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绿肥配施有机肥改良新建红壤橘园的效果研究 下载:75 浏览:406

吕晓菡1 章明奎2 严建立1 《土壤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为探索亚热带低丘新建果园土壤肥力快速提升方法,在浙西选择一新建红壤橘园,进行了为期2年的种植绿肥与联合施用有机肥的土壤培肥试验。试验设对照、双季绿肥、有机肥及双季绿肥+有机肥等4个处理,各处理化肥用量相同。试验结果表明,从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速效氮磷钾、酶活性及土壤容重和水稳定性团聚体等肥力指标的变化来看,培肥效果:双季绿肥+有机肥>有机肥>双季绿肥。在不施用有机肥的条件下,种植绿肥后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有效磷、速效钾、水稳定性团聚体分别比对照增加13.14%、52.00%、27.08%、18.91%、20.25%,土壤容重下降2.90%,但增幅相对较小;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几乎没有变化。在种植绿肥的同时施用有机肥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有效磷、速效钾、水稳定性团聚体,分别比对照增加94.46%、276.00%、94.41%、110.81%、86.27%,土壤容重下降9.42%;同时可明显增加土壤全磷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全磷、有效态硼、钼、铜、锌水平分别比对照增加27.27%、266.67%、72.73%、155.56%、168.18%。种植绿肥同时施用有机肥的紫云英和黑麦草生物量分别为种植绿肥的1.62~1.90和1.79~1.95倍。分析认为,由于新建红壤果园肥力低下,仅靠种植绿肥等生草技术对土壤肥力的提升有限;施用有机肥和种植绿肥方式相结合是新建红壤果园的快速培肥途径。

无人机在高速公路弃渣场监测中的应用探讨 下载:87 浏览:503

周春波1 王农1 周淑君2 秦晓蕾1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8年2期

摘要:
无人机监测相较于传统的监测技术手段,不仅工作更高效、调查更全面,而且监测数据更准确。在高速公路弃渣场水土保持监测中,利用无人机可快速获取扰动土地面积和坡度等水土流失因子,估算取弃土方量和水保措施工程量,监测水土流失危害。在分析总结高速公路弃渣场特点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无人机在高速公路弃渣场监测中的应用。

手写体数字的识别方法研究 下载:41 浏览:459

闫江宝1,2 张长胜1 周雷2,3 《数据与科学》 2018年11期

摘要:
手写体数字识别是一个传统和典型的模式识别问题,本文采用最小距离法、K近邻法和BP神经网络三种方法。使用MATLAB软件对数字特征提取并进行编程,对手写体数字训练并且对训练结果进行测试;最后对手写体的程序进行数字识别并显示结果。通过以上这些方法试验,得到每一种方法所对应的特征的分类结果和分类的正确率,并对分类结果和正确率做了对比和分析,最终得出分类结论。

智能化联合循环电厂建设方案探讨 下载:32 浏览:248

耿海涛1 朱亚迪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在我国加大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实现能源利用与信息的深度融合,构建智慧能源体系的背景下,通过深入分析当前智能电厂建设的现状,融合大数据、物联网、可视化、先进仪表等先进技术,结合湖北华电武昌热电有限公司数字化水平,提出智能联合循环电厂建设方案。通过融合全厂生产、管理和经营信息,构建一体化平台,在此基础上,从联合循环电厂基础设备层、过程控制层和生产管理层3个层面入手,通过智能设备的应用、生产数据挖掘分析、管理信息融合分析等,实现设备层、控制层和管理层的智能化建设,最终实现安全可靠、经济高效和精益化管理的目标。

六角切圆锅炉改造后NOx排放特性研究 下载:33 浏览:347

唐树芳 唐郭安 喻小伟 吴畅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为了研究六角切圆煤粉锅炉在超低排放改造后脱硝进出口NOx的分布及出口逃逸氨浓度的特点,进行了现场试验测试。结果发现,脱硝系统的入口NOx分布不均匀、喷氨量不均匀是导致出口NOx分布不均匀、氨逃逸质量浓度超过设计值的主要原因,机组需要进行喷氨优化调整。

火力发电厂锅炉受热面管泄漏原因分析 下载:23 浏览:247

徐勃1 赵海1 高强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一直以来,高温过热器爆管事故都是影响电厂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且造成的损失最大。该文结合现场工作的实际对某电厂1号锅炉末级过热器泄漏原因进行了讨论。通过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试验及显微组织观察等多种试验手段,对该受热面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以期对改善锅炉受热面管失效提供帮助。分析得出该末级过热器的泄漏为长时过热所致,泄漏处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加碳化物,珠光体球化达5级,并存在大量蠕变裂纹。

桥梁预应力管道探地雷达定位及数据处理研究 下载:31 浏览:388

陈海涛1 林聪2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3期

摘要:
探地雷达技术是桥梁预应力管道定位的重要手段。在复杂条件下,雷达原始剖面分辨率降低、直观性较差,不能确定预应力管道的实际位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处理。反褶积技术通过压缩雷达子波延续时间可抑制预应力管道外侧钢筋引起的多次反射波,这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探地雷达图像的时间分辨率,还有助于识别来自深部预应力管道的反射特征;克希霍夫偏移通过将分散于双曲线两叶的能量汇聚于其顶部来提高雷达剖面的空间分辨率,经过处理后的雷达剖面能为准确找到预应力管道中心位置提供可靠依据。结合某混凝土桥梁实例说明了探地雷达在预应力管道定位中的应用,并对原始雷达剖面中经过反褶积与克希霍夫偏移处理后才发现的15根预应力管道进行了钻孔验证,验证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说明探地雷达定位误差小于2 cm,适用于桥梁预应力管道定位。

风电机组有功功率集散优化控制系统研究 下载:23 浏览:246

张中泉 刘晓光 钟天宇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研究了一种风电机组有功功率集散优化控制策略,并基于此提出一套风电机组有功功率集散优化控制系统开发方案,该系统架设于风电场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系统以及风电机组机群能量管理系统(energy management system,EMS)之间,不改变AGC系统与EMS的原有架构,并且可综合考虑风机机群上网电价差异、设备稳定性、发电能力及寿命等因素,以利用上网电价较高、稳定性较好的发电设备为目的,从而实现风电机组有功功率的集散优化控制。

全自动电能表推力测试装置设计与研究 下载:10 浏览:441

史鹏博1 李蕊1 陆翔宇1 迟源1 李雪城1 韩冬军2 《传感器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针对目前电能表接线端子受力测试操作繁琐、工作量大、测试精度低等问题,设计一种全自动电能表接线端推力测试装置,实现智能检测。推力测试装置主要包括测试装置台体和测试程控用户界面2部分。测试台体包括测试导轨和电表夹,完成接线端子施力和数据采集,通过测控界面,设置测试参数并显示测试结果。测试装置的设计与研究有利于提高电表及计量自动化终端的接线端子检测的精度和效率。自动电能表推力测试装置已成功运用到工业生产之中。

基于多元传导模型的物价指数预测新方法——2018年中国物价展望 下载:86 浏览:457

骆晓强1 鲍勤2 魏云捷2 杨博宇1,2 《当代管理》 2018年3期

摘要:
精准的物价预测是科学制定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决策前提和依据,如何提高物价预测的准确性是宏观经济政策实践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以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PPIRM)、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研究对象,基于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价格指数构成要素之间的价格传导关系,提出一种新的多元传导模型对三种价格指数的环比数据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计算翘尾因素以推算物价的同比数据。实证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新的预测方法对物价环比数据和同比数据的预测效果在水平预测和方向预测的角度上,均优于基准模型。基于这一方法对2018年我国物价进行了预测,主要结果包括:2018年我国物价整体稳定,CPI将温和上涨,涨幅比2017年提高,全年上涨2.1%,其中翘尾因素影响1个百分点;PPI和PPIRM将继续上涨,但涨幅比2017年回落,全年分别上涨3.6%和4.3%,其中翘尾因素分别影响2.4和2.8个百分点。

高寒沙地中间锦鸡儿人工林根系分布及林下土壤特性研究 下载:22 浏览:345

张立恒1,2 李清雪1,3 王学全1,3 贾志清1,3 陈新均1 《土壤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以流动沙丘为对照,通过对3、5、10、16和30 a生的中间锦鸡儿人工林根系和林下土壤进行研究,揭示人工林根系分布及林下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特征。对林下0~80 cm土层的根系和土壤分别进行采集,并用EPSON10000XL扫描仪和WINRHIZO系统对根长(L)、表面积(S)和生物量(B)进行测定分析,同时测定土壤容重和有机质以及氮、磷、钾等养分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林根系主要分布于0~40 cm土层,根系L、S和B随林龄增大而增大,且随土层加深而减小,其分布与土壤性质密切相关。相对于流动沙丘,3 a和5 a生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不明显,但随着林龄增大,林下土壤性质发生明显变化。16 a和30 a生人工林下土壤容重明显减小,分别与L、S和B呈显著负相关(P <0.05);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明显增加,尤其在根系大量分布的浅层土壤大幅增加,分别与L、S和B呈显著正相关(P <0.05);而土壤全磷和全钾增加不明显,分别与L、S和B相关性不显著。3种径级(细、中、粗)根系中,细根和中根的L、S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与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粗根的L、S和B与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由此可见,中间锦鸡儿人工林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有利于林下土壤结构优化和养分的增加。

经济虚拟化背景下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互动机制研究 下载:68 浏览:483

鲁晓琳1,2,3 郭琨1,2 董志2 《当代管理》 2018年2期

摘要:
在虚拟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经济虚拟化程度已成为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二者关系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本文以美国从工业化时期发展演变到经济虚拟化时期的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滚动时窗的贝叶斯网络学习,研究了经济虚拟化背景下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二者之间的动态互动机制,发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以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的顺序,虚拟经济相关指标逐步进入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

“一带一路”战略下企业合作及政府监管的机会主义行为演化博弈分析 下载:94 浏览:435

宋彪1,2 徐沙沙3 丁庆洋2 《当代管理》 2018年1期

摘要:
"一带一路"战略下企业合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整个战略生态圈中企业的战略选择呈现群集特征,其中企业间合作的稳定性成为影响整个战略目标的重要因素。"一带一路"战略下很多项目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既需要与当地民商事主体进行合作,又更多的依赖当地政府的介入。相关研究对于三方博弈主体研究较少,并且少量已有对三方博弈主体博弈的研究仍然在给定一方博弈策略的基础上对其他博弈双方进行分析,缺少深入地分析揭示企业合作过程中战略选择的群集本体演化规律,也少有对东道国地方政府介入该合作动态过程的关注。本文用演化博弈论分析企业合作以及地方政府监管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理性经济人假设条件下,企业和东道国地方政府在企业合作过程中都会发生机会主义行为,上级国际政府应该专门设置监管机构,同时监管机构需要采取动态扶持或者惩罚的策略,才能够促进"一带一路"覆盖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

季节性冻融对2种温带森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的影响 下载:27 浏览:292

李龙1 辛贵民1 杜彦梅1 朱国君1 尹航2 高珊1 傅民杰1 《土壤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为研究长白山森林土壤微生物量对季节性冻融变化的响应,利用原位培养连续取样法测定了长白山地区2种典型森林土壤在春季和秋季冻融期间微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量氮(MBN)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种林型各层次土壤微生物量随冻融格局变化而变化。在春季冻融前期,2种林型各层次土壤微生物量皆表现出升高趋势,而在秋季冻融前期表现出降低现象,在春季和秋季土壤冻融期具有多次爆发式增长而又迅速下降特征,且存在一个或多个微生物量峰值。2种林型上层土壤微生物量多高于下层土壤,且上层土壤在冻融期间变化更加剧烈,而下层土壤各时期微生物量碳、氮比波动情况高于上层土壤。相比长白松林,硬阔叶林各层次土壤微生物量在各冻融时期含量更高。

基于学科交叉的“神经调节”一节教学尝试 下载:65 浏览:495

于红炜1 刘燕妮2 熊伟3 田小芬4 《生物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生物电的产生、兴奋的传导、兴奋的传递是神经调节过程的关键生命活动。在"神经调节"一节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物理学、化学、数学基础知识,对反射活动发生时神经细胞生命活动的本质进行学习。

燃煤机组低低温省煤器系统研究及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67 浏览:337

宁玉琴1 胡清2 胡月1 《能源学报》 2018年10期

摘要:
为解决燃煤锅炉排烟温度偏高的问题,设计了低低温省煤器热力系统,将锅炉排烟温度降低至合理范围,并对烟气热量进行回收利用。给出了低低温省煤器热力系统技术方案,对系统投运效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效解决了锅炉排烟温度偏高问题;在120 MW负荷下,排烟温度从156℃降低至99℃左右,机组热经济性相对提高2.16%,经济效益显著。降低低低温省煤器入口水温以及提高低低温省煤器凝结水流量,均可强化传热效果,提高烟气余热回收效益。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及示范工程综述 下载:68 浏览:368

文贤馗 张世海 王锁斌 《能源学报》 2018年9期

摘要:
压缩空气储能具有储能规模大、存储周期长、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大规模电力储能技术之一。通过对压缩空气储能种类、储气装置、压缩空气状态等技术结合国内外示范工程进行综述,分析了压缩空气储能各种技术的特点。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压缩空气储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卫星激光测距技术对天宫二号观测方法的研究 下载:69 浏览:441

程伯辉 卫志斌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9年9期

摘要:
卫星激光测距技术是对空间目标进行高精度的距离测量,以获得星地间的距离。用此观测数据可以精确测定空间目标的运行轨道、解算全球地面测距站的地心坐标以及地球参数。北京房山人卫激光观测站在实现千赫兹测距系统改造升级的基础上,实现了对所有的高中低轨卫星观测并取得可观的高质量激光测距数据。由于天宫2号运行轨道低,目标运行速度快,导致天宫二号出现预报偏差比较大、伺服控制系统驱动能力偏低以及空间目标观测数据缺失等问题。通过北京房山人卫激光站对天宫2号准确的预报,成功获取天宫2号激光观测有效数据用以轨道检核,同时也为以后保质保量完成空间目标观测任务提供了坚实基础,也为即将开始的空间非合作目标的观测任务开启了一个良好开端。

基于三维激光雷达的道路边界提取和障碍物检测算法 下载:54 浏览:364

王灿1 孔斌2 杨静2 王智灵3 祝辉3 《人工智能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为了快速有效地提取智能车辆在不同环境下的道路环境信息,提出基于三维激光雷达的道路边界提取和障碍物检测算法.首先,对三维激光雷达点云数据进行栅格化滤波处理,利用单束激光点云空间邻域联合分割的方法进行空间分析,得到点云平滑度特征图像.然后,采用自适应方向搜索算法获取道路边界候选点,并进行聚类分析和曲线拟合.最后,对道路边界约束下可通行区域内点云进行聚类分割,获得道路内障碍物方位和距离信息.实验表明,文中算法能够实时准确地提取道路边界和障碍物位置信息,满足智能车环境建模和路径规划的需求.

生物质炭对设施连作土壤性质及黄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下载:65 浏览:300

张功臣1 陈建美1,2 赵征宇1,2 李磊1 秦玉红1 王波1 张守才1 《土壤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以设施黄瓜连作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分别研究了低量施用花生壳炭和小麦秸秆炭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和黄瓜生长的影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设0.25%(w/w)(PB1)、0.50%(PB2)和1.00%(PB3)的花生壳炭以及0.25%(WB1)、0.50%(WB2)和1.00%(WB3)的小麦秸秆炭6个施炭处理,以不添加生物质炭处理(B0)为对照。春秋两季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生物质炭处理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酶活性,增加黄瓜产量。生物质炭处理后连作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及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升高,而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生物质炭处理可显著增加黄瓜主茎最大叶叶面积、茎粗、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其中WB1处理条件下黄瓜增产效果最好,春季商品瓜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6.11%和14.87%,秋季商品瓜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0.62%和25.38%,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此外,生物质炭处理还可以显著提高盛瓜期黄瓜的粗蛋白、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因此,适量施用生物质炭可改善设施土壤微生态环境,增加土壤肥力和酶活性,提高黄瓜产量。实验中以0.25%小麦秸秆炭(折合5.63 t hm-2)处理条件下黄瓜增产效果最好。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