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录用
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对寄生水霉的体外抑制作用
下载:63 浏览:408
摘要:
为研究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rhamnolipid)对寄生水霉Saprolegnia parasitica的体外抑制作用,开发水生动物水霉病的新型绿色防控制剂,采用倍比稀释法、菌丝生长速率法、菌丝干质量法和孢子萌发试验对鼠李糖脂抑制寄生水霉的活性进行检测,通过测定寄生水霉菌体电导率,研究鼠李糖脂对寄生水霉菌体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并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鼠李糖脂对寄生水霉菌丝体形态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鼠李糖脂对寄生水霉菌丝和孢子的最小抑制浓度(MIC)分别为125、15.625mg/L;当鼠李糖脂质量浓度为15.625mg/L时,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59.84%、85.70%,且鼠李糖脂对寄生水霉菌丝生长抑制率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均随鼠李糖脂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电导率试验显示,鼠李糖脂使寄生水霉菌体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以15.625mg/L鼠李糖脂处理寄生水霉孢子10h后,电导率升高了39.57%,以125mg/L鼠李糖脂处理寄生水霉菌丝体6h后,电导率升高了68.10%;形态观察显示,鼠李糖脂对寄生水霉菌丝体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研究表明,鼠李糖脂对寄生水霉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本研究结果可为研制绿色新型水生动物水霉病防控制剂提供新的思路。
淡水池塘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对氮磷的净化效果
下载:51 浏览:434
摘要:
为开展池塘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处理技术的研究,以湿地(芦苇、香蒲、菱角)、水生动物(梭鱼)净化塘、水生植物(凤眼莲、蕹菜)净化塘作为净化功能区,构建池塘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按照养殖池塘与尾水处理系统面积比为9.8∶1设置,在试验周期内,对13个养殖池塘(5hm2)排放养殖尾水中总氮(TN)、总磷(TP)进行尾水处理系统各级沿程监测。结果表明:2019—2020年,养殖尾水处理系统进水中TN、TP质量浓度分别为(2.025±1.031)、(0.627±0.734)mg/L,经处理后排放水中TN、TP质量浓度分别为(1.323±0.427)、(0.427±0.369)mg/L,两年间TN、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4.67%、31.89%,系统整体对TN、TP的净化效果显著;系统各级沿程对TN、TP的去除均符合一级动力学,养殖尾水依次流经净化功能区,去除率逐级升高。研究表明:水生动物净化塘对TN的净化效果显著,多种水生植物组合的净化塘对TN、TP的净化效果均显著;随季节演变,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对较高含量的TN、TP仍能保持良好的净化效果,水生植物净化塘在秋季对TN、TP净化发挥了关键作用。
循证护理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337 浏览:3677
摘要:
目的: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本实验简要分析此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以2020年6月份至2021年6月份为时间点,选择这段时间内医院接收的肠胃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68例,按照随机性的原则将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模式。实验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护理质量高达91.17%,对照组的护理质量仅为82.3%,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此之外,实验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护理来说,循证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传统的护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循证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以及不良情绪,因此深受现代人们的欢迎,目前,循证护理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强化心理护理对创伤性脑出血患者康复效果的作用分析
下载:118 浏览:1390
探讨中医综合护理技术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31 浏览:497
摘要:
目的:分析中医综合护理技术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应用中医综合护理技术护理)和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西医护理),对比两组干预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和焦虑抑郁评分改善情况以及总体疗效、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前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和焦虑抑郁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和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胃脘痛患者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和焦虑抑郁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脘痛患者总体疗效、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胃脘痛患者(P<0.05)。结论:中医综合护理技术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证候评分和焦虑抑郁心理,并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胃脘痛患者中推广应用。
不同给药方式对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麻醉效果的影响
下载:332 浏览:3467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给药方式对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3月-2022年5月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共102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两组均给予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其中,对照组51例的产妇给予单向注射,观察组51例给予双向注射。比较两组麻醉前、麻醉后即刻、麻醉后5 min、麻醉后15 min、手术结束五个时间点中的心室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补液量、镇痛效果评分、新生儿1分钟和5分钟阿氏评分、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在麻醉前、麻醉后即刻、麻醉后5 min、麻醉后15 min、手术结束五个时间点中的心室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补液量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镇痛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1分钟和5分钟阿氏评分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给药方式对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麻醉效果的影响大,其中,双向注射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相对于单向注射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镇痛效果好,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牵拉痛等不良反应。
健康教育应用于心脏介入导管室护理的必要性和效果研究
下载:375 浏览:3773
摘要:
目的 分析在心脏介入导管室护理工作中展开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在医院接受心脏介入导管诊疗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n=41),分别展开常规护理(对照组)及额外的健康教育(研究组),观察两组护理情况。结果 遵医行为方面,研究组良好作息、规范用药、手术配合、按时复查分别为92.68%(38/41)、92.68%(38/41)、97.56%(40/41)、95.12%(39/41),高于对照组75.61%(31/41)、80.49%(33/41)、85.37%(35/41)、73.17%(30/41),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分别为(40.22±3.98)分、(42.85±4.21)分,低于对照组(48.74±4.53)分、(51.48±4.76)分,P<0.05;研究组睡眠障碍、睡眠效率、催眠药物、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分别为(0.97±0.28)分、(1.27±0.36)分、(0.43±0.06)分、(1.21±0.33)分、(0.84±0.22)分、(1.49±0.42)分、(1.08±0.33)分,低于对照组(1.26±0.41)分、(1.65±0.52)分、(0.50±0.09)分、(1.76±0.48)分、(1.17±0.35)分、(1.84±0.63)分、(1.47±0.45)分,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56%(40/41),高于对照组82.93%(34/41),P<0.05。结论 健康教育有助于缓解心脏介入导管室患者负面情绪,强化患者依从性,值得推荐引用。
中医辨证联合西药治疗小儿肺炎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26 浏览:457
心理护理模式对糖尿病并发脑卒中偏瘫患者干预的效果
下载:97 浏览:933
摘要:
目的 对糖尿病并发脑卒中偏瘫的患者进行护理指导,通过心理护理模式来提升患者的配合度,缓解负面情绪对日常生活的干扰。方法 筛选我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神经内科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以随机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指导,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度及患者依从性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护理指导,一方面加强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并缓解其焦虑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临床护理路径在危重心血管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载:333 浏览:3572
摘要:
目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危重心血管病急救患者进行护理,探究更为高效和优质的护理服务方式。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到医院进行诊断的危重心血管病急救患者,利用随机的方式,抽取两组,一组是对照组(36例),使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另外一组是实验组,使用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运用常规护理模式患者进行对比,探究两组患者之间的护理时间和总体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抢救完成时间(28.1±13.14),明显的低于对照组(54.4±16.13),实验组护理质量总评分(94.4±7.75)分,明显的高于对照组(79.6±9.67)分,体现了可比性(P<0.05)。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16.67%,明显的高于实验组2.7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满意度97.22%,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总满意度83.3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的模式,不仅可以减少病情耽误的时间,还可以增强患者就诊的速度,以提高脑出血的患者的恢复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出现,让患者以良好的自信心,端正心态进行质量,为后续的质量提供良好的基础准备。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在危重症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265 浏览:2635
摘要:
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在危重症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将2021年2月—2022年2月在医院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和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研究组)的两组,各34例,观察两组护理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心电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0.11±2.68)h、(2.85±0.76)d、(3.14±0.97)d、(11.87±2.68)d,短于对照组(14.83±3.45)h、(4.11±1.14)d、(4.38±1.25)d、(15.33±3.41)d,P<0.05;体征指标方面,护理后研究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最大通气量分别为(92.78±5.61)次/min、(19.64±4.28)次/min、(98.12±1.26)%、(91.67±5.29)mmHg、(89.81±4.12)L/min,与对照组(86.82±4.74)次/min、(22.63±4.87)次/min、(96.74±1.08)%、(87.22±4.83)mmHg、(85.61±3.47)L/min存在差异,P<0.05;心功能方面,研究组LVEF、CO、SV及6MWD水平分别为(51.25±4.88)%、(4.81±0.62)L/min、(58.68±5.45)mL、(348.62±28.97)m,高于对照组(46.64±4.19)%、(4.17±0.43)L/min、(52.32±4.96)mL、(298.23±32.51)m,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8%(2/34),低于对照组20.59%(7/34),P<0.05。结论:对危重症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采取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住ICU时间,提升患者预后,值得推荐引用。
风险因素管理在发热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332 浏览:3582
摘要:
目的:探究在发热门诊护理工作中,风险因素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日期为2021年9月—2022年2月,将150例患者及科室32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展开常规管理(对照组)与风险因素管理(研究组)的两组,各组75例患者和20例护理人员,就两组管理情况展开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护理人员安全知识掌握度、预判能力、安全理智感、自身安全意识评分为(93.48±3.65)分、(91.27±4.14)分、(92.86±3.87)分、(93.86±3.59)分,高于对照组(83.48±4.87)分、(80.54±5.02)分、(84.66±4.69)分、(83.85±4.82)分,P<0.05;管理后,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基础理论知识、风险因素识别能力评分分别为(96.28±3.44)分、(95.87±3.63)分、(92.59±4.06)分,高于对照组(87.81±5.19)分、(88.04±5.03)分、(84.12±5.87)分,P<0.05;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33%(4/75),低于对照组18.67%(14/75),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33%(73/75),高于对照组85.33%(64/75),P<0.05。结论:在发热门诊护理工作中采取风险因素管理模式可促进护理人员综合素养提升,强化其安全意识,做好各项风险事件管控,从而减少不良情况发生,值得推荐引用。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老年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下载:85 浏览:1032
基于根本原因分析法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应用于胃癌手术 患者护理的效果
下载:267 浏览:3053
摘要:
目的:分析基于根本原因分析法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在胃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10-2020.10月,2年内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胃癌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和观察组(40例,实施基于根本原因分析法为指导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效率、自我护理能能力、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根本原因分析法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应用于胃癌手术患者护理中可取得明显更佳的效果,可显著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能力,促进肠胃功能恢复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有较高应用价值。
优质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333 浏览:3569
摘要:
目的:研究妇产科护理工作当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样本选择范围是自2021年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妇产科产妇,样本数是90例。回顾性分析产妇的临床资料,将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将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模式的产妇作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在实施护理干预之前,两组产妇的健康水平情况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实施干预之后,实验组产妇的心理健康状态改善情况更加良好,产妇在分娩及住院时间两个指标方面用时都显著比对照组短,发生剖宫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的情况都比对照组少,实验组服务质量水平对应评分都相对较高,获得了相对更高的满意度,经比较后发现,两组间数据都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护理工作当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产妇心理压力的改善,缩短分娩以及住院时间,还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获得更高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护理质量水平,值得推广和应用。
痔疮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下载:362 浏览:3841
摘要:
目的:讨论在痔疮的临床护理中,使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方法:现随机选取我院接诊的100例痔疮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时间区间为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以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分为实验组(50例)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50例)给予基础护理,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及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评分。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实验组环境舒适度、心理舒适度、生理舒适度评分均较高,对照组与之相比均较低,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护理前,实验组患者的焦虑(SAS)、抑郁(SDS)及VAS评分对比差异不大(P>0.05),组间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护理后,实验组SDS评分、SAS评分及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痔疮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效果明显,不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而且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护理质量,建议临床大力推广。
个性化心理护理模式在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下载:130 浏览:1198
外科微创手术联合术后护理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下载:38 浏览:572
摘要:
本研究通过对乳腺外科微创手术的临床应用及其发展进行详细的探讨。临床实验选择42例乳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人,观察组采取微创手术联合术后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手术联合术后护理。实验结果显示:采用微创手术的观察组在术后12h、24h、48h时的疼痛程度分别明显低于常规开放手术的对照组。而在心理状态方面,术后的观察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微创手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微创建组的感染、皮下水肿、活动性出血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开放手术组。在护理内容方面,观察组的护理专业度、护理全面性、护理知识讲解及护理自我感知程度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微创手术的护理效果更佳。在依从性方面,观察组的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及总依从率也均较对照组为高。在生活质量方面,经过微创手术干预后的观察组在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活力、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等方面的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综上,乳腺外科微创手术具有更好的临床效应,降低了术后疼痛感、改善了心理状况、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护理效果、增强了依从性以及提高了生活质量,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优质护理干预在肾小球肾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232 浏览:3354
摘要:
目的:深入分析肾小球肾炎患者经过优质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20年7月-2022年9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肾小球肾炎患者中任意择取120例予以观察,经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中共有60例应用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中另外有60例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态变化、遵医行为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1.7%,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生命活力评分均比对照组相同评分更高,组间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组间心理状态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评分,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遵医行为率为91.6%明显高于对照组遵医行为率66.7%,组间结果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呈更高比例,具体值分别是98.3%、78.3%,二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小球肾炎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后在对临床治疗可起到良好辅助作用,不仅对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有良好改善效果,同时促进患者遵医率升高,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方案。
个性化优质护理在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
下载:235 浏览:2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