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矿山机电设备变频控制技术的运用 下载:66 浏览:464

徐亮 《冶金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伴随着调节性能越来越卓越,变频控制技术广泛运用在许多矿山机电设备控制系统中,诸如矿山的地面与井下的提升,以及许多。此文先是讲述变频控制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然后站在多个角度阐述其在矿山机电设备实践中怎样运用的。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 下载:50 浏览:471

宋志海 《冶金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主要阐述了机电一体化的含义,机电一体化的现有发展趋势与历程,同时对机电一体化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在煤矿生产中的运用作了详细介绍。

悬挂式单轨箱梁内部巡检小车设计 下载:5 浏览:124

杨涛1,2 吴柏强1,3 李晓晓1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以中车青岛四方空轨试验线为依托,分析了箱梁内部巡检与综合维修需求,明确了巡检小车性能指标,详细阐述了巡检小车总体结构、底盘布置、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安全系统以及缺陷检测系统等巡检小车各组成部分设计原理,研制的巡检小车顺利通过各项测试并成功应用。对今后箱梁表面缺陷自动巡检设计、建设有借鉴意义。

课赛融合下的电子商务课程实践内容研究 下载:53 浏览:358

苏娜 《电子商务进展》 2019年10期

摘要:
培养高技能、应用型电商人才是目前高校电商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的"课赛融合"的电子商务课程内容,将职业技能大赛的实践操作内容融入到电子商务课程中,并以项目为导向,任务模块为驱动,使学生真正体验"做中学,学中做";并通过课堂实践、综合实训和校企合作项目三个层次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电商实践操作的内容;在考核方式上以过程化考核取代期末考试的形式。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于转子极身磁势法的半转速核能发电机电磁计算研究 下载:80 浏览:480

杨正锋 王勇 廖亨友 陈增芬 《中国电气工程》 2018年1期

摘要:
半转速核能发电机的研发是近期热点,发电机的磁路及参数计算又是此研究领域的关键点之一。目前主要有2种方法(解析法、有限元法)对磁路及参数计算进行计算。而在总体方案选型时,相对于有限元法,解析法则能大大缩短方案选型计算工作量。本文对比了几种常用计算方法,并与试验值对比,得到一种相对可靠的计算方法。

大断面新型冷剪机研制 下载:50 浏览:472

侯有龙 《冶金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该冷剪机采用大断面剪切机构,克服了剪切小规格轧件效率低的缺点,保证了剪切大规格轧件的强度优势,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低功率、大剪切力的目的。该设备采用新工艺、新结构、先进的控制系统,使冷剪机结构更加合理,性能更好,整体性能超过国外同类产品。

转载机和皮带输送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探究 下载:50 浏览:457

毛晓磊 《冶金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煤矿机电设备在煤矿开采作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于煤矿开采的安全性与高效性也会造成极大影响。在此,结合泰山隆安煤业机电设备实际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定的安全管理措施,并通过在后期综采作业面实际应用效果得出,在应用安全管理措施之后,明显地减小了机电设备故障问题发生的概率,提升了煤矿开采效率,确保煤矿开采作业能够安全、稳定进行。

变形温度对2A14铝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下载:79 浏览:435

童灯亮1,2 易幼平1,2,3 黄始全2,3 何海林1,2 郭万富1,2 王并乡2,3 《新材料》 2020年12期

摘要:
针对大型2A14铝合金高筒件制造存在的粗大晶粒与第二相聚集等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高筒件中温轧制新工艺。借助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与拉伸测试等手段研究了热轧与中温轧制对2A14铝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480℃热轧,2A14铝合金在200℃下进行中温轧制并结合热处理可显著提升其综合力学性能,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分别达到464 MPa、386 MPa、9. 3%。中温轧制以高密度位错形式累积大量存储能,提高了固溶过程的再结晶形核率,使晶粒显著细化;同时,中温轧制协同热处理使合金中粗大第二相化合物充分破碎与溶解,改善了其在基体中的不均匀分布,并促进了2A14铝合金主要强化相S'相的析出。

新型空穴传输材料CuSCN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 下载:90 浏览:508

亓媛媛 李明光 王宏磊 张雯 陈润锋 黄维 《应用化学学报》 2018年11期

摘要:
硫氰化亚铜(CuSCN)是一种良好的p型宽禁带透明半导体材料,具有较高的透光性、高导电率、易于常温制备、可溶液加工性以及价格低廉等优点,使得CuSCN成为未来大面积制备光电器件的有力竞争者。本文概述了CuSCN半导体材料的晶体结构、光学性质以及空穴传输特性等基本物理性质,介绍了几种常见CuSCN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溶液加工成膜法、电化学沉积法和连续性离子层吸附与反应法等;对上述不同的制备方法结合实际应用进行了阐述,同时对比与讨论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接下来总结了CuSCN材料作为空穴传输层在场效应晶体管(FETs)、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以及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HSCs)等领域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最后对CuSCN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搅拌摩擦焊接ZK60镁合金弯曲性能与断裂行为研究 下载:79 浏览:412

王向杰1 冯蕾2 武靖亭3 肖新华1 苏蓓蓓1 《新材料》 2020年7期

摘要:
搅拌摩擦焊接过程中被焊区材料发生剧烈塑性变形,进而导致焊缝微观组织及接头力学性能发生显著改变,但有关镁合金焊接接头弯曲性能的研究报道极少。本实验以铸造固溶态ZK60镁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背弯和面弯两种弯曲试验方案,探索搅拌摩擦焊接ZK60镁合金的微观组织演变及对接头弯曲性能与断裂行为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焊接后焊缝区晶粒尺寸显著降低,平均晶粒尺寸从59μm左右降低至4μm左右。ZK60镁合金接头的弯曲性能远高于母材样品,且面弯样品的弯曲强度高于背弯样品。经过大挠度弯曲变形后ZK60母材及面弯试样都发生开裂,但背弯样品中未见裂纹的萌生及扩展。分析认为,接头过渡区/搅拌区界线处的织构突变对搅拌摩擦焊接ZK60镁合金的弯曲断裂行为影响不大。

汽车6016铝合金/低碳钢激光焊接头界面组织与性能 下载:78 浏览:423

罗兵兵1 张华1 雷敏1 冯艳1 许兰锋2 刘定军1 《新材料》 2020年7期

摘要:
汽车轻量化需求促使铝/钢一体化结构件代替单一钢结构件成为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然而,铝与钢之间冶金相容性较差,传统的熔焊方法难以实现二者的有效连接。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研究采用光纤激光器对车用薄板6016铝合金和DC06低碳钢平板试样进行了钢上铝下搭接形式的激光焊接试验。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拉伸试验机等实验设备对铝/钢激光焊接头界面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激光功率(P)为1 000 W、焊接速度(V)为0.05 m/s、离焦量(f)为+1 mm、保护气为高纯氩气且流量为20 L/min时,焊缝中心由大量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铝/钢激光焊接头的平均抗拉剪力达到最大,为94.2 N/mm,接头断裂呈韧性和准解理的混合型断裂模式。铝/钢接头界面生成一定的脆硬金属间化合物(IMC),主要由FeAl2、FeAl和FeAl3相组成。

新型空穴传输材料CuSCN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 下载:94 浏览:495

亓媛媛 李明光 王宏磊 张雯 陈润锋 黄维 《应用化学学报》 2018年9期

摘要:
硫氰化亚铜(CuSCN)是一种良好的p型宽禁带透明半导体材料,具有较高的透光性、高导电率、易于常温制备、可溶液加工性以及价格低廉等优点,使得CuSCN成为未来大面积制备光电器件的有力竞争者。本文概述了CuSCN半导体材料的晶体结构、光学性质以及空穴传输特性等基本物理性质,介绍了几种常见CuSCN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溶液加工成膜法、电化学沉积法和连续性离子层吸附与反应法等;对上述不同的制备方法结合实际应用进行了阐述,同时对比与讨论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接下来总结了CuSCN材料作为空穴传输层在场效应晶体管(FETs)、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以及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HSCs)等领域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最后对CuSCN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半固态挤压高硅铝合金二次加热的微观组织演变 下载:83 浏览:458

陈志国1,2 方亮2 吴吉文1 张海筹1 马文静2 白月龙3,4 《新材料》 2019年12期

摘要:
本实验研究了半固态挤压高硅铝合金二次加热微观组织演变规律,以获得具有细小、近球状晶粒的组织。研究结果表明,二次加热功率和二次加热温度是影响二次加热过程的两大主要因素,随加热功率的增加,坯料心部和边部的组织差异变大,而随二次加热温度的升高,细小、不规则的晶粒逐渐长大并呈现出球化趋势。分析各工艺下的微观组织,得到适合于触变成形的二次加热工艺为:加热功率7 kW、加热温度530℃。此条件下获得的平均晶粒直径为35.2μm,抗拉强度为418.5 MPa。

碳纤维表面处理及熔盐电镀Al涂层的研究 下载:85 浏览:449

赵雪妮 杨建军 何富珍 张黎 王瑶 张伟刚 刘庆瑶 《新材料》 2019年8期

摘要:
通过对碳纤维(CF)进行混合酸处理后,采用AlCl3-NaCl-KCl三元无机熔盐体系在CF表面电镀获得Al涂层。对处理后CF的形貌及性能进行表征,并研究了不同的电镀工艺对涂层厚度、形貌、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混合酸处理后CF表面粗糙度及比表面积增大,润湿性得到改善,处理后CF的拉伸性能呈小幅上升。电镀工艺参数对于涂层的厚度及形貌影响显著。随着电镀时间的增加,涂层厚度增加;当电流密度改变时,Al涂层形貌结构变化明显;电镀时间为3 h、电流密度为35 mA/cm2时,得到的涂层均匀致密。

基于新的五维多环多翼超混沌系统的图像加密算法 下载:44 浏览:354

庄志本1 李军2 刘静漪1 陈世强3 《现代物理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新的五维多环多翼超混沌系统的数字图像加密方法.首先,将明文图像矩阵和五条混沌序列分别通过QR分解法分解成一个正交矩阵和一个上三角矩阵,将混沌系统产生的五条混沌序列分别通过LU分解法分解成一个上三角矩阵和一个下三角矩阵,分别将两个上三角矩阵和一个下三角矩阵相加,得到五个离散后的混沌序列;其次,将明文图像矩阵分解出来的正交矩阵与五个混沌序列分解出来的五个正交矩阵相乘,同时把明文图像矩阵分解出来的上三角矩阵中的元素通过混沌序列进行位置乱,再将操作后的两个矩阵相乘;最后,将相乘后的矩阵通过混沌序列进行比特位位置乱,再用混沌序列与其进行按位"异或"运算,得到最终加密图像.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密钥空间远大于10200,密钥敏感性强,能够有效地抵御统计分析和灰度值分析的攻击,对数字图像的加密具有很好的加密效果.

利用银纳米立方增强效率的多层溶液加工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下载:64 浏览:465

张雅男1 詹楠2 邓玲玲2 陈淑芬3 《现代物理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金属纳米粒子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常被用于增强有机发光二极管中激子辐射强度,其增强效果与金属纳米粒子的共振波长、共振强度及其与激子之间的耦合密切相关.本文将具有较强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银纳米立方引入多层溶液加工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中提升器件性能.在传统的溶液加工有机发光二极管中,发光层主体一般具有较强的空穴传输性,因此激子主要在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界面附近复合.本文将银纳米立方掺入电子传输层中,使银纳米立方与激子之间产生充分的耦合作用,提高激子发光强度.对银纳米立方包裹二氧化硅外壳,一方面优化纳米立方与激子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减小其对器件中电荷传输的影响.通过优化银纳米立方的浓度,多层溶液加工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流效率达到30.0 cd/A,是基础器件效率的2倍.另外,由于银纳米立方的等离子体共振光谱较宽,同时增强了白光中蓝光和黄光的强度,因此引入银纳米立方基本没有影响白光的色度.研究结果表明引入金属纳米粒子是提升多层溶液加工发光二极管性能的有效方法.

基于SDAE与CART联合智能算法的通信网络用户满意度分析方法 下载:58 浏览:361

李露1 于忠义2 李福昌1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20年4期

摘要:
论文提出一种基于栈式降噪自编码器(Stacked Denoising Autoencoder,SDAE)与分类和回归决策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 CART)的移动互联网满意度预测方法,此模型能挖掘出用户的满意度与用户的特征和网络特征的关联规则,通过这种规则能更精准及时地预测到用户满意度的变化,以便运营商针对这种变化提前作出决策。论文所提方法能够挖掘特征间的深层关系,通过SDAE编码样本可以获得影响用户体验的隐含特征,及时发现用户对于网络贬损的真正痛点,为运营商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部门制定提升用户的网络感知策略提供依据,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HRB400E热轧钢筋控轧控冷工艺的优化 下载:82 浏览:509

杨栋杰 《冶金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通过在生产过程中控轧控冷工艺的不断优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产品的使用性能,降低生产的成本,此次轧制规格为单线生产Ф25 mm规格,通过调整优化生产工艺,对比得出最优控轧控冷参数。

金属非对称循环下的匀变速加载问题 下载:86 浏览:475

肖敏1 罗迎社1,2 司家勇3 刘秀波1,2 《新材料》 2018年11期

摘要:
由损伤力学理论可知,疲劳是由材料内部的损伤演化导致的,但其损伤演化的机理并不清楚。为此,我们将高分子物理中断裂的分子理论推广应用于金属的疲劳损伤,认为金属的断裂是一个松驰过程,宏观断裂是微观原子键断裂热活化的结果。以Q235钢为例,在CMT5105万能电子试验机上进行拉压非对称循环疲劳试验。从原子键离解的视角出发并结合试验数据,讨论并推算诸多因素影响下匀、变速加载时非对称循环疲劳损伤演化律的具体形式。再将速率作为重点考虑因素提出了新的疲劳损伤演化律,分别讨论了匀、变速情况下损伤演化律的基本形式,并对速率相关参数因子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新的疲劳损伤演化律形式简单、参数少、应用广泛且与试验结果贴合较好。

光纤激光器中包层功率剥离器散热性能的优化 下载:47 浏览:371

夏情感1,2 肖文波3,1,2 李军华3 金鑫1,2 叶国敏1,2 吴华明1,2 马国红4 《现代物理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光纤激光器系统中的包层功率剥离器在去除残余抽运光和高阶激光时,由于光热转换会产生大量的热能,所以将热能高效的耗散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对国内外现有的五种剥离器进行了仿真研究与对比,发现用高折胶法制作剥离器时,改变填胶孔的形状,可以有效地增大热源与传热介质间的表面积-体积比,从而降低剥离器工作时的温度峰谷值;还发现将高折胶法和酸腐蚀法结合制备粗细不均匀的两段式光纤包层结构,可以提升剥离器的热分布均匀性.根据上述发现,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剥离器结构并进行了热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包层功率为150 W时,该剥离器的温度峰值为298 K,温度谷值为293 K,温差为5 K;相比于上述五种剥离器,其温度峰值最多降低了11.3%,温度谷值最多降低了8.4%,温差最多降低了87.5%,证明了该剥离器能有效抑制温升及具有热分布均匀性.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