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加快构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财税管理机制 下载:60 浏览:412

夏杰长 蒋励佳 李秋正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10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的消极影响,各级财政及时出台一系列财税政策,积极做好疫情防控资金保障工作。但在应急财税管理机制中存在着立法缺乏体系化、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救灾关系混淆不清、预备费计提总量不足、应急财政管理绩效评估考核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制度设计的对策,即建立多层次的财税政策灾害响应与救援机制,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责任和成本分摊,建构与突发公共事件分级体系相适应的"一揽子"突发公共事件财税政策,优化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资金筹集和管理方式,以及建立健全应急财税预算制度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带一路”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面临的挑战与推进路径 下载:66 浏览:428

王雪冬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9期

摘要:
"一带一路"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一带一路"建设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重要平台,而人民币国际化又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便利的贸易结算和融资条件。"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六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因此,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还应继续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坚实基础;完善我国金融体系,防范各类金融风险;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进一步扩大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加强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活跃境外人民币市场;从而增强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信心,逐步推动人民币成为主要国际货币。

基于条件随机场的方志古籍别名自动抽取模型构建 下载:40 浏览:267

李娜 《当代中文学刊》 2018年12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迅速,为馆藏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利用提供了基础。该文以数字化的方志古籍为研究语料,在全文人工标注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物产别名的内外部特征,构建基于条件随机场的别名自动抽取模型,精确率达到了93.52%。实验结果表明,条件随机场模型能够较好的应用于方志类古籍内容挖掘,为数字图书馆资源利用提供借鉴。

权力量化与权力规范场构建 下载:23 浏览:413

李后强1 李贤彬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4期

摘要:
本文基于权力概念演化路径归纳权力量化的方法,结合权力作用方向与大小等矢量特征的深入分析,构建权力场域形成与演化的基本原理,给出权力场特征量化的基本方法,创新性地提出将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实现路径,即在权力场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权力规范场,以规范打造制度之笼,以规范维护制度之笼,以规范提升制度之笼。

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成效与展望 下载:67 浏览:438

王宏丽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9期

摘要:
面对包容性全球化、互联互通便利化、物流枢纽网络化发展态势,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增强核心区内生增长动力和发展实力、优化营商环境、发展实体经济、创新驱动发展、促进人口聚集是当前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政策之基。

《反正前后》:作为“论说体”的自传 下载:88 浏览:499

李斌 《文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郭沫若的自传作品是值得重视的研究对象。《反正前后》是一部风格特异的自传,它自觉突破学界关于自传作品文体规范的共识,引入"论说体"(Essay)因素,表达了思想转变之后的郭沫若对中国近代社会与革命的认识,以及对革命信仰和革命策略的重视,是郭沫若流亡日本后思想发展的最新体现。

应对SARS疫情冲击的经济政策及其启示 下载:64 浏览:454

王梅梅 赵学军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7期

摘要:
2003年,为应对SARS疫情的冲击,政府及时出台了多项经济支持政策。在财政政策上,减轻企业的税费负担,扶持企业生产,政府直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对民航、旅游、商贸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给予阶段性贷款贴息。在金融政策上,中央银行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维持适度充裕的流动性。金融机构对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延展债务,确保其正常经营。这些支持性经济政策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复苏。但支持性经济政策也存在一些后遗症,固化甚至是强化了当时亟待完善的经济结构,造成了资源环境的巨大浪费,迟滞了长期发展的战略计划。当前中国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已远远超出当年的SARS疫情,但应对SARS疫情的经验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于“变化”的观念碰撞和知识生产——全球史视域下的汉译《斯宾塞尔文集》 下载:82 浏览:505

彭春凌 《文学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汉译《斯宾塞尔文集》关涉着译者章太炎早期整个知识图景的建构。作为跨语际实践的结果,《斯宾塞尔文集》原文与译文的差异,能体现在19世纪中后期,同时被"进步"的现代经验所裹挟的英、中两国的代表性知识人,跨越四十年的观念碰撞和心态抵牾。而作为全球知识生产的一个环节,《斯宾塞尔文集》位于自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以来英国认知中国,与鸦片战争后中国通过接触英国来认知世界,这两条接触线的交汇点上。此外,《时务报》"东文报译"的日译新词及其传播的世界知识,也影响《斯宾塞尔文集》的汉译。章太炎1902年东渡日本后,更经受了日译斯宾塞著作或反思斯宾塞浪潮的洗礼。全球史视域——这里具体指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中、日三地及它们所辐射的三种语言圈交叉和互动的历史,乃是观察《斯宾塞尔文集》及其后续知识效应时必要的方法论视域。

全球智能制造业发展现状、趋势与启示 下载:67 浏览:456

郭进1,2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7期

摘要:
智能制造作为未来制造的主要形态,是全球制造业新一轮竞争的高地,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生产制造方式和技术经济范式。当前,智能制造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表现为"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各国政府强力推进和竞争主体多元"三个典型特征。未来全球智能制造业将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引领下向新一代的智能体系升级,传统制造业也将加速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步伐。把握全球智能制造产业的升级机遇,中国制造需要从研发核心智能技术、掌握智能产业发展主动权、鼓励企业跨界创新、培育智能产业链领导企业等方面,加快推进智能经济的发展。

我国区域合作的实践与模式研究 下载:78 浏览:471

肖金成1 马燕坤2 洪晗3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区域合作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缩小区域差距,化解恶性竞争、产业趋同、市场壁垒,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意义重大。本文在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政府和市场体制分别主导下区域合作实践进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协作发展、市场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方面梳理了"十二五"以来国家推进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环渤海地区、汉江生态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区域合作的模式,最后提出了培育壮大区域性中心城市、构建次区域合作圈、促进产业分工与协作、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强化生态环境共治共保、创新和完善合作机制等推进区域合作的对策建议。

近代中国非孝论反思 下载:32 浏览:413

赵妍杰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1期

摘要:
孝本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价值观念。在激变的近代中国,固有的孝道丧失其核心地位,日渐边缘。趋新时人从中西、公私、新旧的新眼光审视孝道,使其从普世价值缩变为中国过去的象征,成为民族国家的障碍。新文化运动前后,孝从核心伦理规范一变为奴隶道德,并与个人人格相对立。习染此风气,新青年改变了对孝道的态度,而这在社会层面产生的影响是具体和深远的。这意味着反传统不仅涉及抽象层面与固有文化的决裂,也意味着生活方式、情感表达与传统深深的决裂。不过,非孝论也遭到不少批评和质疑,但这些反思却淹没在家庭革命的洪流中。

真实、现实与不确定性——余华访谈录 下载:42 浏览:341

张中驰 《当代中文学刊》 2018年7期

摘要:
<正>时间:2017年4月5日、6日地点: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县某茶馆受访者:余华(作家)采访者:张中驰(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一、《第七天》与细节张中驰:您在写《第七天》的时候有没有想象它发生在什么地方?是某一座具体的城市吗?余华:我当时是想过的,在中国南方的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大概有一百万人口的一个城市。

固定人物的限知视角与限制叙事——以《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婆婆形象为例证 下载:53 浏览:457

刘艳 《当代中文学刊》 2018年7期

摘要:
在萧红整部《呼兰河传》普遍缺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因果链的小说叙事里,第五章却是别具一格,独具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整个事件的反讽意味和悲剧性并存,让人在对人物的理解之同情当中,又对小团圆媳妇的被虐待致死和施虐者不失朴拙但又愚昧并且兼具人性恶与各种人性复杂性之外还对自己所犯平庸之恶毫不自知,而感到一种让人无法释怀的纠结与无力感,纠结与无力当中还对美好生命的被虐杀而备感痛入心髓之痛,审美意蕴可谓繁富无尽。人物塑造的真实感和艺术性丰沛,不止在《呼兰河传》里排首位,甚至可以说,小团圆媳妇的婆婆这个人物身上所显示的艺术性和文学性,同类人物几无人能出其右者,可以说是萧红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乃至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所奉献的一个极为经典的人物形象。这一章,几乎是《呼兰河传》隐含作者在叙述行为方面所展现才华最为充分的一个叙事段落。能如此,与隐含作者对小团圆媳妇婆婆这一固定人物的限知视角和限制叙事炉火纯青般地运用是分不开的。

普世价值问题的主体形而上学症结及其消解 下载:59 浏览:433

陈慧平 《哲学研究进展》 2018年2期

摘要:
在主体形而上学的强势支配下,目前学术界对"普世价值"的反思并不到位,看似水火不容的对立观点往往在思维方式上殊途同归。鉴此,深刻剖析普世价值问题必须追溯普遍主义价值观的大前提,扬弃"人是自足的世界创造者"的乌托邦神话,从主体的生存根源和现实需要出发,树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元价值地位,探索既有普遍性又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价值建构途径。

历史、山水及渔樵 下载:89 浏览:491

赵汀阳 《哲学研究进展》 2018年2期

摘要:
以历史为本的中国精神世界使精神从上天落实为大地上的问题,同时也使大地成为社会化的俗世而失去原本作为自然的超越性,因此需要在大地上重新定义一个超越之地以满足精神的超越维度,于是,在社会之外的山水就被识别为超越之地。但俗世的历史仍然是精神世界的主题,世外的渔樵借得山水的超越尺度而得以发现历史中的超越的历史性。

并非耽美:郭沫若在新文学视域下的性/别意识 下载:63 浏览:335

郑绩 《当代中文学刊》 2018年4期

摘要:
本文将郭沫若一生中所涉及的同性亲密交往的有关史料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并阐述了郭沫若本人对此的态度与认识,同时进一步发掘了郭沫若自传中相关描写的潜文本,认为郭沫若在性/别上的自我认识与新文化和新文学的发生是息息相关的。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冲击及对策建议 下载:77 浏览:476

夏杰长1 肖宇2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4期

摘要:
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生力军,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不可替代的组成单元,也是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和创新创业的主要载体。但春节前夕爆发的这场肺炎疫情,给一直以来突飞猛进的中国经济增长按下了"暂停键",大量的中小企业首当其冲受到了影响。这些影响主要集中体现在现金流的冲击、生产成本递增、用工难题显现、出口订单萎缩、线上模式冲击。为了全面对冲疫情对中小企业的潜在影响,从短期来看,需要做好金融支持、进行税费减免、做到依法防疫、推广远程办公、搞好出口扶持。从长期来看,政策出台的基本原则应该是避免"大水漫灌"影响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同时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予出口企业全方位支持,避免中国制造脱离全球供应链,鼓励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等。

员工就业偏好与不同所有制企业效率——基于《中国经济学人》调查问卷的分析 下载:79 浏览:487

李景1 李钢2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3期

摘要:
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效率比较历年来备受关注,但是仅以企业营业收入等效益指标来判断企业效率有失偏颇,忽略了企业为劳动者带来的非工资效用也是企业效益的一部分。由于劳动者获得的非工资效用难以量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与《中国经济学人》(China Economist)编辑部在2019年第四季度通过就业者择业参考标准、员工对企业所有制的偏好、不同所有制企业员工效率与能力、国有企业的工资溢价等视角研究分析了受访者对企业所有制的选择和不同所有制企业福利与效率的判断,探究受访者对企业所有制的偏好原因,从而间接刻画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效率问题。调查发现,福利、薪酬和社会评价是就业者选择就业单位的重要参考标准,国有企业更符合就业者的偏好。不同所有制企业员工工作能力与效率差距不大,其中国有企业略优;且若员工从国有企业更换至非国有企业存在工资溢价,国有企业为员工带来工资收入以外的效用也是企业效益的一部分,不能简单以经济绩效衡量企业效率。

《监察法》实施过程中监察建议的制度建构 下载:55 浏览:401

谭家超1,2 《法学学报》 2019年5期

摘要:
在监察实践中,监察建议被普遍采用,但《监察法》只规定了监察建议的制度框架,无法满足实践需求。目前依托监察机关权威的实施方式,不仅存在规范性问题,而且极有可能使"建议"异化为"命令",从而导致腐败问题治理缺乏长效机制。为确保监察机关正当有效地介入被建议单位的改善过程,监察建议的职权行为亟需制度规范。监察建议的功能在于,在恪守监察职权界限的前提下,通过制度化的方式将对"人"监察延伸至对"事"监督。以此为逻辑起点,监察建议制度构造应从三个方面重点展开:设置以建议权限为基础的启动程序,防止监察建议越界;建立监察机关和被监察单位的沟通和反馈机制,在尊重被建议方职权的前提下增强对存在问题的共同理解;构造以"是否具有正当理由拒绝执行监察建议"为核心的责任追究机制,强化监察建议的合法化运行效果。

违反安保义务侵权补充责任的理论冲突与立法选择 下载:22 浏览:315

谢鸿飞1,2 《法学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安全保障义务人依《侵权责任法》第37条第2款承担的补充责任无法纳入多数人侵权之债的任何形态,颇具中国特色。补充责任兼具侵权责任成立要件和责任形态两种功能,在第三人可承担侵权责任时,补充责任违反了自己责任原理,也弱化了安保义务人恪尽义务的动机。补充责任及责任人的追偿权均无法用外部体系解释,而只能诉诸内部体系,需权衡的因素包括安保义务的准公法义务特性、补充责任中危险的程度、故意侵权强烈的反社会性、完全赔偿等。在立法论上,若维持补充责任,应将其限定为第三人故意侵权情形,同时承认补充责任人对故意侵权人的追偿权。但更理想的方案是故意侵权的第三人与安保义务人承担混合责任,即第三人对全部损害承担责任,并对安保义务人应承担的责任部分承担连带责任。立法无法提供补充责任和第三人侵权的一般规则,只能作类型规定。《侵权责任法》第37条第2款体现了立法者特殊的价值决断,应优于《合同法》第121条适用,后者应增加"法律另有规定"的但书,以明确私法内部规则的适用顺序;为避免无益的法律适用冲突,《合同法》第302条应予废除。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