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关于中国古代史研究生培养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下载:78 浏览:459

吴宗国 《历史研究进展》 2018年3期

摘要:
中国古代史的研究生要开阔视野,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囿于前人成说。要善于分别普遍和特殊,从特殊和普遍的结合上来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坚持研究生的录取标准,是我们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具有研究能力的人才的前提条件。同时辅导几个研究生,形成一个学术群体,经常在一起互相讨论,取长补短,培养他们同学之间学术上的毫不保留,学习和研究上的相互支持,也培养他们为学术发展同舟共济的学术团队精神。

钩稽辨族姓 雄浑发秦声——李清凌教授《秦亭与秦文化》读后 下载:88 浏览:482

漆永祥 《历史研究进展》 2018年89期

摘要:
李清凌教授《秦亭与秦文化》一书认为,人类族源和来源地是两个概念,族源是世系渊源。该书通过大量考辨后指出,秦嬴的得姓之祖是伯翳,远祖是少昊,族源是远古炎黄集团的黄帝一支。秦人在农耕、水利、手工业、文学与文化诸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书中还强调指出,在史料运用方面不能过度相信出土文献,在没有考古资料直接证明的情况下,自古以来的传说与纸上文献所载史料,理应得到充分的尊重与信任。

蒙古国现行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古代中国” 下载:20 浏览:178

刘迪南 《历史教学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蒙古国是中国北方重要邻国,而对蒙古国的历史教科书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蒙古国现行6—8年级的历史教科书介绍了从夏朝到清朝的中国古代历史。总体上看,蒙古国现行历史教科书展现的古代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且作为定居的农业文明中心存在的文明古国。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蒙古国历史教科书在记述古代中国的历史时尤为重视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对元朝的历史定位、清朝在外蒙古地区的政策的负面评价等,显然是蒙古国国家意志的体现,这对于蒙古国公民,特别是青少年形成对中国的认知会产生根本性的持久影响。中蒙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应考虑到历史教科书对青少年形成他国认知的深刻影响,展开有关历史教科书的交流合作,在聚同化异的基础上达到互利共赢。

强制执行之基本定位 下载:59 浏览:409

雷运龙1,2 《争议解决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明确强制执行的基本定位,有助于保持理论的清醒,纠正实践的偏差。强制执行作为公力救济而非私力救济,由国家及其代表机关垄断执行权,规范执行、透明执行为其基本原则,并需为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及案外人提供针对该公力救济的救济。强制执行的功能是实现权利而非确认权利,当奉效率为第一价值追求,高效执行亦是其基本原则,执行程序理应简洁明快;应忠实于执行依据开展执行活动,原则上不得无依据执行或自造依据执行。强制执行属于司法行为而非行政行为,执行权的配置需以"法官主导执行"为中心,执行人员应当坚守司法中立原则。强制执行乃是个别执行而非概括执行,不宜由执行法院主持类似破产清算的财产分配;概括执行优先于个别执行,但现行的"执行转破产"制度缺乏实效性,应予重新审视。强制执行是公私融合的法律制度而非单纯的公法制度,在公法程序中实行一定程度私法自治的执行和解制度乃理所当然,不能因实践中出现滥用现象而否定该制度的正当性;合意执行制度亦有其理论基础和现实需要。

一种基于数据重构和富特征的神经网络机器阅读理解模型 下载:52 浏览:383

尹伊淳 张铭 《中文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该文描述了ZWYC团队在"2018机器阅读理解技术竞赛"上提出的机器理解模型。所提出模型将机器阅读理解问题建模成连续文本片段抽取问题,提出基于富语义特征的神经交互网络模型。为了充分使用答案标注信息,模型首先对数据进行细致的重构,让人工标注的多个答案信息都能融合到数据中。通过特征工程,对每个词构建富语义表征。同时提出一种简单有效的问题和文档交互的方式,得到问题感知的文档表征。基于多个文档串接的全局表征,模型进行答案文本预测。在最终测试集上,该模型获得了目前先进的结果,在105支队伍中排名第2。

混合模式的争议解决国际工作组——探索商事案件中调解、评估与仲裁之间的互动 下载:65 浏览:435

Thomas J.Stipanowich1 Veronique Fraser2 黄吉日3 《争议解决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全球文化与法律制度之间的差异使国际商事争议解决的实践日趋复杂,在这一背景之下,本文深入地探索了仲裁、评估、调解或旨在促成特定合意的其他程序之间的互动,从全新视角更有价值地概述由各种纠纷解决情景组成的光谱。本文基于争议解决的目标、文化、法律传统以及其他一些因素,提供更系统的考察和比较这些场景下不同的实践与观点的基本方案。此外,本文为国际争议解决实践指南的形成提供了方向、指引以及国际性的对话平台。

差一点就完美了:论德国的民事权利保护体系 下载:60 浏览:425

彼得·哥特瓦尔德曹志勋 《争议解决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本文作者作为当年设计德国审级制度修改的主要立法专家,在其撰写的学界建议意见发表20年后,以本文重新审视了当年司法改革制度的后续进展、实效与不足。一审的诉讼效率虽然从数字上看确有提升,但是其实现主要源自对以正式开庭为代表的程序保障程度的减损,一审程序的功能和其中的法官职权行使并没有如预期般增强。从功能上将二审程序向事后审转变的目标得到基本实现,但是二审程序受一审事实认定约束的原则仍有较多例外,比如二审法院何时有权自行认定事实和攻击防御方法例外的不失权的问题值得关注。司法改革最初规定的、通过不可上诉的裁定随时可以书面驳回上诉的做法遭到普遍质疑,虽然立法者在十年后已做出补救,但修正的实际效果仍十分有限,可以考虑彻底废除本条规定。如今普遍适用各类案件的许可上告制在改革后使最高普通法院面临案件激增的压力,更宜通过提高最低不服标的额或减少合议庭人数来缓解。三审程序也应当承担个案救济的功能,应当直接将出现个案错误规定为上告理由。

科技创新政策支持下的产业升级换代研究——以美国钢铁行业史为鉴 下载:63 浏览:448

孟繁瑜1 李新瑶1,2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9年12期

摘要:
分析了历史文献和统计资料,对美国钢铁发展历史进行分期与规律探索,发现电炉化技术创新与废钢资源的合理环保利用是钢铁大国强国产业经济持续发展的要因。研究结论认为中国采用创新技术开发和利用废钢资源以及转炉电炉化趋势已形成可能,应注重加强科技管理和创新政策的双重引导,鼓励产业发挥技术创新核心驱动作用,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力支撑。

外部环境动态性对创业团队创新影响及机制的理论探讨 下载:50 浏览:419

邓晓 王颖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9年9期

摘要:
从创业团队成员对动荡环境的反应入手,尝试对创业团队成员如何应对动态的环境并影响创业团队创新的过程进行理论探讨。运用社会心理学领域中的不确定性降低理论来阐释动态团队环境对创业团队创新的影响及机制。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及对我国创业团队的观察发现,团队环境动态性可以激发创业团队成员主动与其他成员的沟通和观点分享行为,进而促进创业团队创新。而创业团队成员是否有机会参与团队决策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创业团队成员对环境的反应与团队创新之间的关系。

我国科学奖励总量管控研究——基于中国特色科学奖励体系构建目标 下载:56 浏览:421

马文军1,2 丁大尉3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9年5期

摘要:
重点针对国家、省部、地市3个层级政府科学奖励的抽样统计表明,全国科学技术奖励每年评授总量当在32 388项左右,全国社会科学奖励每年评授总量当在34 219项左右。两者相加,全国仅国家、省部、地市3个层级政府性质的科学奖励,每年评授总量当在60 000项以上。如果再加上县(区)乡(镇)级政府科学奖励,以及非政府性质的各类科学奖励,这个数量将会更为庞大。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了科学奖励总量管控综合对策:直接总量管控、大幅压缩数量,配套周期管控、调降评奖频率,配套结构管控、保持地区适衡。

鲁迅杂文话语刍议 下载:56 浏览:362

李拉利1,2 《中国文学》 2020年5期

摘要:
鲁迅的"声音"不在特定形态的文本所呈现的形象、思想、概念之中,而在以主体、语境、文本微观形态、传播能力、功能诉求等为形构要素的杂文话语中,它和中国社会历史现代化进程紧密相关,它才是我们把握鲁迅"声音"的渠道。因此,以杂文话语为对象的鲁迅研究,可以打通鲁迅著译文字的文体差异,形成另一种整体观,在一种超越性的"无"的维度上把握作为"暗内容"的鲁迅整体。

“社会批评”的笔法——以鲁迅《“题未定”草》系列杂文为例 下载:62 浏览:395

李国华 《中国文学》 2020年5期

摘要:
鲁迅的杂文笔法有很多套,本文解读鲁迅《"题未定"草》系列杂文,大概识别了其中一套,即遵循弱者正义的话语法则。本文认为,鲁迅以此将一己之个性浸润杂文,于复杂的文学生产关系中形成其"社会批评"的"笔"与"相",像刺客一样勘破现代中国语词背后的话语秩序,写下现代中国的"诗史",打破"作品"的自足自治,吁请读者的情感相与,询唤读者的抗争意识。

“两个口号”论争前夕鲁迅眼中的上海文坛与革命危机 下载:55 浏览:390

付丹宁 《中国文学》 2020年4期

摘要:
关于"两个口号"论争中的鲁迅,我们习惯于在周扬和胡风的对峙间寻找其位置。然而,鲁迅介入论争,是有着自己独立的判断的。对于他来说,战前的上海文坛代表着革命特别的一种形态:危机中的革命。在左联之外,与傅东华、郑振铎、茅盾等"《文学》社"同人的关系,是鲁迅形成这一判断的重要前提。对此加以钩沉,将使我们得以理解鲁迅最后一年间的种种选择,并把握鲁迅眼中那不会在"联合"中解除的革命危机。

“语怪小说”中的政治寓言——梁启超译《俄皇宫中之人鬼》的意义 下载:42 浏览:340

宋雪 《中国文学》 2020年3期

摘要:
梁启超经由德富芦花《冬宫の怪談》(1898)重译的语怪小说《俄皇宫中之人鬼》(1902),原为英国作家Allen.Upward的短篇小说"The.Ghost.of.the.Winter.Palace"(1896)。在翻译中,德富芦花拆解原作双重第一人称叙述结构,并大量省译;梁启超在此基础上改写和发挥,建构了"语怪"背后的政治寓言,虽述俄宫1894年之事,实际投射戊戌之后的晚清中国。还原文本旅行中的文化坐标,在小说跨语际之旅中,可以展开对晚清中国翻译文本、思想转型和政治理念的探讨。作为1902年的"政治寓言",小说在历史回望中对专制制度的反思,也成为呼唤未来的一种力量。

人物类型、叙事逻辑与功能在中国近代小说的推演——从《九命奇冤》到《霍桑探案》 下载:56 浏览:363

董亚惠 《中国文学》 2020年3期

摘要:
在清末民初的西方小说翻译热潮中,侦探小说的输入对中国传统公案小说的发展和早期侦探小说的生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主要以《九命奇冤》与《霍桑探案》为例,考察从中国公案小说过渡到早期侦探小说的过程中人物类型、文本叙事逻辑和功能价值的推进演变。本文认为,从《九命奇冤》到《霍桑探案》,人物类型发生了"清官侠客"到"侦探助手"模式的转变,叙事逻辑则从断案伸冤转变为破案解谜模式、从因果连贯到因果演绎,叙事功能上则逐步从道德主义向科学主义偏移。

马克思对洛克财产权理论的透视与批判 下载:49 浏览:399

张梧 《哲学研究进展》 2020年12期

摘要:
洛克财产权理论为后世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所有制辩护奠定了劳动原则与个人所有原则。从表面上看,洛克财产权理论的两大原则与马克思劳动理论具有一定的同质性。事实上,马克思通过以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和以占有他人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区分,证明了洛克的劳动原则无法成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正当性依据;并根据商品所有权规律向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的转化,揭示自由主义在为资本主义所有制辩护时陷入劳动幻象的根源与机制。同时,马克思在劳动力商品化的分析中通过描述劳动者与劳动力分离的历史过程,对洛克自我所有原则进行前提性批判,即人与人格的区分是自我所有原则的前提,而人与人格的区分是历史的产物,而非自然法的前提。

书籍的革命——尤西比乌斯与册子本的兴起 下载:75 浏览:315

张一博 《历史教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册子本的发明是书籍史上一次最重要和最持久的革命。册子本作为一种底层发明被上层精英所接受,并在中世纪风行于西欧。作为一次书籍革命,册子本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书籍形式,而且对信息传播、历史书写中的史料观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教父尤西比乌斯在册子本的接受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将以尤西比乌斯为例分析册子本被上层社会所接受的原因,并以此进一步分析册子本如何影响了中世纪的历史书写。

列宁晚年创新的哲学精髓 下载:62 浏览:415

王东 《哲学研究进展》 2020年8期

摘要:
《论我国革命(评尼·苏汉诺夫札记)》是列宁晚年最后论著、"政治遗嘱"中的重要一篇,蕴涵着他一生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总结和思想精髓,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一)社会主义道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对立统一;(二)带有小农国家特点的俄国社会主义特殊道路;(三)东方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与特殊性。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与哲学基础,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理论的源头活水。

黑格尔艺术哲学重述 下载:54 浏览:398

贾红雨1,2 《哲学研究进展》 2020年3期

摘要:
概念与其展现方式之间的关系是黑格尔哲学体系叙述的内在理路,它规定了在黑格尔艺术哲学中成为核心概念的Ideal及其与一般理念的区别。从这个内在理路和Ideal出发,我们不仅可以回应20世纪30年代以来德国学界基于新文本而对刊印本的忠实可靠性提出的质疑,也得以在比较新、旧文本的基础上,对过去我们在黑格尔艺术哲学中理解不到位的、发生误解的,乃至根本没有讨论过的问题尽可能作出更客观的表述。

非洲华侨与民国政府的互动关系(1911-1949) 下载:83 浏览:460

李安山 《历史教学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民国时期,不论中国遭受战乱,还是政局动荡,非洲华侨总是以各种方式支持和帮助中国,并与中国外交机构、侨务部门和驻领馆等,保持着较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爬梳整理民国时期的政府期刊和非洲国家的中文报纸资料,力图厘清非洲华侨与民国政府特别是领事馆的互动关系。文章以史实说明,在保护侨民权益、沟通当地政府与华侨之间关系以及为华侨提供帮助等方面,这些领事馆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中国国力日衰,驻外机构难以对海外侨胞进行任何实质性保护。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