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多重耐药性的监测分析 下载:27 浏览:1647
摘要:
目的:分析监测临床上对于微生物检验与细菌耐药性的数据结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 2020 年 1月至 2022 年12月在我院各临床科室送检的(血、尿、痰、脓等分泌物)等标本,经培养鉴定后的120株多重耐药菌为观察对象,并对 120株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①排前五耐药菌:铜绿假单胞菌29.17%,大肠埃希菌19.17%、肺炎克雷伯菌16.67%、金有黄色葡萄球菌6.67%、鲍曼不动杆菌5.83%;②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较高,呋喃妥因90.00%,环丙沙星85.71%,头孢曲松85.71%,左氧氟沙星71.43%,庆大霉素57.14%等耐药性较高,耐药性高于铜绿假单胞菌;③大肠埃希菌对于左氧氟沙星耐药性(78.26%),肺炎克雷伯菌呋喃妥因耐药性(75.00%);④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于青霉素有着较度耐药性,达到87.50%,其次为红霉素75.00%、克林霉素62.50%、左氧氟沙星62.50%等,不具备耐药性的药物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呋喃妥因,替加环素。结论:在临床治疗和用药的过程中需增强关于微生物检验,以及细菌耐药性监测,有利于临床精准用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多学科合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灸治疗的临床观察 下载:749 浏览:3239
摘要:
目的:探究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对比实验的方式,对60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进行分组实验,所有患者入院治疗时间在2021年8月~2022年8月。以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个小组,每组中30例。一组实施常规治疗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开展针灸治疗,为观察组。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比较,随访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症状改善情况,对比组间差异,另外,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面部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疗效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6.7%和70.0%,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面瘫症状在较短时间内缓解,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观察到,观察组中3例患者出现红肿、疼痛等不良反应,占6.7%,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组间差异明显(P<0.05)。分别在治疗前后、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对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发现,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采取针灸治疗,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及时帮助患者缓解病痛困扰,提升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并且此方案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高,值得推广。
[1/1]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