利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潜水推流器不同的布设角度θ、布设距离比d/a (中垂线模式:d1为推流器叶轮轴线中点与最近的池壁之间的距离,a1为八边形养殖池长边边长;对角线模式:d2为推流器叶轮轴线中点与最近的短边边长之间的距离,a2为八边形养殖池排污口与最近的短边边长之间的距离)、推流器数量n和布设模式对八边形养殖池内污物聚集的影响。试验利用高清相机记录养殖池内的污物分布情况,并使用MATLAB分析计算污物与池中心的距离。实验中通过比较不同工况下污物与池中心距离的最大值的大小,衡量养殖池集污性能的优劣。结果显示,潜水推流器的布设角度θ、布设距离比d/a、推流器数量n以及布设模式都影响池内污物聚集的效果。在本研究设置的布设距离比工况下,潜水推流器布设角度θ为45°时集污效果最优,而当布设角度θ大于70°时,随着布设角度增加,八边形养殖池周边出现集污死角,残饵及粪便距离排污口中心变远且饲料离散程度变大;在30°、40°、45°、50°工况下,污物聚集效果随布设距离比d/a的增大逐渐增强,当布设距离比为1/2时集污效果最好。养殖池集污性能随潜水推流器数量的增加而整体呈现增强的趋势,尤其是潜水推流器数量从1增加至2时,集污性能明显提升,但是持续增加后,集污性能不再有明显的提升。其余设置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角线布设模式下的养殖池集污性能明显优于中垂线布设模式。研究表明,潜水推流器采取对角线模式,布设时不少于2个,布设角度θ为45°附近,此时八边形养殖池集污性能较优。研究结果可为八边形养殖池内潜水推流器的布设方式提供依据与指导。

潜水推流器作用下八边形养殖池的集污性能 下载:70 浏览:498

吴彦飞1,2 张清靖2 桂福坤1 张泽坤3 陈庆龙4 冯德军1 《水产研究进展》 2024年1期

摘要:
为了探究潜水推流器作用下八边形养殖池内的污物聚集特点,本研究利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潜水推流器不同的布设角度θ、布设距离比d/a (中垂线模式:d1为推流器叶轮轴线中点与最近的池壁之间的距离,a1为八边形养殖池长边边长;对角线模式:d2为推流器叶轮轴线中点与最近的短边边长之间的距离,a2为八边形养殖池排污口与最近的短边边长之间的距离)、推流器数量n和布设模式对八边形养殖池内污物聚集的影响。试验利用高清相机记录养殖池内的污物分布情况,并使用MATLAB分析计算污物与池中心的距离。实验中通过比较不同工况下污物与池中心距离的最大值的大小,衡量养殖池集污性能的优劣。结果显示,潜水推流器的布设角度θ、布设距离比d/a、推流器数量n以及布设模式都影响池内污物聚集的效果。在本研究设置的布设距离比工况下,潜水推流器布设角度θ为45°时集污效果最优,而当布设角度θ大于70°时,随着布设角度增加,八边形养殖池周边出现集污死角,残饵及粪便距离排污口中心变远且饲料离散程度变大;在30°、40°、45°、50°工况下,污物聚集效果随布设距离比d/a的增大逐渐增强,当布设距离比为1/2时集污效果最好。养殖池集污性能随潜水推流器数量的增加而整体呈现增强的趋势,尤其是潜水推流器数量从1增加至2时,集污性能明显提升,但是持续增加后,集污性能不再有明显的提升。其余设置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角线布设模式下的养殖池集污性能明显优于中垂线布设模式。研究表明,潜水推流器采取对角线模式,布设时不少于2个,布设角度θ为45°附近,此时八边形养殖池集污性能较优。研究结果可为八边形养殖池内潜水推流器的布设方式提供依据与指导。

数字化实验在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下载:98 浏览:534

王刚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20年1期

摘要:
当前的高中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对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将DIS实验系统应用于物理实验教学,可较好地弥补传统物理实验教学的不足,实现力学实验的数字化、动态过程的形象展示和实验数据的实时捕捉等,这有利于强化学生对力学概念和规律的建构,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图形能力,也有利于完善物理实验的量化研究。

基于PIV技术草金鱼幼鱼转弯运动动力学特性 下载:22 浏览:257

张娟1 张英1 黄小双1 刘必林1,2,3,4 陈新军1,2,3,4 孔祥洪1,2,3,4 陈家祺1 《中国水产学报》 2024年1期

摘要:
为了解观赏鱼类在转弯运动状态下的推进机理及推进性能,以体长为5~8cm的草金鱼(Carassius auratus)幼鱼为研究对象,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PIV)和涡量矩定理,对机动转弯运动流体流场变化进行追踪,分析了幼鱼转弯过程中尾部的运动特征和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草金鱼幼鱼转弯过程中,形态结构主要发生C型、S+C型结构两种变化,转弯过程中幼鱼尾部周围流场的正、负值涡量交替出现;鱼体形态呈C型结构转弯时,幼鱼平均速度为0.1307m/s,流体对幼鱼尾部产生的正作用力为2.06~133.49mN,负作用力为-83.85~-2.15mN;鱼体形态呈S+C型结构转弯时,幼鱼平均速度为0.1044 m/s,流体对幼鱼尾部产生的正作用力为24.06~80.95mN,负作用力为-59.60~-5.86mN。研究表明,转弯时鱼体形态呈C型结构变化的机动性能优于鱼体形态呈S+C型结构变化,且不同转弯类型产生作用力峰值的时刻不同。

喉罩与气管插管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研究 下载:68 浏览:507

杨玉安 吴锦兰 苏侦平 《临床医学杂志》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喉罩置入全麻、气管插管全麻在腹腔镜手术患者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以、术后不良反应及平均住院日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我院自2020年开始开展腹腔镜手术以来已经有三年时间了,现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术式将其分为喉罩置入全麻组60例、气管插管全麻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从入室到手术开始的时间(T1)、麻醉维持中(T2)及术毕至拔出喉罩/拔出气管导管时(T3)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率、平均时长、记录术后平均排气时间、患者舒适度及平均住院日等等。结果 两组术中在从入室至开始手术的平均时长(T1)比较方面,喉罩组时长均短于椎管内麻醉组;喉罩组和椎管内麻醉组T1、T2、T3的血压、心率波动水平均小于20%,但是喉罩组小于气管插管组;而两组中从术毕至出室各组的平均时长比较,则喉罩组短于气管插管全麻组。在术后平均排气时间方面,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未见明显差异;在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及平均住院日方面两组没有明显差异;在围术期舒适度方面喉罩组高于气管插管组。结论:种麻醉方式均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腹腔镜手术中,而喉罩置入全麻组总体来说较优,但是对于具体实践中,各位老师要根据麻醉医生和患者的情况综合考虑权衡确定具体采取何种麻醉方式才是最佳的。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