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黄芪根腐病致病菌分离与初步鉴定实验应用于中职微生物学教学的探讨 下载:86 浏览:529

苏锋锋1 赵晓霞1 张雪莹1 耿晖1 周满宏2 阎少琴2 牛世全1 《生物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
以微生物学实验室为平台,以实验操作顺序为主线,将合作学习的理念运用于中职微生物学实验课堂教学。通过黄芪根腐病致病菌分离与初步鉴定实验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植物病原菌分离培养与初步鉴定的技术、增强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浓厚的兴趣,对今后的微生物学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

填充床潜热储热数值模型研究进展 下载:31 浏览:337

高龙格 根塔娜 孙佰仲 车德勇 李少华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填充床潜热储热技术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热利用和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等领域。由于不同应用环境下的填充床潜热储热系统具有复杂的瞬态特性和较高的实验成本,在研究不同因素对储热系统性能的影响时,研究人员开发了相关数学模型,并采用不同数值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对常见的填充床储热过程数值模型进行分类,详细分析不同模型的特点与适用性;对比了模型的计算效率和误差;最后,总结了不同数值模型在潜热型填充床储热技术中的应用特点,可为同类模型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依据。

高应力下悬浮石墨烯薄膜灵敏性的仿真研究 下载:12 浏览:417

张梦 张晓平 吕根根 刘泉声 《传感器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为了利用石墨烯材料对高应力进行测量,优化石墨烯压力传感器的结构设计,采用有限元软件COMSOL对高应力作用下的石墨烯压力薄膜进行模拟分析,在验证软件计算结果可靠性的基础上,研究同面积条件下圆形、矩形和正方形的石墨烯薄膜在均布高应力作用下的受力与变形,得出矩形薄膜对应力最敏感,且薄膜的面积越大,其应力和应变也越大。对矩形薄膜的长宽比对其受力特性的影响分析表明,当矩形薄膜的长宽比大于1.6后,薄膜应力导致的应变变化较小。

寻乌县稀土尾砂地植被修复效益综合评价 下载:87 浏览:506

胡根华1 鲁向晖2 刘明兰1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8年12期

摘要:
稀土是我国的一种重要矿产资源,但稀土采选会产生大量的尾砂,严重影响生态环境。桉树是江西省稀土矿区尾砂地植被恢复常用的树种,为科学认识桉树在稀土尾砂地生态修复中的作用,以寻乌县稀土矿区为研究对象,在详细调查和专家打分的基础上,选取了26个反映桉树生长对稀土尾砂地修复影响的指标,利用层次分析与模糊数学方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对桉树修复稀土尾砂的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桉树种植修复稀土尾砂的生态效益为中、社会效益为良、经济效益为中、综合效益为中;总体评估态势为:17%为优,28%为良,30%为中,21%为差,4%为劣。研究结果表明,当前选用桉树对稀土尾砂进行植被修复是可行的。同时,对桉树在生长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问题给出了建议。

一种抑制超声换能器拖尾信号的方法 下载:13 浏览:478

王选择1,2 张天1 马丹1 杨练根1,2 翟中生1,2 《传感器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超声换能器在脉冲信号激励下产生的拖尾信号,在进行短距离的超声测量时,容易淹没有效的回波信号,从而产生测量盲区。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小拖尾信号,从构造超声换能器的等效电路入手,建立超声振动输出与激励输入之间的传递函数。利用传递函数仿真分析激励时叠加的反向周期数与拖尾信号抑制程度的关系。发现通过叠加特定周期数的反向正弦激励信号,可以将换能器模型的拖尾信号幅度抑制到最低。实验与计算分析发现,当所设计的实验系统的激励信号叠加3.8个反向周期时,对超声换能器的拖尾信号的抑制效果最佳。

地下管线数据质量控制及评价关键技术研究 下载:53 浏览:457

王建辉1 曹泉根2 程宝银1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12期

摘要:
地下管线是城市的生命线,合格的地下管线数据资料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基础资料,也是地下管线安全运行的保障。地下管线数据生产是一项多工序合作、繁琐复杂的工作,生产的差异性及数据的复杂性往往会导致成果质量参差不齐,对城市发展带来不便。结合管线普查及竣工项目,以管线探测与处理、成果质量检查与评定、数据入库与更新等方面为出发点,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地下管线数据质量控制及评价关键技术。工程实践证明,该技术手段加强了数据质量控制,保证了地下管线成果质量检查评定结果真实准确,提高了生产及质量评定的工作效率。

多粘类芽孢杆菌LRS-1对辣椒疫霉病害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下载:66 浏览:263

张亮 盛浩 袁红 段良霞 《土壤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研究多粘类芽孢杆菌LRS-1生防菌对患疫霉病的辣椒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无病阴性对照(CK)、辣椒疫霉菌阳性处理(PC)和生防菌+辣椒疫霉菌处理(LRS1) 3个处理的盆栽根际土壤样品16S r RNA基因的V3-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对下机数据予以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了不同处理根际土壤细菌的OTU丰度、Alpha多样性、OTUs分布、群落组成差异以及PCA聚类分析等数据结果。【结果】各处理间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变化明显,疫霉菌处理明显降低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而接种多粘类芽孢杆菌LRS-1则可明显改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与多样性;接种LRS-1明显提高了辣椒根际土壤细菌种类组成的相似性,并改善疫霉菌胁迫下的细菌种类组成;各处理的优势物种类群均分布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但疫霉胁迫条件下Sphingomonadaceae、Clostridiales物种丰度显著降低,而Burkholderiales、Micrococcales等物种丰度显著增加,接种LRS-1可改善此态势,且明显提高该生防菌所在的Paenibacillus物种比例。【结论】上述结果既证实了LRS-1在"疫霉-辣椒-LRS-1-根际土壤"复合体系下较好的定殖适应性,更体现了LRS-1对疫霉病态土壤根际细菌多样性具有明显的维持与修复作用。

多电压等级直流电力系统发展与挑战 下载:36 浏览:388

李英彪1 梁军2 吴广禄1 李根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随着新能源发电规模越来越大,输送距离越来越远以及大规模分布式发电和直流负荷的接入,现有的交流电力系统越来越难以满足电力系统发展的需求。由于高压直流输电(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的技术优势,交流电力系统面临的这些挑战,却给直流电力系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介绍了欧美各国和我国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压直流配电系统和低压直流供电系统等不同电压等级直流电力技术的发展现状,分别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中压直流配电技术和低压直流供电技术的应用场景进行了说明,并针对现有交流输电技术的不足,分析了直流电力技术在新能源远距离输电和分布式电源接入等方面的优越性。最后介绍了现有技术水平下直流电力系统发展在关键设备研发、控制保护和标准制定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双湖石墨矿激电异常特征分析及验证 下载:33 浏览:323

罗传根 高士银 王军成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4期

摘要:
双湖地区石墨矿体赋存于东海岩群班庄组大理岩段,通过开展大功率激电工作,圈定激电异常,并对低阻高极化激电异常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石墨矿的激电异常特征,确定矿体的位置及空间赋存状态。经槽探与钻探验证,低阻高极化的激电异常与石墨矿(化)体无论在平面及空间位置都高度吻合,说明激发极化法在该区石墨矿勘查中合理有效。结合石墨矿的激电异常特征,通过开展井中激电推测盲矿体的位置、规模及其延伸情况,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土壤质量与功能:从科学到实践——2019年荷兰瓦赫宁根土壤会议综述 下载:68 浏览:440

吴克宁1,2 杨淇钧1 陈家赢3 吴金凤4 《土壤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第4届瓦赫宁根土壤会议于2019年8月27日至30日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召开,有来自世界各国的300余名科研工作者参加。此次会议在"认识土壤功能"主题框架下,按土壤质量研究的基本逻辑,设置了土壤功能与社会、衡量土壤功能的创新方法、跨尺度的土壤功能建模与制图、土壤功能协同与权衡等4个议题,从土壤功能的视角,展示了以欧洲研究团队成果为主的土壤质量研究最新进展。本文对其内容与组织进行了介绍和评述,得到了以下思考与启示:(1)土壤功能分解与表达已成为土壤质量研究的热点问题;(2)应重视模型与专家系统在土壤质量评价中的综合运用;(3)工作坊、大师课等新型学术会议办会形式值得借鉴与发展。

智能客服系统对移网端到端投诉处理效率的提升 下载:61 浏览:265

张巾莹1 李玲玲2 秦长征3 《数据与科学》 2018年5期

摘要:
客户投诉处理面临了2/3/4G网络并存的复杂网络带来的极大挑战。通过覆盖了无线到核心网的跨厂家端到端数据共享平台,利用基于大数据技术和固化的优化经验构建出根原因分析能力,实现对单用户端到端感知异常问题的自动智能定界定位,则极大提升客户投诉处理的效率。

高寒沙地中间锦鸡儿人工林根系分布及林下土壤特性研究 下载:22 浏览:350

张立恒1,2 李清雪1,3 王学全1,3 贾志清1,3 陈新均1 《土壤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以流动沙丘为对照,通过对3、5、10、16和30 a生的中间锦鸡儿人工林根系和林下土壤进行研究,揭示人工林根系分布及林下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特征。对林下0~80 cm土层的根系和土壤分别进行采集,并用EPSON10000XL扫描仪和WINRHIZO系统对根长(L)、表面积(S)和生物量(B)进行测定分析,同时测定土壤容重和有机质以及氮、磷、钾等养分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林根系主要分布于0~40 cm土层,根系L、S和B随林龄增大而增大,且随土层加深而减小,其分布与土壤性质密切相关。相对于流动沙丘,3 a和5 a生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不明显,但随着林龄增大,林下土壤性质发生明显变化。16 a和30 a生人工林下土壤容重明显减小,分别与L、S和B呈显著负相关(P <0.05);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明显增加,尤其在根系大量分布的浅层土壤大幅增加,分别与L、S和B呈显著正相关(P <0.05);而土壤全磷和全钾增加不明显,分别与L、S和B相关性不显著。3种径级(细、中、粗)根系中,细根和中根的L、S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与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粗根的L、S和B与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由此可见,中间锦鸡儿人工林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有利于林下土壤结构优化和养分的增加。

不同PDA对几种霉菌的生长、产孢子量及胞外酶活力的影响 下载:72 浏览:509

林先锋1 陈思达2 张兴明1 林丽萍1 张凤英1 《生物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对几种霉菌在现配PDA与商品化速成PDA上的生长、产孢子量及胞外酶活力进行了研究。先分别用不同PDA转接活化霉菌,观察其生长情况。再用不同PDA培养的米根霉糖化糯米,检测其糖化酶和液化酶活力;用不同PDA培养的黑曲霉分解柚子皮,检测其纤维素酶活力;用不同液体PDA培养的酒精酵母发酵酒精,检测其酒化酶活力。结果表明:米根霉、黑曲霉和酒精酵母在当季土豆现配PDA上生长更快,酶活力更高,过季土豆现配PDA次之,商品化速成PDA较差。商品化速成PDA只适合做一般验证实验和生理生化实验,不适合生产用菌株的活化及转接培养。

不同温度与供氮水平下丛枝菌根真菌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 下载:12 浏览:237

刘婷婷1 刘智蕾1 宋佳媚1 赖雨秋1 于彩莲2 彭显龙1 《土壤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能够促进植物的矿质营养吸收,是其提高宿主低温抗性的主要机制之一。本文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对接种与不接种AM真菌的水稻设置2个施氮(30 mg L-1与80 mg L-1)处理,培养至有效分蘖临界期时,进行温度(15℃与22℃)处理,研究在不同温度与供氮条件下接种AM真菌对水稻生长与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降低了水稻对N、P、K、Ca、Mg以及微量元素的吸收,抑制了水稻的生长,但AM真菌促进养分的吸收。在低氮水平下,接种AM真菌水稻地上部N、P、Mg、Zn、Mn含量分别较未接种水稻高11.71%(P <0.05)、12.96%(P <0.05)、7.69%(P <0.05)、26.29%(P <0.05)、26.67%(P <0.05);在高氮水平下,与未接种AM真菌水稻相比,接种水稻地上部N与K含量分别高10.60%(P <0.05)与6.42%(P <0.05),但对其它营养元素的吸收影响较小。由此可见,AM真菌能够促进低温胁迫下水稻养分的吸收,且低氮水平下对水稻营养改善作用更为显著,高氮反而抑制了真菌的促进作用。 还原

减氮配施微生物菌剂对水稻根系发育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下载:41 浏览:420

李丽1 韩周2 张昀1 燕香梅3 张广才1 高晓丹1 张雅楠1 叶超1 李少博1 《土壤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为探明滨海盐渍型水稻土在氮肥减施条件下,微生物菌剂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和提高土壤酶活性的作用机制,本试验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探讨了减氮配施微生物菌剂对水稻根系发育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减氮配施微生物菌剂可增加水稻根长、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总根体积和根尖数,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在施菌剂40~50天内,减氮30%配施菌剂处理较单施全量氮肥处理显著增加了根系生物量。(2)所有氮肥配施菌剂处理的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提高;且在施菌剂50天时减氮30%配施菌剂处理的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与单施全量氮肥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22.7%、16.67%和16.35%。以上结果表明,氮肥减量配施微生物菌剂能提高滨海盐渍型水稻土酶活性,促进水稻根系生长。施用微生物菌剂能减少化肥用量,达到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接种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对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 下载:82 浏览:493

刘智炫1 胡瑞文1 刘卉1,2 向德明3 周清明1 黎娟1 《土壤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为了探讨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对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以湘西定位试验田烤烟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接种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后对不同时期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总孔隙度及三相比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主要对烤烟生育中后期时土壤物理特性影响较大,能降低土壤容重和固相比,提高土壤总孔隙度;接种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有利于烤烟生育后期时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提高,当土壤田间持水量整体处于较高水平时(19%~20%),接种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对土壤田间持水量影响较小,而当土壤田间持水量整体处于较低水平时(14%~18%),接种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后能缓解土壤田间持水量降低的趋势;另外,接种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液相及气相比影响较小。

牛蒡根酶解物对番茄生长、品质及土壤生物特性的影响 下载:18 浏览:329

寇娟妮1 辛寒晓2 刘丽英1 孙中涛1 《土壤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为明确将牛蒡根酶解物用作水溶性有机肥的可行性及其肥效,采用叶面喷施和灌根施肥两种方式,研究了其对番茄生长、品质及土壤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叶面喷施和灌施牛蒡根酶解物均可显著提高番茄的株高和茎粗,叶片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抗氧化酶的活力提高,丙二醛(MDA)含量降低;番茄中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番茄红素含量提高,有机酸含量降低;根际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等酶活力显著提高。牛蒡根酶解物的肥效与其施用浓度有关,与低浓度牛蒡根酶解物叶面喷施和灌根施肥相比,高浓度牛蒡根酶解物叶面喷施和灌根施肥处理的株高增长量分别提高了17.06%和6.20%,茎粗增长量分别提高了12.20%和7.91%,叶片MDA含量分别降低了17.75%和17.79%,APX、CAT、POD、SOD等叶片抗氧化酶活力和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等土壤酶活力提高,根际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番茄品质提高。牛蒡根酶解物水溶性好,且具有普通有机肥的肥效特征,是一种优质的水溶性有机肥料。综合利用牛蒡根废弃物制备水溶性有机肥对解决因其废弃堆积而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氧化尾矿与白茅根际尾矿中可培养溶磷菌比较研究 下载:46 浏览:443

谷艳 《土壤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溶磷菌是根际促生菌类群中重要组成部分,它转化的磷成为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磷源。研究分别从氧化尾矿和白茅根际尾矿中筛选溶磷菌,采用DNA分子技术确定它们的分类地位,并比较它们的溶磷能力和培养液pH的降低值。结果表明,白茅根际尾矿中筛选出的溶磷菌在数量和种类上均多于氧化尾矿,白茅根际尾矿中的筛选的溶磷菌具有更高的溶磷能力,放线菌门溶磷菌的溶磷能力显著低于其他类群的溶磷细菌。白茅根际尾矿中筛选出的隶属于伯克氏菌属的菌株N5-4溶磷能力最强,溶磷量达到536.40 mg L-1。培养过程中,所有溶磷菌培养液的pH均有所降低,除放线菌门的微生物外,培养液pH降低值与溶磷菌的溶磷量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R=0.76)。

生物炭对镉胁迫下花生根系形态学特性及根镉含量的影响 下载:46 浏览:385

曹莹 周国驰 王晓旭 于慧佳 《土壤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试验采用盆栽方式,在3种不同镉(Cd)污染土壤中分别施用4种用量生物炭(C),探讨生物炭对镉胁迫下花生根长、根直径、根体积、侧根数、根系生物量和根镉含量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花生同一生长时期,相同镉处理条件下,花生的各项根系指标随着生物炭施入量的加大而逐渐增加,且这种趋势随着生育时期的延长变得更明显。在C100、C150处理下,苗期花生的根直径、侧根数和根系生物量随着Cd浓度的增加呈现Cd1>Cd10>Cd0的趋势,表明生物炭的施入,增加了花生苗期的镉耐性;而花生结荚期,不同生物炭施入处理下,花生各形态学指标均呈现Cd0>Cd1>Cd10的趋势,显示出在花生生殖后期,前期低浓度镉产生的刺激作用逐渐消失,生物炭对镉胁迫的缓解作用与花生发育时期有关。花生根镉含量与生物炭施用量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范围在-0.988至-0.922之间。灰色关联度分析显示,在花生苗期和花针期,侧根数、根系生物量是影响根镉含量的主要因素。研究未发现过多的生物炭施入对作物根系形态学指标的抑制作用。

实线性空间上线性变换的循环子空间 下载:57 浏览:447

张新发 《数学应用》 2019年10期

摘要:
对于实数域上线性空间的线性变换的根子空间,给出了类似于复数域情形的循环子空间的分解,分为实循环子空间和复循环子空间两种.证明了无论哪种循环子空间,都有类似于复数域情形的一个重要结果:循环子空间不可以分解为两个非零不变子空间的直和.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