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判定场地土类别的等效剪切波速度的最佳计算深度 下载:64 浏览:465

林凤仙1 段继平1 许峻2 李正光3 许昭永1,3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8期

摘要:
以云南省昆明和玉溪等地区为例,对87个钻孔剪切波速测试资料,分别以15 m、20 m、25 m和30 m的深度计算等效剪切波速度和卓越频率。依照等效剪切波速和卓越频率两标准分别判定场地土类别并找出两法结果一致的深度。结果显示:①两标准对场地土类别判定结果相同的深度多数都在25 m处。这种孔数最多,有53个。其中有19个判定为中硬土,34个判定为中软土。②两标准对场地土类别判定结果相同的深度大于250 m和近于、等于30 m的有32个钻孔。其中有29个孔判定为中软土,3个孔判定为软弱土。③结果全都不相同的有2个钻孔。但在深度25 m处二者靠近等级分界点程度相同,一个是250 m/s,一个是卓越频率2.5 Hz。前者判定为中软土,后者判定为中硬土。依此确定判定场地土类别的等效剪切波速度和波速卓越频率的最佳计算深度为25~30 m;建议工程地质钻井勘探深度为30 m。

基于声波分析的臭氧发生器电源谐振频率测量仪 下载:17 浏览:422

翟维枫 赵磊 李超 董哲 黄理邮 《传感器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由于当前臭氧发生器高频电源谐振频率检测方法具有昂贵、危险等缺点,设计一种基于声波频谱分析的高频电源谐振频率检测仪器。通过分析臭氧发生器工作环境下的声波数据与高频电源谐振状态的关系,找到测量谐振频率的方法。该仪器使用STM32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及计算单元,通过声波采集电路将声波数据传送给单片机,单片机基于声波数据使用频谱分析程序测量出谐振频率。实践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声波分析的臭氧发生器电源谐振频率测量仪具有高效、安全、经济等优点。

桥接T型二极管组探测器阵列设计与性能 下载:55 浏览:460

徐梦洁 文化锋 王红华 武晴涛 《数据与科学》 2019年3期

摘要:
文章在对桥接T型结构和行波阵列式特点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二极管组结构提出了一种桥接T型二极管组探测器阵列新结构。即通过并联相同两个级联的光电二极管,以此4个二极管构成一个并行二极管组。再将其嵌入到能使带宽增强?倍的桥接T型结构中,形成单个阵列单元。最后,根据行波阵列式结构,将阵列单元级联起来形成桥接T型二极管组探测器新结构。在EDA平台上,对该阵列单元模拟仿真,再与已有的行波光电探测器在功率合成、工作带宽、频率响应等方面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应用相同二极管数目的条件下,且每个新阵列单元只多增加一个电容元件,阵列输出功率合成降低一半,工作带宽却提高?倍,响应速率提升3τ。降低的功率可通过级联新阵列单元进行功率进一步合成。研究结果表明,此阵列结构精简,不仅有效提高响应速度,更在在工作带宽、功率合成上都表现出了极高极好的性能。

用于金属裂缝检测和测量的微带天线传感器 下载:13 浏览:428

康文芳1,2 董和磊1,2 刘龙飞3 李焕1,2 卫凯龙1,2 王鑫1,2 《传感器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文中基于微带天线辐射原理设计了用于金属裂缝检测和表征的传感器。传感器实质是由一个金属谐振腔制成,金属谐振腔的谐振频率对传感器的辐射贴片和金属地的电特性极其敏感。把被测金属结构当作传感器的金属地,金属结构的裂缝扩展导致了传感器谐振频率的偏移。因此,通过读取传感器谐振频率的偏移量来检测和表征金属裂缝。从传感器辐射贴片的两个方向对金属裂缝进行了测试,通过实验测试发现:当金属裂缝沿辐射贴片宽度方向存在时,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是18 MHz/mm,当裂缝沿辐射贴片长度方向存在时,传感器的检查灵敏度是27.5 MHz/mm。传感器由耐高温的氧化铝和金属银浆料制成,因此可以应用到一些高温、高压恶劣环境下。

关于频率响应控制未来发展的思考 下载:21 浏览:219

李卫东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特高压输电工程逐步推进导致单一元件故障所造成功率失衡数量不断增加,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导致常规机组容量占比持续降低,频率稳定控制攻防两端此消彼长,频率稳定问题凸显;而不断丰富的源网荷侧频率响应控制手段需要更好地协调,以充分发挥其控制效能从而提升频率稳定水平。通过频率响应控制视角下未来电网的结构与形态分析,明确了频率响应控制资源需要精细化管理与控制,指出需要开展动态视角下的频率响应运行调度和频率响应资源集中统一协调控制等理论的研究工作,为频率响应调节资源的规划、计划与调度和多类主体参与频率响应控制提供参考,从而提高系统整体频率响应能力,提升大扰动下的频率稳定抵御能力。

基于线性预测梅尔频率倒谱系数的设备来源识别 下载:90 浏览:376

秦天芸 王让定 裴安山 《数据与科学》 2018年9期

摘要:
由于手机录音设备的不断普及,各种功能强大的数字媒体编辑软件的出现,鉴别手机录音设备所录制的音频数据的真伪已经成为数字取证技术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将线性预测系数(LPC)和梅尔频率倒谱系数(MFCC)特征进行结合,得到新的特征,即线性预测梅尔频率倒谱系数(LPMFCC)。然后将LPMFCC与能量特征结合得到的组合特征作为手机的指纹,选择支持向量机LIBSVM作为分类器,在两种语音库上进行手机设备来源识别实验。实验表明,LPMFCC特征作为手机指纹进行实验的识别率相对于LPC提升了12%,相对于MFCC提升了2%,并且LPMFCC与能量特征的组合特征相比于单一的LPMFCC特征对手机录音设备的来源更有区分性。
关键词: 手机来源识别;LPMFCC;组合特征;支持向量机;

基于脉冲涡流的金属薄板厚度检测研究 下载:10 浏览:411

赵桐 彭斌 《传感器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将不同厚度的金属薄板作为研究对象,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带有高磁导率纯铁屏蔽罩的脉冲涡流传感器进行检测,从时域和频域上探究了传感器测得的差分电压与金属薄板厚度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时域上,峰值和峰值时间随金属薄板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在频域上,基频幅值与金属薄板厚度成线性关系,因而基频幅值更适合用于表征金属薄板厚度,且脉冲涡流的激励频率最好选择其基频对应的趋肤深度稍大于待测金属薄板最大厚度,可以在金属薄板测厚分析中得到应用。

基于脉冲涡流的金属薄板厚度检测研究 下载:20 浏览:409

赵桐 彭斌 《传感器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将不同厚度的金属薄板作为研究对象,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带有高磁导率纯铁屏蔽罩的脉冲涡流传感器进行检测,从时域和频域上探究了传感器测得的差分电压与金属薄板厚度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时域上,峰值和峰值时间随金属薄板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在频域上,基频幅值与金属薄板厚度成线性关系,因而基频幅值更适合用于表征金属薄板厚度,且脉冲涡流的激励频率最好选择其基频对应的趋肤深度稍大于待测金属薄板最大厚度,可以在金属薄板测厚分析中得到应用。

东北地区夏季不同等级降水变化特征及小雨雨量减少成因分析 下载:61 浏览:201

陈东辉1 佟晓辉1 郭刚1 李德帅2 刘达3 《气候变化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利用1961~2017年我国东北地区96个站点逐日降水、相对湿度和气温等资料,运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夏季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气候变化特征,并对东北地区小雨量减少进行了成因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如下:东北地区夏季总降水量与各量级降水频率和贡献率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总降水量的多寡受大雨频率及贡献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小雨量和中雨量的减少是导致东北地区夏季总降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暴雨量受暴雨贡献率增加影响呈增加趋势。小雨量和小雨贡献率在1993年前后出现了年代际突变,小雨贡献率的突变是造成小雨量年代际突变的内在因素。东北地区总降水量呈减少趋势的站点有72个;小雨量呈减少趋势的站点有85个,显著减少的站点数达到25个;中雨量呈减少趋势的站点有70个,显著减少的站点只有9个;大雨量呈增加与减少趋势的站点数相当;而暴雨量呈增加趋势的站点数大于减少的站点数。从云形成机制角度出发,分别讨论大气水汽、温度、气溶胶浓度变化对东北地区小雨量减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东北地区气温增加和气溶胶浓度增加是导致该地区小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固贴式薄膜体声波传感器的仿真分析 下载:22 浏览:412

吴永盛 苏淑靖 翟成瑞 马晓鑫 袁财源 《传感器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针对布拉格反射栅的特点,选用ta-C作为高声阻抗材料,Al N作为低声阻抗材料。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对布拉格反射栅薄膜体声波传感器(BAW-SMR)建模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固体力学和静电学的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到了传感器的谐振频率、不同布拉格反射栅对数下传感器的导纳特性曲线、阻抗特性曲线以及形变位移图。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当前条件下布拉格反射栅对数为4对时,传感器的阻抗特性曲线平滑,谐振频率为3. 258 GHz;当布拉格反射栅对数为3对或5对时,阻抗特性曲线存在寄生谐振。针对存在寄生谐振的传感器,选取具有3对布拉格反射栅的传感器进行优化,通过改变传感器上电极的尺寸和厚度来消除寄生谐振,实现了对寄生谐振峰的有效抑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遗传计算中数学模型的构建 下载:76 浏览:481

​张玉平 冯明董 《生物学报》 2019年3期

摘要:
关于基因频率的考题中,常遇到已知常染色体隐形基因(a)的频率,需求显性表现的群体(AA和Aa)中携带者(Aa)的频率,常规解法往往利用遗传平衡定律,计算过程复杂,易出错。对此构建数学模型,设常染色体隐形基因(a)的频率为m,则显性表现群体中携带者的频率一定为2/(1+1/m),并用数学方法证明。运用此公式可跳过遗传平衡定律直接计算结果,极大节约时间,提高准确率。

防振条间隙对蒸汽发生器U形管固有频率影响敏感性分析 下载:78 浏览:404

谭蔚1,2 姜淞元1 熊光明3 贾占斌1 郭凯1 《核工业与技术》 2019年7期

摘要:
为满足安装与制造的要求,在蒸汽发生器U形管部位防振条与换热管乊间存在一定量的间隙,从而导致了防振条约束强度的不确定性,因此对其间隙进行敏感性分析十分必要。通过数值模拟中的模态分析,采用弹簧刚度表征防振条间隙对支撑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当防振条全部完全失效时,对1阶固有频率的影响较大,可使其减小88.15%;单点约束失效对固有频率影响较小,最大仅可使1阶固有频率减小2.65%;各个支撑位置中,临近直管段且连续的2点约束失效时影响最大,可使1阶固有频率减小23.58%。

空间弯管管束固有频率及附加质量系数计算 下载:47 浏览:266

刘丽艳 徐炜 谭蔚 李昭 郭凯 《核工业与技术》 2019年7期

摘要:
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合理确定中间热交换器内空间弯管的固有频率和附加质量系数,对于该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本文旨在通过有限元方法计算中间换热器同心圆排布的管束在空气和液钠环境中的固有频率及附加质量系数。将管束分为3个典型区域,选取6个位置建立换热管和流体域的三维模型,计算换热管的固有频率和附加质量系数。结果表明,换热管在空气中的固有频率受空间弯管的弯曲半径影响较小,附加质量系数受空间弯管的弯曲半径和所处区域位置影响较大,近似三角形排布区域的管束固有频率最低,该区域内层换热管的附加质量系数最大。

面向抽水蓄能电站区域负荷频率的分数阶PID控制研究 下载:71 浏览:463

单华1 和婧2 范立新1 高从闯3 梅睿1 骆钊2 《电网技术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固有的不确定性以及日益扩大的电网规模和区域内电站结构的复杂度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造成影响。抽水蓄能电站作为一种调频资源,已成为区域电网负荷频率控制(load frequency control,LFC)的重要手段之一。由此,开展了抽水蓄能电站的区域LFC研究,搭建了考虑死区和发电速度约束等非线性因素下的两区域再热式汽轮机组LFC模型,设计了一个分数阶PID(fractional order PID,FOPID)控制器,利用改进Oustaloup算法实现分数阶微分算子的近似并与传统的PID控制器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FOPID策略在控制含有非线性环节的系统时能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表现出较强的鲁棒稳定性。对于抽水蓄能电站参与的负荷频率控制,能够缩短频率恢复时间,使二次调频的动态性能得到很大提升。

考虑系统频率二次跌落的风电机组辅助调频参数确定方法 下载:81 浏览:452

乔颖1 郭晓茜1 鲁宗相1 孙荣富2 《电网技术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随着以变流器接口并网的新能源比例不断提高,电力系统一次调频能力降低,频率稳定受到威胁。风电机组通过在并网变流器附加综合惯性控制实现辅助调频。然而,风电机组提供频率响应后,转子转速恢复可能给电力系统带来频率二次跌落危害。现有辅助调频参数设置多从风力机组自身调节能力出发,缺少考虑与系统的耦合作用。首先研究风电机组调频控制参数对系统一次调频的影响机理,分析参数整定的制约因素,然后根据一次调频综合评价指标来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最后,设置了不同风电出力占比的仿真场景,探究参数在不同风电出力占比下的取值规律。

稳定系统中的惯性MEMS的频率响应 下载:93 浏览:485

江彤1 钱雪峰2 《电路系统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无人飞行器安装的监控设备、海上微波接收机、车辆安装的红外成像系统传感器以及其他仪器系统都需要具有稳定的平台,以达到最佳性能,但它们通常在可能遇到振动和其他类型不良运动的应用中使用。振动和正常车辆运动会导致通信中断、图像模糊以及其他很多行为,从而降低仪器的性能和执行所需功能的能力。通过对稳定系统的分析,研究稳定系统中的惯性MEMS的频率响应。

运行核电厂堆芯吊篮壳型振动特性研究 下载:70 浏览:446

李芸 刘才学 罗婷 杨泰波 《核工业与技术》 2019年1期

摘要:
反应堆堆芯吊篮的振动反映了吊篮及相关堆内构件的振动情况与设备稳定性,是评估反应堆安全运行的重要依据。本文采用中子噪声技术和信号时频域分析方法,重点研究了堆芯吊篮壳型振动特性,通过分析某核电厂特定机组近几年的监测数据,获得堆芯吊篮壳型振动模态参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每个燃料周期内,吊篮壳型振动频率有逐渐变小趋势,每经历一次大修后,振动中心频率基本恢复至上一个燃料循环的初始振动频率处。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堆芯吊篮在多个燃料循环周期内壳型振动的特性和成因,为堆芯吊篮早期故障诊断奠定基础。

光伏微网中虚拟同步发电机参数自适应控制策略 下载:84 浏览:441

殷桂梁 董浩 代亚超 王海轮 王硕 《电网技术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当太阳能大规模接入光伏微电网时,系统的惯性将会随之减少,从而导致系统在遭到扰动后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频率振荡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可有效增强系统惯性。该策略通过构建虚拟惯量和阻尼与频率偏移量间的自适应关系,使得系统可根据其暂态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系统特性来自由配置虚拟惯量和阻尼系数。相较于传统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可使得系统在相同负荷扰动下受到的冲击减小,从而减小了系统在振荡过程中的超调量和振荡时间,有效提高了光伏系统的动态稳定性。其次,该文对系统关键参数的选取范围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利用根轨迹法确定各个参数的最优值。最后利用Mtalab/Simulink仿真工具,通过与传统控制策略相对比验证了文中新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架构及其应用 下载:98 浏览:501

李林东 《电路系统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随着数字技术在仪器仪表和通信系统中的广泛使用,产生了参考频率源产生多个频率的数字控制方法,即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DDS是一种采样数据系统,必须考虑所有与采样相关的问题,包括量化噪声、混叠、滤波等。例如,DAC输出频率的高阶谐波会折回奈奎斯特带宽,因而不可滤波,而基于PLL的合成器的高阶谐波则可以滤波。此外,还有其它几种因素需要考虑。

微电网经济型二次频率和电压控制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及仿真验证 下载:73 浏览:491

刘澧庆1 吴宁2 张焕亨2 吴亮2 刘明波1 唐翀1 《电网技术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在孤岛运行的微电网中,新能源出力具有不确定性,负荷变化速度快,致使基于预测的日前调度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因此需要在频率和电压的控制中考虑运行经济性。然而二次频率控制、二次电压控制和经济运行三者存在耦合,但同时控制三者可能会存在相互冲突。为实现三者之间的协同配合,构建考虑微电网经济运行与二次频率电压控制的多目标统一优化模型,采用规格化法平面约束法(normalized normal constraint,NNC)求取其帕累托最优解集,并从帕累托最优解集中选取折中解作为二次控制的信号,再传递给一次控制,完成最优经济运行下的频率和关键节点电压恢复。最后,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搭建电磁暂态仿真模型验证该多目标优化模型的有效性。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