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研究的演进与展望——从工业经济到数字经济视角 下载:59 浏览:424

王文倩 金永生 崔航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9年7期

摘要:
摘要:从移动互联网、价值转移演进路径、价值转移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等层面,对产业价值转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已经为企业创造和传递价值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载体;工业经济和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价值转移的共同驱动因素是客户需求、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数字经济条件下,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和跨界融合成为产业价值转移的独特诱因。在此基础上,对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转移未来的研究视角和重心提出展望。

基于图像法的甲醇制烯烃流化床反应器内催化剂颗粒输送分离高度的研究 下载:31 浏览:255

邱嘉明1 陆勇1 张勉照1 肖睿1 叶茂2 《装备技术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甲醇制烯烃(MTO)生产过程中,输送分离高度直接影响反应器和再生器的结构尺寸、相关位置及催化剂的损失等。使用平均粒径为90 mm的工业MTO催化剂颗粒,在覫90 mm×1 000 mm的有机玻璃冷态试验台上对催化剂颗粒的浓度分布和输送分离高度随流化气速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获取冷态床的实验图像,并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最终获得MTO催化剂颗粒的浓度分布。在此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回归,得到其与催化剂颗粒输送分离高度的实验关联式。

一种基于三维光学测量技术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全场形貌测量方法 下载:11 浏览:229

樊博璇1 陈桂明1 林洪涛2 李辉3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12期

摘要:
针对传统接触式测量手段存在的挤压误差、效率低等问题,提出基于外差式多频相移技术的非接触式三维光学形貌测量方法。在论述三维光学形貌测量原理的基础上,分析并设计了三维光学形貌测量方法的功能、工作过程和主要模块,阐述了外差式多频相移光学测量、海量密集点云的优化处理、大尺寸零件全方位精确测量等关键技术。通过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建立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等零部件的三维数字化模型,为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检测及创新设计提供更丰富的基础数据。

碳纤维缠绕壳体数字射线检测评价方法研究 下载:50 浏览:257

黄美霞 刘凯 王晓勇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10期

摘要:
碳纤维缠绕壳体数字射线检测评价包括缺陷的定位、定量以及定性。以碳纤维缠绕壳体数字射线CR检测为例,介绍了一种软件定量校准方法,校准完成后可对缺陷定位、定量测量,并通过对碳纤维模拟缺陷缠绕壳体开展工艺试验,研究了缺陷部位线灰度和本体线灰度差值与缺陷性质的相关性。

数字经济下民事新权利的构建:数据资源权 下载:57 浏览:452

李牧翰1,2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12期

摘要:
数据资源的诞生丰富了信息科技时代的生产资料类型,其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新型社会供给。传统私权保护继续适用于数据资源财产无法走出主体不明、归责混乱、保护不当的窠臼,应以数据资源权的专门保护模式赋能现代数据资源的法律治理。对数据资源的保护应当明晰数据资源权的内涵、权能种类及内容,并确立数据资源权的保护路径:将个人信息数据作为公共物品对待,以保障数据资源的效率性及价值性;对数据资源的侵权应按照非法侵入数据资源库、破坏或窃取数据资源内容以及非法获得进入数据资源库的资格进行类型化认定。

通信卫星高频电缆数字化设计与总装的可视化验证 下载:64 浏览:351

汪文斌 刘海明 景莉莉 王京京 董少华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2期

摘要:
分析了通信卫星传统的高频电缆数字化研制模式,并提出了一种基于PRO/E的全新高频电缆数字化研制和总装的可视化验证模式。在此模式下,设计、工艺、总装的各环节实现了无缝衔接,设计效率和准确率极大提高,工艺过程记录便捷、可追溯性强,总装可视化验证简洁直观,大大提高了国内通信卫星高频电缆数字化设计与总装可视化验证水平。

区块链技术在航运物流业中的运用与法律规制 下载:54 浏览:462

刘伟军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区块链是新兴战略产业,其立法工作迫在眉睫。区块链融合航运物流是对航运物流营运模式的创新,最终亦应落实为法律制度。区块+时间戳+链、数字财产替代传统航运物流"提单+信用证"交易模式,既是对电子证据法律效力的强化,也是对海关、金融监管工具的创新,更是对传统航运物流复杂流程的简化。对航运物流智能合约自动执行的细化与限制,可提高履约效率,降低人为因素违约,避免意外场景风险。区块链+航运物流法律制度的完善或构建应契合未来发展趋势,既要促进二者的深度融合与快速发展,又要合理控制其风险。

航天数字化生产线中的自动化仓储物流建设研究 下载:63 浏览:330

任秀丽 敖洪峰 何月杰 康景麟 佟岩 刘磊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1期

摘要:
介绍了自动化仓储物流技术在某航天制造企业的数字化集成制造生产线中建设及应用研究情况。重点分析了如何基于人、机、料、法、环的编码体系在制造执行系统MES中实现仓储、物流环节的产品实时追溯、高效化、有序化及智能化管理。一方面从工艺流程角度对生产线中的物流进行了定性分析比较,另一方面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自动化仓储物流技术在提高生产线空间利用率、减少人工配套失误、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实时追溯、加快生产节拍等方面效果显著。

数字社会形态视阈下社会治理的逻辑进路研究 下载:52 浏览:398

李智水1,2 邓伯军1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数字化发展推动了社会形态的演化,催生了社会治理领域新的时代课题。回应时代关切,从国家宏观政策和已有研究视界的双重维度,阐释数字社会形态下社会治理的出场逻辑。突破社会治理已有的研究范式,以数据本体治理作为逻辑展开,提出了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共建共治共享等治理三原则,构建以技术层、数据层、应用层为一体的国家宏观社会治理架构,阐发了数智治理作为数字社会形态下社会治理逻辑归宿的基本概念、现实困境和实践路径。

液体火箭发动机导管数字化制造技术分析 下载:54 浏览:428

王艳红 高亚飞 赵小青 刘涛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10期

摘要:
针对液体火箭发动机传统弯管工艺成形精度、一致性难以保证的问题,研究了导管数字化制造技术,重点研究导管逆向建模技术、导管精确成形技术和导管数字化检测技术,实现了液体火箭发动机导管制造信息从设计图纸、制造过程及检测技术的全过程数字化传递。

作为“计算批评”的“远读”——以网络小说“升级文”中的节奏与情绪为例 下载:42 浏览:350

吉云飞 《文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依靠当代技术的强大能力,文学研究者在内的人文学者已经可以使用数字技术完成对超大规模文本的解读。作为"数字人文起始点"的"远读",是以牺牲细节为代价,实现对宏观体系和长期结构的把握。不过在文学领域,"远读"仍不是一个成熟的理论,少有具体而微的运用,且从诞生之初就不断遭受背离"人文之道"的质疑。本文将以类型化、模式化的男频"升级文"为对象,在"远读"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并实践一种具有操作性的文本远读方法,同时探讨这一定量与计算方法的适合对象、使用难点及其可能与限度。

作为数字人文思维的“网文算法”——以“明穿”小说为例 下载:49 浏览:387

李强 《文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网文算法"是从技术层面理解网络小说的视角,它包含设定、类型与数据库三个层次。就"明穿"小说而言,"穿越"设定改变了传统历史小说的想象方式,让历史呈现了更多可能性。网络作者们在"崛起"的语境中弥补晚明历史的遗憾,"救亡"逐渐激进化。网站的数据库形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说类型的发展。伴随着"明穿"小说的类型化,一种"利害算计"的功利主义价值观也逐渐被合理化,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从方法论角度看,"网文算法"可以作为数字人文思维,为相关的工具开发与运用提供某些启示。

网络文学研究中的数字人文视野——以晋江文学城积分榜单及“清穿文”为例 下载:47 浏览:338

高寒凝 《文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论文以"清穿文"这一网络文学类型及其主要发表平台晋江文学城为例,讨论了从数字人文的理论视野出发开展网络文学研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了包括文学网站积分榜单计算公式在内的网络文学生产机制与数字人文思维之间缠绕共生的关系,由此指出相关研究工具的匮乏和数据资料库的缺失。为了加强理论自觉,推进学科建设,当前最迫切的工作,就是尽快开发具有针对性的研究工具,以及建设完善一个学术向的网络文学资料数据库,抓紧搜集、保存现有的各种研究资料。

水中大肠菌群微滴数字PCR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下载:57 浏览:397

马薇1 孔义军1 吴伟健1 刘桂环2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2期

摘要:
以大肠菌群的lacZ基因为靶基因,建立一种快速、稳定、灵敏、特异的微滴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定量检测方法。对ddPCR反应体系中试剂浓度、退火温度等条件优化筛选的同时,考察了方法的线性范围、精密度和定量限。最终确定反应体系中的最佳引物和探针浓度分别为0.2和0.5μmol/L,最佳退火温度为56℃。大肠菌群lacZ基因组DNA浓度范围为3.95~7.80×10~4拷贝(copies)/20μL ddPCR反应液时,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文章所建立的方法可检出每微升单个拷贝数的大肠菌群lacZ基因组DNA,且具有快速测定、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良好等特点,为建立水污染早期应急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数字PCR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下载:29 浏览:336

李慧调 潘建 章方群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数字PCR(Digital PCR, dPCR)是继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qPCR)之后发展的高灵敏核酸绝对定量分析技术,通过把反应体系均分到大量独立的微反应单元中进行PCR扩增,并根据泊松分布和阳性比例来计算核酸拷贝数实现定量分析。与传统PCR技术相比,数字PCR技术不依赖于标准曲线,具有更高灵敏度、准确度及高耐受性,可实现对样品的绝对定量分析。近年来,随着微流控技术日臻成熟,基于微流控技术的数字PCR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基因突变检测、拷贝数变异检测、病毒微生物检测、转基因食品检测以及测序等方面均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对数字PCR的原理、技术发展和应用进行了概述。

数字PCR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下载:29 浏览:316

李慧调 潘建 章方群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数字PCR(Digital PCR, dPCR)是继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qPCR)之后发展的高灵敏核酸绝对定量分析技术,通过把反应体系均分到大量独立的微反应单元中进行PCR扩增,并根据泊松分布和阳性比例来计算核酸拷贝数实现定量分析。与传统PCR技术相比,数字PCR技术不依赖于标准曲线,具有更高灵敏度、准确度及高耐受性,可实现对样品的绝对定量分析。近年来,随着微流控技术日臻成熟,基于微流控技术的数字PCR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基因突变检测、拷贝数变异检测、病毒微生物检测、转基因食品检测以及测序等方面均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对数字PCR的原理、技术发展和应用进行了概述。

从文本分析到过程研究:数字叙事理论的生成与流变 下载:62 浏览:363

甘锋 李坤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2期

摘要:
随着数字叙事时代的到来,研究者试图摆脱传统叙事理论的束缚,从核心概念与阐释框架两方面入手创生新的理论范式。早期数字叙事理论倾向于从已有的叙事理论传统中寻求灵感,"新亚里士多德主义""新普罗普主义"便是其中的代表;随着网络交流活动交互性的增强,非洲的口语叙事传统开始受到重视,研究者试图从传授过程、交互性及作品形态等方面在数字叙事与口语叙事之间建立连接;而电子游戏兴起之后,面对游戏学的挑战,数字叙事理论试图革新"叙事"概念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数字叙事实践。

大型发电设备功能零件数字化车间精益化设计的研究与应用 下载:76 浏览:507

鄢志勇1 刘伯兴1 陈文平1 张超勇2 关辉2 《中国电气工程》 2020年1期

摘要:
数字化车间是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智能制造的主要方向。基于精益思想,提出了发电设备功能零件数字化车间架构模型,展开了工艺流程优化、物流仿真优化、信息集成等设计方案的研究,并应用于数字化车间建设实践,可为相关行业的智能制造推广提供参考。

数字赋能与用户需求双重驱动的产业价值转移研究——以海尔集团为案例 下载:48 浏览:243

王文倩1 肖朔晨2 丁焰1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0年7期

摘要:
基于"用户需求"和"数字赋能"的视角审视传统企业向数字化企业转型的机理和模式。依据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阶段性特征,从价值共创与价值转移作为研究切入点,通过案例分析,将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策略划分为用户需求驱动的双赢模式、员工赋能和用户赋双重驱动模式和基于用户需求的全面化数字赋能模式的三个阶段。通过对海尔集团案例的归纳总结可知,传统产业价值转移演化进程中的驱动因素主要体现在移动互联化、数字化、融合化、信息化和生态化等方面。基于此,对于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具有较高的实践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苏里格气田自动化开关井工艺技术探讨 下载:29 浏览:223

陈天应1 于相东1 刘晓晨2 张鹏名1 《中国石油工业》 2018年12期

摘要:
数字化技术在苏里格气田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操作成本和劳动强度,实现了苏里格气田大面积开发。针对目前井口设备自动化工艺技术发展状况,分析了实现井口自动化的工艺技术重点和技术难点,并根据部分井实际生产情况,提出了井口设备自动化工艺发展方向以及解决方案,为苏里格气田单井生产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