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净利息收益率差异的原因研究 下载:33 浏览:337

何亮1 崔坤宇1 梁美灵2 《金融研究杂志》 2019年5期

摘要:
近几年,商业银行净利息收益率呈现下滑的趋势,银行业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在做市商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运用不变截距面板模型实证分析12家银行2010~2017年净利息收益率差异的原因,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银行净息差影响不同,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主要受客户机构、经营产品模式、风险偏好三个根本性因素影响。由于市场不断发展,银行获取利润的压力变大,因此对于净利息收益率这一指标的分析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 下载:87 浏览:496

谢德仁1 廖珂2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12期

摘要:
本文以2003年至2016年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对于控股股东未进行股权质押的公司而言,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向上操纵盈余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更高;且这一关联在非国有控股公司及内部股权制衡力量较弱的公司中更为明显。本文还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融资财务风险对其所在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年度内已解押的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于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没有显著影响。

市场化改革速度与企业R&D投入——基于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下载:70 浏览:474

林慧婷1 何玉润2 王茂林1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12期

摘要:
本文研究了市场化改革动态特征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化改革速度与企业R&D投入呈倒U型关系,即适当提高改革速度会增加企业研发投入,但改革过快则会产生不利影响。目前,我国中西部大部分地区的市场化改革速度还有待提高,个别东部地区稍显过快。同时,由于国有企业存在产权优势和代理问题,非国有企业对改革速度更为敏感。进一步,本文发现市场化改革速度与企业R&D投入的倒U型关系在高新技术行业更为显著,尤其对非国有企业而言。本文的研究有利于充分认识制度环境变迁对企业微观行为的影响,同时对于如何结合地区、产权以及行业的发展特征优化市场化改革,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上市公司股票收益波动风险溢出空间效应研究——基于四川省CoVaR及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 下载:36 浏览:413

雷奥 田益祥 《金融研究杂志》 2019年3期

摘要:
本文以2008~2017年四川省上市公司股票月度数据为样本,建立股票收益空间自回归模型,并运用两阶段广义矩方法对空间滞后系数进行有效估计以捕捉金融资产收益之间的空间关联效应,通过在VaR及CoVaR模型中引入空间相关性来对其收益波动的风险溢出空间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上市企业股票之间风险波动的传导具有正向空间相关,其风险溢出空间效应随市场起伏剧烈而明显加强;各公司股票自身收益波动风险同其个体因素密切相关且具有明显差异,各股收益波动风险存在空间传导效应但差距不大,组合风险对单个资产的溢出效应相对稳定;各公司股票与整体组合风险变化方向相同,且单个股票对整体组合的风险溢出要弱于组合整体对其风险传导作用。

创业板上市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如何接地气落实处 下载:89 浏览:487

徐造金 《财会研究杂志》 2018年7期

摘要:
论文介绍了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况,包括定义、组织形式、编制方法及分类,分析了全面预算管理在上市公司中的的现状及无法接地气落实处的原因,提出了在创业板上市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接地气落实处的实现办法。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治理对策研究 下载:82 浏览:490

罗笑 《财会研究杂志》 2018年6期

摘要:
上市公司利用财务报表作秀,营造出企业业绩不断攀升的假象,使得上市公司对外披露信息的公信力大幅下降,扰乱了我国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为了削弱此类行为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本文认真探寻和剖析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的主要动机及其手段,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治策略,力争建立并维护一个良性竞争的经济发展环境,同时帮助大家有效防范上市公司高管操控企业利润的行为,准确把握投资机会,降低投资风险。

银行关联与企业创新——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下载:79 浏览:501

翟胜宝1 许浩然2 唐玮3 高康4 曹蕾1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10期

摘要:
本文检验了银行关联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关联企业比非银行关联企业的创新能力更强。同时,相比于国有企业、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以及代理成本较高的企业,民营企业、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和代理成本较低的企业,银行关联更加有助于提升其创新能力。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银行关联表现为银行持股企业或企业聘请具有银行背景的高管时,其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银行关联通过扩大贷款规模、延长贷款期限等方式为企业创新提供了资金。本文从非正式制度安排的视角探讨了影响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为理解银行关联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微观机制提供了依据,同时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监管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金融衍生品复杂性影响审计费用吗?——来自我国上市银行的实证研究 下载:78 浏览:488

郭飞1 原盼盼1 周建伟1 郭慧敏2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9期

摘要:
商业银行是金融衍生品的创造者,使用者和交易者,其使用的衍生品种类多,交易量大。衍生品确认和计量具有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可能会影响审计风险和审计收费。本文以我国2010-2016年16家上市银行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衍生品复杂性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衍生品的经济复杂性和会计复杂性越高,审计费用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资产规模和风险水平对上述正相关关系有增强效应。本文全面创新了金融衍生品复杂性的度量,拓展了衍生品使用经济后果方面的研究,为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退市制度变革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影响 下载:71 浏览:488

许文静1 苏立2 吕鹏1 郝洪1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8期

摘要:
本文选取2010~2014年沪深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法,检验了2012年我国退市制度变革对公司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退市制度变革没有显著影响公司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但显著抑制了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主要是降低了公司生产操控和费用操控行为;从退市细化指标看,净利润仍是上市公司触及的主要退市指标,是影响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主要因素,新增退市指标尚未发挥显著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退市新规对真实盈余管理治理效应显著,但对应计盈余管理的制度制约和诱导作用同时存在,导致治理效应不显著,应进一步消除制度诱导因素,压缩*ST公司规避退市中的非经常性应计项目弹性空间。

内部控制缺陷及整改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研究——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下载:78 浏览:17447

宫义飞1 谢元芳2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7期

摘要:
本文以2011-2015年沪深A股9029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整改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相比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其盈余持续性更低;将内部控制缺陷按严重程度划分类型后发现,相较于一般内部控制缺陷,存在实质性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其盈余持续性更低;企业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整改后,内部控制质量提高,盈余持续性进一步提高;并且缺陷的存在、类型及整改对应计项目盈余持续性的影响均大于对现金流项目盈余持续性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拓宽了内部控制缺陷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范围,细化深入相关研究,并提供了相关经验证据。

价值投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累积效应研究 下载:78 浏览:495

樊帅1 高博楠2 姜国华1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6期

摘要:
2015年夏,动辄千股跌停的股灾成为投资者惨痛的记忆,市场开始呼唤理性的价值投资。本文以1990-2015年间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公司的上市年限为时间维度,研究在会计核算期间不断延长时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会计核算期间的延长,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呈递增趋势。本文表明我国股票市场从长期看具备价值发现功能,投资者充分挖掘以会计信息为基础的公司价值,可以获得满意收益。本文研究结果为价值投资提供了前提依据。

大客户能够提升上市公司业绩吗?——基于我国供应链客户关系的研究 下载:80 浏览:491

李欢1 郑杲娉2 李丹3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5期

摘要:
本文用手动收集的2007-2012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前五大销售客户数据,用杜邦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大客户与公司业绩的关系。结果发现,客户集中度越高的公司,经营业绩(ROA)越差,主要原因是毛利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降低。同时,为了维护与大客户之间的关系,供应商支付了更多的招待费用,并且由于大客户拖欠应收款项,导致财务费用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客户集中度对业绩的影响取决于供应商-客户关系的紧密程度及相对议价能力;在产能过剩比较严重的行业,客户资源能够加速企业资金和货物的周转,对企业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银行债权、内部治理与企业创新——来自2006-2015年A股技术密集型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下载:79 浏览:487

王满四1 徐朝辉2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4期

摘要:
基于对银行债权所发挥的企业创新效应的分解区分及其与内部治理机制的互动视角,针对创新需求更为强烈的技术密集型企业,研究发现:银行债权对于企业创新的总体效应是积极的,但起主要作用的是其财务效应,公司治理效应弱化;在银行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机制中,银行债权仅与董事会治理存在显著正向互动,两者相互促进,对于推动企业创新具有协同效应,而与其他内部治理机制的互动较弱。进一步考虑制度环境,发现政治关联强化了银行债权对企业创新的财务效应,却弱化其治理效应。这表明我国银行债权对于企业创新并未发挥明显的公司治理效应,作为外部治理机制银行债权的治理作用尚需加强,使其与内部治理密切配合、相互协同形成合力,进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上市公司壳价值与资源配置效率 下载:85 浏览:502

屈源育1 沈涛1 吴卫星2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3期

摘要:
在严格的IPO管制下,上市公司享有一部分由稀缺上市资格所带来的壳价值,本文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的壳价值含量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本文首先检验了影响上市公司壳价值和被借壳概率的因素,进而构建了一个衡量上市公司股价中壳价值含量的指标ESV/MV。利用这一指标,本文检验了壳价值含量如何影响上市公司行为:壳价值含量越高的上市公司越倾向于采取消极的财务政策,如减少投资和融资水平,更不愿意进行现金分红。因此壳价值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进而减少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上市公司股票送转行为动机研究——基于股权质押融资视角的证据 下载:80 浏览:490

何平林 辛立柱 潘哲煜 李涛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3期

摘要:
本文基于股权质押这一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送股和公积金转增股本的行为动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与没有质押相比,当存在股权质押行为,尤其是仅有第一股东质押或者第一股东与其他重要股东共同质押时,上市公司进行股票送转的概率显著提高。进一步研究显示,存在质押的公司,出现股票高送转行为的概率也显著提高。股权质押是上市公司推出股票送转预案的重要动机。本文有助于探索我国上市公司股票送转的深层动因,便于投资者客观理解股票送转行为,并为证券监管部门治理"滥送转"乱象,加强对上市公司利润分配行为的监管提供证据。

金融危机对制造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及其动态调整的影响 下载:48 浏览:326

谢桂标 许姣丽 《金融研究杂志》 2018年6期

摘要:
以2000~2015年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分析金融危机对制造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及其动态调整的影响。静态视角下检验结果显示,危机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显著增加,波动率显著下降;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目标资本结构决定在危机前后发生结构性突变。动态视角下检验结果显示,危机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调整速度有所下降;进一步的研究结果发现,制造业民营上市公司和国有上市公司的动态调整速度均在危机后下降;企业的价值在危机后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调整效果不如危机前。虽然危机后企业更加积极管理其资产负债率,降低资产负债率的波动性,以降低其财务风险,但危机后企业的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能力与危机前相比还是有所弱化。

上市公司协议收购信息披露的逻辑与规范 下载:53 浏览:369

陈洁 《法学学报》 2018年6期

摘要:
我国资本市场中的上市公司收购绝大多数采协议收购方式,但现行协议收购的制度建构零散不成体系,也未能依据协议收购的内在机理建立科学的信息披露规制措施,从而给资本市场并购监管造成很大的困境。本文在比较协议收购与要约收购信息披露之差异的基础上,认为上市公司协议收购的信息披露应兼顾确保程序便捷、防范证券违法行为的双重考量,从权益披露、防止内幕交易、防止操纵市场三个维度进行监管。需要厘清的核心疑难问题包括协议收购应当在何时披露,协议公告披露后能否修改或撤销,协议的报告与公告能否分开使用等。为了更好地规范上市公司的协议收购,应当统一《证券法》与《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并将持股数量与协议收购目的的披露相结合,同时对疏漏的规则进行补充完善以回应实践中的疑难问题。

数据挖掘在上市公司财务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下载:69 浏览:420

钟烨林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18年8期

摘要:
以2016年我国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上市公司52个观察样本为研究对象,首先应用因子分析法对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降维,得到盈利能力、运营能力、成长能力和偿债能力等4个主因子,然后采用K-均值聚类方法进行分类,将样本公司分成五类,对每一类公司的优势和劣势进行比较分析,为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决策提供依据。

政府补助对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 下载:78 浏览:389

尹娜娜 《农业研究进展》 2020年6期

摘要:
伴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乡协同发展成为了当前建设的一个重中之重。但就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地区始终都存在着产业类型较为单一、生产力低下的情况,而这也导致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较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精准扶贫政策开始走进社会公众的视野。而精准扶贫政策的出台,对于改善农村经济整体落后的情况来讲,有着重大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将以农村经济如今发展状况为切入点,继而围绕着其展开论述。

研究治疗用生物制品上市后变更的药学可比性 下载:36 浏览:1713

孙淑静 杨瑞丰 《生物学报》 2025年4期

摘要:
治疗用生物制品的变更随着我国生物制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日益增多,企业提出变更后,需根据相关法规对产品进行可比性的研究,来对产品变更前后是否存在安全性、有效性层面的差异进行评估。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将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本文就药学可比性研究中的生产原料、生产工艺、质量标准、质量特定等层面的可比性作出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物制品上市后变更的建议。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