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实用翻译理论视域下的汉语新词翻译探析 下载:153 浏览:1885

李建新 2022年4期

摘要:
近年来,翻译界的热点项目就是依据实用翻译理论指导进行汉语新词翻译,实用新词翻译理论也获得众多人的关注,将实用翻译理论指导下汉语新词翻译这项工作做好,进一步提升新词翻译水平,是翻译工作者们需要不断探索的关键。

综合性医院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建设与管理 下载:76 浏览:797

王克生1 王勤婉2 李济宇3 2024年12期

摘要:
随着我国综合性医院医疗水平和科研能力的不断提升,大型科研仪器的购置种类与数量也呈不断上升。大部分综合性医疗机构大型科研仪器平台存在管理方式滞后、共享程度低、使用效率差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上海某三甲综合性医院运用场所开发、升级管理以及信息化手段进行院内资源整合,构建“科学合理、高效运转、互联共享、自给自足”的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管理运行模式,进一步提升科研服务质量。

研究早期袋鼠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对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率 下载:181 浏览:1706

张婷 2024年2期

摘要:
探讨早期袋鼠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对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率。方法: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纳入80例产妇和新生儿,结合护理方案差异进行分组,以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做好保暖护理、预防护理等,早期袋鼠式护理纳入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鼓励母亲在 KMC 时进行母乳喂养。比较两组7天母乳喂养率及达到纯母乳喂养的天数。结果:观察组的7天母乳喂养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达到纯母乳喂养的天数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袋鼠式护理用于新生儿临床护理效果确切,这种护理模式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提前纯母乳喂养的时间,因此,临床可推荐将早期袋鼠式护理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以便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率。

胺碘酮在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下载:387 浏览:3378

黄澄 2021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胺碘酮在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收入并治疗的46例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对照组和治疗干预组,每组各23例,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治疗干预组给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干预组治愈率(95.7%)明显高于治疗对照组(65.2%);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虽均有所改善,但治疗干预组各项指标更佳。结论:胺碘酮在治疗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中,具有显著疗效,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多模态超声影像组学用于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作用分析李静 下载:124 浏览:1132

李静 2023年11期

摘要:
目的:分析多模态超声影像组学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笔者单位收治的PTC结节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且于术前接受常规二维超声(US)、超声造影(CEUS)、应变超声弹性成像(SE-US)检查,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并根据患者病理结果分组:转移组43例、无转移组57例。比较两组结节一般情况(如多灶性、微钙化等)。结果:转移组患者结节最大径(0.78±0.12)cm高于无转移组(0.67±0.14)cm,P<0.05;两组在病灶最大径之和、微钙化数量、被摸接触范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超声影像组学有利于临床医师在术前对PTC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准备的判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一例糖尿病患者通过导引诊疗康复的病例分析及其机制探讨 下载:46 浏览:494

​郑自力1 郑一超1 杨莹2 耿文叶2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总结一例利用导引手诊疗糖尿病的路径和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糖尿病患者接受导引诊疗的康复过程,临床医生单用导引方法对一例糖尿病患者给予诊疗干预,并跟踪干预,通过信息手段给予居家导引干预。结果:糖尿病患者恢复正常饮食,血糖保持稳定,未出现大的波动。结论:单纯导引功法干预糖尿病,血糖指标得到了控制,经过居家导引锻炼,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达到康复效果。

专项督查前后恶性肿瘤病案首页诊疗信息质量分析 下载:328 浏览:2999

张燕 2021年10期

摘要:
目的;通过对出院患者病案首页诊疗信息专项督查探索恶性肿瘤病案首页的管理方法,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提升恶性肿瘤病案首页的书写质量。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取专项督查前2019年1月至6月和专项督查后2020年1月至6月的恶性肿瘤出院患者病案进行对照,按照《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填写质量规范(暂行)》的标准和医院质量指标管理系统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9年1-6月恶性肿瘤病案首页总缺陷次数387次,诊断信息缺陷298次,占比77.00%,手术操作相关信息缺陷89次,占比23.00%,诊断信息中主要诊断信息缺陷107次,占比 35.91%,其他诊断信息缺陷132次,占比44.30%,病理诊断缺陷24次,占比8.05%,入院病情填写缺陷35次,占比11.74%;手术操作信息中主要手术操作选择缺陷41次,占比46.07%,其他手术操作填写缺陷48次,占比53.93%。专项督查开展后,2020年1-6月诊疗信息缺陷占总17.70%。结论 通过开展病案首页专项督查工作,医院恶性肿瘤病案首页质量明显提升,专项督查效果显著。

哮喘患儿舒适护理的研究进展 下载:88 浏览:952

陈晓文 2024年8期

摘要:
本文从舒适理论概述、哮喘患儿的舒适度评估、影响哮喘患儿舒适度的因素、对哮喘患儿舒适照护的4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哮喘患儿舒适照护实践提供相关建议。

磁共振对膝关节半月板撕裂的诊断价值分析 下载:169 浏览:2048

刘京京 2022年2期

摘要:
目的探究膝关节半月板撕裂采用磁共振诊断作用。方法选择在本院实施膝关节半月板撕裂治疗的30例病患为研究群体,其研究时间均在2018.07至2019.07之间。全部病患入院后,均实施磁共振检查,并对疾病作出诊断。回顾并分析30例病患临床资料,了解膝关节半月板撕裂时实施磁共振诊断效果。结果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30例病患中,有24例为内侧半月板撕裂、6例为外侧半月板撕裂,并且有5例属于盘状半月板。T1加权成像技术上显示半月板内存在不同形态高信号影,其中有部分与关节腔连接,部分半月板形态发生改变。结论膝关节半月板撕裂时实施磁共振检查可达到较高诊断效果,并且对病患机体无创伤,具有一定使用价值。

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研究 下载:238 浏览:2633

张磊 2023年11期

摘要:
目的:分析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6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1例。对照组行快速血清学检验,观察组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比两组诊断正确率,以及特异性、敏感性,另对检测数据进行复用,评估不同工作方法下,病程、年龄对诊断结果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诊断正确率、特异性、敏感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用分析表明,病程在7d以下、年龄在1-6岁之间的患儿,接受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结果均相对理想,与病程超过7d的患儿、其他年龄区间的患儿相比,诊断正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正确率、特异性和敏感性,高于快速血清学检验。病程在7d以下、年龄在1-6岁之间的患儿,诊断结果较理想。

磁共振技术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中诊断价值分析 下载:265 浏览:2724

俞献平 2023年7期

摘要:
目的:研究针对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应用磁共振技术的价值。方法:本院于2018.05~2019.09纳入84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开展研究。结果:本组研究对象关节软骨损伤Ⅱ级65例,Ⅲ级19例;半月板损伤Ⅰ级14例,Ⅱ级43例,Ⅲ级12例;骨髓水肿63例,骨质破坏21例;9例前、后交叉韧带与7例内、外侧副韧带损伤;骨性游离体与软骨游离体各2例。结论:针对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应用磁共振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肝脏MR在肝脏良性结节增生诊断中的应用 下载:243 浏览:2647

谢雪平 2023年7期

摘要:
分析肝脏磁共振检查(MR)在肝脏良性结节增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回顾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于2018.5-2019.5期间收治的20例肝脏良性结节增生患者当做研究对象,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肝脏MR检查结果。结果 本次研究的20例患者中,所有研究对象在接受MR检查时均表现有瘢痕情况,且有4例患者表现出延迟强化情况。结论 肝脏MR在肝脏良性结节增生诊断中可发挥出初筛、发现的应用效果,可较佳的呈现出此疾病的有关特征,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意义研究 下载:261 浏览:2496

肖立义 2023年6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使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CA)检查的诊断意义。方法 现对临床收治的疑似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展开研究,入院时间在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间,选取其中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以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GAG),以G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探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诊断意义。结果 CTCA检查的狭窄占比率为71.97%,正常的占比率为28.03%;而GAG检查的狭窄占比率为77.27%,正常的占比率为22.73%,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比较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CTCA检查后的符合率为93.21%、特异性为93.33%、灵敏度为91.18%,。结论 CTCA检查结果和GAG检查结果之间无明显区别,且临床诊断的符合率、特异性和灵敏度较高,在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下载:282 浏览:2472

孙琰 2023年6期

摘要:
目的 讨论股骨头坏死采用磁共振(MRI)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19年12月间我院收纳股骨头坏死患者78例,按回顾分析法,将其中39例纳进A组(采用CT进行实施),剩余39例纳进B组(采用MRI进行实施),比较2组诊断价值。结果 2组确诊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B组漏诊、误诊明显低于A组(P<0.05);A组的坏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股骨头坏死采用MRI诊断效果显著,有效提高确诊率,减低误诊率发生,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CT对肺结节患者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下载:264 浏览:2834

钱玉强 2023年6期

摘要:
目的 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肺结节患者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现对临床收治的118例肺结节患者展开研究,入院时间在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间,所有的患者均先予以CT检查,根据CT检查结果判断结节的良恶性情况,之后在予以所有患者经皮穿刺活检检查,探讨CT在肺结节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CT检查良性诊断率为38.14%,恶性诊断率为61,86%;经皮穿刺活检检查的良性诊断率为33.05%,恶性诊断率为66.95%,两种检查方式在恶性肿瘤的诊断率方面无明显差异(X2=0.665,P<0.05),且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89.83%,特异性为92.31%,灵敏性为88.61%。结论 CT在肺结节患者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方面的符合率、特异性和灵敏性均处于较高的水平,且检查结果与经皮穿刺活检检查结果之间无明显区别,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下载:255 浏览:2743

马程 2023年6期

摘要:
目的 探讨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临床效果如何。方法 挑取2019年8月至2019年12月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分别应用磁共振与CT实行诊断,并依据病理学诊断结果为参考,对患者应用磁共振与CT诊断的准确率予以对比。结果 60例患者经CT与磁共振诊断,CT确诊的有53例,占总数的88.33%,磁共振确诊59例,占总数98.33%,与CT诊断相较,磁共振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种检查方式在判断ARCO分级Ⅰ期、Ⅱ期上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Ⅲ期、Ⅳ期则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股骨头诊断中利用磁共振技术诊断率更高,患者能够尽早进行治疗,使致残的风险降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CT和MRI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下载:269 浏览:2584

张鸣燕 2023年4期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诊断方式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影响。方法 抽选来自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88例),按照抽签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用CT实施诊断,观察组则使用MRI实施诊断,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诊断时间以及诊断费用。结果 观察组的疾病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诊断费用、诊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使用MRI实施诊断,可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避免不良情况出现,为临床治疗提供宝贵依据,帮助患者延长生命周期,在临床上成效显著。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领域的渗透与思考 下载:169 浏览:3622

谭忠 文泽轩 2021年4期

摘要:
我国目前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各个领域的变革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与此同时,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在医学、工业、工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也随之增多,从最开始用于数字化、信息化的管理应用向着智能化逐步发展。由于实际应用中不少医学领域的传统技术已显露颓势,不足以满足人们的需求,AI的渗透又能显著提高工作效率与医学教育水平。使用AI进行智能化工作与教育能为医学发展带来新机遇。本文阐述了AI的基本概念与发展过程,结合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进行思考并得出相应结论。

持续质量管理在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下载:137 浏览:1499

肖捷 2023年6期

摘要:
目的:研究持续质量管理在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抽查的医疗器械200件,对照组(100件)和观察组(100件),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医疗器械采用常规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观察组医疗器械在常规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基础上进行持续质量管理。结果:观察组(持续质量管理)医疗器械回收合格率、清洗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分别为99.00%、100.00%、100.00%、100.00%,高于对照组(常规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P<0.05)。观察组(持续质量管理)医疗器械管理工作环境、工作效率、工作流程、工作态度评分分别为94.32±1.72(分)、95.14±1.59(分)、94.47±1.69(分)、96.20±1.43(分),高于对照组(常规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P<0.05)。观察组(持续质量管理)医疗器械管理工作人员总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常规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P<0.05)。结论:持续质量管理在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因此持续质量管理更具推广价值。

护患沟通技巧在针灸科护理的应用 下载:203 浏览:748

周辉 2024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在针灸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在医院针灸科接受治疗的 10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护患沟通技巧。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纠纷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纠纷发生率为 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患沟通技巧在针灸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