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规则格网DEM的水库库容快速计算 下载:62 浏览:441

施春荣1 袁伟2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9年9期

摘要:
水库库容是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和运营管理的重要参数,水库库容计算的成果要求必须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随着GIS技术的快速发展,DEM法计算水库库容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ArcGIS软件,采用规则格网DEM法能快速有效地计算水库库容,对作业原理及流程做了详细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利用ArcGIS软件自带的图形化模型构建器Modelbuilder将此过程中使用的所有工具和数据通过流程化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人工计算可能产生的错误。同时,通过Modelbuilder构建的工具可以在不同库容计算工程中重复使用,在类似工作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哈代不等式的一个注记 下载:56 浏览:358

王德荣1,2 黄永忠1,2 董锐1,2 《数学应用》 2020年2期

摘要:
利用Hlder不等式证明Hardy不等式在p<0时成立,并给出Hardy不等式的应用.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58 浏览:344

李菊荣1 王延华2,3 唐湘玲1 杨浩2,3 《土壤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以2000、2005、2010和2015年四期遥感影像解译为基础,从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变化速率、转移方向及利用程度等方面,分析了玛纳斯河流域2000~201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保护对策。结果表明:(1)2000~2015年,玛纳斯河流域以未利用地、草地和耕地为主。耕地面积扩张较为明显,但增加速度在2010~2015年有所下降;未利用地和草地面积以减少为主,其中草地的减少速率不断提升,未利用地在2010~2015年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0.17%)为正值,有增加趋势;建设用地面积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先下降再上升;(2)耕地呈内外双向扩张,新增面积主要来自草地和未利用地;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来自耕地和草地;草地和未利用地以转出为主,草地的主要转出方向是耕地,未利用地向耕地和草地转移。随着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玛纳斯河流域的土地利用综合指数逐渐增加,土地利用程度处于稳步发展阶段;(3)在人口、经济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下,耕地和建设用地等生产、生活用地面积增加,草地、未利用地等生态用地面积减少,因此对流域内"三生用地"的保护应着重加强生态用地的恢复和管控,合理划定生态用地红线,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集约利用已开发的存量建设用地。

脲酶抑制剂不同用量对土壤氮素供应的影响 下载:57 浏览:228

张文学1 王萍1 孙刚1 王少先1 刘增兵1 罗晓燕2 李祖章1 刘光荣1 《土壤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为研究在红壤双季稻田脲酶抑制剂适宜的添加比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水平的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对双季稻田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本文设置NBPT的施用量为尿素的0. 5%、0. 75%、1. 0%、1. 25%、1. 5%5个水平。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氮(单施尿素N 135 kg/hm2)处理相比,NBPT与尿素的比例<1. 0%时,对早、晚稻的产量与氮素回收率均无显著影响,当NBPT添加比例为1. 0%、1. 25%、1. 5%时,早、晚稻的产量以及氮素回收率均显著提高,且添加量在1. 0%与1. 5%的两个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与单施尿素相比,添加NBPT大于1. 0%时,土壤脲酶活性和铵态氮含量在分蘖期显著降低,铵态氮含量在孕穗期显著升高,而硝酸还原酶活性、硝态氮含量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始终无明显差异,孕穗期的脲酶活性也无显著差异;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水稻分蘖期与孕穗期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对水稻产量影响显著,而且孕穗期的影响大于分蘖期,其余指标则对产量无明显影响,由此可知,添加NBPT可保持孕穗期较高的土壤铵态氮含量可能是其增产与提高氮肥利用率的主要原因,NBPT在稻田的适宜添加量为尿素用量的1. 0%以上。

基于一维导热的高炉测温传感器热传输规律分析 下载:399 浏览:429

董大明1 孙一博1 潘刚2 黄森2 鞠向明1 李丽荣1 孙采鹰3 《传感器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在高炉冶炼生产过程中,炉身、炉腹部位的炉料由于高温作用存在固液两相流动的复杂过程。该位置的炉衬负荷较大,直接威胁到安全生产。因此,提出一种基于一维导热的炉温在线检测传感器模型,用于检测炉衬内表面的温度。采用控温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传感器测杆的物理模型和非稳态导热过程的数学模型。通过控制测杆热端温变幅度50、80、100、150、200、300 K6个典型温变工况,分析不同稳态变化过程中测杆上温度分布规律,得到测杆上不同位置稳态温度之间对应的回归方程。从而由远离高温区测温点温度推测炉衬内表面的温度,对测温设备形成保护。传感器能够在第一时间给出炉况信息,为高炉测温提供新的方法。

高钢级管道环焊缝断裂行为研究现状及探讨 下载:79 浏览:499

任俊杰1,2 马卫锋1,2 惠文颖3 罗金恒1,2 王珂1,2 马秋荣1,2 霍春勇1,2 《石油科学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近年来,高钢级管道环焊缝因焊接缺陷等原因导致的失效事故频发,对高钢级管道环焊缝断裂行为、失效机理的认识和焊缝断裂预防控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焊缝的强韧性特征是其断裂和失效研究的基础,从研究手段和研究热点两个角度总结了国内外环焊缝强韧性研究现状。研究手段主要有组织结构表征、力学性能测试、热模拟和有限元仿真等。研究热点集中在结构性能设计、缺陷安全评估和失效机理方面,其中对环焊缝不同特征区域的强韧性分布规律的精确表征和掌握应得到重点关注。此外,相对于相同材质管道等壁厚焊接环焊缝,站场内不同材质和不等壁厚管道对接焊接接头韧性分布规律和损伤机理更需要开展系统研究。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更新运维体系建设研究 下载:92 浏览:501

张灿荣1 徐启恒1 吴勇1 吴颖斌2 田勇军2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1期

摘要:
以数字东莞为例,通过对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现运行体系架构现状、平台数据现状、数据需求情况、平台应用情况、数据更新运维需求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指出平台运行现状和存在问题。分别从矢栅数据更新、地名POI数据更新、地理实体数据生产更新、路网数据更新、应用专题数据更新、新基准数据生产发布阶段进行数据更新发布、分析,同时从平台功能完善开发和平台软硬件环境运维优化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及论述。通过具体实践验证,初步形成了一套科学完备的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更新和功能维护体系,为东莞市公共服务平台持续高效应用、稳定运行提供参考和解决思路。

纳米载体包载锌酞菁及其衍生物用于光动力抗癌的研究进展 下载:34 浏览:361

卢小鸾1 张荣1 杨培昕1 彭黔荣2 汤陆扬1 杨敏1 《化学研究前沿》 2020年5期

摘要:
锌酞菁(ZnPc)是一种高效的第二代光敏剂,具有良好的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可用于癌症的光动力治疗(PDT)。然而,由于共轭分子间的π-π作用力,锌酞菁溶解性差、结晶趋势强,阻碍了其直接用药。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大量纳米载体被研究开发。本文旨在对近五年纳米载体包载锌酞菁及其衍生物用于光动力抗癌的研究进行综述,根据其与锌酞菁及其衍生物的相互作用分为基于聚离子复合的纳米载体、基于物理包封以及化学键合的纳米载体。

不同生境访问桃花昆虫群落组成与时间动态 下载:53 浏览:367

杜秀娟1.2 马春森3 吉国强1 武新琴1 张金荣1 《林业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采用定点定树拍照法调查山西省万柏林生态园访问桃花昆虫群落丰富度与多度组成和优势物种,使用多度、单因素方差、成对样本T检验比较访问桃花昆虫群落时间动态,结果表明:2015与2016年,240组数据,访问桃花昆虫19种245头,4目,17属,4个生境都具优势物种和优势属,但不都具有特有物种和特有属。优势物种意大利蜜蜂与毛跗黑条蜂日活动呈单峰型,而中华蜜蜂、角额壁蜂、凹唇壁蜂、黄猄蚁日活动呈双峰型。低海拔样地访问桃花昆虫群落参数变化与高海拔样地不同,但相同样地群落参数变化相似。采用单峰型与双峰型物种会促进桃树结实,在高海拔样地与高龄桃园放养多种优势物种会促进桃树健康生长和结果。

壳聚糖和普朗尼克介导猪白细胞介素-23基因体内表达对PRRSV疫苗的免疫增强效应 下载:46 浏览:475

彭俊杰1 肖永乐1 熊太特1 邓定浩1 高雨含2 彭宇量3 李江淩4 王泽洲5 吕学斌4 高荣1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8期

摘要:
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PRRS)是一种严重影响养猪业的高度传染性疾病,目前预防这种疾病的疫苗免疫还存在一定缺陷。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有效的佐剂以提高其免疫效力。将猪IL-23基因重组质粒用壳聚糖和普朗尼克材料包裹制成纳米颗粒,命名为VRIL23-CNP-Pluronic。将28日龄小鼠分为两组,分别肌肉注射VRIL23-CNP-Pluronic(实验组)和VR1020-Pluronic(对照组),两组均同时接种PRRSV疫苗,在接种后第0、7、14、28和35天采集血样并分析免疫变化。实验组中PRRSV特异性抗体、IgG1和IgG2a水平、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经qRT-PCR分析,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的IL-23、TLR1、TLR6、STAT1、IL-10、TNF-α、IL-15和CD62L基因表达水平均极显著上调(p<0.01)。结果表明,VRIL23-CNP-Pluronic能促进小鼠对PRRSV疫苗的免疫应答,并为其作为新型PRRSV疫苗佐剂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智能变电站保护整组动作时延优化技术研究 下载:20 浏览:165

詹智华1 马和科2 詹荣荣1 李岩军1 闻宇3 《电气学报》 2020年10期

摘要:
相比常规变电站,智能变电站增加了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设备,保护整组动作时间有所延长,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分析了智能变电站的体系结构,对造成保护动作时间延长的各个关键环节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合并单元、智能终端及保护装置时延优化方案,通过动模实验验证了时延优化效果。优化二次设备的动作时延,可以提高智能变电站保护整组动作时间,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后续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和方案设计提供切实的技术支撑。

基于多进程的多微网分层控制仿真平台 下载:82 浏览:517

许志荣1 杨苹2 黄梓健1 刘泽健1 张育嘉1 《电网技术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随着微网工程的推广应用,多个微电网因互联互需而成为多微网系统。针对多微网分层多主体控制架构的仿真模拟,设计一种考虑个体独立性和进程间信息交互的多进程仿真平台。所提多进程模拟仿真平台考虑当前主流多微网系统的分层控制架构,通过以"一控制器一进程"为设计原则,进程间数据交互通过特定文件传输协议完成,从而实现各子微网相对独立的控制算法,并考虑整体多微网系统的全局性以实现对多微网系统的场景化仿真模拟。通过算例测试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有利于通过模拟复杂工况场景运行以降低算法开发难度。

Ti-62A合金动态软化速率异常的热力学解释及其应变补偿本构方程 下载:72 浏览:466

王敬忠1,2 丁凯伦1 杨西荣1,2 刘晓燕1,2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使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Ti-62A合金在变形温度为800~950℃、应变速率为0.001~10 s-1条件下的热压缩变形行为。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的提高出现Ti-62A合金的动态软化率降低的反常现象。(α+β)双相钛合金中Mo、Cr等β稳定元素的原子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和β相比例增大,Jmatpro软件的热力学计算表明(α+β)双相钛合金的这一现象与此有密切关系。而α钛合金和β钛合金出现动态软化速率降低,与加工温度升高β相比例增大的关系更密切。从800℃升高到950℃,Ti-62A合金中β相的比例由32.1%提高到84.3%,Mo、Cr活性的降幅均达到64%。这些因素使变形过程中Ti-62A合金的晶界迁移速度和动态软化速率均随变形温度升高而降低,其950℃的真应力-应变曲线多为典型的动态回复型。α相的含量随着变形温度的提高而降低,且在较高的变形温度下β相的晶粒尺寸也较为粗大。构建的基于应变补偿的Ti-62A合金Arrhenius变形抗力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合金的流变应力行为,其相关系数R达到0.990,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983%。

非工业空调负荷参与紧急调控和虚拟变供电的模式研究 下载:46 浏览:286

郑庆荣1 张娟1 赵建立1 罗玉孙2 谌礼操2 《电气学报》 2019年10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夏季空调负荷容量迅速上升,城市夏季空调负荷可占高峰负荷的30%~40%,导致负荷尖峰问题,严重威胁电网的安全运行。而空调负荷具备热存储能力,调峰潜力巨大,其中非工业空调负荷参与需求响应对社会生产的影响较小,可有效缓解电力供需矛盾。首先提出了非工业空调负荷参与紧急调控和虚拟变供电模式的柔性调控策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非工业空调柔性调控主站系统,并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了主站系统在两种模式下的应用效果,算例验证了非工业空调负荷的科学调峰,能够有效实现电网负荷的均衡分配,减轻电网压力,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虚拟维修人员与工步等级匹配调解方法研究 下载:59 浏览:524

张云荣1 张志利2 李向阳2 徐卫昌1 韩奎侠1 李良1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19年12期

摘要:
针对在处理维修工步的并发冲突上不能充分发挥每名维修人员作用的问题,提出了维修工步与维修人员按照权限等级的相互匹配机制,对维修人员的状态信息阐述并对维修工步的难度等级进行划分,给出了维修人员与维修工步相互匹配的过程。采取着色petri网及CPN Tools对匹配过程进行建模及仿真,得到仿真结果表明该匹配机制可以很好解决针对维修工步并发冲突中维修人员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的问题。

Ti65合金的初级蠕变和稳态蠕变 下载:84 浏览:501

岳颗1,2 刘建荣1 杨锐1 王清江1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使用透射电镜(TEM)研究了Ti65合金在600~650℃、120~160 MPa条件下的蠕变变形行为及其微观变形机制。结果表明:初级蠕变变形机制主要由受攀移控制的位错越过α2相的过程主导;稳态蠕变阶段蠕变机制主要由受界面处扩散控制的位错攀移的过程主导,且应力指数为5~7。在初级蠕变阶段α2相与位错的相互作用是α2相对合金高温强化的主要方式,在稳态蠕变阶段沿α/β相界分布的硅化物阻碍位错运动与限制晶界滑移是硅化物对合金强化的主要方式。

Al纳米颗粒尺寸对LSPR特性影响的模拟与分析 下载:26 浏览:333

彭浩程1 葛成1 周婧1 陈鹏1,2 施毅1 张荣1 郑有炓1 《光电子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以能够在紫外波段产生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的Al纳米颗粒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对立方柱形Al纳米结构的近场局域增强和远场特性进行了模拟与分析。首先对不同尺寸的立方柱形Al纳米颗粒的远场消光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增大纳米颗粒尺寸,共振峰红移,并且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峰呈现出一定的展宽,其消光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其次分析了在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波长下的近场增强特性;结果表明,金属纳米颗粒对该共振波长下的电场增强效果显著。从研究中发现,Al纳米结构的尺寸会对其LSPR效果产生显著影响,可以通过改变尺寸参数来调控纳米结构的LSPR特性,实现紫外波段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的共振激发。

基于LED阵列照明光分布和光伏电池阵列的高速可见光通信技术 下载:27 浏览:305

刘峰1,2 何锡源1,2 郑代顺1,2 曹小兵1,2 郑臻荣1,2 《光电子进展》 2020年4期

摘要:
研究分析Si-PvCA物理结构、光电特性与其电路拓扑结构等关键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LED阵列照明空间光分布和电池板可细分重构特征,改善信噪比,实现空分多址(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DMA)多输入多输出并发VLC,为LED阵列照明与Si-PvCA的VLC应用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框架。

不同光学膜组合对TFT-LCD显示性能影响的研究 下载:79 浏览:392

桂诗信1,2,3 袁烨1,2,3 李正荣1,2,3 杨新军1,2,3 张青1,2,3 《光电子进展》 2018年6期

摘要:
介绍了光学膜组中各种光学膜的特性及功能,并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光学膜组合对TFT液晶显示性能的影响,为液晶显示器光学膜组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夜间拍照图像对比度的Gamma灰度校正 下载:55 浏览:315

董雪莹1 李良荣1 黄子强2 《光电子进展》 2018年5期

摘要:
针对夜间拍照图像分辨率较低,暗部对比度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图像分割的区域Gamma校正算法。首先,在最大类间方差法的分割基础上,将图像进行直方图波谷法的二次分割,提取出图像亮度信息。然后将区域分割后的图像分别进行Gamma校正,实现图像的灰度校正与信息还原。通过MATLAB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与其它方法对比具有较好的灰度校正和信息还原的效果。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