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乡村振兴视野下的社区(生态)博物馆本土化研究——从文化保护到地域发展 下载:81 浏览:433

潘梦琳 2019年1期

摘要:
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城镇化、全球化给乡村社会的生存带来危机,社区博物馆理念正是将人类文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的媒介。由于理念引进之初被解读为一种"文化保护""社会动员"的工具,以及对社区博物馆蕴含的经济发展职能研究相对薄弱,使得本土化地域实践难以处理保护与发展、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造成了早期实践"普遍充满失败感"。文章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对社区博物馆理论性解读和实践性分析,厘清了我国乡村地域发展与社区博物馆本土化所承担的经济职能及彼此的关联,并进一步融合对内生式发展的思考,提出了符合我国乡村发展需求的本土化途径。

赣南6县稀土矿区分布及其植被恢复的遥感动态监测 下载:87 浏览:474

熊恬 苇江丰 齐述华 2018年2期

摘要:
稀土资源的开采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矿区生态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为此有必要开展稀土矿区的分布动态及矿区植被恢复的监测。以江西省赣州市安远、龙南、定南、全南、信丰和寻乌6县为研究区,利用Google Earth平台的高分辨率影像,目视解译稀土矿分布范围,然后以多时相Landsat遥感数据来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和植被覆盖度,通过回溯法确定1990—2015年稀土矿开采范围的变化及矿区植被恢复状况。结果表明:稀土矿区总面积为58.23 km2,其中定南和寻乌县的开采面积分别为18.23和16.27 km2,分别占开采总面积的31.31%和27.94%;稀土矿开采的工艺以堆浸法为主,对地表植被破坏大;稀土开采在1990—2000年呈快速扩张趋势,在国家采取矿区管控措施后,稀土矿无序开采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2000—2005年开采面积减少,2010—2015年开采面积减少到9.21 km2;以原地浸矿法为主开采稀土的龙南县,矿区植被恢复效果较好,其他各县的矿区植被恢复效果不明显。

庐山文化遗产景观地三维虚拟平台开发 下载:99 浏览:503

岳威1,2 方朝阳1,2 2018年1期

摘要:
对庐山文化遗产典型景观进行数字化处理,综合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多媒体等技术,构建了庐山文化遗产景观地三维虚拟平台,研究了庐山自然景观场景构建、多源模型数据无缝集成和多源属性信息一体化集成和交互展示等关键技术,创建了文化遗产景观数字化和资源信息化成果库。构建的庐山文化遗产景观地三维虚拟平台为庐山文化遗产提供了一个直观、真实的三维展示平台和新的营销服务模式及旅游方式,弥补了传统旅游业和旅游网站的不足。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县域村庄布点规划研究 下载:60 浏览:472

李小云 李志 2019年10期

摘要:
该文立足新型城镇化对村庄规划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以江西省分宜县为例,分析了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影响下的县域村庄发展特征,并在村庄空间发展条件分区的引导下,运用自上而下的GIS定量分析与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合理构建欠发达地区县域村庄建设类型体系,确定村庄布点方案,提出村庄分类发展指引和实施保障机制建设内容。

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音乐特征探究 下载:85 浏览:463

韦鲜 2020年9期

摘要:
都说少数民族人民能歌善舞,的确,广西壮族人民生来就热爱唱歌、善于歌唱,以至广西一直有着"歌海"的美称。在广西壮族除了单声部民歌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演唱形式歌种,那就是广西壮族特有的一种民族风情韵味和演唱形式——壮族三声部民歌,浑然天成的声调高歌着壮民族乐观豁达的民族情韵。

终身学习背景下成人学习自治力的培养 下载:52 浏览:513

尧莉萍 崔铭香 2019年9期

摘要:
自治力由自觉、自主、自控和自评构成,对成人学习活动的开展、学习目标的达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而培养成人的自治力颇有裨益,不仅可以推动成人的自我导向学习,而且可以助力成人的职业发展、提高成人的生活质量。学习动机缺失、自我认知模糊、意志力薄弱是影响成人学习自治力的重要因素,学习者可以从个人兴趣需要、自我认识和意志力三个角度出发培育成人的学习自治力。

正义与关怀:教师道德价值取向的诠释 下载:68 浏览:260

沈辉香1 何齐宗2 2019年7期

摘要:
教师道德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从正义与关怀的视角探讨教师道德的价值取向,有助于深化对教师道德的认识和提升教师道德水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重要价值,关怀是仁爱关系的集中体现,两者都应成为教师道德的重要价值取向。通过对教师正义和关怀的具体与普遍、情感与理性、关系与自主的辩证分析,可知教师道德既需要正义,也需要关怀;在教育实践中要促进这两种教师道德价值取向的融通。

中国高等教育学术研究的演变与发展趋势(1980-2019)——基于对六个CSSCI高等教育源刊的大数据分析 下载:58 浏览:504

赵志纯1 何齐宗1 安静1 陈富2 2020年4期

摘要:
对六个影响力较高的高等教育类学术期刊40年来大数据的计量分析发现:我国高等教育学术研究的发展历经平稳初创期、激增发展期和调整重质期三个阶段,中国现已成为高等教育研究大国;研究质量不断提升,但学术相继性仍较弱,与国际相比有明显差距;研究的核心力量业已形成,呈占比小、分量重的特点;研究的合作协同性不断加强,学者合著已成主流,但跨机构合作较为薄弱;实证研究论文数量增长明显,但总量仍较少、占比小;研究知识团簇稳步增长且呈良好的聚焦性,既注重与国家方针政策相匹配,也注重学科的相对独立性。

新商科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和对策 下载:26 浏览:273

余小军 2025年2期

摘要:
新商科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通过对新商科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困境与对策的分析,可以为提高新商科专业核心课程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青少年教育基地传承江西苏区红色体育文化路径 下载:196 浏览:1896

陈栋 2023年3期

摘要:
以青少年教育基地为调查对象,以传承江西苏区红色体育文化路径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探索青少年教育基地传承江西苏区红色体育文化路径。研究结论:在基地宣传栏中嵌入红色体育文化、在基地的实物场景区域设置红色体育的器物、在基地设置红色体育实践区域、组织红色体育文化研学可作为传承红色体育文化路径。

中美新闻语篇中的生态隐喻对比研究 下载:165 浏览:1706

邓煜兴 2022年9期

摘要:
本文从生态语言学视角对中美新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探索其中所蕴含的概念隐喻类型,解释双方异同点及其折射出的生态取向。研究发现:1)中美新闻语篇兼有相同隐喻类型与特殊隐喻类型;2)中美新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均可分为破坏性、模糊性和有益性隐喻,且分别折射出相应的生态取向。其差异的形成受到经济与文化因素、社会与政治因素以及生态理念的制约和影响。

浅析“十四五”时期的“变”与“不变”,探索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建设新路径 下载:304 浏览:2866

夏广林 2021年2期

摘要:
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找到了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与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年度规划相匹配的规律性特点,并逐步建立健全了规划体系和成功实施了十三个五年规划,卓有成效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十四五”时期具有时代特殊性,意义非凡。面临新时代、新阶段、新矛盾、新目标、新机遇、新挑战、新任务等一系列新情况。深刻把握“十四五”时期的“变”与“不变”,在立足全局性、科学性、前瞻性的前提下,分析和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索我国经济发展新路径,是确保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稳定、高质、持续的重中之重。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