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新闻编辑对提高短视频传播影响力的作用 下载:74 浏览:400

李京京 《新闻传播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在新时代的条件下,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来临,新媒体催生了短视频蓬勃发展。但是许多的从业者却没有注意新闻编辑在短视频制作的作用,本文主要是针对新闻编辑在短视频制作上的作用,通过新闻编辑在短视频制作的不同侧面来体现新闻编辑对短视频制作的优势,从而提升短视频的传播影响力,为新时代新闻短视频制作在传播发展上提供一定的思路。

全年淹水种植茭白对水田土壤性态的影响 下载:75 浏览:470

徐颖菲 姚玉才 章明奎 《中国土壤》 2019年8期

摘要:
水田全年淹水种植茭白是南方地区一种特色的土地利用方式,为了解其对土壤性状的影响,多点分别采集了全年淹水种植茭白(5 a以上)与长期种植水稻的水田耕层土壤样品,比较了它们之间在土壤理化性状上的差异;同时以长期种植水稻的水田为对照,选择种植茭白4、12、19 a的3块同类型土壤的水田,观察分析了土壤剖面的物理、化学和形态学性状,探讨水田长期种植茭白后土壤性态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水田全年淹水种植茭白后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均呈现明显的增加,但土壤结构逐渐退化,土壤分散性增强,并容易出现黏闭、起浆、僵硬和水气矛盾等问题。全年淹水种植茭白后,水田土壤犁底层逐渐变薄最终消失,上部软糊土层加厚,种植茭白19 a时软糊土层厚度已达40 cm;全年淹水种植茭白20~4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明显地增加,0~40 cm土层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下降,土色变暗,无定形氧化铁和铁的活化度显著地增加;相应地土壤类型也逐渐由水耕人为土向滞水潜育土演变。

对微博意见领袖的分析 下载:69 浏览:394

王雪婷 《新闻传播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微博是当下最受关注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微博意见领袖是微博内容的信息提供者,也是微博受到关注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微博意见领袖的特征及影响,对微博意见领袖的管理与引导提出意见。

蚯蚓粪覆盖对降雨后黄土区土壤水分影响的室内模拟研究 下载:84 浏览:476

李彦霈1 邵明安2,1,3 王娇2 《中国土壤》 2019年6期

摘要: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蚯蚓粪覆盖对降雨后黄土区土壤水分的影响,以蚯蚓粪覆盖厚度和雨强为试验变量,试验处理设置如下:降雨强度设置为大雨、中雨、小雨;蚯蚓粪覆盖厚度分别为1 cm、2.5 cm、4 cm,覆盖面积为土柱表面积的90%,以裸土作为对照。分别测定降雨完成后10 h内的湿润锋迁移过程和48 h内0~5 cm(上层),5~10 cm(中层)和10~15 cm(下层)的土壤含水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蚯蚓粪覆盖对降雨后黄土区土壤水分分布具有一定影响,降雨入渗结束后,覆盖蚯蚓粪处理的土壤含水率在较短时间内低于裸土,但5~15 cm土层含水率不断增加,并逐渐高于裸土,表明蚯蚓粪覆盖能够延缓降雨入渗,并影响黄土区土壤水分再分配过程,对降雨后表层以下的水分增加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黄土区降水的利用率。

徽州古民居家具雕刻装饰的影响因素及其传承策略研究 下载:78 浏览:362

袁海明 《中国设计》 2018年8期

摘要:
徽州古居民家具雕刻装饰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在文化积淀和内涵方面彰显出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在家居文化价值理念上的统一与创新性。通过对徽州典型古民居建筑与雕刻装饰家具的例举与分析,结合历史背景和人文内涵对徽州古民居家具雕刻装饰的设计与创新的一系列影响因素进行剖析。在"徽学"艺术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徽州古民居家具雕刻装饰艺术设计的传承策略,为中国现代家居装饰体系构建提出建议。本研究旨在为该领域的艺术设计与创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不同温度生物炭对油茶林红壤呼吸作用和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下载:75 浏览:478

张桃香 郑钰铟 陈辉 《中国土壤》 2019年6期

摘要:
烧制生物炭是油茶饼粕再利用的一项新措施。以福建油茶林红壤和不同温度(300℃和600℃)烧制的油茶饼粕生物炭为研究对象,在连续120 d微宇宙培养实验基础上,对不同时间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研究生物炭对土壤呼吸作用和酶活性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施用300℃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土壤呼吸速率、脲酶、转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且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培养的前30 d,而在整个120 d培养阶段,600℃生物炭对土壤呼吸速率和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和可溶性碳含量是影响红壤微生物呼吸作用和酶活性的最重要因素。综上,生物炭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矿质养分有效性。本研究可为油茶饼粕生物炭在改良油茶林土壤方面的应用提供依据。

施用生物炭对白菜根际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下载:78 浏览:471

高凤 杨凤军 吴瑕 赵立琴 李玥铮 宋英吉 于宝龙 《中国土壤》 2019年6期

摘要:
为研究生物炭土壤有机质及白菜叶片中糖含量的影响。试验采用盆栽方法共设4个处理:不施用生物炭为对照(CK);施用1%,3%,5%生物炭等4个处理。结果表明,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白菜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和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同时施用3%和5%生物炭提高了白菜叶片中糖含量,根际土壤中多酚氧化酶,纤维素酶以及EC值显著提高,而土壤pH的变化并不明显。综上,土壤中施用生物炭提高了白菜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酶的活性,促进了白菜生长并提高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施用3%生物炭改善效果较为明显,相当于在每公顷农田施入10 t的生物炭,可以在白菜生产上试用推广。

植被恢复对红壤侵蚀区土壤氮组分的影响 下载:76 浏览:463

刘俊第1 刘骏2 胡亚林2 方熊1 易志刚1 《中国土壤》 2019年5期

摘要:
为了解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不同氮组分变化规律,以福建省长汀县典型红壤侵蚀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时空互代法,选取5个典型植被恢复阶段样地(裸地、恢复10、20、30年马尾松人工林和天然林)。土壤样品采集后,测定不同土壤氮组分,并探讨了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全氮和有机氮组分(微生物量氮、溶解性有机氮、颗粒有机氮和粘粒有机氮)均为天然林>马尾松恢复20年人工林>裸地。天然林土壤铵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恢复阶段样地,植被恢复10年后硝态氮含量显著升高;(2)天然林土壤微生物量氮和粘粒有机氮与全氮的比例分别是裸地的5.37倍和2.81倍,并且其两种矿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与全氮的比例也分别是裸地的3.23倍和5.67倍。(3)土壤全氮、有机氮组分和矿质氮与土壤其他养分(全碳、全磷、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肥力也逐渐改善。

不同粉碎程度对绿肥籽粒苋腐解过程中氮、钾释放与转化的影响 下载:75 浏览:475

吴凯1,2 刘继坤1 王晓萌1 王钢1 张超3 闫慧峰1 《中国土壤》 2019年5期

摘要:
采用原位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绿肥籽粒苋腐解过程中氮、钾释放规律,并分析不同粉碎程度对籽粒苋腐解过程中氮、钾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苋还田腐解前15 d,是氮、钾的快速释放期;经过34 d腐解,籽粒苋茎秆氮、钾的养分累积释放率分别达到72.8%和94.2%,其中籽粒苋释放的氮素对土壤无机氮的最大表观贡献率为12.0%,钾素对土壤有效钾的最大表观贡献率为69.8%。不同粉碎程度处理的籽粒苋茎秆还田后,土壤中氮、钾含量变化有差异,土壤铵态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为T3(添加粒径为5 cm±0.5 cm的籽粒苋茎秆)> T2(添加粒径为3 cm±0.5 cm的籽粒苋茎秆)> T1(添加粒径<2 mm的籽粒苋茎秆),土壤无机氮含量为T1> T2> T3,土壤缓效钾含量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由此表明,籽粒苋腐解释放的氮素对土壤无机氮的表观贡献率远小于钾素对土壤有效钾的表观贡献率,籽粒苋粉碎程度越细越有利于土壤无机氮含量的提升,而粉碎程度越粗越利于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提升。

氮肥配施添加剂NAM对甜瓜生长、养分利用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下载:76 浏览:473

胡国智 熊韬 翟文强 冯炯鑫 《中国土壤》 2019年5期

摘要: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NAM添加剂在甜瓜减氮施肥的情况下,对甜瓜生长、养分吸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旨在验证利用NAM添加剂减少当地甜瓜施氮量的可行性。以新疆主栽甜瓜品种"黄皮9818"为材料,2年田间试验共设5个处理:常规施氮量(N)、常规施氮量添加NAM(N+NAM)、80%常规施氮量添加NAM(80%N+NAM)、不施氮添加NAM(N0+NAM)、不施肥(CK),分析了甜瓜干物质、植株养分吸收利用效率、产量及品质。成熟期,与N处理相比,N+NAM处理显著提高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分别提高4%和7.7%;而N处理与80%N+NAM处理干物质量和产量无显著差异。甜瓜各器官氮、磷、钾含量均表现为瓜>叶>茎,整株养分吸收量为钾>氮>磷;与各器官养分吸收量表现一致,N+NAM处理整株氮、磷吸收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5%~40%、5.5%~39%,氮肥表观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均以氮肥添加NAM处理最高,其中N+NAM、80%N+NAM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比常规施氮量处理(N)提高5.3%、4.9%。折光糖含量在3个施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与常规施氮处理的多次施肥相比,减氮20%添加NAM甜瓜产量和品质没有降低,并且提高了氮肥表观利用率。因此,在甜瓜生产中,减氮20%添加NAM是甜瓜施肥减施增效的有效途径。

硅肥对冬小麦磷素吸收转运的影响 下载:67 浏览:476

张译文1 孙昭安2 李孟1 石岩1 《中国土壤》 2019年5期

摘要:
研究了大田条件下硅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济麦22)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比例,磷吸收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酸钾肥料促进作物对P的吸收与利用,从而促进小麦生长和提高生物量;在适宜的硅酸钾肥料施用量90 kg hm-2下,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及分配表现出最优,不适宜的硅酸钾肥料施用量将不利于穗形成期干物质在穗部的优先分配;小麦总硅吸收量与总磷吸收量呈显著线性相关;穗中13.8%~28.3%的磷素是靠秸秆转运而来,施硅肥显著促进了磷素在穗的累积,且累积量随着施硅肥增加而降低,各施硅肥处理的磷素转运效率在36.6%~44.3%之间,随着施硅肥量增加而降低。本研究表明,在土壤酸化严重的胶东地区,推荐T2处理(90 kg硅酸钾hm-2),能取得较好的小麦增产效果。

不同生物炭制备条件对重金属在秸秆生物炭中存留的影响 下载:84 浏览:477

邓美华1,2 沈菁3 叶国华3 罗双琳2 叶雪珠1 《中国土壤》 2019年4期

摘要:
项目研究了重金属修复基地水稻、玉米、油菜、高粱4种修复材料秸秆的热重反应,并首次探讨了重金属修复材料在制备生物炭过程中,不同生物炭制备条件对重金属在生物炭中留存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秸秆热重反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失重主要发生在200~400℃之间,而在400~600℃区间,基本保持恒重。水稻秸秆失重率90%明显高于其他三种秸秆失重率75%。在不同终点温度条件下(350~550℃),重金属在生物炭中浓度有增加趋势,其百分比例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原料利用热值则在400℃最高。在不同升温速率和保温时间下,重金属在生物炭中的含量随升温速率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生物炭得率和秸秆综合利用热值却随之下降。因此,秸秆生物炭制备过程中为获得较低重金属含量和高热值的生物炭,建议以400℃为终点温度,升温速率不宜过快,保温时间不宜过长,分别在1℃min-1和1 h左右即可。

HIP1影响食管鳞癌Akt/GSK3β信号通路及EMT相关蛋白表达分析 下载:80 浏览:470

孙盈 杨锋 夏靖华 文苗苗 王雪娇 张晏宁 张娇 张志培 姜涛 《肿瘤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亨廷顿蛋白相互作用蛋白1(huntingtin interacting protein 1,HIP1)促进食管鳞癌转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Akt抑制剂处理HIP1高或低表达食管鳞癌细胞系中HIP1、GSK3β及EMT标志性分子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采用IHC检测食管鳞癌组织样本中目的分子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相关性。[结果] 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shRNA-对照组相比,shRNA-HIP1组细胞中Akt、GSK3β及Vimentin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01),E-cadherin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01);与对照组、OE-对照组相比,OE-HIP1组细胞中Akt、GSK3β及Vimentin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01),E-cadherin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01)。IHC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IP1与GSK3β、Vimentin表达呈正相关(r=0.336,P<0.001;r=0.561,P<0.001),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0.169,P=0.027);GSK3β与Vimentin表达呈正相关(r=0.317,P<0.001),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0.171,P=0.025)。Akt抑制剂处理HIP1高或低表达食管鳞癌细胞系结果显示,Akt抑制剂处理后E-cadherin表达升高,GSK3β及Vimentin表达降低。[结论]HIP1可能通过激活Akt/GSK3β信号通路促进食管鳞癌EMT的发生。

CD147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癌细胞增殖及TGF-β信号通路的影响 下载:33 浏览:251

唐小乔 桑剑锋 张寅 史先彪 苏磊 《肿瘤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观察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在乳腺癌细胞表达及对癌细胞增殖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我院诊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和癌旁组织样本,CD147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检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乳腺癌细胞中CD147蛋白表达,乳腺癌细胞HCC1806中转染siRNA后检测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和TGF-β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乳腺癌组织中CD147蛋白表达明显上调(χ2=54.958,P<0.001)。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相比,乳腺癌细胞中CD14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F=10.841,P<0.001)。与对照组相比,转染CD147-siRNA后第2d和3d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t=5.029和5.316,P=0.007和0.006),同时TGF-β、磷酸化SMAD家族成员3(p-Smad3)和转录因子E2F(E2F4)蛋白水平明显升高(t=7.934,10.427和9.985,P=0.001,<0.001和0.001),而Myc家族蛋白c(c-Myc)蛋白水平明显下降(t=10.137,P=0.001)。[结论]乳腺癌中CD147表达明显上调,CD147可能通过抑制TGF-β/Smad3信号通路来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乳腺癌中CD147表达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miR-145靶向Glut1调节Akt通路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下载:40 浏览:222

王敬1 邢惠海2 徐书方3 白雪3 荆娇3 贾丽丽3 张玉清3 《肿瘤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微小RNA-145(miR-145)对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表达和丝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以及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20例乳腺癌样本及其癌旁组织样本进行Glut1的免疫组化染色,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对组织样本中Glut1和miR-145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检测。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不同乳腺癌细胞株中Glut1蛋白的表达,选择Glut1表达量较高的MDA-MB-231细胞用于后续实验。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45对Glut1的转录调控,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实验和细胞迁移侵袭(Transwell)实验验证miR-145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实验验证Akt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乳腺癌组织中Glut1蛋白和基因表达明显提高(t=7.230,P=0.002),而乳腺癌组织中miR-145表达明显下降(t=4.246,P=0.013)。乳腺癌细胞中转染miR-145后Glut1表达明显下降(t=7.664,P=0.002),并且miR-145对Glut1基因转录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并且抑制效应依赖于Glut1基因的3′-UTR区域。乳腺癌细胞中转染miR-145后细胞在3d和4d的增殖能力(t=7.746和8.086,P=0.001和0.001)以及迁移能力明显下降(t=4.960,P=0.008),并且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t=5.406,P=0.006)。[结论]在乳腺癌中Glut1表达和Akt信号通路的活化能够被miR-145所抑制,并且miR-145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媒介融合对电视新闻采编业务的影响初探 下载:69 浏览:359

李海涛 《新闻传播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媒介融合是数字时代发展下所产生的一种新型理念,它通过用多元化的网络平台实现了各大媒体通信的有机融合,以用户为基础,进行新闻媒体信息的快速传播,将固定的媒介传播形式动态化演变,促进了电视新闻媒体行业的创新发展。电视新闻采编业务渠道相对广泛,在媒介融合理念的指导下,电视新闻行业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一局面的产生,为新闻媒体全球化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我国劳动力结构演变对居民消费结构变迁的影响 下载:85 浏览:472

周勇 解美娟 《中国经济》 2020年12期

摘要:
本文将劳动力结构分为劳动力产业结构、劳动力年龄结构、劳动力质量结构和劳动力城乡结构四大类,分别通过实证检验,研究了我国劳动力结构与居民消费结构之间的关系。根据实证结果可知,劳动力产业结构和质量结构的不断优化,能显著引起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从劳动力年龄结构看,新生代劳动力所占份额与享受型消费份额存在正相关,即新生代劳动力的增加是消费结构升级的推动力;从劳动力城乡结构看,农村劳动力对消费结构的正向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闭角型青光眼对角膜内皮细胞及中央角膜厚度的影响 下载:65 浏览:423

孔维鑫 赵润博 方严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8期

摘要:
目的比较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ACG)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平均细胞面积(AVE)、六角形细胞的百分数(6A)、中央角膜厚度(CCT)的差异。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的AACG患者117例,CACG患者51例,其中AACG发作眼为A1组,其对侧临床前期眼为A2组,CACG为B组。测量以上病例的CD、AVE、6A及CCT,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1、A2组CD、AVE、6A及CCT均具有显著性差异(t=-10. 284,P <0. 01、t=-8. 031,P <0. 01、t=7. 795,P <0. 01、t=-5. 056,P <0. 01),B、A2组CD、AVE、6A及CCT均无显著性差异(t=-0. 045,P=0. 964、t=-0. 224,P=0. 823、t=1. 915,P=0. 059、t=-1. 757,P=0. 081)。B、A1组CD、AVE、6A具有显著性差异(t=6. 378,P <0. 01、t=-5. 379,P <0. 01、t=2. 843,P <0. 01),但CCT无显著性差异(t=1. 090,P=0. 277)。结论眼压的急剧升高是导致AACG角膜内皮损伤的首要原因,而长期稳定的高眼压对角膜内皮的损伤有限,临床上应更加注重对AACG角膜内皮的保护。同时也应注意不同类型青光眼的CCT造成的眼压测量误差,必要时予以矫正。

被动式社交网站使用行为对冲动消费的影响机制分析 下载:44 浏览:241

龚艳萍 陈鹏飞 《中国经济》 2020年12期

摘要:
在使用社交网站时,仅浏览他人发布的内容而不与之互动的现象很常见。本研究探讨被动式社交网站使用行为对冲动消费的影响及其解释机制。通过问卷法收集了276名参与者数据,使用Smart PLS 2.0进行数据处理与检验。结果表明:浏览等被动式社交网站使用方式,可以正向影响用户的冲动消费行为,同时上行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得到检验;现实-理想自我差异能显著影响个体冲动消费,但被动式社交网站使用对自我差异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结果对理解被动式社交网站使用行为对冲动消费的影响及其解释机制提供了帮助,丰富了社交网站使用对消费行为影响相关领域的研究。

重采样间隔对土壤质地高光谱预测模型精度的影响 下载:70 浏览:485

肖文凭 吕成文 乔天 张梦薇 李鸿芝 《中国土壤》 2019年3期

摘要:
光谱重采样是光谱预处理的基础环节之一,对高光谱预测模型精度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采集丰乐河流域162个土样,实验室内对土样进行质地分析和光谱测量,基于不同重采样间隔下光谱反射率R和连续统去除CR数据,利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方法构建土壤粉粒和砂粒含量的高光谱预测模型(R-PLS和CR-PLS),探讨不同采样间隔对土壤质地光谱预测模型精度的影响,分析高光谱数据预测土壤质地的最佳重采样间隔。结果表明:随着采样间隔的增大,R曲线的形状特征发生一定变化,进而导致光谱特征吸收带的变化间接影响着土壤质地的预测精度。比较与分析不同采样间隔下R-PLS、CR-PLS模型预测集评价指标的变化情况,随着采样间隔的增大,粉粒和砂粒R-PLS和CR-PLS模型的预测精度整体上逐渐减小。在相同采样间隔下,R-PLS模型的预测性能总体上高于CR-PLS模型。在R-PLS高光谱预测模型中,粉粒的最佳采样间隔为1~16 nm,砂粒为1~64 nm。该研究可为后续土壤质地的预测提供研究基础和理论参考。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