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文艺观峰人与文艺高峰的甄别 下载:65 浏览:410

刘涵之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文艺观峰人作为具有一定艺术素养和文艺鉴赏能力的普通公众,在文艺发展史上其主体力量集中体现为对文艺高峰的甄别、裁定。观峰人通过体现为公共意志的艺术裁定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艺术高峰的总体艺术水准、艺术价值。对于观峰人而言,优良的艺术素养是一种能够将文艺"语法"内化的文艺接受能力,只有具备这一能力,文艺观峰人才会自觉地将文艺语言序列转变为文艺结构和文艺意义,并明了文艺话语如何发挥作用。文艺观峰人是文艺杰作的期待知音,文艺杰作的创造者(文艺立峰人)总是期待着知音在鉴赏中走近艺术,进而裁定出文艺高峰。公众的裁定因公允而权威。在艺术家一端,艺术家的创作能力是艺术质量的保证;在欣赏者一端,公众的"文艺能力"是艺术质量被证实的保证。"文艺交往"将两端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对艺术价值的展现。观峰人与立峰人的"文艺交往"是一种促进真善美高度融合的"全面文化"。没有这种"全面文化"的实现,就没有文艺高峰的筑就。

文艺观峰人与文艺高峰的甄别 下载:65 浏览:408

刘涵之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文艺观峰人作为具有一定艺术素养和文艺鉴赏能力的普通公众,在文艺发展史上其主体力量集中体现为对文艺高峰的甄别、裁定。观峰人通过体现为公共意志的艺术裁定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艺术高峰的总体艺术水准、艺术价值。对于观峰人而言,优良的艺术素养是一种能够将文艺"语法"内化的文艺接受能力,只有具备这一能力,文艺观峰人才会自觉地将文艺语言序列转变为文艺结构和文艺意义,并明了文艺话语如何发挥作用。文艺观峰人是文艺杰作的期待知音,文艺杰作的创造者(文艺立峰人)总是期待着知音在鉴赏中走近艺术,进而裁定出文艺高峰。公众的裁定因公允而权威。在艺术家一端,艺术家的创作能力是艺术质量的保证;在欣赏者一端,公众的"文艺能力"是艺术质量被证实的保证。"文艺交往"将两端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对艺术价值的展现。观峰人与立峰人的"文艺交往"是一种促进真善美高度融合的"全面文化"。没有这种"全面文化"的实现,就没有文艺高峰的筑就。

文明交往视角下的楔形文字文明——兼谈高校世界古代史课程中古代西亚部分的教学框架 下载:64 浏览:371

蒋家瑜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高校世界古代史课程教学中,古代西亚常被视为人类文明史的开端,但课堂讲授中以专题板块为主的教学体例让学生们在主观上对古代西亚的历史产生了割裂感。因此,文明交往的视角应该被引入古代西亚史的教学理念中。基于文明交往理论,楔形文字文明作为一个整体,有着自己的文明发展轨迹和特点,其内部诸文明也相互交往。这种区域整体性视角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在世界古代史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把握古代西亚的历史脉络。

吕思勉与朝鲜学者金泽荣的交往——兼论金泽荣对吕思勉治史的影响 下载:38 浏览:241

赵太和 《历史教学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经屠寄引荐,吕思勉得以结识朝鲜学者金泽荣。虽然二人晤面不多,但吕氏治史深受金泽荣《韩国历代小史》的影响,表现在治史观念上,摆脱传统史学不重视异族、异国史的桎梏,开风气地提倡治中国史需参稽朝鲜文献,甚至认为各国历史皆可参稽互证。本此观念,他利用《韩国历代小史》记载,考证东北民族的居地、迁徙、族源等问题,发前人所未发,解决了一些具体问题,推进了东北史研究。在此基础上,吕氏进而构建起他的东北民族源流体系,有力地驳斥了"满蒙非中国论",为其学生卞宗孟继承,影响及于今日。总之,金泽荣在吕思勉开拓我国东北地方史、东北民族史研究的过程中,产生过重要影响。至今,如何借鉴国外史学成果,进而推动我国史学研究,仍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论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肯定和改造:以《巴黎手稿》为中心 下载:53 浏览:441

黄志军 《哲学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理解和改造黑格尔辩证法的主要理论阵地。《巴黎手稿》作为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早期成果,也是二者正面交锋的重要思想领地。深入其中便会发现,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态度经历了一个由否定到肯定的转变,而非仅仅是否定的一面,即在劳动异化的意义上揭示了其消极方面,因为它的抽象形式遮蔽了现实的人的异化。事实上,马克思是在交往异化的意义上才发现了其积极方面,因为它以积极的异化形式把握到了真正的人的生命形成过程及其运动,所以被给予了充分肯定。通过对"穆勒评注"的分析,马克思的这种肯定可以得到合理的理解和说明。藉此,在后来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过程中,马克思才能以经由交往异化而来的社会关系作为思想通道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积极方面加以科学改造。

冰心与我祖父周作人的早期交往 下载:59 浏览:356

周吉宜 《中国文学》 2018年12期

摘要:
冰心手稿《春水》在九州大学图书馆被发现,引起人们对冰心与周作人关系的关注。本文力图通过对周作人日记以及他与冰心、郑振铎、鲁迅、孙伏园、陶亢德、吴文藻、滨一卫等之间的通信,呈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周作人与冰心及《春水》的关系。

论世界交往的空间效应——基于马克思资本与劳动关系的现代性批判视角 下载:42 浏览:418

李维意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12期

摘要:
资本主义大工业推动了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革命,其直接后果是民族交往向世界交往的跨越。世界交往具有三大空间效应:一是世界交往的时空转换效应。世界交往成功地实现了"用时间换取空间"和"用空间集约时间",推动了资本生产力的长足发展,创造了资本文明的奇迹。二是世界交往的"空间剥夺"效应。世界交往把资本和劳动的矛盾扩展到整个世界,成功地实现了对落后民族、国家的"空间剥夺"。"空间剥夺"是马克思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重要视角和内容。三是世界交往的空间解放效应。资本空间解放虽然创造了文明奇迹,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但是资本主义现代性有着自身的历史局限。无产阶级将取代资产阶级成为空间解放的主体力量,进而颠覆资本空间、解放劳动空间。劳动空间解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

关于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再思考 下载:63 浏览:460

侯振武1 杨耕2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马克思的交往范畴指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往形式和交往关系是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核心概念。交往关系包括生产关系,但不等于生产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命题是对"生产力-交往形式"命题的深化。交往与生产互为前提,交往内生于生产,生产只有在交往中才能进行。个人的生产能力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形成社会生产力,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内在地包含着互动。当交往发展为世界交往时,社会形态发展中的派生形式和跨越现象就成为普遍现象,社会发展道路就形成多样性。哈贝马斯对精神交往及其语言、规范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而全面的探讨,但由于对劳动及其与互动之间的关系作了错误理解,因而他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批判从根本上说是"误批",其交往理论偏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

生产范式的效力与边界——马尔库什与哈贝马斯的争论及其启示 下载:84 浏览:476

孙建茵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2期

摘要:
为了批判和反思经济决定论与教条主义对马克思思想的歪曲,"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成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重要思潮。其中,有一批马克思主义学者尝试用"生产范式"来理解马克思的理论范式。围绕"生产范式"的理论重构成为这一讨论的核心议题之一。马尔库什与哈贝马斯曾就生产范式展开过一场公开的学术争论。马尔库什认为,哈贝马斯将劳动/生产和交往理解为不可还原的两种范式是对马克思的误解。哈贝马斯则在正面回应中再次强调了生产范式与实践哲学的不相容关系。双方争论的分析框架恰恰揭示出生产范式的理论效力与边界,并为我们进一步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范式提供了契机。

消极刻板印象和群际焦虑:阻碍群际交往的重要因素 下载:50 浏览:314

高承海 《心理学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消极刻板印象和群际焦虑是阻碍群际交往的重要因素。基于群际接触理论和群际焦虑理论模型,测量了少数民族和汉族交往时的群际焦虑水平、彼此持有的刻板印象和外群体态度等变量,考查了这些变量的特征及关系。结果表明:(1)汉族在群际交往过程中的群际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少数民族;(2)女性比男性持有更积极的外群体态度;(3)消极刻板印象是产生群际焦虑和偏见态度的重要原因。减少消极刻板印象、降低群际焦虑是促进群际交往的重要途径。

新型支付方式下诈骗与盗窃的界限 下载:46 浏览:244

蔡桂生 《法学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在盗窃案件中,被告人打破管理的行为和财产损失直接相连。而在诈骗案件中,被害人的处分行为直接导致了财产减损。尽管诈骗受害人的行为具有"自愿"的表象,但不宜借此主张处分意识属于成立诈骗罪的必要要素。诈骗罪不是单纯的自我损害型犯罪,而是交往沟通型犯罪,其仅以被害人具备"就财产决策事项加以沟通的意识"为必要。利用计算机病毒截获数据之后,行为人在网银或其他自动支付平台转账的,不符合诈骗的成立条件。回避与财产权人在财产决策事项上的沟通交往,调换二维码进而代替财产权人批量化地收取债权的,在实践中可以普通盗窃罪论处。

社会交往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三重挑战与应对 下载:39 浏览:358

龙丽霞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5年4期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本文主要从大学生与国家、社会、家庭三大关系出发,探讨新时代大学生三大关系面临的挑战,围绕“两个结合”浅析新时代大学生三大关系的应对策略,从“国家认同”、“五常”“孝文化”着手来提高新时代大学生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

运用数字化课堂观察优化师生交往行为的策略研究——以初中道德与法治《合作的艺术》为课例 下载:83 浏览:506

张小莉 张克谦 周凤敏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19年4期

摘要: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教学相长的互动过程。在课堂中师生交往行为直接影响教学的可接受性和师生的参与度,对教育效果的达成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多元交互式"数字化课堂观察平台采集课例的相关信息,对课堂中师生交互行为进行详细分析,主要包括师生交往形式、交往情绪和课堂评价三部分,概括得出在课堂实践中师生交往行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专业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日常化师生交往及其超越 下载:55 浏览:382

王七巧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日常化师生交往不可避免地显示出保守性的特征,具体来说,交往行为呈现重复性,交往空间和时间具有封闭性,以及交往体验的不契合性。非日常化师生交往是日常化师生交往的一种超越,其特征表现为交往行为的创造性、交往空间和时间的开放性、交往体验的契合性。要实现从日常化到非日常化师生交往的飞跃,达到师生个性的生成,离不开师生建立起自觉关系。

大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与实践 下载:64 浏览:736

王玖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5年1期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与实践方法。通过对大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现状分析,结合幼儿园教育实际,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培养策略,并通过实践应用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大班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本研究对于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推动幼儿园社会交往教育的深入发展。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 下载:68 浏览:687

刘茜 胡鑫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5年1期

摘要:
幼儿生来便有着与人交往的能力,但因各种因素,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有所差异。幼儿从幼儿园步入小学这一时期,是其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也是幼儿面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初始期。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此时期评价幼儿社会化程度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幼儿在交往、学习与生活中的基本保障。本文具体分析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表现,并相应提出可行性的解决策略,以帮助幼儿提高社会交往能力,从而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鉴于此,本文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索。

大学生同学交往中的心理现状与改善路径研究 下载:132 浏览:772

谢海鹏 《心理学研究》 2024年7期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加密切,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们生存的必要前提。人际交往障碍会给大学生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而随着社会竞争愈加激烈,大学生们的社会心理压力也随之增大,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成为当务之急。在校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程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中存在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人数占很大比例,且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扰。通过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问题以及原因分析,说明许多大学生缺乏人际关系交往和沟通能力。大学生需加强自身的交往沟通能力,真诚善良待人。除此之外,形成一种团结友爱、真诚友善的人际交往环境,将更利于当代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因此,

货币权力视野下马克思《穆勒笔记》交往异化观探析 下载:68 浏览:757

吴顺治 《哲学研究进展》 2025年4期

摘要:
货币权力再生产是西方现代私有制社会权力再生产的重要基础。马克思系统研究了詹姆斯·穆勒(以下简称穆勒)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原理》并作了笔记(以下简称《穆勒笔记》)。从《穆勒笔记》文本出发,货币作为交换中介不仅是资本主义再生产中一般等价物的形式,也通过“作为资本的货币”完成人与人相“异化”的交往形态重塑。通过对“货币权力表现”与“交往的货币支配”之间关系的考察,可以窥见在私有制条件下私有财产外化与价格机制产生“异化交往”形态,而货币信贷又进一步强化“异化交往”形态,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异化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参考。

《入沈记》所见中朝文人书画交往 下载:138 浏览:1341

​纪心琦 《国学研究》 2023年1期

摘要:
在明清时期,中朝两国的交流密切,这段时间朝鲜多次向中国政府派遣朝贡使臣。《入沈记》记载了作者李田秀跟随沈阳问安正使的使团访问沈阳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其中对与“万泉居士”张裕昆的交流着墨甚多,书法艺术也在三人交往过程中发挥了媒介作用,同时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浅谈区域共享活动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研究 下载:186 浏览:1847

申鑫 《交叉科学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合作,共享”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先进理念,是善于看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在保持各自风格和特点的同时,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纲要》指出: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资源的作用。 我园教师着力探讨区城游戏资源共享的途径、方法与策略,期望通过区域互动游戏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满足幼儿交往的需求 为幼儿提供充分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因此在幼儿园实施区域共享,不仅能使园内教师携手并进、共同提高,还能在区域共享中,去打破班级界限,让幼儿在多层次、多领 域的互动环境下进行主动探索,充分扩大幼儿的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便利条件,着重提升幼儿的交往层次,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