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甲状腺乳头状癌右侧喉返神经深面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下载:20 浏览:336

姜琳 张艳 郑伟慧 王可敬 韩春 《肿瘤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右侧喉返神经深面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资料,对所有患者的手术情况、临床病理参数、随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接受手术治疗患者191例,其中病理学诊断确诊右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54.9%,右侧喉返神经深面淋巴结转移率23.6%,右侧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率19.9%。单因素分析显示,右侧喉返神经深面淋巴结转移与性别(P=0.001)、肿瘤直径(1.0cm为界)(P<0.001)、是否包膜外侵犯(P<0.001)、是否喉返神经浅面淋巴结转移(P<0.001)、是否侧颈部淋巴结转移(P<0.001)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P=0.005)、肿瘤包膜外侵犯(P=0.020)、喉返神经浅面淋巴结转移(P=0.007)、侧颈部淋巴结转移(P=0.047)是喉返神经深面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男性、肿瘤有包膜外侵犯、喉返神经浅面淋巴结有转移、侧颈部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在有效保护喉返神经及下极甲状旁腺的同时,建议清扫右侧喉返神经深面淋巴结。

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在肿瘤血管生成调控中的研究进展 下载:38 浏览:378

李立文 卜晓敏 夏亮 孙才兴 《肿瘤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研究发现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并通过氧化应激、HO-1通路、缺氧及炎症介质等多种途径参与调控肿瘤血管生成过程。对Nrf2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进行探究,有助于发现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新靶点。全文就近年来肿瘤血管生成与Nrf2信号通路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鼻咽癌诊治研究进展 下载:24 浏览:381

金厅 陈晓钟 《肿瘤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近年来就鼻咽癌诊治开展了数十项研究,这些研究大部分是针对Ⅱ期、局部晚期、转移鼻咽癌的治疗干预性研究,其余的是针对预后因素、分期以及放疗毒副反应的研究。全文就这数十项研究作一综述,一方面是对浙江省鼻咽癌学科发展的宣传与肯定,另一方面为临床医师合理制定临床治疗策略提供一些参考,也为扩大国内外鼻咽癌学科的交流和发展提供契机。

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管理中的进展 下载:63 浏览:482

张雨馨1 吴诗妍1 楼寒梅2 《肿瘤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是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是CSCC的预后预测指标;SCC-Ag与早期CSCC的术后临床病理高危因素相关,与术后辅助治疗风险相关,SCC-Ag的补充有助于建立更完善的危险因素预测模型,指导术后辅助治疗;SCC-Ag水平在宫颈癌治疗过程中下降,逐渐正常化,可以籍以判断疗效、预测复发;在随访过程中,SCC-Ag的升高先于临床复发,结合PET-CT检查可有效地评估病情、判断复发。SCCAg在CSCC的全程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作为个体化和精细化风险预评估的指标。

冰片逆转小细胞肺癌顺铂耐药的研究 下载:47 浏览:357

姜志明 王增 覃晶 李成辉 卢红阳 《肿瘤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目的]评价冰片对小细胞肺癌(SCLC)顺铂(DDP)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其对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和小凹蛋白-1 (Caveolin-1)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前期建立的SCLC DDP耐药细胞株LTEP-P/DDP,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检测冰片和/或DDP的抗肿瘤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P-gp和Caveolin-1的表达。[结果]冰片联合DDP对LTEP-P/DDP-0.75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较单用DDP显著性增加(P<0.05),耐药逆转指数为2.246。LTEP-P/DDP-0.75细胞经冰片联合DDP处理细胞后,较单用DDP处理组的G0/G1期和S期降低,G2/M期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冰片和DDP联合处理后,LTEP-P/DDP-0.75细胞凋亡显著性上升(P<0.05),LTEP-P/DDP-0.75细胞Caveolin-1相比LTEP-P细胞显著性上升(P<0.05),冰片或DDP单独用药组Caveolin-1显著性变化,冰片联合联合DDP组相比对照组能显著性降低LTEP-P/DDP-0.75细胞Caveolin-1表达(P<0.05),而对P-gp无显著性抑制作用。[结论]冰片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转LTEP-P/DDP-0.75对DDP的耐药,其作用可能与抑制Caveolin-1表达有关。 还原

6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分析 下载:31 浏览:315

戴信深1 郭良2 赵佳正2 楼建林2 韩春2 谭向荣2 赵坚强2 梁忠2 《肿瘤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为临床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丝线定位法,精准划分颈淋巴结各分区,对收治的68例cN1bPTC患者,均行包含Ⅱa、Ⅱb、Ⅲ、Ⅳ、Ⅴa、Ⅴb区和LNSS的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共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82侧。分析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情况,探讨Ⅱb区、Ⅴa区、Ⅴb区、LNSS以及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规律。[结果] cN1b患者总颈淋巴结转移率92.6%(63/68),其中颈侧区转移率86.8%(59/68),中央区转移率79.4%(54/68)。侧颈清扫82侧,中央区清扫83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78.3%,Ⅲ区为62.2%,Ⅳ区为57.3%,Ⅱ区为47.6%(Ⅱa区43.8%,Ⅱb区7.3%),Ⅴ区为15.9%(Ⅴa区11.0%,Ⅴb区6.1%),LNSS转移率为9.8%。在Ⅱb区转移的患者中伴有Ⅱa区淋巴结转移或颈侧区多区域(2个以上区域)淋巴结同时转移情况多见;在Ⅴa区和Ⅴb区转移的患者中,伴有肿瘤被膜侵犯和颈侧区2个以上区域淋巴结同时转移情况较多;在LNSS转移的患者中,伴有Ⅳ区淋巴结转移和原发灶肿瘤位于甲状腺下极较多;在颈侧区淋巴结跳跃性转移患者中,原发灶肿瘤多位于甲状腺上极。[结论] cN1bPTC应常规清扫Ⅱa、Ⅲ、Ⅳ区淋巴结。保证副神经功能前提下,Ⅱa区或颈侧区≥2区域有淋巴结转移,需考虑清扫Ⅱb区淋巴结。有Ⅱ~Ⅳ区中多区同时转移或原发灶肿瘤明显被膜侵犯,需考虑清扫Ⅴ区淋巴结。当原发灶肿瘤位于甲状腺下极或Ⅳ区淋巴结有转移,清扫LNSS应更积极。原发灶肿瘤位于甲状腺上极患者,跳跃性淋巴结转移更常见。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