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运用“情景教育游戏”教学促进孤独症儿童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孤独症患儿4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B组给予“情景教育游戏”教学,对比患儿孤独症康复效果。结果 经治疗干预后,B组患儿的ABC评价各项指标为(8.68±1.39)分、(9.22±3.94)分、(12.17±4.14)分、(10.94±6.31)分、(11.62±5.23)分,均优于A组的(10.37±2.82)分、(12.64±1.35)分、(15.31±3.29)分、(14.32±5.24)分、(14.32±6.18)分;B组治疗后的PEP–3为(83.46±4.19)分,优于A组的(76.27±4.35)分,P<0.05。结论 在孤独症儿童治疗中,采用“情景教育游戏”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心理状态,加强行为认知锻炼,实现对疾病症状的全面干预,保障儿童正常发展。
分析宫腔灌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在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选取100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宫腔灌注富血小板血浆进行治疗,对照组不使用该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月经量变化、子宫内膜厚度和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月经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宫腔灌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能有效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临床表现,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提高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目的探究为老年就诊人员进行颈部血管彩超(CVUS)对诊出患者存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颈部血管异常的价值。方法 从就诊时间为2022年10月至2024年10月的ICVD老年患者中选出150例归入观察组,从同期到院进行健康体检且检查结果显示不存在ICVD的老年患者中选取150例归入对照组,所有人员都会接受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对比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 经检查,观察组中的患者被检出颈动脉血管多处位置存在异常,而对照组中则只检出了3例患者存在颈总分叉处异常,观察组中有更多患者被检出存在动脉管腔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P<0.05)。结论 利用颈部血管彩超可以直观的观察到就诊老年患者颈部动脉出现的异常(狭窄和斑块)并且能对血管狭窄的严重程度和斑块性质进行鉴别诊断,因而能为就诊老年患者是否存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血管异常提供更精准的依据支持,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目的 探讨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功能定位,评估其实际效能,并提出增强策略,为今后传染病防控体系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和实用路径。方法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四平市辖区内接受公共卫生服务的居民5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问卷调查、现场访谈与实地监督评估,重点围绕疫情信息通报、重点场所监管、人员培训、应急响应和法律执行等五个维度展开量化分析。结果 在500例样本中,公共卫生监督干预后居民对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平均认知率由干预前的57.8%提高至83.2%(P<0.05);重点场所(如学校、医院、农贸市场)卫生监督覆盖率由调查初期的65.4%上升至92.6%;传染病信息报告及时率由72.0%提高至95.4%;应急响应处置满意度从68.7%上升至89.1%。在接受全面监督管理的街道(共10个)中,同期传染病发病率同比下降约38.2%。结论 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在传染病防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具有显著的公共健康效益。提升监督管理效能的关键在于强化人员培训、完善监督机制、提高公众参与度及推动法治化监管。建议构建“预警-干预-评估”一体化监管闭环机制,强化技术支持和政策保障,以实现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和高效性。
目的 探究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uble interlukin-2 receptor, sIL-2R)对儿童狼疮性肾炎活动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50例狼疮性肾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相关临床指标,并检测血清sIL-2 R,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清sIL-2 R水平,以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价狼疮性肾炎sIL-2 R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同时,将观察组细分为活动组和非活动组,对比两组的临床指标,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狼疮性肾炎活动度的预测因素,以ROC曲线来评价狼疮性肾炎患儿的疾病活动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经对比,活动组在WBC、24 hUTP、anti-dsDNA、Scr、sIL-2 R等指标方面显著高于非活动组,在C3显著低于非活动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nti-dsDNA、sIL-2 R与狼疮性肾炎的疾病活动具有显著相关性,属于狼疮性肾炎疾病活动的独立预测素因素,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狼疮性肾炎在发病过程中,血清sIL-2 R水平伴有明确的升高现象,提示血清sIL-2 R水平与狼疮性肾炎活动密切相关,可作为狼疮性肾炎的有效预测指标使用,联合anti-dsDNA指标,能充分预测狼疮性肾炎的疾病活动度,为临床诊治本病提高可靠的依据支持。
目的:探讨米库氯胺联合喉罩全麻方案在高原地区老年患者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5年8月在我院接受支气管镜检查的高原老年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常规组采用咪达唑伦+舒芬太尼镇静镇痛,米库氯胺组采用 丙泊酚+米库氯铵+瑞芬太尼+喉罩全麻。对比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生命体征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米库氯胺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及检查总耗时均短于常规组,且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米库氯胺联合喉罩全麻应用于高原老年支气管镜检查,能缩短麻醉操作及苏醒时间,维持术中生命体征稳定,降低并发症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高温合金因其卓越的高温性能,在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制造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热端部件的核心材料[2]。激光增材制造技术以其逐点快速熔凝、逐层累积堆叠的特点,为复杂形状高温合金构件的一体化制造提供了革新途径[2]。然而,该技术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度梯度和残余应力,易导致裂纹形成,同时微观组织的非均匀性也影响构件性能。因此,裂纹控制与微观组织优化对提升高温合金构件的力学性能、可靠性至关重要[1][3]。裂纹主要源于热应力、材料特性及工艺参数的影响,可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引入预热或后处理工艺、控制材料成分等策略加以控制。微观组织优化则可通过调整合金成分、外场辅助及热处理工艺实现。本研究旨在为高温合金激光增材制造领域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推动该技术更广泛应用于关键领域。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不断提高,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已成为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这一趋势也带来了电力系统惯量降低的问题,对系统稳定运行构成严峻挑战。本文针对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下电力系统惯量评估与优化配置展开深入研究,首先阐述了传统基于同步发电机参数的惯量评估方法,并详细介绍了适用于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场景的基于频率响应、PMU量测等评估方法。在优化配置方面,探讨了提高系统频率稳定性、降低运行成本等优化目标,以及设备容量限制、线路传输功率限制等约束条件,并研究了粒子群算法、遗传算法等在惯量优化配置中的应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验证了所提评估方法的有效性以及优化配置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研究成果为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促进新能源消纳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复杂机电系统作为现代工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稳定运行对保障生产效率与安全性至关重要。然而,由于系统复杂性和运行环境的多变性,故障的发生难以避免。本文综述了复杂机电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方法,探讨了传统方法与先进技术的应用及效果,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趋势与挑战。首先,介绍了传统故障诊断方法,如基于物理模型和信号处理的技术,并指出了其在复杂机电系统中的局限性。随后,详细阐述了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先进故障诊断技术,包括神经网络、模糊逻辑以及智能诊断技术在大数据中的应用。接着,论述了容错控制的基本原理和策略,包括硬件冗余容错和软件容错技术,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在应用案例部分,以某船用发动机为例,展示了基于Elman网络和ECOC-SVM的故障诊断方法以及优化自适应阈值的容错控制策略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这些方法显著提高了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系统的稳定性。文章还讨论了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如成本控制和技术兼容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最后,展望了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方法的发展趋势,包括与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融合,以及向更高智能化水平的发展。本文为复杂机电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提供了全面的综述和展望,对提升现代工业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