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实践探究——以十堰市第一中学为例 下载:92 浏览:395

刘荆陵 《中国教育学报》 2019年5期

摘要:
在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教育培训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优化教师队伍的重要渠道。而当下教师教育中通常的"经院式"培训日渐显现出不适应学校和教师个性化内在发展需求的问题,特别是在新一轮课改进程中,"经院式"培训的种种弊端更加凸显,学校和教师个人迫切需要更具针对性和实操性的培训方式,十堰一中针对此种情况,结合学校自身教学实际,通过树立先进的发展理念、开展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等实践探索,走出了一条适合本校发展的、具有个性化特征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之路。

格里菲思教育管理思想研究 下载:55 浏览:492

杨天平 杨伊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8期

摘要:
在20世纪西方教育管理学发展史上,格里菲思无疑是最有影响力的几位学者之一。他不仅领导了著名的"理论运动",而且主导了影响深远的与格林菲尔德的"两格之争"。从忠实而坚定的逻辑实证主义者,到不再坚持传统实证主义的唯一性;从倡导以新的观点和角度看待教育管理问题,到主张以兼容并包的视界来研究教育管理,再到倡导教育管理理论的多样性与多元化,这段丰富的发展轨迹既是格里菲思个人的思想旅程,更是美国教育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映射,它反映了20世纪中后叶西方教育管理学的发展道路与走向。

大学的伦理德性与内部治理 下载:87 浏览:486

赵荣辉1 金生鈜2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7期

摘要:
大学的伦理德性是大学在追求文化理想和实践大学的道德使命过程中所形成的卓越品质。大学的伦理德性渗透在大学精神、组织文化、治理方式、教学实践、社会责任、科学研究等方面,是大学作为道德性组织的重要象征。大学要注重伦理德性的养成,不断建构大学完备的道德生态系统,彰显大学卓越的道德品性。大学的伦理德性及其生成是大学内部治理的途径、方式与结果,是大学发展的构成性条件。伦理德性的卓越是一流大学的本质特征。

创业型大学建设的中国道路 下载:87 浏览:260

付八军1 宣勇2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5期

摘要:
推进创业型大学本土化建设,需要创新传统院校的办学理念与管理体制,确立"经费筹措是手段、学术贡献是目标"的原则,逐渐减少对于政府物质资源的过度依赖。创业型大学的中国实践有利于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有利于推动地方院校转型与发展,这些都属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体现。囿于政策障碍与市场风险,中国特色创业型大学的探索与实践应以应用型大学建设作为第一个发展阶段。当应用型大学能够以学术产品本身的质量与声誉赢得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各界的支持,那么最终以自力更生意识与能力作为核心特质的创业型大学就会自然诞生。

论大学非正式学习空间的创设 下载:44 浏览:492

闫建璋 孙姗姗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1期

摘要:
非正式学习空间是指学校除正式教学空间之外用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组织学习行为的空间环境。作为正式学习空间的有力补充,非正式学习空间可以提供个性化学习场域,促进协作交流,并有效利用闲置空间。为此,大学应当重视非正式学习空间的开发创设,在遵循成本原则、便利原则和舒适原则的基础上,依据其位置分布、服务人群及使用功能合理构建非正式学习空间。

教师教育由封闭制向开放制转型原理研究 下载:38 浏览:412

朱利利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11期

摘要:
世界范围内的教师教育由封闭制向开放制转型始于20世纪50年代,并持续至今。开放制是对封闭制的淘汰,其转型是由于封闭制的固有弊端、教师职业职能的转变、终身教育思潮的发展、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以及大学公共哲学性质的牵引等原因。转型的目的在于缓解师范教育固有矛盾、提高教师学历、优化师资结构、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质量。

疫情期间小学教师工作投入感研究 下载:58 浏览:379

陈晓庆1 张书宁2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11期

摘要:
教师工作投入感是一种以专注、活力和奉献为基本特征的积极向上的工作状态,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我国小学教师在疫情期间工作投入感的调查发现,疫情期间小学教师的工作投入感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在任教学校所在区域、性别、婚姻状况、学历、教龄和职称等变量上存在差异,并受到来自社会、学校组织和个人因素的影响。据此,从社会、学校组织与教师个人角度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有效提升疫情期间小学教师工作投入感水平。

知识创造型深度学习方式的构建与实践——基于卓越小学教师职前教育探索 下载:55 浏览:423

曾文婕 阮婷婷 黄甫全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12期

摘要:
为培养师范生的课程与教学创新素养,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激发其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给大学生合理"增负",华南师范大学在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整合"知识创造型学习"和"深度学习"的优势,构建和实践了"知识创造型深度学习方式"。知识创造型深度学习的基本特点是重视工具包的支持作用、强调学习者的高度投入、注重共同体的协作互动和促进人造物的开发创造;知识创造型深度学习的有效开展有赖于四类支持工具:认知性工具推动知识创造、反思性工具引导深度反思、实践性工具管理学习过程、社会性工具规范学习活动;知识创造型深度学习实施步骤为"合作规划—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教学—协同评估—巩固学习"。

“知行融合”:师范生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 下载:57 浏览:383

李斌强1 王慧珍2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11期

摘要:
教师职业的专业实践性决定了教师教育的实践取向,师范生能力的提升成为教师培养的关键所在。M师范学院从1997年开始实施"顶岗实习"项目,循环推进师范教育综合改革,以提升师范生能力,现已形成"知行融合,重在能力"的乡村教师培养特色。师范生入学后编入导师负责的学习团队,全程进行能力提升,前5个学期间隔性地安排见习观摩等实践课程,第6个学期开展顶岗实习,最后2个学期基于教育实践问题,结合毕业论文进行研习,毕业后跟踪指导3年。师范生理论课程采取案例教学,实践课程注重理论反思,知行融合,做中学、学中做,使师范生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人教版与部编版初一语文教材的一篇同文异样 下载:73 浏览:502

夏晨玫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与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部编版语文教材渗透了新的编写理念。以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为例,在人教版2001年版和2013年版教材中,其文本表述和所在单元的导语大致相同,但略有差异;基于对学生学习心理的认识,以及对核心素养培育的理解,部编版教材将这篇课文放到其他位置,同时,单元导语和课后练习的设计也与人教版教材呈现较明显的不同。部编版教材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目标,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需做相应调整。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少数民族教师教育路径创新——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 下载:69 浏览:503

朱江华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12期

摘要:
以文化生态学作为理论出发点,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通过考察少数民族教师教育的实际状况,探讨了文化生态学作为指导少数民族教师教育理论基础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研究分析了少数民族教师教育实践在人与文化、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四重关系上所呈现的文化功能偏失等问题,阐明了少数民族的教师教育应该朝着培育文化生态方向发展的观点。其具体路径包括: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从"政策性补充"转向"文化性生成";教师教育机制的改进从顶层设计为主导转向顶层与基层相结合;教师教育资源的建设从专业资源的引进和接纳转向文化生态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教师教学研究从专业技能型转向文化反思型。

卓越教师培养的路径——基于教师天赋的视角 下载:93 浏览:515

程龙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11期

摘要: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对学生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理应对教师的资质提出严格的要求,吸引天赋较高的人从事教育事业。然而,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着忽视教师天赋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对教师职业认识的表面化、教师资格考试评价制度不完善以及教师培训对教师天赋的埋没等方面。重视教师天赋是对国家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积极响应,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卓越教师的培养需要注重前期人才选拔环节、中期教学实施环节和后期教师培训环节,从源头上挑选有特长的学生,对有教师天赋的学生加以专业引导和实践锻炼,为教师天赋提供发展空间。

英格兰数理精英教师培养及启示——基于“未来教学学者”计划 下载:57 浏览:412

夏杨燕 程晋宽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10期

摘要:
英格兰政府针对国内中小学数学和物理等学科专业教师紧缺、学生数理成绩较差的现状,推出了"未来教学学者"(Future Teaching Scholars)精英教师培养计划。这一专项教师培养计划旨在通过严格的选拔标准、系统的培养方案、丰厚的奖学金与助学金以及明确的教师未来职业发展规划,吸引高质量的本科生积极参与,从而提高英格兰数理学科教师的专业水平及学生的数理学科成绩。英格兰政府为改善特定科目和偏远地区学校教师质量而开展的专项教师培养项目为我国相关教师的培养工作提供了积极借鉴: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地方师范院校的主体作用,保障特定地区教师供应;提高师范生选拔标准,促进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升。

中加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他者”比较——RLTESEBCC项目交换生学习经历的启示 下载:54 浏览:280

石娟1 刘义兵2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10期

摘要: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研究选取6名参与"加拿大与中国教师教育和学校教育互惠学习"(简称RLTESEBCC)项目的职前教师作为访谈对象,通过深度访谈与文本分析,对中加两国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差异与优秀经验进行阐释,进而对两国进行跨文化比较,以期为两国教师教学实践的改进提供思路与参考。

中加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他者”比较——RLTESEBCC项目交换生学习经历的启示 下载:54 浏览:272

石娟1 刘义兵2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10期

摘要: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研究选取6名参与"加拿大与中国教师教育和学校教育互惠学习"(简称RLTESEBCC)项目的职前教师作为访谈对象,通过深度访谈与文本分析,对中加两国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差异与优秀经验进行阐释,进而对两国进行跨文化比较,以期为两国教师教学实践的改进提供思路与参考。

教师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教学特征与优化策略——基于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教学行为分析 下载:97 浏览:363

沈欢 蒋立兵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10期

摘要:
"互联网+"教师学习是教师职后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作为教育部"十二五"期间推行的教师教育资源建设项目,对其教学设计、呈现方式和课程资源的要求甚高。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现状,选取"爱课程"网站上63门不同层次中小学教师教育课程中的教学视频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TBAS教学行为分析框架、课堂教学策略观察表、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观察表等工具进行分析,发现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呈现出教学时空基本由教师控制、教学结构以教为主且活动单一、教学互动不足且呈两极分化、技术应用以教学信息呈现为主等特征。要凸显教师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在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变革中的引领价值,应做到:教学方式彰显生本理念、教学内容呈现方式趣味化、教学活动体现应用取向、教学情境融合教学经验、讲授注重启发性与生动性。

教师专业发展的六个原理 下载:86 浏览:363

赵冬臣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10期

摘要: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活动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涉及价值、主体、内容、进程、环境和路径等基本问题。基于对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和相关研究成果的考察与梳理,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六个原理,作为对以上基本问题的回应。教师专业发展的六个原理包括双重价值原理、自主发展原理、全面发展原理、持续发展原理、生态发展原理和"经验+反思"原理。这些原理对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论新世纪写作课程重建运动 下载:65 浏览:396

荣维东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9期

摘要:
新世纪以来,我国写作教育领域正发生着一场"课程重建运动",一批新生代学者、写作课程与教学论博士致力于构建全新的写作观、学术话语、理论体系和教学范式。这场"课程重建运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写作课程取向由注重"文章写作"和"作者表达"向重视"交际语境"和"语篇功能"转变;写作教学由注重传统的"三大文体写作"向注重"多类型语篇写作"转变;写作教育理论与教学范式面临转型,写作课程标准、写作教学内容、写作教学策略与实践路径等都与过去迥然不同。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梳理近二十年来写作课程发展的标志性成果,以达到辨明方向、创新发展的目的,并借以对我国写作课程改革提出具体建议:树立新的写作课程理念,研制科学的、专业的写作课程标准,探索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开展跨学科写作研究,鼓励新媒体写作,探索新的写作评价方式。

基于一位新手教师道德敏感性发展的自我叙事研究 下载:84 浏览:432

褚红宇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4期

摘要:
通过采用自我叙事的方式,以时间为线索,回溯和反思"我"的受教育经历及一年新手教师职业生涯中的关键事件。研究发现,多年的受教育经历形塑了"我"较高的道德敏感性,但实际教学道德践行能力的落后,某种程度上导致"我"的道德敏感性发展停滞。对此,新手教师应借助关键事件的自我叙事,建构新手教师道德身份;于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道德践行能力,保持和发展新手教师的道德敏感性。

契机抑或危机──教师资格国考背景下师范院校教师培养审思 下载:81 浏览:499

樊华强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10期

摘要:
对师范院校而言,教师资格考试逐步改革为国家考试(简称教师资格国考),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教师资格国考制度有其优点:有助于提高师范院校的教育质量;有利于凸显师范院校的竞争优势;有利于改善师范院校的生源素质;有助于激发师范院校的创新意识。同时,教师资格国考制度有可能带来以下问题:教师教育应试化倾向可能进一步加重;可能损害教师教育的独特性;可能导致教师教育边缘化;可能使教师教育面临解制主义的风险。师范院校有必要从培养方案、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作出全面的调整和改革,才能化危机为契机,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