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高含气率气-液两相流流量计算方法研究 下载:28 浏览:385

马誉高1 李超1 黄善仿1 余红星2 潘艳芝3 《核工业与技术》 2018年9期

摘要:
提出一种基于滑速比的计算模型,用于高含气率工况下气相流量的计算和预测,并采用伽马射线探测器加文丘里管的测量技术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对体积含气率在92%100%的工况,新模型的高含气率气-液两相流流量的预测结果与真实气相流量相对误差保持在?10%以内。

基于主控室电气柜火灾的CFAST程序参数不确定性分析 下载:44 浏览:241

王万红1 朱大欢2 彭常宏1 郭赟1 《核工业与技术》 2018年9期

摘要:
以核电厂主控室电气柜火灾为研究对象,利用蒙特卡洛抽样法对热释放速率和产烟率这2个参数进行抽样,并输入CFAST程序进行计算。通过统计烟气层温度和光学密度2个输出量的分布,获得主控室人员撤离时间和概率信息,为火灾概率安全分析当中事件序列定量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核反应堆余热排出过程凝结水击现象实验研究 下载:30 浏览:342

王禄涛1 李健2 种道彤1 冉旭2 张卓华2 严俊杰1 《核工业与技术》 2018年8期

摘要:
核反应堆余热排出过程中蒸汽与过冷水在管内发生直接接触凝结,有时会产生严重的凝结水击(CIWH)现象。对水平管内CIWH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CIWH会引起巨大的压力波动,而且CIWH发生后会周期性出现逐渐衰减的压力峰值信号。分析CIWH发生过程中管路轴向不同位置处压力变化,发现压差的存在诱导了CIWH的产生。120 s内有多个CIWH事件产生,其强度具有高度随机性,最后发现CIWH强度最大值随进汽量的增加而增加,最高可达10 MPa。

华龙一号核与辐射应急通用准则和操作准则体系研究 下载:40 浏览:253

何璠1 于红2 穆克亮3 《核工业与技术》 2018年8期

摘要:
我国现行的通用干预水平(GIL)和通用行动水平(GAL)体系不能满足华龙一号这类先进核电机组核与辐射应急的需求,文中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提出的通用准则(GC)和操作准则(OC)这一新的体系为主要依据,同时结合美国核能研究所(NEI)应急行动水平(EAL)的先进技术及我国核电厂操作干预水平(OIL)的现状,提出华龙一号核与辐射应急的GC和OC体系,以实现华龙一号应急分级、应急计划区(EPZ)划分和防护行动启动的先进性。

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燃料组件压紧力计算模型研究 下载:78 浏览:410

朱发文1 蒲曾坪1 陈平1 马超1 李云1 周小云1 曾孝敏1 耿飞2 《核工业与技术》 2018年8期

摘要:
基于蒙特卡洛分析方法建立了燃料组件压紧力计算模型,开展了压紧力计算模型的验证,证实了模型的有效性。实际工程中运用蒙特卡洛方法进行压紧系统验证计算时,采用20万次模拟次数是比较合适的。

水平圆管临界热流密度实验研究 下载:58 浏览:290

李昊翔1 彭传新2 昝元锋2 《核工业与技术》 2018年6期

摘要:
对水平圆管内低质量流速临界热流密度(CHF)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分析。实验研究发现,水平流动圆管沸腾临界发生在圆管加热壁面顶部。通过对沸腾临界发生时圆管出口的质量含汽率和流型进行分析发现,本文研究的参数范围内沸腾临界时的出口含汽率高,流型为环状流,沸腾临界类型为干涸型(Dryout)。将经验公式预测值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Bowring公式和Lookup table的预测值远大于CHF的实验值。导致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为:Bowring公式和Lookup table是基于竖直流动CHF实验数据开发的模型,水平流动时在重力的作用下环状流液膜呈非均匀分布,顶部液膜干涸提前触发沸腾临界造成CHF值降低。

紧密排列棒束燃料组件临界热流密度实验研究 下载:72 浏览:351

谢峰 徐建军 黄彦平 杨祖毛 王鸿韬 《核工业与技术》 2018年6期

摘要:
基于高转换比紧密布置堆芯研究背景,针对堆芯紧密排列螺旋绕肋棒束组件开展了临界热流密度(CHF)实验研究,获得了棒束在不同热工条件下临界热流密度。研究结果表明:紧密排列棒束燃料组件CHF主要发生在热棒元件,临界发生时加热元件壁面温度迅速升高,同时压力升高,流量降低;系统压力、质量流速、含汽率、入口过冷度等热工参数对组件临界热流密度影响较大;获得了CHF计算关系式,计算值与实验值偏差在±10%以内。

均匀加热窄通道内环状流液膜厚度和换热系数的预测模型 下载:14 浏览:361

吴廉巍1 孟清正2 陈冲2 吴炜2 刘东民2 《核工业与技术》 2018年6期

摘要:
为探究窄矩形通道内环状流的流动传热特性,根据液膜的质量、动量和能量方程以及汽芯的动量方程建立了环状流的预测模型。对该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得出了窄矩形通道内环状流区域的沸腾换热系数,并分析了热流密度、质量流速和矩形通道尺寸对液膜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预测沸腾换热系数,其误差在±30%以内,且热流密度和矩形通道的尺寸对液膜厚度的影响效果比较大。

基于DVI管失水事故试验的CATHARE程序模拟评价 下载:47 浏览:399

彭传新1 李昊翔2 昝元锋1 闫晓1 《核工业与技术》 2018年5期

摘要:
采用CATHARE程序对直接注入(DVI)管失水事故(LOCA)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发现:DVI管LOCA中系统卸压、非能动安注、堆芯冷却等主要过程和物理现象得到了较好的模拟。一回路系统压力、堆芯补水箱(CMT)安注流量、安注箱(ACC)安注流量、内置换料水箱(IRWST)安注流量以及堆芯流体温度等参数的计算结果和试验数据符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CATHARE程序可以用于失水事故下非能动安注系统瞬态特性模拟分析。

放射性废水来源及其处理方法概述与评价 下载:58 浏览:414

骆枫 冉洺东 王力 刘辰龙 杨兰菊 林力 《环境科学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随着废物最小化工作的不断深化,由于体积和放射性物质总量在放射性废物中占比较高,针对放射性废水的高效处理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对现有放射性废水来源、处理方法做系统梳理和对比分析。同时,建立综合评价矩阵对现有方法应用情况及前景进行论述,以期为放射性废水处理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稳压器电加热元件泄漏分析和检测方案设计 下载:37 浏览:354

侯晔 余平 周勇 黄伟 《核工业与技术》 2018年4期

摘要:
稳压器电加热元件包壳破损吸湿肿胀引起的开裂事故在国内外均有发生,这种事故均与电加热元件包壳存在泄漏有关。国内某核电项目热试期间发现部分电加热元件绝缘性能不符合设计要求,通过检测,发现与密封性相关的焊缝存在泄漏缺陷。为避免严重的由于泄漏引起的电加热元件肿胀开裂事故,对出现绝缘降质的电加热元件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分析。分析表明单纯进行表面检测是有风险的。为了保证电加热元件的密封性能,除了对包壳管材料进行氦检漏,端塞-包壳焊缝也需要进行氦检漏。结合电加热元件的结构和制造工艺特点,设计了专用的检测系统,并设计了一套完整检测方案。至此,稳压器电加热元件的密封完整性得到了全面的检测,排除了泄漏隐患。

堆舱辐射场可视化与人体受照辐射剂量模拟计算研究及实现 下载:53 浏览:289

张开运 秦利华 胡诗远 亢绮 浩吴虹 《核工业与技术》 2018年2期

摘要:
基于DELMIA软件二次开发了堆舱辐射场可视化和人体受照辐射剂量模拟计算的功能。通过辐射场可视化将反应堆堆舱内辐射强弱区域分布情况直观地展示出来,从而辅助检修人员工作,减少人员所受辐射剂量,提高其工作效率。通过人体模型受照辐射剂量模拟计算可以了解人体所受到的损伤程度,从而为检修人员提供必要的辐射防护措施。通过对输出的统计报表进行分析,可以对检修工艺进行评价和优化,对实际的反应堆检修工程有指导意义。计算结果实时快速,显示效果良好。

NESTOR软件包工程应用适用性强化设计 下载:71 浏览:408

卢宗健 李庆 刘东 柴晓明 方浩宇 宫兆虎 《核工业与技术》 2018年1期

摘要:
针对应用于"华龙一号"等三代核电机组的核电设计与分析软件包NESTOR,从软件体系架构、研发流程、计算模型3个方面开展工程应用适用性强化设计。实践证明,NESTOR软件包工程应用适用性强化设计能够减小软件研发与工程应用需求的偏离,提高工程设计与分析软件研发的首发成功率。

基于耦合损伤本构模型的508-3钢循环塑性变形模拟 下载:43 浏览:308

张丽屏1 田俊1 李建2 杨宇1 阚前华2 《核工业与技术》 2018年1期

摘要:
基于耦合损伤本构模型开展了508-3钢在200℃下的循环累积塑性变形模拟研究。通过单轴拉伸和循环加载实验获得了试验数据并拟合确定了材料的损伤本构模型参数,然后利用该本构模型模拟了材料的单调加载变形行为和循环累积塑性变形行为。与经典Chaboche模型的模拟结果相比,耦合损伤的本构模型能更好地模拟508-3钢的单调拉伸行为、应变和应力控制循环软化变形行为,且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为508-3钢制造的核电设备的累积塑性变形模拟奠定了基础。

低功率条件下铑自给能探测器信号噪声消除 下载:63 浏览:437

李昆 韩文兴 尹秋升 翁小惠 《核工业与技术》 2018年1期

摘要:
根据铑自给能探测器频域特性,利用数字信号处理的技术中无限脉冲响应(IIR)数字滤波器设计方法,设计了一种数字滤波器对铑自给能探测器输出电流进行去噪处理,提高其在低功率水平输出电流的信噪比,保证延时消除算法的准确性。

模块式小型堆失水事故后堆芯硼浓度分析研究 下载:74 浏览:485

丁书华 党高健 李喆 《核工业与技术》 2018年1期

摘要:
分析评价了模块式小型堆失水事故后可能出现的堆芯硼浓度过度累积问题,基于硼质量守恒原理,推导堆芯硼浓度演变的控制方程,计算分析了自动卸压系统阀门开启前的短期运行期间和开启后长期运行期间的堆芯硼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模块式小型堆的非能动专设安全系统设计能够防止失水事故后的堆芯硼结晶和重返临界。

城乡规划过程中实现可持续人居环境的分析 下载:10 浏览:411

舒亚玲 《低碳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对可持续人居环境创建的意义进行分析,立足于当前城乡规划现状,挖掘规划体系、规划合理性、城乡发展均衡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对策,力求通过健全法律保障体系、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制定规划环评制度等方式,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

红枫湖流域主要入湖污染物调查与分析评价 下载:61 浏览:472

孟凡丽1,2 肖劲松1,2 王程程1,2 商正松1,2 王立志3 《环境科学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为研究红枫湖流域主要入湖污染物情况,采用现场调查、资料收集等方法计算红枫湖流域主要入湖污染物,并分析各污染物的各类型污染源贡献率、各支流贡献率、内源和外源比值等情况。结果表明:在各种降水情景下,入湖的各污染物总量大小顺序均为COD>总氮>氨氮>总磷;各污染物(COD、氨氮、总磷、总氮)入湖量贡献率均是羊昌河最大、麦包河最小,其贡献率范围分别为46.33%76.6%和0.4%0.6%;入湖主要污染物(COD、总氮、总磷)主要以外源为主,氨氮则以内源污染为主;研究为红枫湖水环境质量改善、治理方向提供技术支撑。

放射性污染土壤修复方法概述及评价 下载:93 浏览:499

谢广智 骆枫 林力 祝杰 李振臣 陈先林 李文钰 《环境科学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核工业发展带来的放射性污染土壤问题对生态环境质量、食品安全、人体健康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构成的严重威胁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对现有放射性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做系统梳理,就原理、应用和主要优劣势作简要介绍和评述。同时,建立综合评价矩阵进行系统对比,以期为放射性污染土壤修复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转炉炼钢高压静电除尘电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下载:79 浏览:425

段巍1,2 李崇坚1 薄强1 许海涛1,2 杨涤3 《电气学报》 2018年9期

摘要:
高压静电除尘电源作为高压静电除尘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除尘效率的提高起着关键性作用。先对常用的除尘电源电路拓扑和特点进行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然后重点介绍IGBT硬开关型高压电源及滞环电流控制在工程上的应用。结果证明,采用该滞环电流控制器的高压静电除尘电源可以使钢铁企业满足国家粉尘排放标准,同时可以节省电能、降低能耗以及提高除尘效率。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