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临床活动评分与眼眶核磁共振T2评估甲状腺相关眼病炎症活动 下载:55 浏览:386

章姚丽1 李新宇1 张菁2 罗班1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8期

摘要:
目的评估临床活动评分(CAS)与眼眶核磁共振T2 Mapping检查在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炎症活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对180例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的CAS和眼眶核磁共振T2 Mapping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 CAS与眼眶核磁共振T2 Mapping平均眼外肌T2值和平均眼外肌横截面积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 01)。眼外肌平均截面积以及其与平均T2值的联合对于诊断TAO活动期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其中29例CAS为0分的病例中有11例MRI提示眼外肌或眶脂肪有炎性水肿表现。结论与CAS相比,眼眶核磁共振T2Mapping结合CAS相较于CAS可以更敏感以及更准确地检测患者眼外肌或眶脂肪的炎性水肿。

增强磁共振直方图分析鉴别儿童髓母细胞瘤和星形细胞瘤的价值 下载:31 浏览:212

董军建 邓瑞芳 臧艳芳 《肿瘤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增强MRI直方图分析鉴别儿童髓母细胞瘤和星形细胞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儿童后颅窝肿瘤,其中髓母细胞瘤29例,星形细胞瘤18例。选取两组肿瘤MR增强矢状位图像最大层面,并用Mazda软件勾画感兴趣区并进行直方图分析,对两组肿瘤直方图参数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利用直方图提取出的9个参数特征中,99百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并绘制C99 ROC曲线,ROC曲线下最大面积为0.85,髓母细胞瘤鉴别星形细胞瘤的最佳C99值是176.5,特异性76%,敏感性61%。[结论]增强MRI直方图分析可用于鉴别儿童髓母细胞瘤和星形细胞瘤,为鉴别两者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语言熟练度对Stroop效应的影响——不平衡双语者的任务态fMRI研究 下载:33 浏览:328

钱巧云 易音巧 淡一波 刘绅 宁瑞鹏 《心理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语言熟练度对Stroop效应的影响及其背后的脑机制。材料与方法:17位被试参与本研究。被试母语为汉语,第二语言为英语。在被试完成中英文的stroop色字的任务过程中对被试进行fMRI扫描。结果:在色字相一致的条件下,中文任务与英文任务相比,双侧背侧枕叶及右侧背外侧前额叶有更强的激活;反向比较,双侧腹侧枕叶有更强的激活。在色字不一致的条件下,中文任务与英文任务相比,双侧背外侧前额叶、右侧枕下回有更强的激活;反向比较,并无显著激活的脑区。此外,中文Stroop效应引起左侧额下回显著的激活。英文Stroop效应中,左侧额下回无显著激活。结论:结合前人研究,我们得出,语言熟练度影响了对注意控制有重要作用的背外侧前额叶以及与反应抑制有关的左侧额下回在Stroop任务中的参与程度,进而影响了Stroop任务的表现。

某工程自卸车飞轮壳开裂试验与分析 下载:45 浏览:433

王波 赵千祥 吴迪 《中国机械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以河北地区市场上批量反馈某工程自卸车飞轮壳开裂故障为研究对象,从发动机飞轮壳所受弯矩、动力总成悬置受力分析及传动轴临界转速等几方面,研讨了飞轮壳开裂的原因。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解决方案,并最终解决了该故障,给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叉车驱动桥桥体动静态特性分析 下载:53 浏览:403

于河山 张增密 叶俊 吴波 《中国机械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以某公司生产的某型号叉车驱动桥桥体为研究对象,基于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对该桥体进行静力学分析,计算得到相应的应力值和变形分布,验证其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对桥体进行动态特性分析,结果显示桥体各阶模态的固有频率都在213.11 Hz以上,不会因为路面不平产生的激励而产生共振。同时根据谐响应分析的变形频率响应曲线找出桥体谐响应振幅最大时的频率,计算出最大频率下的应力和应变云图,结果表明引起该桥体共振的频率为430 Hz,远大于路面引起的共振频率,故验证该桥体结构设计合理。叉车驱动桥桥体动静态特性分析将对后期同类型新产品的开发和优化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汽轮机测温套管强度校核方法及应用 下载:54 浏览:464

王良 陈泓波 俞胤杰 何成 张春梅 《中国机械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针对汽轮机蒸汽管道测温套管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套管在涡流脱落作用下的受力及振动机理。基于ASME PTC 19.3-TW2010中提出的有限元算法,研究了套管频率和强度分析的计算方法和判定准则,并通过实例对比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方法的应用对于提高汽轮机运行的安全性意义重大。

基于有限元的油涡轮支架结构分析 下载:61 浏览:407

曹林 《中国机械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概述了模态分析和响应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油涡轮支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验证。通过改进结构避开共振范围并校核抗震强度,确保了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论证所得结论为后续类似分析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不同干燥过程中预糊化黑米的水分变化规律及对其蒸煮品质的影响研究 下载:64 浏览:274

王姝雯 陈贞 陈虹宏 林俊帆 刘庆庆 包清彬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7期

摘要:
干燥是预糊化黑米生产过程十分重要的环节,预糊化黑米干燥特性及黑米内部水分变化规律直接影响预糊化黑米的干燥效率及产品品质。采用热风干燥方式,考察了不同干燥方法和干燥条件下,预糊化黑米的干燥特性,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对预糊化黑米干燥过程进行监测,分析干燥过程中黑米内部自由水和结合水含量变化规律,同时结合质构仪、流变仪对预糊化黑米的蒸煮品质、质构特性及感官品质进行研究,探讨了干燥方法及温度对预糊化黑米品质的综合影响,确定预糊化黑米采用两段温度干燥更为适合,研究可为预糊化黑米的干燥提供基础理论性参考。

基于量子点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探针的应用 下载:73 浏览:479

李欣1 刁娟娟1 李莉2 《生物技术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量子点因其独特的光学性质,以及可与有机分子所形成的偶联物的特殊性质,在光学生物标记,由其是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探针的合成与应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因其实时、准确、灵敏的检测优势,在生物及医学领域始终被热切关注。该文以量子点的优势为基础,分别介绍了用于检测核酸、蛋白酶、生物反应及细胞状态的量子点-FRET探针的研究机理研究进展及应用优势。并对量子点-FRET探针的存在问题及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进行该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在光催化技术中的应用 下载:59 浏览:416

姚国英 刘清路 赵宗彦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表面等离子激元是物理效应在光催化技术应用中的典型代表之一,作为新型光场调控技术为光催化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和思路,能够从全新的角度解决光催化技术的发展瓶颈,在过去十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能够通过调节纳米颗粒的组成、形貌和介质环境等因素调控光催化体系的光谱响应范围。除此之外还能够通过增强光散射、热电子注入、诱导产生强烈的局域电场、加热周围环境等方法来增加光催化剂的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物质传输以及极化光催化材料表面的吸附分子,从而进一步增强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将这些优势集成到光催化材料体系中,能够显著提高传统光催化材料的太阳能转换效率,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发展方向。本文综述了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在光催化技术中应用的基本原理、调控规律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热电子的产生和迁移过程,贵金属中带间跃迁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制约关系。最后,总结了表面等离子体光催化剂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展望。

肝囊肿及肝血管瘤在磁共振常规T2加权序列图像纹理特征对比分析 下载:68 浏览:315

谢才琨 朱小坚 黄海锋 《诊断医学》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肝囊肿及肝血管瘤在磁共振常规T2加权序列图像纹理特征。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肝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弥散加权成像呈高信号肝囊肿患者设为A组,50例弥散加权成像呈低信号肝囊肿患者设为B组,再选取同期100例肝血管瘤患者设为C组。对所有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分析5个纹理特征参数,并对纹理特征有差异的患者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A、C两组患者纹理特征参数中能量、对比度、自相关、逆差距、熵均有明显差异,且回归分析中当P>断点值=0.7754时,临床诊断结果为肝血管瘤,相反如P<断点值=0.7754时,临床诊断结果为肝囊肿;B、C两组患者纹理特征参数中能量、对比度、自相关、熵均有显著差异,且回归分析中当P>回归值0.6389时,临床诊断结果为肝血管瘤,相反如P<回归值0.6389时,临床诊断结果为肝囊肿。结论肝囊肿和肝血管瘤磁共振成像常规T2加权序列图像文理特征有显著差异,是鉴别肝囊肿和肝血管瘤的有效工具,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核磁共振与CT用于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价值比较 下载:74 浏览:312

梁建立 《诊断医学》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与CT用于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26例,所有患者均行核磁共振检查与CT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 CT诊断符合率为86.51%(109/126)明显低于核磁共振的诊断符合率98.41%(124/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在颅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的检出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核磁共振与CT在诊断脑深部挫伤、脑叶挫裂伤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行核磁共振检查的临床检出率更高,特别是对脑深部挫伤、脑叶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明显,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共价有机聚合物/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锂电性能研究 下载:79 浏览:398

高国梁1,2 张海涛1 李晨斌1 王德宇1 沈彩1 《新材料》 2020年11期

摘要:
共价有机聚合物(COPs)作为一类新型材料,凭借其诸多优异特性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实验以三聚氰胺和1,4-二溴丁烷为原料合成片层结构的三聚氰胺基共价有机聚合物,片层厚度为3. 5 nm左右。采用原位掺杂石墨烯(rGO)的方式制备COPs/rGO复合材料并测试了其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显示,电极材料在50 m A/g的条件下充放电循环100次后仍然保持有420 m Ah/g的放电比容量,同时表现出优异的高电流密度和倍率性能。由此可以看出该COPs/rGO复合材料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储锂材料。

非对称条形纳磁体的铁磁共振频率和自旋波模式 下载:42 浏览:411

陈亚博1 杨晓阔1 危波1 吴瞳1 刘嘉豪1 张明亮2 崔焕卿1 董丹娜1 蔡理1 《现代物理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通过建立微波激励下的非对称条形多铁纳磁体的微磁模型,研究了倾斜角和缺陷角对该形纳磁体的铁磁共振谱和自旋波模式的影响.通过对微磁仿真得到的动态磁化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非对称条形纳磁体倾斜角度增加,铁磁共振频率随之增加,而这一现象与纳磁体的缺陷角度无关.倾斜角不变,非对称条形纳磁体的铁磁共振频率与缺陷角度呈单调递增关系,并且不同缺陷角度纳磁体的自旋波模式显示出极大的差异.非对称条形纳磁体与矩形纳磁体相比,它的自旋波模式局部化,具体为非对称条形纳磁体的自旋波模式不对称且高进动区域存在于边缘,表现为非对称边缘模式.倾斜角改变导致纳磁体内部退磁场变化,引起纳磁体边缘模式的移动,而中心模式对倾斜角的变化并不敏感.最后,对建立的模型在高频微波磁场激励下的磁损耗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这些结论说明缺陷角和倾斜角可用于纳磁体自旋波模式和铁磁共振频率的调谐,所得结果为可调纳磁微波器件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思路.

贵金属纳米颗粒-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复合纳米结构:制备技术与光电性能综述 下载:85 浏览:435

吴治涌1 水世显1 张显1 杨鹏1,2,3 万艳芬1,2,3 《新材料》 2019年5期

摘要:
过渡金属硫化物是由过渡金属元素和硫族元素构成,结构通式为MX2,其中M和X分别代表过渡金属和硫族元素。与石墨烯类似,过渡金属硫化物也是二维层状材料,层内由共价键键合形成六角网状结构,层间由范德华力相互作用堆积而成。然而,纯的石墨烯的零带隙限制了其在大多数电子和光电子上的应用。相反,已有研究表明,MoS2由块体材料厚度逐渐减小为单层材料时,其能带结构由间接带隙转变为直接带隙。同样,电子输运测试结果表明,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具有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大的开关比等。但是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光吸收及光发射强度低,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材料在光电领域的应用。为了突破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自身光吸收和光发射强度低的局限性,科研工作者将贵金属纳米颗粒独特的等离激元共振效应作为激发泵浦,增强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的光致发光效率,使贵金属纳米颗粒-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复合纳米结构展现出独特的光学性能和电学性能,为其在光学、生物、存储、电学以及催化等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目前,对贵金属纳米颗粒-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复合纳米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贵金属纳米球、纳米棒、纳米岛、纳米盘、纳米天线、纳米核壳等结构对光进行汇聚,激发贵金属纳米结构中的表面等离激元,再将能量转移给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进而在其中产生高强度的光吸收和光发射,对其光学特性产生明显的调制作用,并研究该复合纳米结构的光致发光和光生电流的增强特性。前期报道中主要采用电子束刻蚀、旋涂、浸润等方法来构筑复合纳米结构,但以上方法构筑的复合纳米结构中贵金属纳米颗粒沉积位置不可控,无序的纳米颗粒易在过渡金属硫化物的边缘和缺陷位置沉积,导致基面位置纳米颗粒厚度不均匀,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复合纳米结构的应用。另外,当前关于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形貌、尺寸、排列方式及间距等结构参数对复合纳米结构光电性能的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综述了几种贵金属纳米颗粒-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复合纳米结构的构筑方法,并综合对比了不同构筑方法的利弊,评述了其光致发光和光生电流强度的改变,最后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展望了贵金属纳米颗粒-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复合纳米结构的发展前景。

利用银纳米立方增强效率的多层溶液加工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下载:64 浏览:466

张雅男1 詹楠2 邓玲玲2 陈淑芬3 《现代物理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金属纳米粒子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常被用于增强有机发光二极管中激子辐射强度,其增强效果与金属纳米粒子的共振波长、共振强度及其与激子之间的耦合密切相关.本文将具有较强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银纳米立方引入多层溶液加工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中提升器件性能.在传统的溶液加工有机发光二极管中,发光层主体一般具有较强的空穴传输性,因此激子主要在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界面附近复合.本文将银纳米立方掺入电子传输层中,使银纳米立方与激子之间产生充分的耦合作用,提高激子发光强度.对银纳米立方包裹二氧化硅外壳,一方面优化纳米立方与激子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减小其对器件中电荷传输的影响.通过优化银纳米立方的浓度,多层溶液加工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流效率达到30.0 cd/A,是基础器件效率的2倍.另外,由于银纳米立方的等离子体共振光谱较宽,同时增强了白光中蓝光和黄光的强度,因此引入银纳米立方基本没有影响白光的色度.研究结果表明引入金属纳米粒子是提升多层溶液加工发光二极管性能的有效方法.

高频共振预探测多脉冲激光测距方法 下载:50 浏览:427

黄民双1 马鹏1,2 刘晓晨1,2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10期

摘要:
在无合作目标激光测距中,提出了一种高频共振预探测和多脉冲相关处理对远目标距离进行高精度测量的技术方案.脉冲回波光电流信号经高频共振预探测电路进行放大滤波处理并转换为包含高精度定时特征点的高信噪比的双极性衰减振荡脉冲信号;之后利用多脉冲相关处理构造出的新脉冲函数进一步改善其信噪比.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最小可探测光脉冲电流仅为17 nA,与直接探测脉冲方法相比信噪比可提高60倍;在回波光电流脉冲峰值1:10000的动态范围内,走离误差小于0.1 ps.根据此原理研制出了脉冲激光测距仪,仪器在激光发射平均功率约为1 mW时,无合作目标测程大于2000 m,在1.5—300 m范围内测距精度达到±(3 mm+2 ppm),远目标测距精度为±(10 mm+10 ppm).该测距仪系统已用于全站仪产品中.

基于合金介电常数的可控特性增强光子自旋霍尔效应 下载:48 浏览:377

万婷1 罗朝明1 闵力2 陈敏1 肖磊1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基于平面角谱理论,系统研究了BK7玻璃-合金薄膜-空气结构中合金介电常数的变化对反射光自旋霍尔效应的调控规律.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结构发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的共振角主要受合金介电常数实部的影响,随介电常数实部的增加而增大,而虚部对共振角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不同介电常数合金在其共振角处得到的较大光子自旋霍尔效应横移呈集中的带状分布,选取介电常数-2.8+1.6i的Ag-Ni合金时,光子自旋霍尔效应横移能达到1.2×10~5 nm.研究还发现将入射角固定为44.1°时,光子自旋霍尔效应横移随合金介电常数的变化呈轴对称分布,并以最大值为中心呈球面状辐射,离中心点越远光子自旋霍尔效应横移越小.选取介电常数-10.6+1.2i的Ag-Au合金时,光子自旋霍尔效应横移最大能达到8000 nm,相比于以往纯金属纳米结构BK7玻璃-金-空气中得到的最大光子自旋霍尔效应横移3000 nm有了较大的提高.该研究不仅能够有效增强光子自旋霍尔效应,还能为设计等离激元共振传感器等纳米光子器件提供理论依据.

分数阶双稳系统中的非周期振动共振 下载:51 浏览:329

杨建华1,2,3 马强4 吴呈锦1 刘后广1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5期

摘要:
在受二进制非周期信号和周期方波信号激励的分数阶双稳系统中,研究了非周期振动共振问题,用于微弱非周期信号的检测和增强.当非周期信号脉宽较大时,系统为小参数,通过调节周期方波信号的幅值,能够实现非周期振动共振.当非周期信号脉宽较小时,分别通过变尺度法和二次采样法实现了非周期振动共振.使用变尺度法,得到的大参数等价系统能够匹配任意小的非周期信号脉宽,其中变尺度系数是该方法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选择的关键参数.使用二次采样法,二次采样后得到的非周期信号具有较大的脉宽,能够匹配原先的小参数系统,其中二次采样频率比是该方法使用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这两种方法虽然实现非周期振动共振的物理过程不同,但能够达到相同的效果.系统阶数对振动共振产生影响,随着阶数的增大,发生最佳振动共振时所需要的辅助信号幅值变大,同时系统输出的最佳时间序列与输入非周期信号之间的相似性增强.

基于金刚石色心自旋磁共振效应的微位移测量方法 下载:48 浏览:345

王磊1,2 郭浩1,2 陈宇雷1,2 伍大锦1,2 赵锐2 刘文耀1,2 李春明1,2 夏美晶1,2 赵彬彬1,2 朱强1,2 唐军1,2 刘俊1,2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基于压电陶瓷精密微位移系统的扫描探测技术是目前精密测量仪器进行微纳区域/结构性能测试的核心系统,但压电陶瓷材料存在迟滞、非线性问题,限制了对微位移分辨能力的提升.本文以金刚石氮空位色心为敏感单元,利用电子自旋效应对磁场强度的高分辨敏感机理,结合永磁体周围不同位置对应的磁场强度变化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金刚石氮空位色心电子自旋敏感机理的微位移检测方法.通过建立电子自旋效应与微位移的关联模型,搭建了相应的微位移测量系统.经实验验证,该系统对微位移测试的灵敏度为16.67 V/mm,检测分辨率达到60 nm,实现了对微位移的高分辨率测量.并通过理论分析,该系统的微位移测量分辨率可进一步提升至亚纳米级水平,为新型微位移测量技术提供了发展方向和研究思路.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