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铅冷能源系统中液态金属与铁基合金相容性的研究进展 下载:77 浏览:425

陈灵芝1 周张健1 Carsten Schroer2 《新材料》 2020年9期

摘要:
核电是一种可以有效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清洁能源,受到国际上的广泛重视。目前的商用堆以第二代及第三代热中子反应堆为主,存在铀资源利用率低、放射性废物不断积累和潜在的核安全等问题,故具有更高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第四代核能系统的研究成为当前的热点。四代堆中采用液态铅或铅基合金作为主冷却剂的反应堆称为铅冷快堆,由于液态铅及其合金具有优异的热工性能及核物理性能,铅冷快堆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率先得到应用的第四代反应堆之一,液态铅也是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重要的液态靶材料兼冷却剂。此外,液态铅也被认为是太阳能热电系统最有前景的能量交换介质之一。铅冷堆具有可在较高温度条件下运行、发电效率高等明显优势,但也由于堆内的服役温度和中子辐照强度较高,对关键结构材料的服役性能提出很高要求。尤其是大多数合金在液态铅中都会由于合金元素的选择性溶解带来明显的腐蚀问题,结构材料与液态铅的相容性问题是铅冷能源系统工程应用的重要瓶颈。堆内的腐蚀情况包括材料的溶解和氧化、固液两相的输运以及腐蚀产物和杂质之间的反应等,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腐蚀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材料自身特点及外界因素,例如材料类型、微观结构、化学成分和表面状态以及冷却剂类型、温度、氧浓度、流速和腐蚀时间等都会对腐蚀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制约铅冷能源系统用结构材料发展的基础核心问题,把握材料成分和显微组织特点与其在液态铅中的溶解和氧化问题之间的关系这一主线,就国内外关于液态铅对合金的溶解腐蚀基础问题,金属及非金属腐蚀抑制剂的发展,不锈钢、氧化物弥散强化(ODS)钢、含Al奥氏体耐热钢(AFA)及FeCrAl合金在液态铅基中的腐蚀行为等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对影响腐蚀的因素进行归纳,列举材料的腐蚀过程和机制以及相应的腐蚀产物和结构,分析各元素在腐蚀过程中对氧化层的作用及扩散迁移模式,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展望,为满足铅冷能源系统关键结构材料的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锆合金中的氢化物脱附行为研究进展 下载:78 浏览:436

杨振飞1 史鹏1 敖冰云2 《新材料》 2020年9期

摘要:
锆合金因具有强的耐腐蚀能力、低的热中子吸收截面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核反应堆中。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锆合金已由第一代锆-1合金发展至第二代锆-2、锆-4合金以及第三代的N36、ZIRLO、M05等。氢化物析出是造成核级锆合金力学性能变差的主要原因,氢主要来自于金属锆和水发生的腐蚀反应,它通过扩散运动进入金属基体,并滞留在基体中。锆合金中氢化物的种类及性质一直以来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目前发现的氢化物有四种,但由于ζ-ZrH0.5(bct)、γ-ZrH (fct)两种氢化物为亚稳态,且ζ相氢化物存在时间极短,现阶段的实验设备或实验方法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尺度上对其进行观察,因此大量关于氢化物的研究均集中于δ-ZrH1.4-1.7(fcc)、ε-ZrH2(fct)这两种稳定相上。锆合金包壳或结构件的工作环境均为高温,高温下基体中的滞留氢将发生脱附。在停堆及其他条件下吸收的氢超过极限固溶度后将以氢化物的形式析出,造成晶格畸变,而在高温时氢脱附使晶格畸变消失。此循环过程中,材料内部将逐渐累积大量微缺陷,加速材料老化。大量研究者均采用纯ZrH2粉末样品研究氢的脱附行为,但实际服役的锆合金中还含有大量合金元素,合金元素的存在会影响氢的滞留状态以及脱附行为。因此以纯ZrH2粉末样品中氢脱附温度的实验数据作为依据来判断锆合金的适用条件并不严谨,需研究不同种类锆合金中不同氢化物的脱附温度。热脱附谱(TDS)技术是研究金属及合金中滞留氢及其同位素的有效方式之一,但采用TDS设备测定锆合金中氢的脱附行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外,锆合金表面普遍存在一层氧化层,其会影响氢的脱附行为,在脱附过程中当氢扩散至氧化层时,氧化层中的氧将捕获部分氢原子形成氢氧键,使脱附量减少,同时滞后氢的脱附,使脱附温度升高。因此,实验数据上的脱附温度升高并不意味着基体内的氢化物实际脱附温度升高,只是氢向外扩散的过程受到了氧化层的阻挡,使脱附谱向高温方向移动。本文总结了氢化锆脱附行为的研究进展,分别对氢化物的结构、氢的来源、氢滞留量、TDS设备局限性以及氢化物脱附行为进行了介绍,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prtR在铜绿假单胞菌抵抗外源性氧化压力中的作用 下载:82 浏览:495

孙子羽1 满都拉1 陈忠军1 吴卫辉2 《生物技术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研究prtR在铜绿假单胞菌抵抗外源性氧化压力时的作用。[方法]通过对双氧水处理后的生物膜残留量及其菌株存活率的定量来研究铜绿假单胞菌中prtR对双氧水抗性的影响;通过RT-PCR的方法研究在双氧水处理后,绿脓杆菌素在含有空载体或过表达prtR载体的PAK中mRNA水平与抗双氧水能力变化的关系。[结果]过表达prtR能显著提高双氧水处理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状态下的存活率;存活率的提高是由绿脓杆菌素的表达被抑制实现的,而由prtR调控的一定水平的绿脓杆菌素表达对铜绿假单胞菌抗双氧水是必要的。[结论]prtR能够通过影响绿脓杆菌素的表达,提高铜绿假单胞菌抵抗外源性氧化压力的能力。

提高除尘灰中氧化锌分析的准确性 下载:60 浏览:479

李轲 张小红 付强 杨海霞 刘兴安 《冶金学报》 2019年7期

摘要:
以盐酸低温溶解驱赶硫化氢,加入硝酸完全溶解样品,加入足量氨水使锌呈锌氨络离子状态与干扰元素分离,加入硫代硫酸钠,抗坏血酸掩蔽干扰离子,加热煮沸以驱除大部分氨(但勿使氢氧化锌白色沉淀析出),加入缓冲溶液,用二甲酚橙为指示剂,以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锌含量;进行多次测定,结果均在误差范围内。

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下载:58 浏览:236

丁亚丽 《诊断医学》 2018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肝功能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IC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给予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均治疗12d。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水平、疗效及不良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9.36%高于对照组的7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结局发生率为14.89%低于对照组的3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ICP可降低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促进肝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非保护气氛电渣重熔降低30CrNiMo8氧含量措施 下载:60 浏览:480

李建军 张锦文 《冶金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针对30CrNiMo8钢电渣重熔的试制情况和试制结果,讨论了30CrNiMo8钢电渣后氧含量超标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选用低不稳定氧化物渣系、增大渣量、降低冶炼电压、提高电流等相应的解决措施。采用新工艺后,氧含量明显降低,达到20×10-6以下,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CO2:羧基化反应的C1合成子 下载:95 浏览:514

张宇 岑竞鹤 熊文芳 戚朝荣 江焕峰 《应用化学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基于资源与环境的考虑,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的有机合成研究近年来日益受到科学家们的关注,其中以二氧化碳为C1合成子参与的过渡金属催化羧基化反应由于可有效构建各种羧酸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是二氧化碳利用和实现碳循环的理想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催化活化二氧化碳与亲电试剂、烃类C—H键化合物、亲核试剂等通过构建新碳-碳键实现羧基化反应的最新研究进展。

基于环己酮氧化脱氢构建碳-碳与碳-杂键 下载:95 浏览:507

陈劲进 常丹 肖福红 邓国军 《应用化学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环己酮是一种廉价易得的大宗有机化工产品,被广泛用作有机合成反应的原料和中间体。脱氢芳构化是合成功能化芳烃的有效途径,使用环己酮作为反应底物,经过亲核加成、脱水和催化脱氢可以将非芳香的有机分子转化为芳香化合物。与传统的芳基化反应相比,该策略避免了苛刻的反应条件和含卤化合物的生产,克服了化学和区域选择性难以控制的难题,为功能化芳烃的合成提供了一条温和、环保的途径。本文就近年来以环己酮为原料,进行氧化脱氢、直接构建碳-碳和碳-杂键,及通过碳-杂键的形成合成杂环化合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

镧、铈改性介孔氧化铝对氟离子的吸附 下载:87 浏览:445

刘德坤 刘航 杨柳 罗永明 韩彩芸 《新材料》 2019年10期

摘要:
以La、Ce为改性物负载至其他载体表面作为高效除氟吸附剂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将La和Ce负载到介孔氧化铝(MA)却少见报道。本研究制备了La和Ce改性介孔氧化铝并将其用于氟的去除。采用N2吸脱附等温线、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该吸附剂的结构性质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吸附剂接触时间、初始浓度和溶液pH等吸附条件对氟离子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在15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此时La/MA的氟去除率达92. 2%,吸附氟容量大小为La/MA> Ce/MA> MA;氟吸附量随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pH值为5~9时,除氟效果较好;吸附等温线方程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La/MA的氟离子最大吸附容量为27. 9 mg/g;共存阴离子对氟吸附的影响程度为CO32-> SO42-> NO3-> Cl-。最后比较了吸附前后的FTIR,可以看出La/MA对氟离子去除效果最佳。

等离子喷涂-物理气相沉积7YSZ热障涂层高温氧化过程中的阻抗谱分析 下载:82 浏览:464

陈文龙1 刘敏2 张吉阜2 邓子谦2 肖晓玲1 唐维学1 《新材料》 2019年10期

摘要:
采用等离子喷涂-物理气相沉积(PS-PVD)在预处理的粘结层表面制备了柱状结构的7YSZ热障涂层,并在大气环境下测试了该涂层在950℃的静态高温氧化性能。利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仪(EDS)等对热障涂层进行了表征,并采用阻抗谱分析研究了该涂层在高温氧化过程中的结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7YSZ热障涂层是由二次柱状晶及其纳米间隙、柱状枝晶间孔隙和分布在枝晶上的微纳米固态颗粒组合形成。阻抗分析表明,热生长氧化物(TGO)层在高温氧化150 h后氧空位含量减少,致密度增加。在高温氧化过程中,二次柱状晶的内部结构没有发生明显改变。此外,氧化过程中YSZ层内形成的烧结收缩裂纹是导致YSZ晶界电容值减小、电阻值增加的主要原因。

在内衬材料中添加氢氧化铝提升长水口的抗热震性:内衬材料显微组织与性能及长水口颈部最大热应力数学模型 下载:82 浏览:461

田响宇1,2 尚心莲1 李红霞1 王新福1 刘国齐1 杨文刚1 于建宾1 《新材料》 2019年10期

摘要:
本工作旨在通过向内衬材料中加入氢氧化铝来提升长水口部件的抗热震性。以氧化铝空心球、烧结刚玉为主要原料,配以不同含量的α-Al2O3微粉和干基氢氧化铝,经过预混、成型、热处理,制备了一系列长水口内衬材料。利用XRD和SEM进行显微组织分析,发现氢氧化铝含量的变化并未改变内衬材料的相组成,材料中氢氧化铝呈孤岛状分布。对内衬材料开展了若干力学及热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氢氧化铝含量的增加,内衬材料体积密度降低,气孔率升高,常温抗折强度、弹性模量、热导率和热膨胀系数均降低。之后通过有限元法与回归分析,进一步建立了内衬材料热膨胀系数α、弹性模量E、热导率λ三种因素与复合长水口颈部最大热应力σmax之间的数学模型,在该模型中,σmax与α、E和λ之间呈交叉线性关系。结合力学、热学性能测试结果,借助所得数学模型,预测氢氧化铝含量与σmax呈负相关关系(即与长水口抗热震性呈正相关关系)。最后,对比了普通硅质长水口内衬与Al2O3-Al(OH)3体系内衬的实际使用效果,前者与后者的侵蚀速率分别为0. 049 mm/min和0. 032mm/min。

氧化对Cr25Ni35Nb与Cr35Ni45Nb合金组织和磁性的影响 下载:83 浏览:445

郭景锋1 曹铁山1 程从前1 王富岗1 孟宪明2 赵杰1 《新材料》 2019年9期

摘要: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分析了Cr25Ni35Nb和Cr35Ni45Nb两类合金长期服役后的氧化行为以及其对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服役后形成的氧化层主要由Cr2O3、SiO2、Fe2O3组成,并且氧化膜发生了破裂,外壁和内壁氧化膜的破裂分别是Cr2O3在高温下的不稳定性和周期性的结焦/清焦所造成的;裂解炉管内壁和外壁均出现了氧化层、贫碳化物区、碳化物区,外表层为连续的Cr2O3氧化层,SiO2则在贫碳化物区沿晶界分布;氧化前两种奥氏体耐热合金均为顺磁性结构,经氧化后形成的贫碳化物区中,基体的Cr含量较低,因而转变为铁磁性结构,其饱和磁化强度均超过20 emu/g。因此,氧化也是乙烯炉管长期服役后转变为铁磁性结构的重要因素。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纳米发泡材料的制备:胶束尺寸对发泡行为的影响 下载:89 浏览:468

郑晓平1 王璠1 吴志昂1 龚莉雯1 包锦标1 王市伟2 《新材料》 2019年7期

摘要: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固态发泡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纳米发泡材料,通过添加两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PS-b-PMMA)来调控共混物的胶束尺寸,系统研究胶束尺寸对发泡行为的影响。首先,根据嵌段"自组装"的特性,通过控制嵌段质量比制备出不同胶束尺寸的原始样品。通过透射电镜(TEM)观察可知,胶束尺寸随嵌段质量比增加而变大。其次,利用扫描电镜(SEM)探索了胶束尺寸对其发泡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胶束尺寸对泡孔形貌有显著影响,胶束尺寸过小反而会导致大小孔形貌出现,只有当胶束尺寸与泡孔尺寸为一个数量级时,才能得到均匀分布的泡孔;此外,研究还发现增大胶束含量有助于得到倍率高且泡孔均匀的纳米孔径发泡材料。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早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下载:84 浏览:437

韩俊娅1 张晓丽2 《诊断医学》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早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早期HIE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基础治疗以及胞二磷胆碱、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接受GM1治疗,现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 (1)治疗前,两组患儿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脑白质区低密度病灶CT值、血清人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ABA评分、脑白质区低密度病灶C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MMP-9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愈10例、显效27例、有效7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17例、有效15例、无效9例,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M1治疗早期HIE患儿的疗效确切,其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神经功能缺损。

转炉吹氧法生产中碳铬铁试验研究 下载:88 浏览:494

马川 《冶金学报》 2018年12期

摘要:
对中碳铬铁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对比分析,重点对吹氧法生产中碳铬铁的冶金原理进行了描述,同时对转炉吹氧法生产中碳铬铁的试验过程进行了叙述和总结,提出了后续的工作方向和注意事项。

次氯酸钠-氢氧化物处理钢铁工业含锌含氰废水的实验研究 下载:75 浏览:491

祝洪芬 《冶金学报》 2018年11期

摘要:
以某钢铁企业高炉煤气洗涤水为研究对象,探讨次氯酸钠—氢氧化物对钢铁工业含锌含氰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显示,次氯酸钠—氢氧化物沉淀法对含锌含氰废水有较高的去除率,最佳工艺条件为pH为9~10之间,温度为30℃,有效氯含量α=600 mg/L,搅拌反应时间为30 min,总氰化物和锌离子的去除率分别为99.74%和100%,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POSS/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下载:86 浏览:441

高党鸽1,2 王平平1,2 吕斌1,2 马建中1,2 《新材料》 2019年3期

摘要:
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具有中空刚性的笼型或半笼型结构,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粒子,不仅综合了无机组分和有机组分的优点,还具有两者协同效应产生的新性能,成为分子结构设计中最具潜力的选择。当POSS以分子水平或纳米级聚集体较好地分散于聚合物基体中时,能有效提高材料的热性能、力学性能、磁性能、声学性能、表面性能等,使其在生物医学、催化剂、光学材料和介电材料等领域得到快速发展。POSS的制备方法对POSS/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能影响巨大。早期POSS/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技术不成熟,主要以物理法为主。该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存在纳米粒子分散不均匀、易团聚的问题,从而影响材料的性能。近年来,研究者不仅关注POSS的结构对复合材料性质的影响,还在不断创新与研究合成技术。随着对POSS结构中Si原子上取代基和高分子链精确控制的实现,化学法制备POSS/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大大提高了POSS与聚合物基体的相容性。研究者通过不同的化学法已经能够获得具有明确化学结构及各异官能基团的POSS/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采用核磁共振氢谱、飞行时间质谱、硅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广角X射线衍射等多种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同时还能将POSS以主链、侧链或端基的形式引入聚合物体系中,形成不同拓扑结构的POSS/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如接枝型结构、串珠型结构或星型结构等。化学法有利于充分发挥POSS的优异性能,大幅提高POSS/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效率,为进一步探究POSS/聚合物结构与功能复合材料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对POSS的分子结构、性能及POSS/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结构、制备方法等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POSS/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共混法、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乳液聚合法、点击化学法、静电纺丝法等。针对POSS/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进一步的发展方向,笔者认为如何确保POSS在不同聚合物基体中的良好分散性仍然是首要解决的问题;采用更多的表征手段获得复合材料的相关信息,探究POSS上取代基反应程度与复合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对于更有效地发挥复合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常熟市城区兴福片区断头浜水环境生态修复实践 下载:64 浏览:353

钱龙1,2 檀颖1 谢忱2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19年12期

摘要:
单一活水措施目前已难以满足城市水环境生态综合修复需求,迫切需要探索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理措施。本文以江苏省常熟市断头浜水环境生态治理为例,针对断头浜水体流动性差等特点,采用了"截污控源、内源治理、活水循环、清水补给、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的技术路线对常熟市城区兴福片区花园浜进行了综合水环境生态修复,形成了一套常熟市断头浜黑臭河道水环境治理的工程与自动化系统集成技术,以期为其他城市水环境治理,尤其是平原河网地区的断头浜水环境生态治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氧化石墨烯对水泥基自流平砂浆性能的影响 下载:81 浏览:439

张则瑞 吴建东 杨敬斌 周建和 李东旭 《新材料》 2019年3期

摘要:
通过氧化和超声波分散制备了浓度为7. 4 g/L的氧化石墨烯(GO)分散液,研究了不同GO掺量条件下硅酸盐体系自流平砂浆及其硬化体的流动度、凝结时间、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并借助XRD、SEM和MIP等手段分析其改性机理。实验得出GO的最佳掺量是0. 04%(质量分数)。在该掺量下,相比未掺GO的空白样,水泥基自流平砂浆的流动度与凝结时间稍有降低,28 d抗折、抗压强度和耐磨性能分别提高38. 9%、27. 7%和48. 8%。28 d试样的氯离子渗透性能较空白样降低了98. 5%。微观测试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能够促进硅酸盐水泥的水化进程,调控水泥水化产物的微观结构,从而提高水泥基自流平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等。

典型磁性材料价电子结构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下载:56 浏览:404

唐贵德1,2 李壮志2 马丽2 吴光恒1 胡凤霞1 《现代物理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目前在磁性材料磁有序现象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交换作用、超交换作用和双交换作用模型形成于1950年代及其以前,这些模型都涉及材料中的价电子状态,但那时还没有充分的价电子状态实验依据. 1970年代以来,有关价电子结构实验结果的报道越来越多,这些实验结果表明传统的磁有序模型需要改进.首先,大量电子谱实验表明,在氧化物中除存在负二价氧离子之外,还存在负一价氧离子,并且负一价氧离子的含量可达30%或更多.这说明以所有氧离子都是负二价离子为基本假设的超交换和双交换作用模型需要改进.其次,一些实验证明,铁、钴、镍自由原子的一部分4s电子在形成铁磁性金属的过程中变成了3d电子,这为探讨金属磁性与电输运性质的关系提供了依据.此外,即使在现代的密度泛函计算中,仍不能给出磁性交换作用能的函数表达式,只能采取各种不同模型进行模拟计算,从而使磁性材料的模拟计算遇到严重困难.寻求一个磁有序能的函数表达式可能是解决这个困难的途径.这些研究表明磁性材料价电子结构研究面临着重大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首先介绍一些典型的实验例证,然后介绍了基于这些实验结果的一套典型磁性材料的磁有序新模型,随后介绍了基于新模型的磁性材料价电子结构与旧模型的主要区别,最后指出了未来研究工作面临的挑战.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