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项目驱动融合思维导图的数字图像处理教学改革研究 下载:86 浏览:533

林燕芬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20年12期

摘要:
为适应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针对《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涉及复杂的数学知识、专业术语和跨学科的工程应用场景,传统教育存在的重理论、轻应用等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改革探索中重点强调工程需求的理念,以项目实例导入课程的教学内容,从思维导图重构课程体系,两者融合并引入工程应用实验的指导,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善课堂效果,注重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时序网络视角下网络舆情的演化模型研究 下载:51 浏览:449

李锋1 魏莹2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0年7期

摘要:
随着对社交媒体的研究深入,平台用户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为动态的时序网络逐步得到认同。为了对比并分析时序网络下舆情扩散的过程和结果,采用计算机仿真的分析方法,通过构建时序网络,并采用SIR模型作为舆情扩散的信息扩散模型。多智能体仿真结果表明,舆情扩散结果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来自于时序网络的复杂网络结构和信息扩散模型,而另一方面则是源于将用户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看作是静态网络。通过参数分析确定了提高舆情扩散的思路和方向。

智能变电站模块化设计研究 下载:58 浏览:493

王庆义1 王新明2 《电力技术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采用模块化、智能化组合式电气设备,通过工厂化加工,按功能单元组装,现场安装便利,节省现场二次接线,实现"即插即用",从而实现变电站建设真正的全工厂预制现场组装。对于进一步缩短工期,降低建设成本,提高电网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FSM新设备启动步骤智能生成模型研究 下载:63 浏览:484

陆圣芝1 李国统2 周挺3 徐春雷3 朱金鑫1 《电力技术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为解决江苏电网运行人员手动编制新设备启动调度实施方案造成的工作效率低、压力大、易出错等问题,通过研究有限状态机(FSM)的基本原理和新设备启动的业务实体,在新设备启动调试项目已确定的前提下,搭建了基于FSM原理的新设备启动步骤智能生成模型,并详细描述了该模型的5大要素和实现原理,通过模拟江苏电网A变电站220 kV新设备启动步骤智能生成的实例推理,验证了该模型的可用性,为启动方案智能编制系统的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

智能电网规划指标体系构建的量化分析 下载:44 浏览:282

王宇坤 林其友 《电气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目前的配电网规划指标体系的构建存在多样化和不完善的情况,各地的执行标准和要求也不一样,不能形成统一的标准,因此对某城区智能电网规划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通过采用鱼骨图分析法,从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安全高效的输变电、灵活可靠的配电、多样互动的用电、智慧能源与能源互联网、全面贯通的通信网络、高效互动的调度及控制体系、集成共享的信息平台以及全面覆盖的技术保障体系九大领域出发,构建智能电网规划指标体系,为综合能源服务的智能电网提供理论依据。实践证明,研究既有规划的电网建设成效与对智能电网的发展需求之间的差距,形成细化到领域、量化到指标的对比原则,对构建城区智能电网规划指标体系切实有效,同时也可为该城区未来电网的发展提供指导。

基于数字地球平台的热带气旋可视化研究 下载:52 浏览:487

毕硕本 贡毓成 路明月 周浩 汤智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0年5期

摘要:
热带气旋常伴随发生暴雨、风暴潮等,对我国东南沿海影响严重。热带气旋可视化能直观地展示其运动状态、发生过程和内部结构,为研究、预报提供支持。基于开源库Cesium构建数字地球平台,介绍了系统架构,验证了点云法对云场数据可视化的适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追踪的改进风场可视化方法,包括风场粒子属性计算、风场粒子绘制及风场粒子管理。仿真试验表明,利用点云法仿真的云场细节丰富、纹理清晰;利用改进方法仿真的风场相较于传统方法,在保证性能损失较少的情况下,实现了动态与渐变效果,更具真实感。为真实再现热带气旋数据中的云场与风场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途径。

基于边云协同计算的智能审计系统架构技术 下载:84 浏览:513

范斌1 赵婧1 朱峰1 宁德军2 沈建2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20年9期

摘要:
智能审计系统实现的关键,就要能够围绕审计业务流程不断积累闭环数据流,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各种智能化应用场景,并基于不断增多的审计数据,通过提高算法准确度适应性演化其自身的智能化水平。由于无法解决审计人员跨企业内网工作的基本需求,当前智能审计系统中的审计闭环数据积累出现断流,直接导致其智能化水平难以提高。针对这一挑战,提出一种基于边云协同计算的智能审计系统架构技术。实验验证表明,该技术能够很好地支持智能审计系统的单机离线工作,实现审计人员的跨企业内网开展审计业务,为智能审计系统智能化水平的适应性演化奠定基础。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电能表关键组件技术的研究综述 下载:44 浏览:285

韩春玲 《电气学报》 2019年10期

摘要:
为了分析智能计量和智能电能表数据,对智能电能表关键组件和相关技术进行综述。从不同维度对智能电能表进行了分析,包括计量环境、智能电能表技术和过程以及各方利益相关者等。关注的焦点在于计量过程的关键环节,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以及满足这些利益要求所使用的技术。同时,识别了智能电能表分析构建模块,系统地阐述了智能电能表作为智能电网关键要素的特点和影响。因此,有助于识别智能计量在当前所受的限制,指明了发展方向。

智能汽车环境感知与规划决策一体化仿真测试平台 下载:69 浏览:487

孙剑1 黄润涵1 李霖2 刘启远1 李宇迪1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0年4期

摘要:
为了解决智能汽车在虚拟仿真测试过程中存在的测试模块单一化、较难提供高密度高逼真交通流场景等问题,利用智能汽车仿真软件PreScan的环境感知仿真与规划决策开发工具箱MATLAB/Simulink,以及交通仿真软件Vissim快速生成高逼真环境车流的功能,搭建了智能汽车"软件在环"一体化测试平台。该平台可快速搭建智能汽车高逼真仿真场景,可快速有效地对智能汽车的环境感知与规划决策模块进行一体化仿真测试,还能综合评估智能汽车对交通流的影响。通过快速路汇入区仿真案例,验证了本仿真测试平台的有效性。

基于WT-DFFT的电力系统复杂谐波信号检测 下载:39 浏览:287

朱剑平 张志远 孙成 《电气学报》 2019年10期

摘要:
针对电力系统中同时包含稳态谐波、间谐波、非稳态谐波及各种噪声污染的复杂谐波信号,提出了基于小波与双重FFT(WT-DFFT)的联合检测方案。该方案首先利用传统FFT算法粗略识别谐波分布,以此确定小波分解层数以及后续需要关注的频带。然后采用小波变换对信号进行分解,对关注的低频带稳态分量采用加窗插值FFT算法分析,对关注的高频分量采用小波重构算法分析,进而获得各次谐波、间谐波及高频带暂态分量的参数。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案不仅能够确定小波分解层数及关注的频带,而且对关注频带采用更精细的方法进行分析,其准确度更高,实用性更强。

具有动态步长和发现概率的布谷鸟搜索算法 下载:59 浏览:480

刘景森1,2 刘晓珍2 李煜3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0年3期

摘要:
为了进一步改善算法搜索过程中存在的求解精度偏低、收敛速度缓慢等现象,提出具有动态步长和发现概率的布谷鸟搜索算法。该算法通过引入步长调整因子动态约束每一代种群的莱维移动步长,使算法的莱维飞行机制具有自适应性。在发现概率上,使用具有均匀分布和F分布特性的随机惯性权重,改变发现概率的固定取值,加强种群的多样性,保持算法全局搜索、局部探索之间的平衡状态。通过实验证明,所提算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其寻优结果、收敛速度均有提高。

智能电网建设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应用 下载:42 浏览:170

刘骏 《中国电气工程》 2025年2期

摘要:
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作为电力工作者应提高对自身工作的要求和标准,加强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同时,电力工作者要保持创新思维与钻研精神,不断研究科学技术,探索并学习高科技技术,将其应用于电力网络技术创新,使智能电网工程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为广大用电企业与用户提供更好的技术保证与服务,促进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

常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调整研究 下载:90 浏览:515

刘智强1,2 孙凯1,2 丁洪泽3 于乐3 芮科4 《环境科学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为原则,立足常州大气环境质量分布特征及污染源排放规律,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为基线,综合气象环境均一性分析、大气环境敏感区域识别的结果进行优化,再与城市总规"四区划定"进行协调性分析后最终确定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调整方案。

一种基于决策支持系统的智能化电网调度操作票系统研究 下载:69 浏览:497

王冠1 王胜男2 《电力技术学报》 2020年10期

摘要:
电网调度操作票制作引入决策支持系统,同时整合决策流程控制库系统,提出了一种智能化电网调度操作票系统,将数据实时传输到模块独立进行操作票验票,用来防范手写操作票的安全风险。用户能够在不改变程序结构的同时向系统增加新元件以及新的操作经验,储存入元件库及决策流程控制库,最大程度利用系统资源,通过人机交互提升工作效率,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三维场景SAR射频仿真技术研究 下载:58 浏览:483

刁桂杰1,2 倪虹2杨亮2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0年2期

摘要:
三维场景合成孔径雷达(SAR)射频仿真对于SAR系统调试、SAR信号处理算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SAR射频回波信号仿真是SAR射频仿真技术的核心。结合SAR回波模型,在SAR射频仿真总体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维场景SAR射频回波实时仿真方法,根据SAR雷达平台飞行航迹信息实时计算成像场景后向散射系数、雷达与目标距离、遮挡因子、天线方向图加权因子等关键参数,实现了三维场景的SAR射频回波信号实时模拟,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基于三维磁特性电抗器电磁振动分析 下载:45 浏览:297

刘松1 祝丽花1 王斌1 李永建2 张牧1 《电气学报》 2019年9期

摘要:
为准确分析评估电抗器电磁振动噪声大小,准确的三维磁特性是开展计算分析的数据基础。在利用课题组研发的测量电工磁性材料三维磁特性的装置测量获得无取向硅钢立方叠片三维磁特性的基础上,对饱和电抗器电磁振动进行了计算分析。首先考虑磁各向异性和磁致伸缩效应,确立了电抗器磁机械弱耦合分析模型;其次对饱和电抗器样机实例模型进行了分析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不考虑三维特性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对电抗器样机进行了振动测量实验,并将测试结果与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三维磁特性在提高计算分析样机电磁振动准确度的贡献。

基于RSSI变化序列的MAC地址与目标匹配方法 下载:61 浏览:463

张良 郝凯锋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0年1期

摘要:
获得真实人物与所持通信设备MAC (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的联系对公共和网络安全有重大价值。针对现有方法的不足提出了更好的解决方法。方法布置多个Wi-Fi探针获取通信设备的MAC和实时RSSI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状态变化,构建RSSI状态变化序列;利用目标跟踪获取目标相对多个Wi-Fi探针的距离,构建距离状态变化序列;对2类状态变化序列进行匹配,选取最优匹配对作为目标与所携通信设备MAC地址匹配的结果。实验表明,该方法相比其他方法通用性更强,准确率更高。

“人工智能化”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造 下载:69 浏览:490

曹宇 朱振华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20年6期

摘要:
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以及政策的引导,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技能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人工智能化"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造,是在分析人工智能岗位职业能力基础上,结合现有专业情况,对课程置换进行科学化决策,以低风险迎接当前的人工智能人才市场。

放射性污染土壤修复方法概述及评价 下载:93 浏览:503

谢广智 骆枫 林力 祝杰 李振臣 陈先林 李文钰 《环境科学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核工业发展带来的放射性污染土壤问题对生态环境质量、食品安全、人体健康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构成的严重威胁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对现有放射性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做系统梳理,就原理、应用和主要优劣势作简要介绍和评述。同时,建立综合评价矩阵进行系统对比,以期为放射性污染土壤修复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神经动力学与力学 下载:88 浏览:479

陆启韶 《动力技术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本文回顾力学研究体系的发展,简要介绍神经动力学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探讨神经动力学与力学的密切关系,并提出一些研究展望.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