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插接结构的婴童产品设计方法研究 下载:46 浏览:83

谢晓亮 岳涵 《中国设计》 2018年10期

摘要:
目的将传统的插接工艺再设计,并从可持续性设计方面下手,研究总结设计婴童产品的各个阶段需要考虑的资源利用、可持续性发展等设计原则来延长使用周期的设计方法。方法分析儿童特征变化与需求,站在目前市面上婴童产品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多角度方面进行设计推敲。结论再设计方法结合传统的插接工艺,设计婴童产品符合多种原则的可观的设计前景,进以对婴童产品到发展再到市场销售起到促进积极的作用,并且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提高利用率,缓解对环境的压力。

面向策略消费行为的房地产项目预售与定价策略研究 下载:39 浏览:436

杜先进 许敏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1期

摘要:
预售是房地产项目的主要销售方式。以分析策略消费行为为基础,从市场供需关系和商品房估值变化两个维度研究了房地产项目的预售决策及两阶段最优定价策略,并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了理论证明相关结论。研究发现,在市场处于升值情境时,消费者对商品房预售及正式销售阶段的估值和房产商的资金效应系数对房产商预售决策有直接影响;而在市场处于下跌情境时,预售策略是房地产商的优先选择,正式销售阶段的估值在定价中占据主要作用。

当代岭南舞蹈审美现代性阐析 下载:24 浏览:305

仝妍 王情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审美现代性在中国的后发性发展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并呈现出不同于西方的特异性。中国审美现代性的建构不仅影响了当代艺术的审美范式,同时也影响了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当代岭南舞蹈以传统舞蹈为根基,在动态发展中形成其独特的区域性审美现代性经验,展现出中国民族舞蹈文化的历史性与多样性。作为时代审美精神与意识,审美现代性在精神价值层面的不断丰富与发展,推动了岭南舞蹈的风格流派以及当代岭南舞蹈文化艺术共同体的构建。

画中有诗:中国水墨动画的诗意美学特征 下载:30 浏览:315

赵贵胜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水墨动画延续并拓展了其形式母体——水墨画作为文人画"画中有诗"的美学追求,在文人水墨画和诗的"形象""编码""情感"三个交汇点上,它注重融入诗性。通过心物合一的角色意象、虚实相生的场景意象、借物喻情的古典意象等意象创造,和画面意象韵律、叙事结构韵律、声音韵律的韵律追求,以及弱事重情、含蓄蕴藉的情感表达,散发出诗意的美,凸显出诗意美学特征。其让具象的水墨画和充满想象空间的诗虚实相生、时空互补,两种艺术形式相映生辉,在相互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开拓了意境,激发了观众更丰富的想象力,并带给他们更强烈的美感。

情境抑或意象:戏剧艺术的本体之辨——从谭霈生《论戏剧性》及《戏剧本体论》谈起 下载:27 浏览:306

徐晨1 施旭升2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20世纪80年代谭霈生先生戏剧"情境本体论"的提出成为当代中国戏剧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情境本体论"固然有其独到的艺术分析与缜密的学理逻辑,但由于时代与视野的局限,其理论内涵及阐释空间难免都略显局促。从中外戏剧艺术审美的基本经验出发,通过关于戏剧形态的讨论,探究戏剧艺术文化差异背后的本体特质,可以"意象"观来弥补"情境"论之不足,揭示作为戏剧艺术生成土壤精神传统的根基,考察情境与意象之于戏剧理论建设的当代价值以及戏剧文化的历史意义。

情念程式与文化记忆——阿比·瓦尔堡的艺术经典观研究 下载:28 浏览:321

李洋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关于文艺高峰的范例与标准,德国艺术史学家阿比·瓦尔堡的研究代表一个独特的理论方向。瓦尔堡受到人类学、心理学等思想影响,运用图集的方法,对艺术史中的图像进行并置与研究,这对20世纪艺术史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瓦尔堡艺术史研究方法的核心就是考察作品与古代经典的关系,探索如何通过开放的、跨界的艺术史重新理解古代经典在文化中的复现、转写和升华。瓦尔堡的艺术经典观是与艺术风格学相对立的,他更为关注的是被实证方法和线性史学所忽视的作品文化价值以及那些被无视、被贬低的图像与文化之间的联系。艺术经典应是那些以超越的方式保存人类原始情感、承载社会记忆的作品。

基于感性工学的电子商务APP交互设计的研究 下载:78 浏览:439

刘欣悦 刘永翔 《中国设计》 2018年6期

摘要:
随着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在技术趋同化的背景下,提高用户体验满意度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分析感性工学与交互设计理论及方法的共同目标,以感性工学结合交互设计诠释优化电商App的用户体验,提高电商APP与用户之间的黏性。

情节叙事方式在博物馆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下载:87 浏览:433

唐正严 《中国设计》 2018年3期

摘要:
国内博物馆的快速发展常常会导致博物馆的千篇一律现象较为严重,并且在对于感性与理性的把握上常常失衡,情节叙事的方式在博物馆空间中的运用能够解决这一现象的发生,本文用情节叙事的具体方法及其基本要素剖析如何在博物馆空间中的实际运用,如何能够更好地设计博物馆的空间。

多发性骨髓瘤病情演变和早期诊断研究进展 下载:70 浏览:433

魏宇君 黄仲夏 《肿瘤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引起高钙血症、肾损害、贫血和骨损害等(CRAB症状),又称为症状性MM或活动性MM(AMM)。MM的发病有三个阶段:由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GUS)可以演变为无症状骨髓瘤或冒烟型骨髓瘤(SMM),进而进展为症状性MM。在确诊为MGUS前,大部分患者已经历了平均10年的免疫球蛋白升高的过程。目前,虽然靶向新药的应用使MM患者的生存期逐渐延长,但早期识别仍具有挑战性。通过文献学习,发现血清红细胞沉降率、血液黏滞度、血红蛋白水平减低和免疫球蛋白升高等可在MM病情阶段的早期升高,故联合应用一些检测手段对MM进行早期筛查、预防和管理其病情演变必要且可行。

基于iTrace系统分析晶状体功能失调指数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病情评估及手术指导中的价值 下载:61 浏览:390

路露 杨立东 赵俊 刘敏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基于iTrace系统分析晶状体功能失调指数(DLI)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病情评估及手术指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眼科收治的160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1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并比较。随后进行晶状体混浊程度分级系统Ⅲ(LOCSⅢ)确诊检查,将患者分为核型组(n=44)、皮质型组(n=62)、后囊下型组(n=54) 3组,采用iTrace系统测量DLI。患者均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记录超声乳化累积释放能量(CDE),应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各组指标与DLI值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LI值诊断价值。观察3个月后各组视觉恢复情况及视觉质量满意度。结果白内障组与对照组眼科常规检查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核型组患者DLI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核混浊程度(NO)、核颜色(NC)、CDE均呈负相关(r=-0. 641、-0. 512、-0. 559、-0. 830,P <0. 05),ROC曲线显示DLI最佳截断值为3. 12,此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5. 00%,70. 80%;皮质型组DLI与BCVA、皮质性白内障(CC)均呈负相关(r=-0. 639、-0. 518,P <0. 05),与CDE无明显相关性(r=-0. 183,P> 0. 05),ROC曲线显示DLI最佳截断值为2. 49,此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9. 20%,86. 10%;后囊下型组DLI与BCVA、后囊膜下白内障(PSC)均呈负相关(r=-0. 851、-0. 618,P <0. 05),与CDE无明显相关性(r=-0. 235,P> 0. 05),ROC曲线显示DLI最佳截断值为2. 01,此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9. 60%,71. 00%;各组患者裸眼视力、B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 <0. 05)。结论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应用iTrace分析仪测量DLI能够客观反映晶状体混浊程度,从而为病情评估及手术实施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中国科技论文合著情况分析 下载:65 浏览:402

俞征 鹿贾佳 《国际科技论坛》 2020年10期

摘要:
科技合作是当今科技活动的主流方式,科技论文作为科技活动的重要产出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科技合作状态。本文运用科学计量学的方法,以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和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数据库为基础,从发表时间,合作类型,地区和学科等角度对我国合著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合著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主要产出形式,2005年合著论文数量占国内科技论文总数的92.3%。数据显示,无论西部地区还是其他地区,都十分重视并积极参与科研合作。各个学科领域内的合著论文比例不尽相同,这与学科自身特点有关。同时,对国内论文和国际论文的统计分析表明,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论文情况总体保持稳定。

后疫情时代城市分级诊疗体系:改革方向与治理策略 下载:29 浏览:217

张录法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12期

摘要:
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事关医改的成败,虽经多年的改革仍存在很多的突出问题,其严重性和紧迫性在新冠疫情下更加彰显。本文首先分析了分级诊疗体系的价值基础,阐释了理想分级诊疗体系的运作模式,进而阐释了分级诊疗体系中涉及的主体及其核心利益诉求;然后,基于利益相关者框架分析了当前分级诊疗体系主要问题的形成机理;探究了新冠疫情对分级诊疗体系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从短期和中长期两个阶段,从不同利益主体视角提出了后疫情时代分级诊疗切实奏效的综合策略。

员工情绪劳动对创造力的“双刃剑”效应——领导信任的中介作用 下载:45 浏览:198

李姜锦 刘春林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12期

摘要:
面临领导较为粗鲁的对待,员工针对领导的情绪劳动会如何影响员工创造力?信任构建视角给出了两种不同预测:一方面,情绪劳动会让外显情绪发挥理想的社交功能,让领导更多看到员工的"好的一面",这能帮助提升领导信任从而促进员工创造力;另一方面,情绪劳动可能被解读为不真诚,反而降低领导对其信任,不利于员工向领导获得对其创新工作的支持。该研究基于情绪劳动的不同类型(深层调节与表层扮演),运用认知失调理论对上述分歧进行了研究与化解。通过历时三阶段,针对813位员工的实证研究发现:深层调节有利于增进领导信任以提高自身创造力,表层扮演起相反效果。此文贡献表现在:将情绪劳动的研究对象从一贯局限于"对组织外的顾客"拓展到"对组织内的领导",并从情绪劳动的视角丰富了员工创造力的前因研究。

知情同意权行使主体的异化及其匡正 下载:43 浏览:280

杨会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11期

摘要:
因涉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和人格尊严,知情同意权应当由患者本人行使,患者近亲属只是在特殊情况下行使。然而,现实生活中知情同意权的行使主体却出现了异化,大量的患者近亲属行使了知情同意权。这种异化现象的出现有两个原因:一是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患者近亲属可以行使知情同意权的具体情形,二是医院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的成本较低。因此,法律上应当明确患者近亲属行使知情同意权的情形为患者无同意能力、保护性治疗、患者已授权,删去《医疗损害责任司法解释》第17条的规定从而增加医院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的违法成本。

德昂族“水鼓乐舞”的符号化意象考察 下载:63 浏览:406

申波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水鼓是德昂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作为民俗仪式重要的精神内容,水鼓乐舞的文化内涵体现出德昂族自我文化认同和欲与天地相亲和的心理诉求,在特定时空环境中沉淀着德昂族与生活、习俗、行为共生共存的经验世界,是他们通过"艺术的手段"在时空的穿越中以"身体体验"孕育"他们的"文化的重要母题。对于无文字的边疆地区人口较少民族,鼓声所蕴含的象征性隐喻具有在现实领域沟通人际、在信仰领域沟通人神的功能。水鼓乐舞的存在作为一种空间图示,它不仅填充了空间本身,而且通过民族的观念、行为、情感影响着民族的听觉经验,展示了德昂族远古的文化记忆及其面向他者的民族文化表演。

电子商务双边平台最优交易费用选择: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的情形 下载:68 浏览:316

李向红 《中国经济》 2019年6期

摘要: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依托于互联网形式的双边企业涌现了出来,然而双边平台参与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因此如何能够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确定平台企业的最优定价便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通过构建平台企业、参与商家以及消费者三方的序贯博弈模型,应用逆向归纳法求解模型,最终归纳为一系列命题,并依据这些命题对双边平台的定价策略、最优利润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为双边平台的定价及管理提出建议。

基于文本挖掘的电商评论情感分析 下载:68 浏览:396

张敏 《国际科技论坛》 2020年4期

摘要:
本文以京东商城某品牌热水器的购买用户文本评价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LDA主题模型进行主题的提取,实现对其倾向性判断以及所隐藏信息的挖掘与分析,为生产商提供指导性建议。

“球土化”背景下中国当代电视节目的中国情味 下载:92 浏览:508

刘婷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球土化"背景下电视文化的构成复杂多元,既有来自西方文化的侵入,也包括大众文化娱乐泛化的影响,还有对传统文化重拾的强烈心声。我国的电视节目制作者们应主动选择自觉向中国传统文化靠拢,在博大精深的文化长河中寻找电视文化身份的核心内涵,开掘出区别于他者的中国情味,以此来对抗后现代文化对理性的消解和娱乐泛化的危机。

从热情到方法:话剧初创期专业化追求对演出水平的提升 下载:89 浏览:496

徐煜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爱美剧运动提倡以业余演剧挽救早期话剧的危机,原因在于其认为文明戏的衰落,是源于话剧职业化构成了话剧发展的障碍。然而文明戏的衰落并非由于职业化,而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从事者对方法、技术和演剧规范的生疏,以至于无所顾忌地胡乱发挥而致。而在新兴话剧立足未稳,专业规范、创作观念尚未完整之时,孤立地反对职业化,也模糊了掌握话剧创作所必需的技术方法的难度。业余演剧本身也不足以自发地产生演剧的创造力,相反还可能把演剧活动带入没有约束的散漫状态。后来话剧的发展表明,真正使得中国建立起本土的话剧体系的,正是职业化的作风和对专业方法的探索钻研精神。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34 浏览:224

陈亮 王佩 车航 何青青 《肿瘤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60例直肠NET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肠镜下电灼术3例,行经肛根治术15例,行经肛局部切除术41例,另1例肝转移患者行姑息性直肠病灶切除术。分析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直肠NET的淋巴结转移受肿瘤G分级、T分期以及肿瘤大小影响(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为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OR=45.997,95%CI:4.032~526.128,P=0.001)。肿瘤G分级、T分期、N分期、M分期以及肿瘤大小均与直肠NET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M分期是直肠NET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2.895,95%CI:1.482~3.528,P<0.001)。[结论 ]NET的淋巴结转移情况与T分期密切相关,预后受肿瘤的M分期影响。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