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两步法联合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对新生儿咽下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下载:22 浏览:373

梁伟珍1 应莉2 李卫琴1 金苏菊1 张征1 2018年8期

摘要:
评估"两步法"联合无保护会阴助产对新生儿咽下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分娩室360例待产孕妇分为A、B、C 3组,每组120例。A组采用传统助产方式,助产士用手控制胎头娩出速度,待胎头娩出后再协助胎肩娩出,新生儿完全娩出后迅速徒手清理并常规加用洗耳球吸除口鼻中的黏液。B、C两组采用"两步法"联合无保护会阴助产,助产士不用手干涉分娩过程,即在胎头娩出后自然停顿,等待下次宫缩再娩出胎肩,B组清理呼吸道同A组,C组助产方式同B组,新生儿娩出后只做体表擦拭清洁或徒手挤压口鼻清理呼吸道。比较3组出生后24 h内咽下综合征发生率及呕吐次数。结果 3组咽下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66,P=0.006),两两比较,A组高于B组(χ2=6.504,P=0.011)和C组(χ2=7.533,P=0.006);B、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2,P=0.837)。3组出生24 h内呕吐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85,P=0.006),两两比较,A组与B组、A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两步法"联合无保护会阴助产方式,在等待胎肩自然娩出过程中新生儿可以自然地完成呼吸道清理,降低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发生率。

河南省助产工作现状及助产适宜技术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下载:12 浏览:482

窦姗姗1 白桦1 顾晓乐1 崔红霞2 2018年8期

摘要:
了解河南省助产工作及助产适宜技术应用现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利用河南省护理学会妇产科护理分会平台,选取河南省三级医院32所,二级医院47所,一级医院11所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河南省各级医院助产士外出培训率为16.0%(0.07%,30.00%),有80.2%的医院认为需要增加助产士,各级医院的自然分娩率为(50.84±12.16)%、会阴侧切率为(40.14±21.15)%,不同等级医院产妇自然分娩率和会阴侧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开展各项助产适宜技术的比例分别为:导乐陪伴分娩(49.4%)、自由体位分娩(35.8%)、硬膜外麻醉(56.8%)、水中分娩(4.9%),拉玛泽呼吸法(60.5%)、音乐疗法(24.7%);未开展导乐陪伴分娩的原因主要为助产士人员不足(75.6%)等,未开展自由体位分娩的原因主要有助产士未经过培训(57.7%)、存在安全隐患(57.7%)等。结论河南省各医院助产士规范化培训率低,大部分医院有增加助产士的需求,各项助产适宜技术有待推广普及,医院需加强对助产士进行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高助产士工作能力,促进自然分娩和助产适宜技术的开展。

顺产产妇会阴损伤预防与修复循证指南的质量评价 下载:22 浏览:431

王晋芳1 徐杨2 陈延亭2 韩柳3 姜雨婷4 赵俊强1 李学靖1 马睛雅1 郝玉芳1 2018年8期

摘要:
评价国内外顺产产妇会阴损伤预防与修复的相关循证指南,分析各指南的特点,为临床进行基于证据的会阴损伤预防与修复的决策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专业学会网站、临床实践指南网站、数据库的会阴损伤预防与修复相关指南,采用临床研究与评估工具AGREEⅡ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指南进行质量评价,并分析各指南的特点。结果共检索出国内外7部相关循证指南,在AGREEⅡ评价的6个领域平均标准化得分分别为范围和目的90.21%,参与人员68.25%,严谨性69.94%,清晰性89.41%,应用性70.63%和独立性68.25%。7部指南总体标准化得分均分为75.65%,总评分均分为5.67(满分7分),指南总体质量评价为4部A级,3部B级。结论会阴损伤预防与修复循证指南的总体质量较高,但部分指南在参与人员、严谨性、独立性领域仍有待完善。我国尚无满足循证指南标准的会阴损伤相关指南,国外高质量的循证指南经过本土化后可以作为我国临床开展会阴损伤预防与修复的循证证据。

综合护理干预对胃肠镜检查患者的影响研究 下载:66 浏览:332

陈翠 方秀敏 《临床医学杂志》 2018年12期

摘要: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胃肠镜检查患者的情绪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3月2017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胃肠镜检查患者84例进行综合护理,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状态、患者术中疼痛感知等级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干预之前,所有胃肠镜检查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明显降低(P<0.05);胃肠镜检查2级和3级程度疼痛患者的人数明显少于护理干预前(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胃肠镜检查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降低患者的术中疼痛程度。

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训练虚拟现实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下载:14 浏览:473

金艾香1 陈肖敏2 章小飞1 陈杰3 2018年7期

摘要:
利用并集成高性能的计算机软硬件及各类先进的传感器,开发了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训练虚拟现实系统,根据淋巴水肿的变化和运动功能的情况,将康复训练分为4期。选取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单侧或双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住院号的单双号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试验组通过虚拟现实系统协助患者进行患肢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护士示范结合乳腺癌康复操相关视频进行患肢功能康复训炼。观察两组患侧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和患侧肢体水肿情况。结果表明,试验组肩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及患侧肢体水肿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虚拟现实系统辅助治疗以游戏参与的形式控制患者的肢体训练过程,可帮助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多模式血管再通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下载:54 浏览:482

谷守维1 李立花1 梁静2 王东明1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多模式血管再通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40例,采用动脉内溶栓、取栓、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多模式血管再通治疗,观察患者血管再通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术前及术后24h患者神经功能变化,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患者术后3个月的预后进行评估。依据mRS评分将40例患者分成预后良好组(mRS≤2分)及预后不良组(mRS≥3分),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40例患者均接受3个月的随访,其中血管再通成功患者32例(80. 00%);术前NIHSS平均评分为(15. 71±5. 14)分,与术后24h的NIHSS平均评分为(11. 50±5. 3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个月随访出现症状性、无症状性的颅内出血9例(22. 50%)。有2例发生死亡,存活38例中,预后良好组25例(65. 79%),预后不良组13例(34. 21%)。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在术前NIHSS评分、发病-穿刺时间、穿刺-开通时间、年龄、高血压、心房颤动、局部麻醉、取栓次数、取出栓子、支架成形、动脉溶栓、静脉溶栓、球囊扩张、替罗非班使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在术后24h NIHSS评分、性别、糖尿病、血管再通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管再通级别高是良好预后的保护因素,而糖尿病属于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模式血管再通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效果显著,血管开通率较高,预后良好。血管再通级别越高,患者预后越好。糖尿病具有比较高的出血转化风险,可能是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即刻康复训练的效果研究 下载:12 浏览:247

顾淑芳1 于艳艳2 张丽敏3 2018年7期

摘要: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即刻康复训练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给予术后即刻康复训练的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康复训练的方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第7天的日常生活能力、左心室射血分数、住院时间的变化,两组干预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和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访谈患者的看法,进行全面的效果评价。结果干预1周后,试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6个月时,试验组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1);心绞痛、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力衰竭、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均对术后即刻康复训练在提高舒适度方面给予了肯定并表示愿意积极配合。结论术后即刻康复训练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心绞痛、心律失常的发生。

神经源性膀胱上尿路损害风险评估工具的研制 下载:22 浏览:431

方蘅英1 梁骊敏1 蔡文智2 王凯3 2018年7期

摘要:
目的研制神经源性膀胱上尿路损害风险评估工具,以早期发现危险人群。方法调查112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一般资料、病情资料、尿动力学和泌尿系影像学资料,分别建立Logistic回归和决策树模型,根据准确度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较高的模型形成风险评估工具。结果决策树模型的准确度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84.8%,0.909)高于Logistic回归模型(73.2%,0.842),据此形成了包含尿道功能、性别、最大腹压、最大膀胱内压4个指标的风险评估表。结论本研究研制的神经源性膀胱上尿路损害风险评估表,为临床筛选危险人群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工具。

门诊二次分诊方案的建立及应用效果评价 下载:23 浏览:415

范清秋1 方良玉1 金静芬2 2018年7期

摘要:
建立门诊二次分诊方案,评价其在门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确定二次分诊安全管理制度、设立二次分诊和巡诊岗位、完善与应用二次分诊管理软件、制订二次分诊流程。比较门诊二次分诊方案实施前后门诊患者的就诊满意度、护士护理风险预警评估及护理安全管理项目的执行情况。结果门诊二次分诊方案实施后,门诊患者就诊满意度得分从实施前(4.00±0.89)分提高到实施后(4.67±0.37)分;护士护理风险预警评估指标中,抢救物品的合格率从84.55%(实施前)提高到95.91%(实施后);护理安全管理项目中,爱心通道使用率从5.22%(实施前)增加到20.45%(实施后),自助血压测量率从1.94%(实施前)提高到54.33%(实施后),高危跌倒患者预先识别率从13.82%增加到43.36%(实施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门诊二次分诊方案有利于提升门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升门诊护理质量。

111例复杂性脊髓血管畸形复合手术的护理配合 下载:12 浏览:254

汤红艳1 陈曦2 牛香美1 王征1 韩斌如2 2018年6期

摘要:
从脊髓血管畸形复合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中,总结传统手术与介入手术顺利切换的重要环节。(1)术前熟悉整个手术流程,通过畸形团位置和大小,判断术中可能使用的特殊用物;(2)熟知各项化验结果,这是术中用药的重要依据;(3)做好躯体功能的评估,以便与术后做对照;(4)手术室所有仪器合理布局,避免反复移动;(5)患者体位摆放需同时满足手术要求和患者的功能体位;(6)根据患者术中体位给予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措施;(7)通过血管鞘和造影管连接加压输液器预防血栓的形成;(8)根据患者的体型及病变部位决定血管鞘的内置和外留长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分型评估表的编制及应用研究 下载:14 浏览:427

陈媛儿1 徐晓燕1 冯莺1 王宝玉2 成惠娣2 2018年6期

摘要:
编制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分型评估表,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旨在为护士提供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施护的辅助工具。方法遵循"定阴阳、抓主症"的辨证原则,通过文献分析法与德尔菲法明确腰椎间盘突出症各中医证型的主次症状,编制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分型评估表。选取84例患者,对比护士采用评估表辨证结果和医疗专家辨证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护士判断为血瘀气滞型80例,寒湿痹阻型1例,肝肾亏虚型3例;医疗专家判断为血瘀气滞型83例,肝肾亏虚型1例,一致率为96.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采用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分型评估表的辨证结果与医疗专家辨证结果的一致性高,说明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分型评估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护士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施护的辅助工具。

护理委员会在磁性医院建设中的实践 下载:12 浏览:463

王喜益 叶志弘 徐凌丽 2018年6期

摘要:
为了优化护士工作环境,建设磁性医院,2015年构建了护理委员会,其由科室委员会、临床资源委员会、护理核心委员会、护理协调委员会和委员会支持系统五大部分组成,引导临床护士参与护理事务的管理和决策。经过2年的实践,专业护理管理指数量表得分由(170.25±38.98)分增高至(174.13±43.90)分,护理管理模式达到参与共治,临床护士对委员会制度表示认可,认为其提高了自身的责任意识,增加了同事间的支持等,护理委员会的实施对磁性医院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护理干预对降低脑出血患者并发低钠血症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下载:28 浏览:171

李静 《临床医学杂志》 2018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脑出血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脑出血住院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容易导致低钠血症的因素加以控制,制订合理的有效的个体化护理方案;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为22.50%,观察组发生率为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ICU护士对患者早期活动认知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下载:12 浏览:268

查丽玲1 周松2 王建宁2 2018年5期

摘要:
了解ICU护士对患者早期活动的知识、信念和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ICU患者早期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ICU护士对患者早期活动的知识、信念和行为问卷对3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的130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ICU护士对患者早期活动的知识得分为(6.80±1.67)分,合格率为55.73%;信念得分为(20.28±2.47)分;行为得分为(15.20±3.19)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及是否为专科护士是ICU护士对患者早期活动的知识、信念的影响因素(P<0.01);是否为专科护士是ICU护士对患者早期活动行为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 ICU护士对患者早期活动的信念较好,知识有待提高,行为一般;下一步应加强ICU护士对患者早期活动知识的学习,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早期活动的认知,促进早期活动在临床中开展。

分阶段体位管理联合王不留行籽穴位按压对初产妇产程进展及疼痛状态的影响 下载:75 浏览:309

侯凌 李红娥 《中国护理学报》 2018年4期

摘要:
探讨分阶段体位管理联合王不留行籽穴位按压对初产妇产程进展及疼痛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7月我院的16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A组、B组、C组、D组,A组采用常规分娩干预,B组采用分阶段体位管理,C组采用王不留行籽穴位按压,D组采用分阶段体位管理联合王不留行籽穴位按压。比较四组产妇各产程时间、第二产程疼痛程度及满意度。结果:D组产妇各产程时间均短于B组、C组及A组(P<0.05),第二产程疼痛程度轻于B组、C组及A组(P<0.05),产妇满意度高于B组、C组及A组(P<0.05);B组及C组的上述评估方面则显著优于A组(P<0.05);B组及C组的上述评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阶段体位管理联合王不留行籽穴位按压对初产妇产程进展及疼痛状态的影响更为积极,因此更适用于初产妇。

灾害辅助救援人员快速培训方案的构建 下载:23 浏览:463

朱爽1 赵文静1 卢天舒2 蒋金2 高锐1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构建灾害辅助救援人员的快速培训方案,旨在为我国灾害救援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文献回顾、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拟定初稿,通过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专家进行两轮函询,制订灾害辅助救援人员的快速培训方案。结果两轮专家函询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1和0.82,两轮函询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为0.272~0.460。结论专家对灾害辅助救援人员快速培训方案的各级条目函询意见趋于一致,专家积极性和权威性高,所形成的条目能较好地满足灾害辅助救援人员快速培训方案的培训需求,为我国灾后快速开展救援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21 灾害辅助救援人员快速培训方案的构建 下载:14 浏览:372

朱爽1 赵文静1 卢天舒2 蒋金2 高锐1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构建灾害辅助救援人员的快速培训方案,旨在为我国灾害救援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文献回顾、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拟定初稿,通过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专家进行两轮函询,制订灾害辅助救援人员的快速培训方案。结果两轮专家函询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1和0.82,两轮函询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为0.272~0.460。结论专家对灾害辅助救援人员快速培训方案的各级条目函询意见趋于一致,专家积极性和权威性高,所形成的条目能较好地满足灾害辅助救援人员快速培训方案的培训需求,为我国灾后快速开展救援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分阶段体位管理联合王不留行籽穴位按压对初产妇产程进展及疼痛状态的影响 下载:61 浏览:300

侯凌 李红娥 《临床医学杂志》 2018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分阶段体位管理联合王不留行籽穴位按压对初产妇产程进展及疼痛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7月我院的16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A组、B组、C组、D组,A组采用常规分娩干预,B组采用分阶段体位管理,C组采用王不留行籽穴位按压,D组采用分阶段体位管理联合王不留行籽穴位按压。比较四组产妇各产程时间、第二产程疼痛程度及满意度。结果:D组产妇各产程时间均短于B组、C组及A组(P<0.05),第二产程疼痛程度轻于B组、C组及A组(P<0.05),产妇满意度高于B组、C组及A组(P<0.05);B组及C组的上述评估方面则显著优于A组(P<0.05);B组及C组的上述评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阶段体位管理联合王不留行籽穴位按压对初产妇产程进展及疼痛状态的影响更为积极,因此更适用于初产妇。

护理领导力研究热点的共词聚类分析 下载:12 浏览:242

张梦霞1 汪晖1 杨纯子2 胡凯利1 2018年4期

摘要:
分析Pub Med数据库中1997年—2016年护理领导力的研究热点,对比分析护理领导力的热点变化和发展趋势。方法以Pub Med收录的护理领导力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1997年—2006年、2007年—2016年2部分,使用Bicomb软件和g CLUTO软件对其进行文献计量及聚类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482篇,护理领导力研究的文献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且发文量逐年增加。通过双向聚类分析,1997年—2006年研究主题分为4类:患者安全与护理领导风格、护理领导力教育与培训、临床护理领导模式、护理质量管理;2007年—2016年研究主题分为4类:患者安全与护士心理研究、临床护理领导理论、临床护理实践与能力培养、护士领导角色研究。结论护理领导力的研究逐渐趋向成熟,研究对象由护理管理者过渡为护士,研究方向呈现多元化。我国应加强护理领导力在临床护理领域中的应用,开发具有专科特色的领导力模型及培训体系。

专科护理小组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 下载:82 浏览:482

刘燕 《中国护理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研究专科护理小组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分析专科护理小组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建立4个专科护理小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糖尿病、静脉治疗、慢性伤口造口和危重症护理小组,共纳入护理人员120名,进行专业性的培训和指导,并对每个科室的专科护理质量进行巡查评分,将评分结果与2015年1月2016年1月即实施前的护理质量对比。结果:实施后的病区管理评分为(96.05±3.21)分,基础护理评分为(95.27±2.54)分,危重症护理评分、消毒隔离评分、急救质量评分及护士操作技能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5.92%,明显高于实施前的84.97%(P<0.05)。结论:专科护理小组对护理质量管理具有积极作用,且可显著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