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Rab19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下载:81 浏览:531

宋玲 张洪 冯豆 高洁芳 范月莹 《生物技术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Rab19属于Ras-GTPase基因家族成员,探讨Rab19表达在胃癌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从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下载胃癌数据集表达谱及临床病理特征资料。评估Rab19 mRNA在GC中的表达水平。通过Kaplan-Meier和Cox分析,确定Rab19在胃癌中的预后价值。使用TCGA数据集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以预测胃癌中Rab19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Rab19在胃癌中过表达(P <0.0001),且Rab19的表达与肿瘤分级和瘤体大小都有显著相关(P <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Rab19高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时间长相关(P <0.05)。Rab19表达可作为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P <0.005)。此外,过氧化物酶体、状腺癌、泛酸和Co A生物合成、鞘脂代谢、细胞凋亡、硒氨基酸代谢、Notch信号传导途径和子宫内膜癌相关的基因集与Rab19的高表达表型存在差异。[结论]Rab19在胃癌细胞中明显上调,有望成为胃癌的诊断和预后中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基于TCGA数据分析研究TMEM206在HCC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下载:68 浏览:502

宋玲 张洪 冯豆 高洁芳 范月莹 《生物技术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探讨TMEM206表达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从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下载肝细胞癌数据集表达谱及临床病理特征资料。采用KaplanMeier和Cox分析,观察TMEM206表达对肝细胞癌患者生存和预后的影响。使用TCGA数据集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结果]TMEM206在HC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 <0.000 1),并且TMEM206的表达与HCC的肿瘤分级、肿瘤分期都有显著相关。生存分析结果表明TMEM206表达越高,HCC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越短。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表明,TMEM206 mRNA的表达可能是判断HCC预后的有效生物标志物。GSEA鉴定了TMEM206在HCC中的高表达可能与泛素介导的蛋白质水解、胞吞作用、RNA降解、小细胞肺癌、癌症通路、胰腺癌、胞质DNA传感途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细胞周期等反应有关。[结论]TMEM206 mRNA高表达是肝细胞癌的诊断和预后中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全身麻醉联合胸肌神经阻滞或胸椎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下载:23 浏览:179

赵联齐 《诊断医学》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联合胸肌神经阻滞或胸椎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6例,均采乳腺癌根治术治疗,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试验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胸肌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应激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25min后(T2)以及手术完毕时(T3),试验组Cor、ACT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Glu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采取全身麻醉联合胸肌神经阻滞,可有效降低麻醉后患者的应激反应,并保持较好的麻醉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变化 下载:36 浏览:229

冯家豪 《诊断医学》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收治的胃癌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治疗,试验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两组围手术期纤维蛋白原、血小板、C反应蛋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前两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和C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试验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反应蛋白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术后凝血功能影响较大。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51 浏览:224

崔明利 《诊断医学》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AF)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1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接受TACE联合RAF治疗,对照组接受TACE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甲胎蛋白(AFP)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AF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F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采用TACE联合RAF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AFP水平。

纳米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药物递送领域的应用 下载:65 浏览:428

赖欣宜 王志勇 郑永太 陈永明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10期

摘要: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Frameworks,MOFs)是一类由金属离子及有机配体自组装而成的多孔材料,具有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和结构多样化等独特优点,广泛应用于气体储存、物质分离和催化等领域。纳米尺寸金属有机框架材料(NanoscaleMetal-OrganicFrameworks,NMOFs)既保持了传统MOFs的规整性,也具有纳米颗粒的特殊性质,在生物医药领域中是绝佳的药物载体。相比于传统纳米药物载体,NMOFs与药物的结合方式丰富,展现了多种药物装载模式,可以满足不同药物的制备需求,也可引入不同功能分子优化性能。最近,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了多功能化NMOFs应用于药物递送领域,并实现刺激响应性的可控释放。本文将着重对NMOFs材料作为药物载体负载抗癌药物、光敏剂和核酸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miR-34a-5p通过靶向醛缩酶A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下载:84 浏览:493

王君 陈苗 黄优 张慧敏 沈超 项园 李佳蓬 廖兴华 《生物技术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证明醛缩酶A(ALDOA)在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作用并探索miR-34a-5p靶向调控ALDOA的分子机制,为肝癌治疗提供潜在的分子靶标。[方法]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了ALDOA表达质粒,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ALDOA的过表达和敲降效果,CCK-8验证细胞的增殖,划痕实验验证细胞的迁移。[结果]在肝癌细胞中过表达ALDOA能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P <0.05),敲降ALDOA后肝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受到抑制(P <0.05),miR-34a-5p是通过靶向结合ALDOA的3'UTR抑制其表达从而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P <0.05)。[结论]miR-34a-5p通过靶向ALDOA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基于TCGA与Oncomine数据库挖掘MKL-1基因在KIRC中的临床意义 下载:76 浏览:517

戴周彤 刘美君 王君 李佳蓬 项园 李慧 张慧敏 廖兴华 《生物技术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阐明MKL-1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意义。[方法]从TCGA与Oncomine数据库中收集与MKL-1的表达相关的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荟萃分析,同时使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MKL-1的表达量与生存的相关性。[结果]从Oncemine数据库中共收集到154项与MKL-1有关的研究,分析表明在MKL-1在9种癌症中表达上升,且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显著性上升(P <0. 05)。进一步分析发现MKL-1与癌症患者的特征无显著性关系,但与预后成负相关性。最后通过蛋白质网络预测MKL-1相互作用的蛋白。[结论]基于不同数据库深度挖掘提示MKL-1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高表达,并与肾透明细胞癌的预后有显著相关性,有望被用作肾透明细胞癌的治疗的新靶点。

miR-142靶向DNMT1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迁移 下载:86 浏览:500

李含含1 段圆圆1 刘美君1 王根鑫1 李佳蓬1 项园1 李慧1 李坤2 廖兴华1 《生物技术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探讨miR-142下调甲基转移酶DNMT1是否影响乳腺癌细胞的迁移。[方法]过表达miR-142后通过蛋白质印迹和q PCR检测DNMT1的表达。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测定验证miR-142和DNMT1的3'UTR结合。[结果]在MDA-MB-231细胞中过量表达miR-142后,DNMT1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下降,同时,乳腺癌细胞迁移的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敲降DNMT1,乳腺癌细胞迁移的能力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下降。并且,miR-142可与DNMT1的3'UTR区域直接结合,抑制DNMT1的表达。[结论]在乳腺癌细胞中,miR-142可通过靶向DNMT1下调其表达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迁移。

RGS16基因抑制肺癌发病进展的功能研究 下载:73 浏览:501

唐松云1 谢伟全1,2 《生物技术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研究RGS16基因对人肺癌发病及进展的作用。[方法]构建过表达慢病毒载体Lenti-RGS16,感染A549细胞,以CCK-8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FITC/PI染色法检测A549细胞行为包括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凋亡率变化,以裸鼠成瘤实验检测A549细胞体内生长。[结果]A549细胞中RGS16基因表达量提高3. 6倍,细胞生长、增殖及迁移能力分别降低73%、62. 8%、88%,细胞凋亡率增加3倍;在动物成瘤实验终点时,RGS16过表达组的肿瘤体积比对照组显著减少(240 vs 1090 mm3),瘤体重量也显著降低(0. 33 vs 0. 95 g)。经分析TCGA数据库发现RGS16基因在肺癌组织中表达比正常对照组织中减少52. 8%。[结论] RGS16基因抑制肺癌A549细胞生长、增殖及迁移,促进细胞凋亡。

血清TNF-α、可溶性HVEM及可溶性B7-H4水平联合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下载:86 浏览:426

孟玉娟 王琛琛 王静 赵瑞娟 亓民 《诊断医学》 2020年3期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TNF-α、可溶性HVEM及可溶性B7-H4水平联合检测在肝癌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肝癌患者65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TNF-α、HVEM、B7-H4和AFP水平,分析TNF-α、HVEM、B7-H4和AFP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TNF-α、HVEM、B7-H4和AF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NF-α、HVEM、B7-H4与AFP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通过TNF-α、HVEM和B7-H4在肝癌患者中呈高表达状态,在肝癌诊断中具有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析 下载:80 浏览:432

马骏青 张西园 王琳 《诊断医学》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行放化疗治疗且并发肺部感染的23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集痰液进行细菌培养与鉴定,同时对常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观察不同菌株分布情况,对比不同种类抗生素药物敏感性。结果 238例患者共分离出238株菌株,其中肺炎链球菌(50.00%)占比最高,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5.55%)、金黄色葡萄球菌(14.71%)、鲍曼不动杆菌(10.08%)、厌氧菌(4.62%)和肠杆菌(5.04%);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药物敏感性相对较高,其次为头孢他定、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青霉素G。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较为多样,以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为主,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药物敏感性相对较高,可作为首选抗生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下载:89 浏览:504

曹娟 《诊断医学》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4例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乳腺良性病变患者18例为对照组,应用快捷免疫组化Max-VisionTM法对两组病变组织中VEGF进行检测。结果研究组VEGF阳性表达率为62.50%,对照组VEGF阳性表达率为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的阳性表达和乳腺癌患者的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年龄无关(P>0.05),但和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0.05)。结论 VEGF参与了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能够作为对乳腺癌预后以及生物学行为的判定指标。

单独及混合胶原酶消化小鼠乳腺癌移植瘤组织获取细胞活性比较 下载:64 浏览:492

郭婷婷 王方芳 黄巧容 陈正举 孟文彤 《生物技术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比较单独及混合胶原酶消化小鼠乳腺癌移植瘤组织后获取的细胞活性。[方法]用4T1细胞建立小鼠乳腺癌动物模型,待成瘤后取乳腺癌肿瘤组织。比较4种消化酶(Ⅰ型胶原酶、Ⅳ型胶原酶、Ⅰ+Ⅳ型混合胶原酶和商用胶原酶),两种消化方法:单酶或多酶单次消化30 min;单酶或多酶分次消化30 min。用碘化丙啶(PI)染色各组消化后的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率。[结果]不同酶单次消化后的细胞活率分别为:Ⅰ型胶原酶为55. 5±7. 2%、Ⅳ型胶原酶为26. 9±7. 6%、Ⅰ+Ⅳ型混合胶原酶为43. 5±10%、商用胶原酶为30. 4±10. 6%;在分次消化后分别为:Ⅰ型胶原酶为70. 6±4. 1%、Ⅳ型胶原酶为65. 5±17. 2%,Ⅰ+Ⅳ型混合胶原酶为78. 3±2. 2%,商用胶原酶为48. 5±11. 6%。[结论]使用Ⅰ+Ⅳ型混合胶原酶分次消化得到的乳腺癌移植瘤细胞活性最高,并为小鼠乳腺癌移植瘤组织消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37例进展期近端胃癌的临床研究 下载:52 浏览:176

李康 《诊断医学》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观察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在进展期近端胃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74例,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近端胃切除-胃食管吻合术,试验组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并于术后6个月随访两组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8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44%(P<0.05);术后6个月随访,两组均无脱落病例,试验组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进展期近端胃癌采取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可提高淋巴结清扫数目,降低并发症。

粪隐血试验和血清标志物检查在大肠癌早期筛查中的作用 下载:74 浏览:263

曹棣辉 刘佩丝 《诊断医学》 2019年9期

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粪隐血试验和血清标志物检查在大肠癌早期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门诊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50例大肠癌早期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均行粪便隐血试验和血清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与癌胚抗原(CEA)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式在两组检测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研究组粪隐血试验阳性检出比例高于对照组,且CA19-9与CE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独检测中,粪隐血试验的特异性较低,而敏感性则高于CA19-9与CEA;当粪隐血试验与CA19-9、CEA三种方式联合用于检测时,其敏感性、特异性最高。结论将粪隐血试验与CA19-9、CEA检测应用到早期大肠癌的诊断中,敏感性与特异性较高,值得在临床诊断中应用。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下载:68 浏览:284

何苗 《诊断医学》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探究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和对照组(5-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各15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态评分(ZP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KPS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ZPS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试验组白细胞减少、胃肠不适、感觉神经异常、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相对安全且有效。

替吉奥胶囊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研究 下载:74 浏览:267

米超 《诊断医学》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研究晚期胃癌采用替吉奥胶囊联合顺铂治疗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诊治的晚期胃癌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研究组采用替吉奥胶囊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替吉奥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近期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替吉奥胶囊联合顺铂对晚期胃癌的治疗效果好,近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之单纯使用替吉奥胶囊无明显提高,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胃癌组织中Romo1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研究 下载:82 浏览:429

韩峰楼 《诊断医学》 2019年2期

摘要:
目的探究胃癌组织中活性氧调节因子1(Romo1)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2016年7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30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检测胃癌组织中Romo1蛋白表达,比较胃癌组织中Romo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其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有淋巴转移、TNM分期为Ⅲ期、肿瘤浸润程度为T3-T4患者胃癌组织中Romo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转移、TNM分期为Ⅰ、Ⅱ期、肿瘤浸润程度为T1-T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或未分化患者胃癌组织中Romo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中或高分化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组织中Romo1蛋白表达与淋巴转移、TNM分期及肿瘤浸润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Romo1在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转移、TNM分期及肿瘤浸润程度呈正相关,有助于诊断胃癌及监测病情发展。

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78 浏览:454

李锐清 《诊断医学》 2019年2期

摘要:
目的观察评价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医院收治的消化道早癌患者90例,根据双色球随机分组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检查方式,实施常规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消化内镜进行检查,实施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两组诊疗情况作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诊断的毛细血管影像质量评分、形态影像质量评分及胃小凹分型影像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对照组短少(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采用消化内镜诊断消化道早癌的效果更佳,同时采用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可将手术时间缩短,提高安全性及恢复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