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鲤疱疹病毒Ⅱ型ORF4蛋白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分析 下载:62 浏览:376

孟少东1,2 姜新宇2 葛恒2 胡光耀2 杨大佐1 张家林2 李强2 《中国水产学报》 2021年4期

摘要:
为进一步研究鲤疱疹病毒Ⅱ型(Cyprinid herpesvirus 2, CyHV-2)ORF4蛋白的功能,通过PCR扩增CyHV-2 ORF4基因,并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FastBac HTA-ORF4,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DH10 Bac感受态细胞后获得重组杆粒Bacmid-ORF4;采用脂质体法转染Sf9细胞后,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和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采用His亲和层析柱纯化重组蛋白,并通过小鼠免疫试验分析其免疫原性。结果表明:转染72h后Sf9细胞逐渐呈现出细胞变圆、细胞核明显增大的形态变化;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Sf9细胞中出现了明显的绿色荧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纯化的CyHV-2 ORF4蛋白能够与抗His单抗发生特异性反应;小鼠免疫试验显示,纯化的CyHV-2 ORF4蛋白能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研究表明,本研究中获得的CyHV-2 ORF4蛋白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为CyHV-2 ORF4蛋白的功能解析提供了良好材料。

广西柳州地区9810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下载:84 浏览:522

蔡鹏飞 许泽辉 王敬仁 严提珍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分析广西柳州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结果,为HPV疫苗在柳州地区的应用提供流行病学参考。方法提取患者样本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HPV亚型。结果 9 810例样本中检出HPV阳性样本1 396例,阳性检出率为14.23%;检出HPV高危型1 001例(10.20%),HPV低危型395例(4.03%);在不同年龄段中,HPV检出率最高为<20岁组(59.46%),最低为>60岁组(0.00%);1 396例HPV阳性样本中,单一检出1 202例,混合检出147例(以双重检出为主)。结论广西柳州地区HPV分布有型别和年龄差异,应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本地区的HPV疫苗。

人腺病毒-B55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方法的建立 下载:97 浏览:526

董磊1 刘娟2 艾现印3 马红雨1 全首祯1 姜涛4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构建人腺病毒(HAdV)-B55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方法,并验证其检测性能。方法采用Beacon Designer 7软件设计针对HAdV-B55 Hexon基因序列的特异性引物,建立HAdV-B55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方法,并评估其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建立了检测HAdV-B55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方法,反应敏感性为0.08 PFU/反应体系,且特异性良好,与相关HAdV B组病毒均未检测到交叉反应。结论成功建立了针对我国HAdV-B55的特异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为HAdV-B55的快速检测及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福州地区体检女性HPV感染及基因亚型分析 下载:95 浏览:503

杨阳1 陈良远2 曹鹏驹3 陈少婷2 张秋琴2 黄春莉3 吴秋妹3 陈发林2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其基因亚型分布特点,为该地区宫颈癌的预防、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2月—2017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18 542位体检女性宫颈脱落细胞样本,采用通用引物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流式荧光杂交分型法检测HPV的27个基因亚型。结果18 542例样本中HPV阳性2 902例,阳性检出率为15.7%。27个基因亚型均被检出,高危型居前4位的依次为52、58、53和16型,低危型居前4位的依次是61、81、44和55型;单一感染2 267例(78.1%),二重感染493例(17.0%);不同年龄段女性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州地区体检女性HPV感染高危型别为52、58、53和16型,以单一感染和二重感染为主。加强对50岁以上女性的HPV筛查工作,对于宫颈癌的预防及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223 浏览:3357

陈韵鸿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12期

摘要:
目的:充分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后对于青少年心理状况所造成的影响,并在探究具体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及时采取有效应对策略以改善其心理状况。方法:选取北京第四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共500例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相应的人数分别为125、185、190人。因疫情期间不便于组织大规模的线下问卷调查活动,本次研究主要是以网络问卷填写的方式完成的。问卷内容主要是从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中筛选得到,其中涉及青少年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情绪波动、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心理状况调查问题,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汇总分析,最终总结出新冠疫情期间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并针对性地地提出了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的有效策略。结果:通过对网上问卷测评结果的汇总分析可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所调研的各年级初中学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状况,诸如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性不良、心理不平衡等,其中初一、初二、初三各年级存在抑郁心理的学生占比分别为30.4%(38)、33.5%(62)、35.8%(68)。整体上存在焦虑、学习压力、适应性不良心理的青少年占比分别为68.2%、50.4%、37.2%。结论:结合问卷调查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测评结果可知,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于青少年群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尤为显著,诸如抑郁、焦虑、适应性不良等消极心理状况无疑会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及正常学习状态。对此,必须基于其心理健康状况具体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方案,以使青少年能够于疫情期间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乙型肝炎病毒YMDD突变室间质量评价调查品制备及应用 下载:88 浏览:506

蒋玲丽 肖艳群 王雪亮 鲍芸 杨依绡 王华梁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制备乙型肝炎病毒(HBV)YMDD突变室间质量评价(EQA)调查品,评估上海地区临床实验室检测HBV YMDD突变的能力。方法筛选HBV DNA>5×104 IU/ML的临床样本,经稀释制成含HBV YMDD不同突变类型的样本盘。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高温连接酶反应(LDR)和测序法筛选EQA候选样本,并采用PCR评估样本均匀性和稳定性。2017年2次EQA各制备5份样本,要求参评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检测样本并上报检测结果。对回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7年2次EQA分别收到12份和10份有效回报结果,66.67%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完全正确。HBV YIDD、YVDD、YIDD+YVDD和YMDD不同突变样本的检测符合率分别为90.63%、86.36%、77.27%和88.24%。结论制备的调查品均匀、稳定,可用于EQA;部分临床实验室HBV YMDD突变检测能力尚需提高,应加强质量控制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基孔肯雅热IgG抗体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初步评价 下载:91 浏览:496

张培 梁克峰 李春缘 陈迪嘉 陈颖 龙管 文升 杨柳 陈月 任瑞文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1期

摘要:
<正>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引起,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全球约有40个国家流行,其典型临床症状有高热、头痛、肌肉关节痛、出血和出疹等[1]。我国多为输入性的散发病例[2]。2010年10月在广东省东莞市首次暴发聚集性疫情[3],导致数百人发病。本研究基于前期筛选的CHIKV特异性重组抗原CHIK23[4],采用免疫层析技术建立检测CHIKV IgG抗体的快速检测试纸条。

“和中化湿”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分析 下载:69 浏览:423

徐克菲1 邓丽华2 李高文3 张雪荣4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7期

摘要:
中医学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是由"寒湿疫"引起,感染者多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常伴有纳差、腹泻、呕恶等消化道症状,舌苔厚腻。主要是因为感受"湿毒之邪",湿邪闭肺困脾,气机升降失司,病位在肺、脾,可波及心、肝、肾等部位,因此治疗上应以"祛湿"为主要治疗原则。在诊治大量临床病例的基础上,提出应用"和中化湿"法指导治疗,强调既要注重化湿祛邪,又要注重顾护中焦脾胃,实践证明该治法在改善患者症状、缩短病程等方面疗效突出。

夏天无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 下载:59 浏览:404

吴晨魏 昀葛珊 高慧琴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6期

摘要: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讨论夏天无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IP和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得到COVID-19的疾病靶点,并在TCMSP数据库检索夏天无的成分并参照筛选标准:OB≥30%和DL≥0.18筛选活性成分,借助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其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再通过VENNY2.1平台映射夏天无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COVID-19疾病靶点的相同部分以获得重要靶点,并使用Cytoscape3.2.1软件将其与活性成分与重要靶点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重要靶点-疾病"网络以分析核心靶点和重要成分;同时,借助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以辅助筛选核心靶点;最终将核心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和Cytoscape3.2.1软件,得到相关KEGG信号通路和Go生物过程并筛得核心成分。以此为基础,分析核心成分对SARS-CoV-2病毒的COVID-19(6y84)构型的分子对接情况。结果:1)检索得到723个与COVID-19相关的疾病靶点;2)检索得到夏天无含有8个活性成分,可作用于853个(400种)靶点;3)夏天无可作用于COVID-19的重要靶点75个;4)夏天无可作用于COVID-19的核心靶点35个;5)得到与核心靶点相关的KEGG通路共17条,其中P<0.01的重要信号通路共有4条,P<0.01的生物过程53条。核心成分可与COVID-19(6y84)形成构象能量较低、结构稳定的对接。结论:夏天无具备治疗COVID-19的成分物质基础,值得进一步研发。

从中医“治未病”理论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中医预防 下载:78 浏览:411

张燕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6期

摘要:
中医学"治未病"的先进防病理念,涵盖了疾病发生的各个阶段。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预防和救治当中,中医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有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4个层次。从这4个层次出发可以得出,对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普通人群应采取存正气、避邪气的预防方法;对于医学观察人群、高危人群应采取主动出击,治疗萌芽状态的预防方法;对于已病人群应采取积极中医药治疗确保轻型患者不向普通型转化,普通型患者不向重型转化,重型患者不向危重型转化的预防方法;对于治愈出院人群应采取调养生息,防止复发的预防方法。

基于“有是症,选是穴”探讨艾灸干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思路和选穴分析 下载:69 浏览:440

张佳乐1 杨莉2 鲜天才3 杜佳4 翟煦5 王柳青6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6期

摘要:
目的:基于"有是症,选是穴"的思路,探讨艾灸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症状干预和选穴思路。方法:通过参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的症状和中国针灸学会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针灸干预的指导意见(第一版)》中的选穴方案,并在查阅艾灸对相关症状的干预文献基础上,对艾灸干预COVID-19的选穴思路进行对比归纳和分析。结果:针对发热的症状,可以选用大椎、曲池穴;咳嗽可以选用大椎、肺俞、定喘穴;乏力可以选用足三里、关元、气海穴;针对上消化系统的不适,可以选用中脘、足三里、天枢等穴位。结论:在参考既往诊疗方案的基础上,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病情进行辨证论治,选择相应的穴位,才符合艾灸疗法的临床应用规律,提高临床疗效,同时也体现了"有是症,选是穴"的辨证思想。

PDCA联合ABC管理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下载:69 浏览:339

刘佳潞 钟玉苑 梁宝玲 《临床医学杂志》 2018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PDCA联合ABC管理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18例CHB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采用PDCA联合ABC管理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结果:观察组患者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抑郁、恐怖、精神病性症状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心理状态调整、遵医用药、饮食调节、良好生活习惯、定期复诊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联合ABC管理健康教育能够降低CHB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改善其遵医行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分期论治经验浅析 下载:66 浏览:538

张乐乐 李辰 李健 周玲玲 李红梅 袁海鑫 何新立 叶鹏飞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6期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病因属性为"湿毒之邪",基本病机是湿毒闭肺,升降失司,甚则内闭外脱。据此研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机核心是"湿毒";以"湿、热、毒、虚"为特点;病位在肺脾;治当"宣肺、解毒、化湿、清热"为原则。围绕"紧扣病因病机,以国家方案为基础,但不拘泥于方案"的思路,提出"辨证施治与经验用药相结合"的治疗理念。在临证的基础上将新冠肺炎分为医学观察期、临床治疗期(寒湿郁肺型)、临床治疗期(疫毒闭肺型)、临床治疗期(内闭外脱型)、临床治疗恢复期(脾肺气虚型),在各个时期针对证型辨证论治,并且在临床治疗的同时还应增加精神、心理调治。

罗非鱼湖病毒核蛋白的克隆表达、抗体制备及其组织分布 下载:73 浏览:500

苏国茂 秦真东 李嘉波 周萌 莫金凤 张凯 梁日深 吴灶和 赵丽娟 林蠡 《水产研究进展》 2020年3期

摘要:
近年来罗非鱼湖病毒(TiLV)在多个国家流行,对世界罗非鱼养殖业造成严重威胁。中国是罗非鱼第一养殖大国,尽管我国大陆还没有TiLV的正式报道,鉴于吉富罗非鱼是我国重要的罗非鱼养殖品种,其对TiLV的感染特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采用TiLV对吉富罗非鱼进行人工感染,随后在肝脏组织中克隆和测定了TiLV第6片段基因。罗非鱼湖病毒第6片段基因cDNA全长1 044 bp,开放读码框(ORF)为954 bp,编码317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36.38 ku;5′非编码区(NCR)为19 bp,3′非编码区(NCR)为972 bp。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蛋白属于TiLV核蛋白(NP)。随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和提纯了GST融合NP蛋白,在新西兰大白兔上制备了多克隆抗体。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抗体效价为1∶51 200,且抗体可特异性识别感染组织中的病毒NP蛋白。对吉富罗非鱼不同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发现肝脏组织坏死并形成合胞体,脾脏部分细胞出现空泡、坏死,含铁血黄素增多,头肾细胞坏死,鳃丝上皮细胞明显解离脱落,鳃小片黏连,脑组织细胞肿大。通过蛋白印迹法(WB)和免疫组化(IHC)对人工感染TiLV的吉富罗非鱼不同组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NP蛋白在肝脏、脑、体肾和头肾等组织中均有表达,以肝脏组织中表达量最高。为了解吉富罗非鱼对TiLV的免疫反应,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测定免疫因子TNF-α和TGF-β在主要免疫器官脾脏和头肾组织中的表达。研究表明,在感染早期(感染后12~24 h),病毒可显著抑制TNF-α和TGF-β在脾脏和头肾中的表达,可能通过抑制宿主这些免疫因子来促进病毒自身早期的复制。本研究将为进一步解读TiLV的致病机理及其高效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三疣梭子蟹C-型凝集素CTL5基因的克隆及在病原刺激下的免疫应答 下载:51 浏览:395

阎德平1,2 吕建建3,2 题兴斌2 张文1,2 张云滨2 宋柳2 刘萍3,2 《中国水产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为明确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C-型凝集素CTL5的结构和功能,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RACE)技术克隆获得三疣梭子蟹C-型凝集素CTL5基因(PtCTL5)的cDNA全长。结果表明:PtCTL5基因全长为1026bp,包含732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了243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6000,为半乳糖结合型凝集素;Blast分析显示,PtCTL5氨基酸序列与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 CTL的一致性最高,为41.84%;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PtCTL5与已发表的三疣梭子蟹的另4种C-型凝集素亲缘关系较远;胚胎及幼体不同发育时期的定量分析表明,PtCTL5在溞状幼体Ⅲ期表达量最高,在胚胎发育的心跳期表达量最低;组织表达分析显示,PtCTL5在血细胞中的表达量最高,肝胰腺中次之;人工注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后,PtCTL5在血细胞和肝胰腺中的表达量均于72h时达到峰值;而注射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后,PtCTL5在血细胞和肝胰腺中的表达量分别于72、12h达到峰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C-型凝集素在三疣梭子蟹先天免疫中具有一定的功能,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解析三疣梭子蟹免疫应答机制提供参考。

EB病毒感染患儿淋巴细胞亚群特征和EBV DNA载量分析 下载:87 浏览:514

荣婷婷 王维维 王娟娟 章黎华 沈立松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EB病毒(EBV)感染引起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并检测EBV感染患儿血清EBV DNA的载量。方法选取17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IM组)、18例慢性活动性EB病毒(CAEBV)感染患儿(CAEBV组)和15名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EBV DNA载量,采用Kruskal-Wallis H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分析,Spearman法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IM组淋巴细胞比例和计数、CD4+T细胞计数、CD8+T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中CD8+T细胞比例和计数的中位数分别高达61.5%和5 217个/μL,自然杀伤(NK)细胞、CD19+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AEBV组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NK、CD4+T、CD8+T 4种细胞计数2个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CD8+T细胞计数明显低于IM组(P<0.05)。IM组和CAEBV组EBV DNA载量中位数分别为3.60×103和1.25×104拷贝/m L,2个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IM组和CAEBV组EBV DNA载量与淋巴细胞亚群数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 IM患儿与CAEBV感染患儿的淋巴细胞亚群特点有很大不同,IM患儿CD8+T细胞大量增殖是淋巴细胞计数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综合血清EBV DNA载量与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有助于IM与CAEBV感染的鉴别诊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用护目镜起雾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下载:26 浏览:693

张加丽 王会岭 吉永虹 赵甜 《医学研究杂志》 2025年4期

摘要:
针对全面防护时医用护目镜容易出现雾气的问题,探讨在佩戴护目镜之前做好防雾处理,采用涂抹碘伏、涂抹洗手液擦拭镜片、防雾喷剂涂抹镜片的处理措施延长护目镜起雾时间。提高医护人员工作过程中的能见度、工作效率、工作安全性。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VP2蛋白酵母表面展示系统的建立 下载:90 浏览:515

贺文斌1,2,3 徐黎明2 赵景壮2 刘淼2 任广明2 卢彤岩2 尹家胜2 《中国水产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为了将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ous,IPNV)的主要保护性抗原及IPNV检测和疫苗开发的主要靶基因——VP2蛋白展示于酵母细胞表面,本研究中基于IPNV VP2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IPNV ChRtm213的R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然后将扩增产物连接到酵母表面展示载体pYD1上构建了重组质粒pYD1-VP2,将重组质粒转化至酵母EBY100感受态细胞中,得到含有重组质粒的酵母菌EBY100/pYD1-VP2,再向EBY100/pYD1-VP2中加入半乳糖进行VP2蛋白的诱导表达,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对VP2蛋白的酵母表面展示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半乳糖诱导后VP2蛋白在酵母细胞表面获得了成功表达;细胞免疫荧光分析显示,重组酵母诱导表达后出现特异性绿色荧光,并且在一定时间内荧光强度与诱导时间成正相关,诱导24、36、48h组及对照组(48h)各组之间荧光酵母比例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IPNV VP2蛋白已经被酵母细胞高效表达并且成功展示于酵母细胞表面,本研究结果可为IPNV口服活载体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85 浏览:534

钟益刚 郑永科 姚勇伟 王剑荣 潘金波 王晨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分析。方法2020年2月10日至3月4日,纳入杭州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接管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E1-3重症病区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患者61例,记录分析患者的入院基线资料、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入院初期心血管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 61例重症NCP患者中,发展至危重症8例(13.1%),男7例(87.5%),女1例(12.5%),其中转至ICU治疗6例(75%),死亡5例(62.5%),仍为重症组53例(86.9%)。61例NCP患者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34.4%)、糖尿病(14.8%)、吸烟(21.3%)以及心血管疾病史(13.1%),其中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均高于一般人群。此外,分析所有重症患者入院初期心血管相关的实验室指标,平均C反应蛋白(CRP)水平(35.9±52.9)mg/L、D-二聚体(D-D)水平(1.65±3.73)μg/m L、脑钠肽(BNP)水平(153.1±219.5)pg/m L、高敏肌钙蛋白I(hs-TNI)水平(15.8±78.8)pg/m 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0.8±0.9)ng/mL,其中CRP及D-D水平均高于正常值,而进展至危重症的8例NCP患者上述所有指标均高于正常值。结论 61例重症NCP患者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入院初期心血管相关临床指标中平均CRP、D-D水平均高于正常值,进展至危重症的患者中hs-TnI、BNP升高明显,尤其是hs-TnI显著升高可能与心肌损伤相关,死亡风险更高。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sVAP-1与肝功能指标及血清HCV RNA载量的相关分析 下载:94 浏览:502

于宏亮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溶性血管黏附蛋白1(s VAP-1)水平与肝功能指标及血清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研究组)及207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CV RNA载量,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人血清s VAP-1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项肝功能指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研究组血清s VA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0 IU/L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s VAP-1水平明显低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0 IU/L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0.01);Child-Pugh分级为C级的患者s VAP-1水平明显高于A、B级患者(P<0.05)。血清s VAP-1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32、0.749,P<0.01),与白蛋白呈负相关(r=-0.152,P<0.05),与血清HCV RNA载量无明显相关性(r=0.087,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s VAP-1水平明显升高,与肝细胞炎性损伤呈正相关。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