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枯草芽孢杆菌凝乳酶发酵生产条件及其酶学性质的研究 下载:56 浏览:386

郑喆1 李柳1 赵笑1 曹永强2 余志坚2 陈超2 杨贞耐1,2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11期

摘要:
为了提高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所产凝乳酶的活力,利用响应面实验法对该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其最佳发酵产酶条件为发酵时间26.76 h、发酵温度31.98℃、p H6.82、装液量40%(v/v)、接种量4%(v/v),在该条件下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生产的凝乳酶活性为456.72 SU/m L,接近理论预测值461.54 SU/m L。利用乙醇沉淀法对最佳发酵条件下生产的凝乳酶进行提取,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中沉淀的凝乳酶活性最高。进一步对提取的凝乳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温度为60℃,且有较强的低温热稳定性,在(40~55)℃范围内保持1 h酶活无显著损失,在60℃保持60 min后完全失活,最适p H为6.5,Ca2+能显著提高其凝乳活性,最大值为1.01×10~6 SU/g,Na+和K+的存在完全抑制其凝乳。

一种双歧杆菌发酵沙棘汁活菌饮料的研制 下载:75 浏览:473

刘国荣 邱爽 王落琳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5期

摘要:
以实验室自主筛选获得的一株益生功能优良且产抑菌活性细菌素的青春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BL-8为发酵菌株,以极具营养保健价值的沙棘为主要原料,研制双歧杆菌发酵沙棘活菌饮料。以活菌数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逐级优化及响应面优化试验对活菌饮料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确定其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蔗糖添加量12%、脱脂乳添加量9%、沙棘汁添加量30%、发酵时间29 h、接种量1%;在此条件下,产品活菌数可达(10.16±0.02)lg cfu/mL;货架期评价结果显示该活菌饮料在4℃下可贮藏21 d。同时,终产品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采用模糊数学七度标度法确定该活菌饮料综合感官得分为6.12,是一种容易被大众接受的饮料。

超高压处理对蛋白质功能特性的影响 下载:75 浏览:484

李明月1 杜钰1 姚晓玲1 陈小强1 谢建春2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4期

摘要:
超高压处理是食品加工的一种高新技术,处理后可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结构的改变对蛋白质的溶解性、凝胶性、起泡性、乳化性、蛋白酶的活性等功能性质有显著影响。在超高压的作用下食品中的维生素、色素、风味物质不被破坏,对食品的色泽和风味具有保护作用,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大口黑鲈致死性结节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组织病理学观察 下载:80 浏览:489

何晟毓1,2 魏文燕3 刘韬1 杨倩1 谢恒1 何琦瑶1 汪开毓1,2 《水产研究进展》 2020年4期

摘要:
2018年4月四川邛崃地区某养殖场大口黑鲈感染致死性结节病,死亡率高达80%。为明确病因,通过常规微生物分离、鉴定,从患病鱼皮肤溃疡灶、鱼鳔腔积液和肝脏组织中分离到同一株优势菌,命名为HSY-NS02。经菌体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和抗酸染色镜检、生理生化实验、16S rDNA序列扩增及系统发育分析和特异性PCR扩增,确定该菌为诺卡氏菌。进一步对健康大口黑鲈进行分离菌的人工感染实验以确定其致病性,结果显示,人工感染鱼出现与自然发病相似症状,且从人工感染鱼体中再次分离到相同菌。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皮肤溃疡灶、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和鳃发生不同程度的慢性炎性肉芽肿病变,其中脾脏病变最为严重。对菌株HSY-NS02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庆大霉素、新霉素和制霉菌素3种药物敏感,对其他18种药物耐受,呈多重耐药性。

三角褐指藻滤液提取物对东海原甲藻和盐藻生理特性的影响 下载:53 浏览:429

薛峤娜1 王蕊2 谭丽菊1 王江涛1 《海洋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利用流式细胞仪从细胞生长、细胞大小、细胞膜完整性、酯酶活性等方面分别研究了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nutum)滤液提取物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盐藻(Dunaliella salina)为期6d生物培养过程中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角褐指藻滤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东海原甲藻表现出强烈的生长抑制作用,荧光检测显示,其能刺激细胞体积的增大,导致部分藻体细胞膜受损,酯酶活性在短时间内增强,随后受到显著抑制。而提取物对盐藻的生长抑制并不明显,盐藻细胞体积没有受到影响,细胞膜保持了高度完整,酯酶活性在第6天时才受到抑制作用。以上分析表明,东海原甲藻对三角褐指藻滤液乙酸乙酯提取物更加敏感,特殊的细胞内部结构特征有利于化感物质进入东海原甲藻的体内,直接导致藻细胞的死亡。化感物质引起的不同的生理响应中,酯酶活性指标具有更好的敏感性,是在环境压力下生物自我保护的一种应急方式。

兽医公共卫生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下载:78 浏览:818

阿米娜·热合买提 《当代畜牧兽医》 2024年3期

摘要:
兽医公共卫生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关注动物健康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本文旨在阐述兽医公共卫生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探讨其在保障人类健康方面的作用和发展前景。

浅析自然环境与人类健康研究 下载:320 浏览:3118

廖继科 《环境科学研究》 2021年11期

摘要:
自然环境作为人们持续性生长的基础保证,二者构成完整的整体,通过自然循环,保证两者始终处于协调状态。然而,大家都清楚如果部分自然灾害或者人为破坏,造成局部环境当中的部分化学元素过量或者不足,就会逐渐反应到人类身体健康当中,进而引发一系列疾病。因此,自然环境与人类健康密不可分,因此,需要做好保护自然环境,进而保证人体健康。

居住区内有害生物防治策略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估研究 下载:72 浏览:917

田一鸣 《生物技术研究》 2024年4期

摘要:
本研究旨在全面评估居住区内有害生物防治策略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综合影响,通过深入分析化学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不同方法的效能和潜在风险,着重探讨了一种综合性的防治策略。该策略不仅聚焦于传统方法的优化,还引入了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概念,力求在控制有害生物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对居民健康和环境质量的负面影响,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各种防治手段的短期效果与长期影响,证实了综合防治策略在有效遏制有害生物扩散的同时,能显著降低化学残留物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居民健康的潜在威胁。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