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肺康复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78 浏览:1105

唐仁艳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6期

摘要:
目的 探究肺康复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此次纳入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在2023年9月至2024年8月之间,总人数为60例,通过护理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肺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更优(P<0.05);护理前,两组SSA评分、FVC、FEV1差异对比不明显(P>0.05);护理后,两组SSA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观察组FVC、FEV1明显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肺康复护理具有确切的效果,其不但能缓解患者的肺功能,同时还能改善其吞咽功能,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康复护理对骨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88 浏览:1104

唐仁艳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6期

摘要:
目的 探究康复护理对骨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此次纳入本院行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在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之间,总人数为98例,通过护理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分别给予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等评分均比对照组更佳(P<0.05)。结论 对骨科患者术后实施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全维度心脏康复模式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的效果分析 下载:39 浏览:313

柳丽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探究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采取全维度心脏康复模式干预的价值。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108例接受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n=54),分别为采取常规康复干预的对照组与接受全维度心脏康复模式干预的研究组,观察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LVEF、6MWT水平分别为(63.49±5.81)%、(384.47±35.19)m,与对照组(54.78±5.22)%、(309.87±28.71)m存在差异,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70%(2/54),低于对照组14.81%(8/54),P<0.05;研究组躯体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评分分别为(79.81±4.52)分、(80.57±4.48)分、(78.33±4.63)分、(77.51±4.72)分、(83.24±4.19)分、(81.85±4.31)分、(81.25±4.38)分、(80.46±4.51)分,高于对照组(70.36±5.38)分、(72.62±5.21)分、(69.93±5.54)分、(69.03±5.61)分、(76.77±5.04)分、(73.61±5.16)分、(71.09±5.29)分、(72.07±5.33)分,P<0.05;干预后 3个月、6个月、12个月,研究组的血清CRP水平分别为(7.41±1.26)mg/L、(6.52±0.98)mg/L、(4.76±0.67)mg/L,低于对照组(8.68±1.73)mg/L、(7.14±1.25)mg/L、(6.25±0.83)mg/L,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采取全维度心脏康复模式干预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改善患者心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肢体功能的影响 下载:247 浏览:2368

卢国米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6期

摘要:
目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策略进行调研,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促使患者肢体功能早日恢复。方法:在2020年6月到2020年12月期间选取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总人数为90例,并且所有研究对象均被确诊为脑出血,将患者按照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不同方案的应用优势。结果:(1)在SIS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的各维度评分均更加优异,差异显著(p<0.05);(2)观察组在Fugl-Meyer评估中,得分质量较优,在Barthel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对比差异大(P<0.05)。结论:治疗脑出血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管理方案有助于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进,并有助于提升治疗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的临床及脑电图分析 下载:258 浏览:2699

吴成念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6期

摘要:
目的:研究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的临床及脑电图。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0例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全部患儿接受脑电图检查,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特征和脑电图。结果:在20例患儿当中,共有继发全面性发作8例,占比为40.00%,局灶发作12例,占比为60.00%,全部患儿在睡眠的状态当中发病,表一表示不同患儿在入院之后,其实际发作的时间,入睡之后1h之内和觉醒时的发作频率均比较高,癫痫的实际发作时间在30s到4min之间,平均时间是(2.06±0.43)min,在临床监测环节,患儿的发作次数在2次到15次之间,平均次数是(4.18±0.39)次,患儿发作之后,其临床症状表现主要包含口咽喉部出现症状、唾液的分泌量比较多、出现语言障碍和眼球偏斜、意识障碍和呕吐等。对患儿的动态脑电图进行有效监测可以得知,患儿在实际发作期间,所有患儿的背景活动均正常,睡眠结构也正常,患儿在清醒状态下,总共有8例出现了癫痫性放电,占比为40.00%,在睡眠状态下,全部患儿均表现出癫痫样放电的表现,在睡眠的状态之下,出现较为典型的中央和颞区棘波,其中,共有10例患儿的异常放电局限于中颞区,占比为50.00%,存在2例异常放电逐渐向四周扩散,占比为10.00%。结论: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通常会在睡眠期间发病,脑电图表现比较典型,利用脑电图能够为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分析与防范措施 下载:198 浏览:1999

张阳 《中国眼科杂志》 2022年2期

摘要:
目的 研究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分析与防范措施。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我院眼科科2017年11月~2018年08月期间收治的眼科患者86例,根据随机双盲法分组研究,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及对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3,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41,P<0.05)。结论 严格把控眼科护理中的客观或主观不安全因素,积极采取防范措施,促使的患者早日康复,有效提升眼科护理服务质量。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