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评价神经康复机械手改善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 下载:52 浏览:413

卓丽萍 施群力 许煜祺 张兵 《现代康复医学》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康复机械手训练后上肢功能恢复的大脑可塑性变化。方法:将基底节区且皮质脊髓束(CST)受累的脑卒中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则联合神经康复机械手训练,采用FMU及ARAT评定上肢运动功能,DTI检查测量CST各层面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结果:训练后,两组FMU、ARAT评分均较前提升,且治疗组更显著(P<0.05)。训练前病灶侧CST各层面FA值均较对侧降低(P<0.05),而训练后放射冠区、内囊后肢层面较前增加(P<0.05),大脑脚层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内囊后肢层面较对照组增加(P<0.05)。放射冠区和内囊后肢层面的△FA与△FMU、△ARAT呈正相关(P<0.05),内囊后肢△FA与△ARAT相关性最强(r=0.688,P=0.004)。结论:神经康复机械手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表现为内囊后肢层面的修复。

实时超声视觉反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下载:38 浏览:340

李永祥1 杨俊2 《现代康复医学》 2020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视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伴上肢功能障碍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作业治疗、物理治疗及物理因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肌肉骨骼超声作为视觉反馈仪,予实时超声影像进行干预训练,两组患者上述治疗方法每日一次,每周6天,连续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及Wolf运动功能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上肢)评分、Wolf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FMA(上肢)评分、Wolf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时超声视觉反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能障碍的临床效果较好。

悬吊下PNF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下载:53 浏览:371

黄福锦1,2 《现代康复医学》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观察悬吊下PNF训练与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4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侧上肢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进行悬吊下PNF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上肢Brunnstrom分期、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侧上肢Brunnstrom分期及MB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吊下PNF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优于常规康复训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优质护理配合优质护理配合NJF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影响 下载:52 浏览:397

杨晓静 赵辉 《现代康复医学》 2018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配合NJF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进行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7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实施优质护理配合NJF疗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配合NJF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配合NJF疗法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Enlax(日常生活作业智能训练系统)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下载:62 浏览:443

廖瑶 卢洁 赵祥虎 《现代康复医学》 2018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En lax(日常生活作业智能训练系统)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神经科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作业训练40min/次。观察组在每天在传统作业训练的基础上增加Enlax(日常生活作业智能训练系统)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20m i n/次,1次/d,5d/周。采用Fugl-Meyer评分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估上肢功能和改良Barthel(M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肢功能、生活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上肢功能、生活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nlax(日常生活作业智能训练系统)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和ADL功能有促进作用,对脑卒中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镜像疗法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下载:237 浏览:2430

王艺康 申云海 吴鉴锋 刘雪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10期

摘要:
目的:是探讨采用镜像疗法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主要的研究对象是采取2020年8月至2020年12月海南西部中心医院住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配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镜像疗法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进行康复治疗训练。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在治疗的第6周相比于治疗前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治疗的第12周与治疗第6周相比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第6周和12周的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UEFT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义意(P<0.05)。结论 使用镜像疗法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等。

PNF技术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下载:257 浏览:2454

贾晶婷 刘雪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PNF技术联合虚拟现实技术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符合标准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训练(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因子治疗和传统的康复治疗),每天两次治疗,30min/次,7次/周。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上PNF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每天两次治疗,30min/次,7次/周。 所有患者进行24周康复训练。以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MT肌力分级标准,上肢FMA测定作为评定进行疗效观察,采用统计学SPSS 20.0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实验组30例患者中显效8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30例患者中显4例,有效16例,无效10例,总效率为67%。数据统计证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PNF技术联合虚拟现实技术的治疗优于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使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不同程度改善,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的康复训练相比,PNF联合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肌力,降低肌张力,改善关节活动度,具有良好的疗效。

靳三针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脑功能效应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487

阳运秋1 唐纯志2 崔韶阳3 隆晓菁4 阳晨5 《当代中医药》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靳三针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上肢功能的即时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1例,针刺治疗取穴:患肢对侧颞三针,患侧上肢行肩三针、手三针,人中、百会;留针同时行镜像康复疗法30 min。治疗前后均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 MRI)扫描T1加权图像和BOLD脑功能图像。分析局部一致性(Re Ho)和节点中心度(DC)有差异的脑区。结果相比治疗前,Reho值在尾状核、缘上回、前扣带回、内囊前肢、梭状回、枕叶外侧显著增强(体素簇体积>165且P<0.05)。DC在颞上回后坡、颞中回、颞下回、枕颞外侧显著增强(体素簇体积>165且P<0.05)。结论靳三针结合镜像疗法可能促进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相关区域的脑功能得到更好地重建。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