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神经网络的学习状态检测 下载:42 浏览:366

郑茜元 郑虹 侯秀萍 《软件工程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对在线学习者注意力状态检测的方法大多基于眼睛闭合频率、头部偏转等特征,此类方法能够应对大多数情况,但针对学习者正视屏幕且视线落点处于屏幕上时出现的发呆、分神状态无法作出检测。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NN的眼动分析算法RNN-EMA(RNN-EyeMovementAnalysis),该算法通过对序列眼动向量分析,预测学生学习行为,完成当前学习状态检测。实验表明,RNN-EMA算法能够对学习状态作出有效检测,且对比同类方法效果有所提升。

老化-海蚀循环作用下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橡胶材料性能劣化规律 下载:87 浏览:413

刘荣1,2 马玉宏1,2 赵桂峰2,3 王康康1,2 《新材料》 2020年6期

摘要:
考虑到设置于跨海大桥位置较低处的隔震支座可能会遭受海水侵蚀和老化的循环作用,开展了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橡胶材料海蚀-老化循环作用试验,研究了橡胶的硬度、定伸应力、拉伸强度及扯断伸长率随劣化时间和劣化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老化-海蚀循环作用对橡胶性能影响较大。随着老化-海蚀循环作用时间的延长,橡胶的硬度、定伸应力呈增长趋势,试验150 d后分别增长了21.05%和128.87%~244.95%;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则呈减小趋势,试验150 d后分别下降了55.86%和76.52%,这对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的极限变形能力和抗拉能力极为不利。经历150 d老化-海蚀循环作用后,硬度和定伸应力主要在劣化深度20 mm范围内增大,表层橡胶分别增长19.3%和87.04%~100.77%;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在劣化深度10 mm范围内下降,表层橡胶分别减小44%和57.9%,说明橡胶材料性能劣化主要发生在距离表面较近的部分,内部橡胶性能变化较小。

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路径及对中国的启示 下载:72 浏览:461

杭正芳1,2 徐波3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9年8期

摘要:
本文基于原始文献和实地调研资料研究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路径的内容、优化以及对中国的启示。构建循环型社会制度体系,推行一系列经济手段,制定科学、严谨的《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计划》并持续、有效地执行,是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路径的核心内容。提高循环的质量并着手建立国际物质循环系统,以小型家电回收再利用体系为样本推进静脉市场的正规化实现产业成熟,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计划》的指标群范围扩展至整个环境、经济、社会层面,通过多种形式的整合创造更大的附加价值从而提高资源生产率,实现日本循环型社会路径的完善、深化和创新,日本的上述经验对于积极探索更有效的中国循环型社会建设路径具有启示作用。

深度信念网络优化BP神经网络的交通流预测模型 下载:40 浏览:224

孔繁辉1 李健1,2 《当代管理》 2020年7期

摘要:
为提高BP神经网络预测精度,基于深度学习理论提出一种深度信念网络(DBN)算法优化传统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该预测算法由多层限制玻尔兹曼机(RBM)组成,采用无监督学习算法训练参数,然后利用反向学习微调网络参数,进而优化BP神经网络的阈值和权值,通过训练模型求得最优解。实验表明,该预测模型克服了传统神经网络容易陷入局部最优以及函数拟合度不高的缺点,可有效提高交通流预测精度。

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妇科手术CO2气腹中呼吸与循环功能的影响 下载:85 浏览:480

胡芳艳 《诊断医学》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妇科手术CO2气腹中呼吸与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插管全麻,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案进行麻醉,分别测量气腹前、气腹后10min、气腹后30min以及放气后10min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以及呼吸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气腹前后时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腹前后比较,T1时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T2、T3、T4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治疗前后两组均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及潮气量气道压(Paw)相差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方案较插管全麻应激反应更小,对腹腔镜妇科手术CO2气腹患者呼吸及循环功能影响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金属非对称循环下的匀变速加载问题 下载:86 浏览:474

肖敏1 罗迎社1,2 司家勇3 刘秀波1,2 《新材料》 2018年11期

摘要:
由损伤力学理论可知,疲劳是由材料内部的损伤演化导致的,但其损伤演化的机理并不清楚。为此,我们将高分子物理中断裂的分子理论推广应用于金属的疲劳损伤,认为金属的断裂是一个松驰过程,宏观断裂是微观原子键断裂热活化的结果。以Q235钢为例,在CMT5105万能电子试验机上进行拉压非对称循环疲劳试验。从原子键离解的视角出发并结合试验数据,讨论并推算诸多因素影响下匀、变速加载时非对称循环疲劳损伤演化律的具体形式。再将速率作为重点考虑因素提出了新的疲劳损伤演化律,分别讨论了匀、变速情况下损伤演化律的基本形式,并对速率相关参数因子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新的疲劳损伤演化律形式简单、参数少、应用广泛且与试验结果贴合较好。

掺烧工业固废15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 下载:86 浏览:13

孙美枝 樊竹娟 《冶金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设计循环流化床锅炉时,针对锅炉参数、设计煤种选取合理的流化状态,考虑掺烧带来的相关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在设计时做出相应改进,最终保证所设计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能够环保、高效、经济的运行。

循环温度疲劳作用下粘接界面损伤的非线性超声评价 下载:42 浏览:368

苑博 税国双 汪越胜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10期

摘要:
材料损伤以及性能退化与超声波的非线性效应密切相关.为研究循环温度疲劳作用下粘接界面的损伤情况,本文采用超声波透射法,研究了6061型铝合金/改性丙烯酸酯胶粘接界面的声学非线性系数随高温、低温循环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高温循环疲劳作用的初始阶段,试件的非线性系数变化不明显,但随着高温循环次数的不断增加,非线性系数随循环次数的变化十分明显;对于低温循环疲劳作用的初始阶段,试件的非线性系数迅速增大,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其值增速减缓.在低温循环疲劳寿命的后期,试件的非线性系数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继续增大.进一步的讨论结果表明,胶层三阶弹性常数的变化是造成高温循环疲劳时非线性系数变化的主要原因,而对于低温循环疲劳,粘接界面拉伸刚度的变化是引起非线性系数变化的主要原因.

循环流化床锅炉风量公式选择及应用 下载:47 浏览:288

孟洛伟 《能源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
锅炉风量的准确计量,不仅取决于风量计的设计、制造、安装,还取决于根据锅炉的实际运行工况选取合理的风量计算公式。对通过伯努利方程及理想气体公式推导锅炉风量公式,根据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特点,选择合理、准确的风量公式,为循环流化床锅炉风量标定、运行提供指导作用,从而减少因风量显示偏差大导致的锅炉厂用电率高、磨损严重、飞灰底渣可燃物高甚至结焦的异常与故障。

硬化期受扰动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 下载:91 浏览:472

潘慧敏 付军 赵庆新 《新材料》 2018年6期

摘要:
凝结硬化期间的施工扰动,可能使混凝土产生砂浆微裂缝与骨料位移,进而影响其强度及耐久性。为分析硬化期扰动对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采用振动台模拟工程扰动,借助超声波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硬化期受扰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的劣化规律,探讨了其损伤劣化机理。结果表明:临近初凝(贯入阻力值为3.5~11.5MPa)和临近终凝(贯入阻力值为19.5~28.0MPa)的扰动对混凝土影响较小,受侵蚀后试件质量和相对动弹模量的变化规律与未受扰混凝土基本一致。硬化中期(贯入阻力值为11.5~19.5 MPa)的扰动对混凝土性能影响明显,使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14%,抗折强度降低20%;硫酸盐腐蚀进程中,混凝土质量在90次循环后开始出现明显下降,相对动弹模量在130次循环后出现急剧下降,经250次循环后达到0.60,此时基准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模量仍为0.90;SEM结果表明,受扰混凝土内部微裂纹增多,结构密实性变差,硬化期扰动加速了混凝土在硫酸盐侵蚀环境下的劣化。

基于变频调速技术在太原选煤厂循环泵的技改应用 下载:43 浏览:446

赵勇刚 《冶金技术》 2019年9期

摘要:
为了降低循环泵因阀门调节所产生的管网压力损失,节能降耗,提高循环泵的工作能效,太原选煤厂针对洗选供水系统的循环泵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能耗高、运行效率低等问题,基于变频调速技术从变频调速原理、变频节能可行性、变频调速改造设计、应用效果等几方面对洗选供水系统的循环泵进行技改。实践证明,经变频调速技术改造后的循环泵运行调速平滑,达到节能降耗的目标,大幅提升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安全可靠性,对于太原选煤厂向高效、节能型企业转变具有显著的社会与经济价值。

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的H级燃机发电机静态变频启动装置谐波分析 下载:23 浏览:263

胡可嘉1 张军1 张天宇2 高立新3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随着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不断发展,发电机容量和参数要求不断提升。H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发电机需具备更为稳定、高效、安全的启动要求。为此,静态变频装置(static frequency converter,SFC)启动技术发展也迎来新的挑战。SFC启动技术精准、灵活、高效控制的同时,产生的谐波分量会对电源系统的电能质量有一定的影响。通过Matlab/Simulink建立H级燃机发电机SFC启动仿真模型,模拟发电机启动过程,观察系统参数变化,分析谐波分量占比。仿真结果显示,采用SFC启动可通过调节输出电流的频率和幅值,柔性提升发电机的转速,发电机启动受冲击小。但SFC内置大量非线性电气元件,会使大量谐波分量涌入系统之中,影响电能质量。因此,提出2种抑制谐波影响的SFC接入优化方案,即增设输入电抗器方案和输入电源改接发电机机端方案。通过仿真模型证实了2种方案都可有效抑制或减少谐波影响,满足电能质量要求。

9F级联合循环供热机组停用保护系统设计技术方案研究 下载:31 浏览:308

杨俊1 潘晓磊1 蔡龙海1 张大全2 朱冲1,2 姚勇1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在火力发电厂中,主设备的腐蚀问题会带来重大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因此,电厂热力设备在停运期间采取适当的保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针对9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供热机组中余热锅炉的水汽系统,制定了热风+气相缓蚀剂的停运防锈蚀联合保养方法,通过减少设备内部水分,通入带有保护性的气相缓蚀剂来达到保护热力设备的目的。阐述了停用保护系统设计、保养实施过程、保养装置运行操作,为燃机机组停用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必要的参考。实际应用的检验表明,该停用保护技术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保护高效等优点,对于启停频繁的燃机热力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技术应用 下载:23 浏览:253

郑开云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可应用于火力发电、核能发电、太阳能热发电等多种发电技术领域,作为新型的动力循环系统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汽轮发电机组或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在进入商业化应用之前,需要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技术在各种应用场景下的优势及其潜在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探讨。通过分析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特点和优势,探索其与化石能源、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余热等各种热源相结合的可行性,提出多种发电系统方案,可为今后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商业化应用提供参考。随着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技术不断成熟,设备成本进一步降低,其系统简化、结构紧凑、效率高等优势将更加突显。

基于非共沸工质的喷射式功冷并供循环?经济性分析 下载:24 浏览:253

杨彬 陈瑞华 赵力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从热力学第一、二定律和经济性的角度,对一种新型的基于非共沸工质的喷射式功冷并供循环进行热经济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循环进行参数分析,研究工质组分比、蒸发温度、冷凝温度、膨胀机膨胀比、蒸汽发生器出口温度5个关键参数对循环热效率、?效率和资金成本率的影响。最后,以?效率最大化和成本率最小化为目标优化函数,采用NSGA-Ⅱ算法得出帕累托最优解系,并使用TOPSIS方法进行决策,得出最优决策点,即?效率为0.131 9,资金成本率为1.94×10-5美元/s。

基于NSGA-Ⅱ算法的变温热源内可逆简单MCBC的性能优化 下载:24 浏览:263

唐晨琪1 陈林根2,3 王文华1 冯辉君2,3 夏少军2,3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基于前人所建立的变温热源内可逆简单等温加热修正的闭式布雷顿循环(modified closed Brayton cycle,MCBC)模型,分析了压气机压比等参数对循环性能的影响。分别以无因次功率和无因次生态学函数为优化目标,以压比和各个换热器的热导率分配为优化变量,对变温热源内可逆简单MCBC进行单目标优化。最后基于NSGA-Ⅱ算法,以无因次功率、热效率和无因次生态学函数为优化目标,以压比和各个换热器的热导率分配为优化变量,对变温热源内可逆简单MCBC进行多目标优化,并分析了相关参数的灵敏度。结果表明:常规燃烧室(regular combustion chamber,RCC)和收敛型燃烧室(converging combustion chamber,CCC)外侧流体的入口温比对单目标优化结果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相互关系;与单目标优化得到的结果相比,多目标优化得到的最优解对应的偏差指数更小,其中通过香农熵决策得到的偏差指数最小;优化变量变化±10%对最优无因次功率、最优热效率、最优无因次生态学函数及其对应的等温压降比的影响很小,其变化范围均不超过5%。

消除循环水温度异常变化对机组安全和经济性的影响的分析 下载:68 浏览:389

潘炜 《能源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2004年~2005年随着某公司二期工程各机组陆续投产,一期机组的循环水进水温度在夏天极热天气明显突升对机组负荷的影响逐渐严重。在经过一段时间跟踪观察后,于2006年7月针对该问题所导致的机组短期限出力,在长期内对经济性影响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预测了今后发展的趋势。现在针对二期工程全部投产后的几年中,这一影响越加显现的新变化,再次进行分析后,提出解决该问题的临时措施和建立专用排水通道2个方案。并根据向省水利河口研究所的专家技术咨询所获取的宝贵意见,参考国内其他电厂取排水工程设计和试验研究的信息,对建立专用排水通道方案提出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现代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分析 下载:43 浏览:432

刘芸 《冶金技术》 2018年4期

摘要:
针对煤化工废水处理难题,通过分析煤化工废水的来源和废水水质特征,总结了现代煤化工企业的废水处理、回用技术,并对煤化工废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超临界热电站再生水系统综合再利用优化研究 下载:87 浏览:488

邢满江1 葛晓红2 孙宏建1 王宝亮1 龚东瑞1 王阔宾1 王德强1 《能源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再生水处理系统通过对循环水排污的回收和泥浆脱硫回用综合再利用优化,可以实现发电企业循环经济效益,提高企业资源有效利用率,降低发电企业生产成本,节约保护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丰裕度、产业承接与区域创新能力——基于西部地区相关数据的空间面板模型分析 下载:84 浏览:483

胡瑜杰 朱万里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8年4期

摘要:
本文利用西部地区11个省(区、市)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自然资源丰裕度和国内产业承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1)变量之间存在空间关联性,最优模型为时间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2)自然资源越丰裕,越不利于本地区和周边地区创新能力的提高,承接产业转移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本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但与周边地区创新能力负相关;(3)控制变量方面,平均受教育年限有利于本地区创新能力提高,对周边地区创新能力带来负向效应,对外直接投资(FDI)显著促进了本地区和周边地区区域创新能力提高,人均财政科技支出增强了本地区创新能力,但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不显著。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