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河套灌区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玉米光合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 下载:68 浏览:493

赵晓宇 于晓芳 高聚林 胡树平 孙继颖 王志刚 王富贵 张鹤宇 《农业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研究在河套平原灌区开展定点试验,对比分析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玉米光合物质生产和产量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深松+翻耕+秸秆还田(SPR)、深松+翻耕(SP)、翻耕+秸秆还田(PR)、深松(S)、翻耕(P)均较浅旋(RT)能够显著提高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持续期、净同化速率、玉米产量。各处理间影响力表现为:SPR>SP>PR>S>P>RT。其中,SPR处理影响效果最显著,较RT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增加45.52%,叶面积指数最多增加55.80%,叶面积持续期延迟,净同化率增加,玉米产量增加23.15%。

晋东南旱作区玉米秸秆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 下载:78 浏览:457

李万星 李丹靳 鲲鹏 李小霞 曹晋军 刘永忠 《农业学报》 2019年9期

摘要:
为了研究土壤微生物与秸秆覆盖的关系,试验利用Illumina HiseqTM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细菌16S rRNA V3+V4区与真菌ITS1区序列,分析5种不同覆盖方式在玉米4个关键生育时期土壤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结果表明:玉米秸秆不同覆盖方式对细菌的结构及多样性影响不显著,各处理随时间均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对真菌影响显著。其中,无序覆盖(WX)、整秆覆盖(ZG)、地膜覆盖(DM)3种秸秆覆盖方式随生育时期的进程土壤真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粉碎旋耕(FS)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烧秆(SG)表现为下降平缓再下降的趋势。与不覆盖的耕作方式相比,玉米秸秆覆盖会改变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与结构,改善土壤质量,可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持续提供营养物质。

内蒙古黄土高原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特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下载:35 浏览:269

高日平1,2,3,4 赵思华5 高宇2,3,4 韩云飞1,2,3,4 任永峰2,3,4 赵沛义1,2,3,4 《农业学报》 2019年9期

摘要:
针对内蒙古黄土高原地区秸秆资源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等实际问题,在清水河县进行秸秆直接还田小区试验,探究0,3 000,6 000,12 000 kg/hm2秸秆还田量下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速效养分及产量变化规律,旨在明确秸秆还田对该区域玉米农田土壤养分提升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促进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提升,减缓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消耗;在产量方面,3 000,6 000,12 000 kg/hm2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9.3%,13.1%,10.1%和8.5%,11.4%,9.3%。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养分影响显著,秸秆还田可培肥土壤和提高作物产量,其中以6 000 kg/hm2还田措施效果最好,可作为一种提质增效栽培模式在内蒙古黄土高原推广应用。

对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分析 下载:94 浏览:490

巴国民 《农业研究进展》 2019年7期

摘要:
充分挖掘秸秆的利用价值,使得农民在秸秆的处理上展开了新的进程。但现阶段一些地区仍然出现露天焚烧秸秆的现象,需要环境管理部门结合当地政府、地方官员等加强对农民处理秸秆的管理,实施秸秆处理分层管理机制,提高秸秆处理法律规范的效益性。

玉米秸秆覆盖免耕高产栽培技术 下载:59 浏览:394

王丽军 《农业研究进展》 2018年11期

摘要:
本文通过对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栽培优点和技术机理的描述,通过实验论证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机械化栽培技术增产原理。

秸秆还田对中国农田土壤固碳效应影响的研究 下载:81 浏览:886

王志诚 艾格帆 魏静 刘庆 袁萌 《土壤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本次采用实地观测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秸秆还田对中国农田土壤固碳效应的影响。通过采集并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类型的样本,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效地促进了土壤固碳,并提高了土壤肥力。本研究为秸秆资源利用和土壤碳循环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秸秆清洁制浆与三废利用及水污染控制技术 下载:178 浏览:2085

张希良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4年1期

摘要:
秸秆清洁制浆技术及其三废利用与水污染控制为纸张生产行业提供了一种环保、可持续的原料处理方案,通过对秸秆清洁制浆工艺的探讨以及三废处理技术的分析,阐述了在减少环境影响的同时,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通过优化制浆工艺,结合有效的三废处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水污染,实现生产过程的绿色转型。

关于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在小麦种植中的应用 下载:286 浏览:3228

郝艳君 《中国农业》 2021年7期

摘要:
由于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技术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已逐步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这种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地优化土壤结构,为耕作土壤中增加有机质含量。现如今,将玉米秸秆还田及时融入到小麦种植过程中将能够更好地改变土壤的结构,使得使得小麦的产量得到提升。本文将对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在小麦种植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下载:342 浏览:1461

陈靖琨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3年7期

摘要: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丰收时节,除了粮食之外,还会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如果不对其加以利用,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其不当处理方式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基于此,本文从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现状出发,对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及可持续发展途径进行了浅显的探讨,以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进而推动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分析不同秸秆还田量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下载:172 浏览:2437

刘忠祥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1年8期

摘要:
秸秆还田量对水稻的产量和土壤的肥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对不同秸秆还田量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进行试验,希望能进一步改善土壤肥力水平,提高水稻生产环境,增加水稻产量,推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秸秆生物炭配施条件下紫花苜蓿对陕北地区盐碱地改良效果研究 下载:94 浏览:1483

张国彪 《生物学报》 2024年11期

摘要:
盐碱地改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针对陕北地区盐碱地特点,探究秸秆生物炭配施条件下紫花苜蓿对陕北地区盐碱地改良效果。通过种植4020MF,SG403和 WL326GZ三种抗盐能力强的紫花苜蓿,每种配施0g/m2、5g/m2、10g/m2、20g/m2和40g/m2玉米秸秆生物炭,进而通过土壤含盐量、pH值、有机质的变化情况,来探究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施加秸秆生物炭能够降低土壤含盐量和pH值,同时能够增加有机质,达到改良盐碱地的目的。在土壤深度30cm范围内,玉米秸秆生物炭改良效果显著,其最佳用量为20g/m2。

生物质打捆直燃锅炉在乡镇集中供暖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65 浏览:851

杨继民 曹爽 周猛 《生物技术研究》 2024年1期

摘要: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结构,是我国空气污染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尤其燃煤锅炉的使用,不仅锅炉房内环境差,同时也加重了大气污染。针对这一问题,如何发展清洁替代能源,改善乡镇集中供暖环境、减少燃煤排放,应对大气污染就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生物质打捆直燃锅炉,以生物质为燃料,采取旋风半气化燃烧方式,燃秸秆如燃气,实现清洁、低碳、低成本供暖,这一应用研究不仅大量消灭农村秸秆,也改善了乡镇锅炉房集中供暖的环境,更是一项节能减排的民心工程。

秸秆综合利用在农业环保治理中的作用 下载:349 浏览:2158

陆芳焘 李付香 《农业学报》 2022年9期

摘要:
秸秆是所有成熟农作物的秆株和茎叶的总称,普通的秸秆中包含了大量的氮、磷、钾、钙等元素,可作为最好的可再生利用资源。由于农作物的数量巨大,利用焚烧的方式易造成污染,还形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如何对秸秆进行高效的回收开发利用,是农业工作者当前要进行思考的重要农业问题。

油菜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下载:632 浏览:2664

郑永 罗光琼 杜鹃 冉瑞丹 徐万杰 阎静 《农业学报》 2021年3期

摘要:
通过666.7m2用油菜秸秆500kg,采取油菜秸秆不同还田方式进行水稻栽培。结果表明:一是不同方式还田对水稻产量有不同影响,处理间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对照与使用油菜秸秆还田的各处理比较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油菜秸秆粉碎还田+腐熟剂与各个处理比较产量差异到极显著水平,油菜秸秆粉碎还田处理、油菜秸秆堆沤还田+腐熟剂处理和油菜秸秆直接还田+腐熟剂的的处理产量差异不明显,秸秆粉碎+堆腐剂有助于秸秆腐烂,也利于释放养分供水稻生长利于,利于高产的形成,因此,产量最高,油菜秸秆粉碎还田产量第二,油菜秸秆+加腐熟剂堆沤还田的产量第三,油菜秸秆+腐杆剂直接还田产量第四;二是油菜秸秆还田与不还田对水稻生育期有一定影响,而油菜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水稻生育期没有影响,油菜秸秆还田给水稻生长提供大量有机营养,而对照没有施用油菜秸秆缺乏有机营养,因此,生育期缩短。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