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音乐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音乐是人们打开心扉的一把钥匙,是鉴赏者感受到音乐情感内涵的过程,也是情感迸发、外露的一个过程。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陶冶学生的情操。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和学生的教育和学习的重点都集中在了文化课程上,这使得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这种情况对学生的发展非常不利。所以,在目前发布的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老师要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多方面发展上,学生要更新自己的学习理念,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
一、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的价值
(一)增强学生艺术赏析能力。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小学音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让他们主动地参加到课堂上来,从而培养他们的艺术表现和音乐的美感,从而推动他们的综合发展。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因为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老师们只有通过欣赏教学来达到育人的目标,让学生们积极地把自己的音乐学习经验和同伴们一起分享,这样才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当今的时代,我们要求我们要有更多的时间去发现美,去评判美,去欣赏美,而对于艺术之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可以让他们的人生得到终身的发展,让他们在未来忙碌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找到生活中的艺术趣味,充实他们的精神,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推动他们的身心发展。所以,在小学的音乐教育中,老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审美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业、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升音乐教育美育水平。在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堂教学标准理念以音乐欣赏的教学作为基础,具体表现在不同层次上。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音乐美育的教育,用音乐赏析的方法将音乐文化传播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音乐欣赏课的功能大多是以让学生聆听音乐或者欣赏来达到“育人”的效果,但是,这不仅仅是单纯地聆听音乐,更要尽可能地运用各种音乐表达的形式,如音乐创作、表演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去感受和享受音乐的机会。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在音乐的享受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受,理解,展开更深层次的联想。在这种训练中,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情绪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同理心的目的。
二、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的策略
(一)深化教师美育理念与认知。要想在审美教育的指导下,更好地促进小学音乐欣赏与教学,就必须提升音乐教师的审美观念和对欣赏课的认识,这不仅是音乐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所必需的,也是实现审美教育目的的保证。特别是,小学音乐老师要充分认识到美育工作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要意识到,美育的关键不仅是要使学生掌握音乐作品的知识和技巧,还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创造教育和人文教育。在欣赏课教学中呈现给学生的每部艺术作品,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其中所包含的深厚的思想与情感内涵,并充分认识到其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潜在作用。通过对自己的思想认识的加深,能够对老师们进行有效的引导,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对教学过程进行创新,达到育人目的,从而使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得到切实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积极实施形象思维教学。在实际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必须注重对音乐的欣赏,并在恰当的指导与启发下,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更好地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身的音乐认知。所谓的欣赏,不仅仅是对各种音乐的欣赏,更多的是对意识的分析。音乐中蕴含的感情是非常丰富的,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了解他们的不同的理解能力和人生阅历。要达到音乐欣赏的目的,光靠老师的解释是不可能的,光靠听觉是不行的,还得让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来明确地剖析音乐的含义。要鼓励学生主动地想像,去探究其背后的故事。通过练习自我意识,培养形象思维,把抽象的音乐具象化,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欣赏水平。同时,在构建良好的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音乐文化环境、制作优秀的音乐作品、适度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等方面,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任务贯彻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通过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专业素质,从而为音乐教育事业和为社会服务。
(三)培养丰富的情感体验。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小学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展示自己的好时机。在这个基础上,音乐教师能够依据学生的不同情感体验特征,依据学生的音乐基本功来培养他们的欣赏力和思考力,并运用音乐评估教学来体现他们的想象力,发挥想象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首位,充分认识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音乐作品的特征,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拓宽学生的音乐思维,丰富其情感体验。第二,透过音乐欣赏的教学气氛,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体会到音乐符号在生动的音乐意象中所蕴含的魔力,从而对音乐家的音乐元素有更深入的认识。最后,本文对音乐语言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其音乐的含义,使其能够更好地掌握作品的表达规律,使其更好地感受到歌曲的情绪。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兴趣。大部分的小学学生都爱听音乐。他们一般都喜欢听各种流行歌曲,但是大多数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并没有太大的兴趣。由于音乐欣赏教学的专业水准较高,所欣赏的音乐作品并不为小学生所喜爱,因此,其教学作品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老师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灵活地营造出生动、有趣的情景。
结语
总之,小学音乐教师应充分认识欣赏教学对学生成长所起的积极作用,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套科学的欣赏教学策略。一方面,教师要使学生在教学之初就对音乐作品产生兴趣,并有机会表达出自己的欣赏结果。另一方面,教师要巧妙地补充课外资源,帮助学生扩大欣赏深度,使他们能够将课堂上的鉴赏经验融入课外鉴赏活动之中,从而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与道德修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静.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22,(8):163-165.
[2]王倩亚.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探微[J].情感读本,2023,(6):1-3.
[3]刘丽.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的优化策略[J].互动软件,2021,(11):3137-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