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收养法的社会化:从亲子法转向儿童法 下载:86 浏览:484

邓丽 《中国法学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现代收养制度通过承继和改造"法律行为—法律关系"的私法逻辑,实现拟制亲子关系的制度目标。"二战"以后,社会现实需求、国际人权思潮等推动各国收养法立足本土国情不断社会化,发展出以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为统率,以收养条件、收养程序、收养效力和收养服务为制度支柱的伞型儿童保护架构。我国民法典收养章在承袭既有私法框架的同时,通过确立最有利于被收养人原则、引入收养评估机制等,释放出积极的社会化信号,但尚缺乏针对民间收养屡禁不绝、被收养人权益不彰等突出社会问题的有效应对。其后,未成年人保护法经修订亦明确规定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强化政府和社会保护机制。至此,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中国法表达与路径已渐趋明朗。自领域法视角而言,我国收养法正逐步突破私法边界,融入社会保护法律规范,从传统亲子法范畴转向更加明确和统一的儿童保护法,有望形成内外体系协调一致的本土化、社会化新架构。未来改革宜聚焦于放宽一般收养条件、疏导特殊收养通道、建立

基于情节记忆的儿童玩具设计研究 下载:59 浏览:312

宋晴 何静 《设计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为改变训练儿童记忆玩具过于单一的情况。以记忆加工模型中原型匹配理论模式识别为背景,总结记忆训练方法对儿童玩具设计的指导作用,将情节记忆应用于玩具的设计中。设计一款基于情节记忆的儿童玩具来训练提升学前儿童的记忆力。以情节记忆为指导进行玩具设计可以为提升儿童记忆提供一种新的方式。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儿童安全教育游戏设计研究 下载:53 浏览:373

张文莉 胡越 《设计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解决传统安全教育游戏内容枯燥,场景展示单一,交互性差等问题。文章根据儿童与传统安全教育游戏特征,简析两款较典型的传统安全教育游戏的优劣势,引出增强现实技术下的安全教育游戏的优势,结合增强现实技术沉浸感、交互性、情境式等特点。基于增强现实技术,提出了几点在安全教育游戏上的应用可能,并对增强现实环境下的安全教育游戏整理了一般设计原则与开发流程。增强现实技术与安全教育游戏的结合,为以后的儿童安全教育形式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拉萨市城关区学龄前儿童乳牙龋患病情况调查分析 下载:69 浏览:470

德吉 赵文菲 阿旺 多吉土 邓他巴 志华塔 郎色吉 董海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了解拉萨市城关区学龄前儿童乳牙龋患病情况,获得流行病学基础数据,为拉萨市龋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拉萨市城关区幼儿园中随机抽取3所幼儿园,对在校3-6岁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对儿童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3.0进行数据的录入和统计分析。结果:570名学龄前儿童乳牙龋患病率为52.11%,龋均为1.70,填充率0%,龋失补牙数为970颗;儿童乳牙患龋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藏族儿童乳牙龋患率大于汉族,民办幼儿园儿童乳牙龋患率大于公办幼儿园,但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家长文化程度越低儿童乳牙龋患率越高。结论:拉萨市城关区学龄前儿童乳牙龋患病情况严重,填充率低,建议加强口腔健康宣教,培养儿童健康的口腔卫生习惯,提高家长的儿童口腔保健知识。

基于儿童行为特性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研究 下载:88 浏览:441

姚瑶 申世广 《设计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研究在儿童活动行为集中的街道中,如何通过景观设计提高街道的儿童友好性,从而缓解儿童与城市街道空间关系紧张的情况。本文基于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背景下,总结了儿童行为的4个基本特征:年龄差异性、探索性、自然亲近性、环境限制性,并从这些特征出发,以南京市建康路为例,探讨儿童友好型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方法。得到儿童友好型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方法,并对南京建康路提出了改造建议。建设儿童友好型街道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设计中,设计师理应遵循儿童的行为特性,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街道景观。

基于模块化的儿童床可成长性设计 下载:32 浏览:165

黄博韬 王鑫 《中国设计》 2020年12期

摘要:
基于儿童床的可成长性设计进行探究与应用,结合模块化设计理论,为儿童家具的可成长性设计提供实践方向。以模块化设计理论、儿童心理学和可成长性设计方法为指导,通过用户市场调研和比较分析法对0-12岁儿童的生理及心理特性、儿童床产品的需求与功能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儿童床家具提出可成长性设计方案,做出合理的模块设计划分。可成长性设计应用到儿童家具,有利于满足不同阶段儿童使用需求的变化,提高儿童家具产品的利用率,延长其使用周期。

20世纪俄罗斯儿童钢琴代表作品及教学原则 下载:61 浏览:401

杨笑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1期

摘要:
20世纪的俄罗斯培养出了许多世界知名的作曲家,作曲家创作的音乐作品体裁多样,二十世纪的现代和声作曲法加以民族语调的融合是整个俄罗斯作曲家创作的整体风格特征。作曲家们所创作出的钢琴音乐作品的数量惊人,在众多的钢琴音乐作品中,儿童钢琴音乐作品不凡在其中,但是有些作曲家们对简易的钢琴音乐作品并未标注题目是为儿童创作,只有部分作曲家为钢琴曲集命名为儿童钢琴作品,还有些作曲家在创作之初就是有为儿童创作的目的性,或者有些儿童钢琴作品是献给自己的孩子,也有些作品是献给所有的青少年等。

基于自闭症儿童心理认知的玩具设计研究 下载:34 浏览:273

张丙辰 王艳群 毕译文 李闯 《设计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从心理认知角度来看,自闭症儿童对进行表象性思考存在较大障碍,很难解读自己或他人的心理状态。针对自闭症儿童的心理认知特点进行玩具设计改进有助于,可激发自闭症儿童学习各类知识的广泛兴趣。通过解析自闭症儿童认知特点,总结自闭症儿童认知能力与玩具之间的关联性,提出自闭症儿童玩具设计、使用的策略调整,能达到促进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作用。

基于HID理念的儿童智能电动牙刷设计 下载:20 浏览:214

滕佳华1 顾云瑶1 祝燕琴2 《设计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通过对儿童牙刷的功能、造型及交互APP进行创新设计,以期让儿童认真愉悦地完成刷牙的同时能及时发现儿童牙齿的问题。通过分析当前儿童口腔问题及儿童牙刷的现状,结合人机实验和健康工业设计(HID)理念,探讨智能儿童电动牙刷的设计思路。该设计可为如何将健康工业设计理念应用于生活用品的设计,以及为儿童牙刷的设计创新提供参考。

产品功能组合的儿童推车设计研究 下载:95 浏览:496

荣歆 《设计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解决由于儿童推车的使用周期短、需求多样化等特点使人们多次购买童车的问题,减少闲置的儿童推车对家庭空间的占用和资源的浪费。分析儿童对于童车需求的变化,寻找儿童推车和扭扭车的关联,通过对儿童推车结构的创新,实现了将扭扭车的功能组合到儿童推车上,达到一个推车具有多种功能的目的,实现推车的"成长"。在功能组合思想的指导下,将儿童推车和扭扭车的功能结合,得到"成长型"儿童推车,有效延长了产品的使用时间,通过这个设计实践验证了理论的可行性,为其他产品的功能组合设计提供借鉴案例。

广西沿海地区3~6岁幼儿身体素质状况分析 下载:23 浏览:262

宁小春1 赖银娟2 彭迎春1 俞玲1 《体育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了解广西沿海城市3~6岁幼儿目前的身体素质现状,为促进幼儿的健康与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根据《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的要求,收集到广西沿海城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15所幼儿园3~6岁儿童有效样本933人,通过统计软件SPSS 24.0进行单样本t检验。结果:广西沿海城市男、女童立定跳远3、4岁组高于全国。网球掷远3、4岁女童和3、5岁男童组均值均高于2014年全国水平,6岁男女童年龄组均值均低于2014年全国水平。坐位体前屈均值除6岁男童均低于2014年全国水平,10m折返跑均值除3岁女童以外均高于2014年全国水平。结论:广西沿海城市3~6岁幼儿身体素质状况不容乐观,下肢力量和速度较强,上肢力量和柔韧性有待提高。

运动胸衣分割线的设计与优化STEAM理念下的儿童教育玩具设计趋势 下载:29 浏览:215

宋颖佳 蒋晓 《中国设计》 2020年2期

摘要:
研究STEAM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儿童教育玩具设计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趋势,促进我国STEAM教育理念的深入发展、STEAM教育生态建设。从STEAM跨学科的理念和创新力培养的目标出发,对市场上的STEAM教育玩具设计现状进行分析,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探究我国STEAM教育下的教育玩具设计的趋势,设置难度分级以适应能力的增长、学科紧密融合达到综合能力培养、给予更多创造力发挥的空间,注重创新思维及创意表达是STEAM教育玩具设计发展的重要趋势。该结果为STEAM理念的实践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基于视觉提示的自闭症儿童图形符号设计方法研究 下载:41 浏览:207

李闯1 张丙辰1 王艳群2 赵玉婉1 《中国设计》 2020年1期

摘要:
结合视觉提示参与的干预治疗方法来缓减自闭症儿童的相关症状,为自闭症儿童的干预训练提供新的形式,促进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通过对自闭症儿童视觉特征的研究,深入挖掘其存在的视觉优势和内在需求,并结合图形、符号、文字及表格参与的视觉提示策略,探讨图形符号在色彩及字体上的表现形式。提出了以自闭症儿童为中心的视觉图形符号设计方法,并进行了图形符号在色彩、肌理以及字体上的设计要素分析。视觉提示的自闭症儿童图形符号设计能够有效提升自闭症儿童的认知能力,减轻社会与家长的压力。

情感化设计理论在儿童玩具中的应用 下载:29 浏览:249

张紫然 《中国设计》 2019年11期

摘要:
致力于设计出契合儿童习惯和满足儿童需要的设计[1]。剖析诺曼先生提出的情感化设计思想,并且结合新型智能科技进行设计。打造出一个从儿童情感共鸣出发,利用互联网技术预期相结合的儿童玩具设计。解决儿童真正的情感需求。

艺术植入医疗的高校专业实践育人模式探索——基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案例的实证研究 下载:36 浏览:262

王红江1 张同2 《中国设计》 2019年6期

摘要:
探索艺术植入医疗领域的高校专业实践育人新模式。基于2017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奖案例,通过深度剖析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合作的"艺术植入医疗,设计抚慰心灵"系列育人实践,从平台建设、课程管理、育人效果评估几个方面,结合文献研究探索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育人模式。专业实践育人"3J模式";专业能力培养"4D模式";育人效果5个量化指标。专业实践育人机制"3J模式",即:精选基地—寻找专业育人好搭档;精准选题—落实专业育人好课题;精细管理—完成教学培养新目标;专业知识学习"4D模式",即:Discover发现--Define定义--Design设计--Deliver发布。在育人效果评估上,借助在线学习管理系统,指标可量化。

交互设计在学前儿童古琴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63 浏览:325

林维章 储蕾芳 《中国设计》 2019年1期

摘要:
通过合适的交互设计使学前儿童获得更有效的古琴教育。根据学前儿童的认知心理特征,提出交互设计需求,并结合交互设计发展趋势进行设计实践。以APP为载体,在学前儿童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将交互设计与学前儿童古琴教育相融合。基于对学前儿童的认知心理分析,定义学前儿童古琴教育特点,并通过实践应用,初步验证了所做研究的适用性,利用交互设计对传统学前儿童古琴教育做出改善。

基于儿童成长心理变化的成长型桌椅设计研究 下载:63 浏览:469

张羽 岳涵 《中国设计》 2018年6期

摘要:
人类一生的发展进程中,儿童期可谓是人生的基础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形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能够对未来的各项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正因为如此,更多的父母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娱乐等环境极大重视,对于儿童桌椅的选择就是家长们关注的重点之一。如何设计出符合儿童需求的儿童桌椅,本文提出基于儿童成长心理变化为前提的设计方向,希望通过研究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因素达到更好地满足儿童使用需求的目的,同时还要吸收借鉴现代一些好的设计理念,设计出具有功能性、宜用性、可成长性的成长型儿童桌椅。

Akt抑制剂MK-2206清除衰老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实验研究 下载:55 浏览:395

李芬1 周琦1 丁丽丽2 刘爱国1 杨燕1 《肿瘤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Akt抑制剂MK-2206清除衰老神经母细胞瘤细胞IMR-32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极光激酶A抑制剂MLN8237处理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IMR-32,利用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检测细胞状态、免疫荧光法检测组蛋白磷酸化和甲基化情况评估细胞衰老状况。CCK-8检测不同浓度MK-2206及MK-2206与MLN8237联合对IMR-3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状况。Western blot法检测MK-2206与MLN8237联合用药对IMR-32细胞Akt、pAkt、STAT3和N-Myc表达的影响。[结果] MLN8237作用IMR-32细胞后,细胞核体积明显增大,细胞呈现大而扁平的衰老状态,细胞蓝染数显著增多;组氨酸H3 Ser10磷酸化水平和组氨酸H3 K9甲基化水平显著性升高。Western blot显示衰老IMR-32细胞内磷酸化Akt和STAT3蛋白显著性上调。10μmol/L MK-2206干预衰老细胞72h和96h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0.13±5.30)%、(74.29±4.06)%,较不干预衰老细胞组显著性下降。在MK-2206与MLN8237联合作用下细胞出现明显凋亡,凋亡率为(15.70±0.97)%,而不干预衰老细胞组细胞凋亡率为(8.81±1.33)%。同时两药联合组胞内pAkt、STAT3和N-Myc蛋白显著性下调。[结论] MK-2206可能通过抑制衰老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内pAkt,下调STAT3和N-Myc蛋白的机制,诱导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清除MLN8237诱导的衰老细胞目的。

儿童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分析 下载:59 浏览:390

张旭 刘海燕 尹晓薇 李春炜 张爽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6期

摘要:
目的观察并探讨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分析其临床应用的优越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确诊的FEVR患儿10例(20只眼)为研究对象,进行FFA检查。结果 FEVR 1期9只眼(45.00%);2期6只眼(30.00%),3期3只眼(15.00%),4期2只眼(10.00%)。眼底检查可见后极部血管僵直,颞侧周边网膜血管分支增多、走形长。FFA检查可见周边血管呈柳枝样形态,荧光渗漏,伴有无血管区,新生血管呈团状高荧光。结论 FFA是诊断FEVR的重要检查方法,能明确病变范围及指导临床治疗。

先天性泪囊突出的治疗观察 下载:59 浏览:391

杜芬 郭燕 唐晓荣 田密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先天性泪囊突出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22例(24只眼)先天性泪囊突出患儿资料,取分泌物培养,完善B超检查,在予以基础抗感染治疗上,采用泪囊灌洗后行泪道探通术治疗,疗效满意。结果 22例患儿中21例足月儿,1例早产儿。3例患儿双眼发病,余18例单眼发病。平均住院周期为3. 5 d。22例患儿均治愈,无并发症发生。分泌物培养结果显示4例患儿细菌培养结果阳性,大部分未培养出菌落,而培养出的菌落主要为条件致病菌,对头孢类抗生素、左氧氟沙星及妥布霉素敏感。结论在抗感染的基础上,尽早积极予以泪道灌洗后行泪道探通术治疗先天性泪囊突出症,疗程短,治愈率高,术后患儿泪道排泄功能恢复快。
[1/38]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