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从细胞自噬探讨“毒瘀交阻”的微观机制及其在胃癌前病变中的应用 下载:81 浏览:466

冉静纯 赵唯含 王捷虹 谢晓妹 刘力 《中国中医药》 2019年4期

摘要:
通过细胞自噬从微观角度探讨沈舒文教授所提"毒瘀交阻"之论,揭示胃癌前病变中"毒瘀交阻"的病机及"扶正解毒祛瘀法"的微观机制,阐明中医药可通过调节自噬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为胃癌前病变的临床诊疗和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癌毒病机分类及其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下载:83 浏览:492

程海波 王俊壹 李柳 《当代中医药》 2019年5期

摘要:
癌毒病机理论提出癌毒是导致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癌毒常与痰、瘀、热、湿、风、寒等病邪兼夹,毒因邪而异性,邪因毒而鸱张,共同构成肿瘤的复合病机病证。按癌毒兼夹的病邪不同可将其分为痰毒、瘀毒、热毒、湿毒、风毒、寒毒,具体论治在抗癌解毒、扶正祛邪的基础上,痰毒证治以化痰散结,常用二陈汤、消瘰丸加减;瘀毒证治以活血化瘀,常用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加减;热毒证治以清热凉血,常用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加减;湿毒证治以祛湿泄浊,常用胃苓汤、四妙丸加减;风毒证治以平肝熄风,常用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加减,寒毒证治以温阳散寒,常用五积散、阳和汤加减。同时不同恶性肿瘤的主要病理因素及具体癌毒的类型各有区别,临证可根据不同病位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抗癌解毒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走罐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疗效及对血清TNF-α和VEGF水平的影响 撤回 下载:26 浏览:189

陈萍 李丽 李玉蕊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观察和评价走罐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以走罐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异维A酸软胶囊口服,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VEGF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4/60),对照组76. 67%(46/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8周后血清TNF-α和VEGF水平组间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走罐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TNF-α和VEGF水平有关。

祛瘀生新针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下载:81 浏览:505

​周鹏 金远林 陈小波 陈世云 李晶晶 黄汝成 陈丽华 周蔚华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7期

摘要:
观察祛瘀生新针刺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与口服中药的基础上,治疗组予以祛瘀生新针法进行治疗,普通针刺组予以传统针刺治疗,1次/d,10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CSS得分)、Barthel指数、NIHSS评分以及治疗前后VEGF、BDNF的水平变化。结果:两种刺激手段均能提升VEGF、BDNF水平,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CSS得分)、NIHSS评分、提升Barthel指数(P<0.01、P<0.05),但祛瘀生新针法组优于普通针刺组。治疗组显愈率65.0%(26/40),对照组显愈率42.5%(17/40)。结论:祛瘀生新针法能有效降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恢复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最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肾虚痰瘀型老年脑病的中医治疗 下载:93 浏览:481

张宇晨1 张淑静1 高誉珊1 杨傲然2 吴琼1 邢恩龙1 田昕1 《中国中医药》 2018年9期

摘要:
中医学对老年脑病的病机及治疗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认识。以中医藏象学说理论为基础,明确肾脏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认为肾精亏虚、髓海不足为本,痰瘀互结、脑脉痹阻为标是老年脑病的病机,探讨从肾虚痰浊血瘀论治老年脑病的意义。在临床治疗中,以辨证论治为前提,重补肾,兼顾祛痰化瘀,提出补肾填精、益髓养神,豁痰活血、化瘀开窍的治法,结合证候变化,指导临床。

蒙药珍宝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痰瘀互阻证54例临床观察 下载:89 浏览:524

易文明1 张芳芳2 王颖1 孙宏峰1 胡燕1 吴淑馨1 刘铜华3 《当代中医药》 2019年1期

摘要:
目的评价蒙药珍宝丸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痰瘀互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糖尿病基础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药物控制血糖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口服珍宝丸,每次3. 0 g,每日2次,对照组口服硫辛酸胶囊,每次0. 6 g,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积分(MDNS)、双侧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以及血糖、血脂水平。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MDNS积分均明显降低(P <0. 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MDNS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NCV和SNCV明显提高(P <0. 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NCV和SNCV明显提高(P <0. 05)。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血糖、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蒙药珍宝丸能明显改善DPN患者症状,提高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神经的传导速度。

参葵通脉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310例临床观察 下载:81 浏览:490

严士海1 王道成2 沈竹阳3 刘福明1 李婕1 周仲瑛1 李七一1 《当代中医药》 2018年12期

摘要:
目的评价参葵通脉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20例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参葵通脉颗粒,对照组加服参葵通脉颗粒安慰剂,均每次1袋,每日2次,共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生活质量积分、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检测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一氧化氮(NO)、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浓度,并判定心功能分级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组心功能分级疗效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为80.32%;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2.90%,对照组为61.94%,治疗组心功能分级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6分钟步行距离、LVEF、NO显著增加,NT-pro BNP、LVDs、LVDd、生活质量积分、AngⅡ、TNF-α、MDA显著降低(P<0.05),且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葵通脉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调控患者神经内分泌紊乱与心肌重构有关。

针药联合治疗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临床研究 下载:86 浏览:508

​胡喜姣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2期

摘要:
研究分析针刺配合口服膈下逐瘀冲剂对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于月经干净后进行输卵管通液术,对照组口服膈下逐瘀冲剂,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针刺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输卵管复通率及受孕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2.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疗效更显著(P<0.05);治疗后,对照组受孕率为24.00%,观察组受孕率为48.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受孕率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能有效提高输卵管复通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针药联合治疗有利于提高输卵管炎性不孕症临床治疗效果,提高输卵管复通率及受孕率。

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非瓣膜房颤的临床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下载:98 浏览:503

​于萍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1期

摘要:
观察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非瓣膜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血瘀型非瓣膜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两组,观察两组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栓塞、肺栓塞、脑出血及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治疗前后患者血凝参数、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及中医症候总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显效6例,有效19例,无效15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显效11例,有效23例,无效6例);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中医症候总积分显著降低,且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在TIA及脑栓塞方面未见明显差异。此外,本研究未见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明显异常,表明药物安全性较好。结论: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达比加群酯治疗,可显著改善非瓣膜房颤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中药水蛭对肾病血瘀证的研究及应用 下载:97 浏览:543

莫超1 史伟2 王夏青1 向长玉1 胡雯1 赵洁1 《中国中医药》 2018年4期

摘要:
目的:总结归纳肾病血瘀证的中医探讨及水蛭干预治疗作用。方法:查找出近10年来肾病血瘀证的中医探讨及水蛭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分类总结得出结论。结果:肾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比较提示血瘀证患者肾脏病变更加严重,及其预后差的指标表达率更高,水蛭干预治疗后可以减少化验指标对其肾脏损害。结论:水蛭可以改善肾病血瘀证患者生活质量,延缓肾功能进展,保护肾脏。

中药复方壮肝逐瘀煎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微循环的影响 下载:94 浏览:528

吴姗姗1 王振常2 黎妍1 杨芳华1 《中国中医药》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利用中药复方本身具有的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特点,探讨壮肝逐瘀煎及其不同拆方组合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微循环的调控。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合因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肝纤维化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含量;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VEGF、PDGF的含量;应用超声微泡造影评估各组大鼠肝脏微循环、微血管血流状态和速度。结果①C组及不同组合分组和G组均能不同程度改善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病理组织、减轻大鼠肝纤维化的程度,与G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理模型组中各给药组对ET-1、NO、iNOS含量均有明显的影响(P<0.01或P<0.05),肝纤维化程度越高,ET-1、NO、iNOS的含量越高;VEGF、PDGF的含量也越高;各用药组HVAT、HA-HVTT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P<0.01)。③与病理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血清ET-1、NO、iNOS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其中C组(壮肝逐瘀煎全方组)下降最为明显;各用药组VEGF、PDGF的表达量均下降(P<0.05),而C组与G组(大黄■虫丸组)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各用药组HVAT、HA-HVTT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P<0.01),其中以C组明显。

从“方体相应”角度论血瘀体质的中医治疗及养生调护 下载:89 浏览:512

秦月华1 李玲孺1 王鑫1 齐磊2 刘志超3 王琦1 《当代中医药》 2018年3期

摘要:
血瘀体质对于众多疾病的发生具有倾向性,依据"方-体相应"的理论对血瘀体质人群早干预早治疗,可将血瘀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关口前移,为血瘀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中医辨治血瘀体质常见有虚瘀体质、痰瘀体质和气滞血瘀体质三种类型,可分别用当归活血散、双合汤和川归汤调治。中医血瘀体质养生调护则包括饮食调养、运动调节和情志调节。

益气化瘀生肌方加减治疗青海地区慢性糜烂性胃炎气虚血瘀证63例临床研究 下载:97 浏览:524

李军茹 许文文 邹小云 杨翠兰 张海涛 许发功 孙聆心 《当代中医药》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生肌方加减治疗青海地区慢性糜烂性胃炎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治疗组63例。对照组予以口服雷贝拉唑肠溶胶囊20 mg,每日1次;枸橼酸铋钾口服液每次5 ml,每日3次。治疗组给予益气化瘀生肌方加减。两组患者中感染幽门螺旋杆菌(Hp)者,均予抗Hp治疗2周。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内镜下胃黏膜评分,治疗后Hp清除率、复发率,并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 41%,对照组为87. 72%,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治疗后各中医症状评分、胃黏膜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 <0. 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Hp根除率为100%,对照组为68. 18%,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复发率为16. 13%,对照组为46. 00%,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 01)。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气化瘀生肌方加减治疗青海地区慢性糜烂性胃炎气虚血瘀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胃黏膜修复,Hp根除率高,复发率低,安全性好。

化痰通窍方联合三维五感促醒法治疗痰瘀互结型脑梗死植物状态患者的效果 下载:48 浏览:504

万小雪 贾建真 李红妮 洪登攀 《中国医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化痰通窍方联合三维五感促醒法治疗痰瘀互结型脑梗死植物状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脑病科接受治疗的42例痰瘀互结型脑梗死植物状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三维五感促醒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化痰通窍方治疗。比较两组FOUR、CRS-R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FOUR及CRS-R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通窍方联合三维五感促醒法治疗痰瘀互结型脑梗死植物状态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恢复患者意识,促进其恢复。

中医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门诊中的效果分析 下载:243 浏览:2056

赵艳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12期

摘要:
目的:评析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以中医疗法进行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78例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时间为2021.02至2022.02。抽签法分组。参照组、试验组各39例,分别应用常规西药、西药联合中医疗法进行干预。评析2组用药结果。结果:用药后,试验组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血清炎症指标、生活质量等均更加优异,P<0.05。结论:中医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优势明显,能够减轻患者胃粘膜受到的病理损伤,并且还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在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下载:19 浏览:381

任静 张文苑 马芳 《当代中医药》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探究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在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74例,采取对照实验法,将所有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进而对患者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胸闷、胸痛、气短积分)、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SAQ(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SAQ评分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A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工作积极性以及护理质量更为满意。结论: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的护理中,能使患者的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得以缓解,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提高护理质量,患者生活质量相对提高,具有应用价值。

穴位贴敷联合血府逐瘀汤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型)伴抑郁的临床疗效 下载:195 浏览:1382

刘光锋 裴红艳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8期

摘要:
目的:探究穴位贴敷联合血府逐瘀汤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型)伴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2年7月于肥城市中医医院诊治的140例稳定型冠心病(气滞血瘀型)伴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组为对照组、研究组,各7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同时予以解郁安神膏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管内皮指标、焦虑程度评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SQA)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胸痛、气短、心烦急躁等中医证候积分降低更为显著(P<0.05);两组治疗4周、8周后的HA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HAMA评分降低更为显著(P<0.05);研究组的炎性因子指标IL-1β、TNF-α、hs-CRP、ET-1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APN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中医解郁安神膏治疗稳定型冠心病(气滞血瘀型)伴焦虑患者,减轻了胸痛、气短、心烦急躁等症状,缓解了焦虑情绪,降低了IL-1β、TNF-α、hs-CRP、ET-1因子水平,提升了疗效,值得推广。

从"祛瘀生新"探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骨髓抑制中医治疗 下载:202 浏览:2217

赵振新 李莎 《中医研究杂志》 2022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祛瘀生新”理念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恶性血液病化疗后骨髓抑制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成观察组(n=20)、对照组(n=20)。对照组应用常规方式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中医祛瘀生新理论的中药汤剂进行干预。两组均是干预28d,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6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检测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感染(0)、出血(5.00%)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患者,基于中医“祛瘀生新”理念干预可取得良好干预效果,改善患者血液指标,且减少感染及出血发生率,值得推广。

中医综合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瘀血阻络证临床观察 下载:263 浏览:2389

杜莉萍 王毅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1期

摘要:
目的:带状疱疹神经痛瘀血阻络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中医综合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2020年12月这一时段收治的患者视为观察对象,患者共计30例。采用随机1∶1分组的方式,将30例患者分成两个小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接诊后给予单纯中药治疗,后者接诊后给予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针灸、刺络拔罐等中医综合治疗。以治疗前后患者疼痛评分、疼痛消失时间、皮疹消失时间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等数据为依据,分析中医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评估后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有明显缓解,评分有下降趋势,对照组相比稍高,二者比较结果(P<0.05);观察患者发现,观察组患者疼痛及皮疹的消失时间较短,对照组稍长,二者比较结果(P<0.05);连续治疗两周后,观察组患者痊愈、显效病例数更多,治疗总有效率理想,对照组稍差,二者比较结果(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带状疱疹瘀血阻络型神经痛,通过对人体血络的刺激作用,可以直接起效于相关的经络系统,使得气血畅行,通则不痛,从根源上消除产生疼痛的相关病理学基础,起到疏经通络、消除疼痛的作用。不仅患者疼痛程度得到快速缓解,同时缩短了患者皮疹的消退时间、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运用。

扶正化瘀膏联合雷火灸在肝癌射波刀治疗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下载:325 浏览:3221

林燕妮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 探讨扶正化瘀膏联合雷火灸在原发性肝癌射波刀治疗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满足诊断指标的病患106人,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所有病患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中病患人数为54人,对照组病患人数为52人。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取扶正化瘀膏联合雷火灸干预护理。两组均在出院之前的一周时间内采取不用程度的数字疼痛强度、总体幸福感、身体状况测量以及肿瘤病患生活质量等几个方面的数据评估。结果:对于原发性肝癌射波刀患者采取扶正化瘀膏联合雷火灸干预护理的观察组病患综合评分相对对照组较高,干预效果较好,ECOG评分出现了明显下降。GWB评分则发生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对照组干预之后形成的ECOG以及NRS评分也有所改善,但是相对观察组效果较弱。上述中两组干预之后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扶正化瘀膏联合雷火灸干预护理能够更好的降低射波刀治疗对病患产生的疼痛感,有助于实现病患的机能恢复,病患自我护理水平也获得了进一步提升,更加有助于病患总体幸福感提升以及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