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施用稻壳生物炭对番茄植株中Cu和Pb含量的影响 下载:82 浏览:499

沈皖豫1,2 吴旋1 蒋泽伦1 谢越1蔡永兵1 孟凡德1 李飞跃1,3 《中国土壤》 2020年10期

摘要: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施用稻壳生物炭(1%和5%,质量比)对模拟重金属污染土壤(Cu和Pb含量分别是300和500 mg kg-1)番茄植株中Cu和Pb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稻壳生物炭能够提高番茄的生物量,且番茄生物量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稻壳生物炭施用量为5%的处理中番茄果实干重较未施生物炭的对照增加425%。此外,施用稻壳生物炭,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降低了番茄植株中Cu的累积量,但却使Pb的累积量略微增加。施用稻壳生物炭降低了番茄植株的Cu和Pb的生物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稻壳生物炭5%的施用量效果最好,和对照相比,该处理使番茄植株体的Cu和Pb的生物富集系数分别降低了60.87%和44%,转运系数也分别降低了60.66%和70.00%。可见,施用稻壳生物炭能够增加番茄产量,钝化土壤中重金属Cu和Pb,降低其对番茄植株的污染与危害,达到"增产降污"的效果。

有机肥施用对植烟农田土壤肥力及烟叶质量的影响研究进展 下载:86 浏览:480

王源1 朱毓蓉1 欧阳铖人1 赵正雄1 杨焕文1 王娜1 王戈1 吕芬1 除照丽2 《中国土壤》 2020年6期

摘要:
烟草是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其质量与植株代谢水平和营养状况密切相关。高质量的土壤是提供烟株良好营养状况的前提。为获得高额回报,在烟叶生产中投入大量的化肥,严重威胁烟区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为保护烟区土壤质量和环境,烟草行业逐渐重视有机肥在烟叶生产中的应用。近年来,有机肥施用效果表明:1)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改变土壤微生物环境,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等改善植烟土壤肥力;2)促进烤烟生长,改善烟叶光合特性,改善烟叶外观及内在质量。但是,有机肥施用在理论研究和在实际生产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总结有机肥对植烟土壤肥力和烟叶质量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机肥在烟叶生产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旨在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基于WebGIS的新疆绿洲农田土壤信息集成与共享系统设计 下载:76 浏览:494

董通努尔麦麦提·艾尔肯 蒋平安 盛建东 武红旗 朱磊 马克 侯艳娜 《中国土壤》 2020年5期

摘要:
土壤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有助于加强土壤数据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土壤信息的共享性。目前土壤信息系统主要为单一专题系统,在多专题分析或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互的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多阻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收集整理新疆农田土壤信息数据并建库,设计开发出基于WebGIS技术的新疆绿洲农田土壤信息集成与共享系统,系统集成了耕地地力评价、土壤改良利用分区、作物适宜性评价及测土配方施肥等四个专题功能并使之相互衔接,实现了土壤信息的在线查询与高效共享。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降低了数据冗余,提高了数据利用效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对促进新疆农业的信息化、规模化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曲周县农田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初探 下载:76 浏览:467

于保港 张田萌 李可力 王冲 邹春琴 《中国土壤》 2019年11期

摘要:
以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为研究区域,采用地统计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对曲周县农田土壤有效微量元素铁(Fe)、锰(Mn)、铜(Cu)、锌(Zn)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土壤有效Fe、Mn含量的最优理论模型为指数型(R2为0.887和0.553),有效Cu含量为球状模型(R2为0.988),有效Zn含量为高斯模型(R2为0.977)。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的空间变异程度和空间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Zn> Cu> Mn> Fe,Fe> Zn> Mn> Cu。从空间分布来看,土壤有效Fe、Mn、Zn含量主要处于低水平,并且土壤有效Fe、Mn、Cu含量以片状分布为主,土壤有效Zn含量呈现由西向东逐渐递减的趋势。土壤有效Fe、Mn、Cu、Zn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间没有显著的相关,而土壤有效Cu含量则与土壤pH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总体而言,曲周农田土壤有效Fe,Mn,Zn含量相对较低,而有效铜含量相对较高。如果种植对铁锌敏感而且需求量相对较高的作物,应该考虑Fe、Zn肥的施用。

杏壳生物炭对温室次生盐渍化土壤修复效应的研究 下载:67 浏览:464

谢文达1 智燕彩2 李玘1 赵英男1 耿丽平1 张立军3 刘文菊1 李博文1 《中国土壤》 2019年10期

摘要:
日光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是设施蔬菜生产中的主要障碍性因子。研究以温室盐渍土、杏壳生物炭和负载微生物的杏壳生物炭为主要对象,通过监测土壤培养过程中土壤溶液pH,电导率(EC),水溶性磷、水溶性钾的动态变化,以及相应处理下盐分敏感蔬菜-辣椒的发芽率,探索添加不同比例的生物炭材料对温室次生盐渍化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经过40 d土壤培养,添加杏壳生物炭对土壤溶液pH影响不明显,但是2.5%低添加量生物炭降低土壤溶液EC值的效果最为明显,在土壤培养的整个时期,添加杏壳生物炭和负载微生物的杏壳生物炭土壤溶液EC值均显著低于CK,且微生物负载生物炭降低土壤溶液EC值的效果更好;此外,添加生物炭不仅降低了土壤水溶性磷钾的变化幅度,有利于磷钾在土壤中的固持,而且显著提高了土壤碳氮比(P <0.05);辣椒发芽率随生物炭材料添加量的增加显著提高(P <0.05),其中添加10%负载微生物的杏壳生物炭辣椒的发芽率可达90%以上,比对照提高2.3倍。综上所述,添加负载微生物的生物炭对设施菜田次生盐渍化土壤的修复效果较好。

田块尺度污染农田土壤铅、镉和砷含量的空间变异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启示 下载:75 浏览:479

赵宗生1 邱坤艳1 祝慧娜2 卓文飞3 韩科1 王龙飞1 赵林林1 李立平2 《中国土壤》 2019年9期

摘要:
为了探明铅冶炼污染区田块尺度下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变异及其对污染农田土壤安全利用的意义,在某冶炼厂附近一面积为4800 m2的农田用网格法采集120个0~20 cm土样,测定样品镉、铅和砷含量。研究表明,研究区土壤中存在砷、镉和铅的积累。从平均污染指数来看,以镉的积累程度最大,铅次之、砷最小。土壤全镉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10~3.84 mg kg-1,镉含量处于1.10~2.27 mg kg-1之间的样品占97.50%。从重金属空间分布上看,镉和铅含量的空间分布有较高的一致性,均是研究区北部和南部含量较高,中间区域含量较低。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镉和铅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 <0.01)。根据土壤铅含量计算稳定铅时所用普通过磷酸钙的用量范围为0.312~0.419 kg m-2,平均值为0.367 kg m-2。根据其他研究者得到的土壤全镉含量与小麦籽粒镉含量的相关方程计算,不同方程得到的小麦籽粒镉含量结果有很大差异,较可信的小麦籽粒镉含量变化范围为0.095~0.814 mg kg-1。采样区中部为小麦籽粒镉含量较低且铅稳定剂需要量较低区域。以上结果表明,研究区田块尺度下土壤镉含量存在较大的空间变异,且土壤镉含量的空间变异导致小麦籽粒镉含量可能存在较大的空间变异。

钝化剂对酸性高镉土壤钝化效果及水稻镉吸收的影响 下载:76 浏览:475

吴迪1 魏小娜2 彭湃1 王恩彪1 王远1 李婷婷1 《中国土壤》 2019年8期

摘要:
以海泡石、磷酸二氢钾、钙镁磷肥、钢渣、生石灰及生物炭为重金属镉钝化材料,研究钝化剂对湖南省酸性高镉(Cd)稻田土壤及水稻中Cd含量的影响。以土壤pH值和有效态镉作为评价指标,筛选出三种效果较优的钝化剂,通过正交试验进行复配,选择最优的钝化剂配方进行田间验证。结果表明,海泡石、钙镁磷肥、钢渣在施用比例为1%时均可显著提高土壤pH,pH的提升效果排序为钢渣>钙镁磷肥>海泡石;除钢渣外,其余钝化剂在施用比例为1%时均可不同程度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钝化效果排序为磷酸二氢钾>钙镁磷肥>生物炭>海泡石>生石灰。选取海泡石、钙镁磷肥和磷酸二氢钾复配钝化剂,依据正交试验结果并综合考虑钝化效果、成本及材料易得性,确定钝化剂的最优施用量组合为海泡石500 mg kg-1、钙镁磷肥500 mg kg-1、磷酸二氢钾170 mg kg-1。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钝化剂后,土壤pH值提高0.5个单位,土壤有效Cd含量降低34.00%,糙米中Cd含量降低19.44%,水稻各器官Cd的富集与迁移系数明显降低,水稻产量明显升高。

休耕轮作对农田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下载:76 浏览:496

徐光辉 王洋 王继红 于锐 崔政 武杨阳 《中国土壤》 2018年4期

摘要:
以休耕轮作13年黑土农田为研究对象,探讨耕层土壤中微生物量碳(MBC)对不同耕作方式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耕层土壤中,休耕轮作下覆盖带、休闲带MBC平均含量分别比常规耕作高17.27%、8.92%(P<0.05);覆盖带MBC含量比种植带和休闲带高17.64%、7.66%(P<0.05)。MBC含量土层差异极显著(P<0.01),休耕轮作和常规耕作处理下表层土壤MBC含量明显高于下层土壤,休耕轮作的三个条带及常规耕作下的MBC均随土壤深度降低而降低;0~10 cm土层MBC含量显著高于10~20 cm、20~40 cm土层。休耕轮作及常规耕作条件下MBC含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土壤MBC的变化主要受到土壤活性组分与水热状况的影响,土壤MBC与易氧化态碳(EOC)、水溶性碳(DOC)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休耕轮作有利于耕层中水分与温度的保持,为微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更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促进MBC含量高于常规耕作处理。

浅析WSN、RFID技术在我国农业中的应用 下载:68 浏览:398

王亓剑1 赵馀2 章华1 杜雪梅1 何嘉凯1 《国际科技论坛》 2020年1期

摘要:
WSN、RFID技术即物联网关键技术。可以在复杂环境中使用,由于其巨大的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我国为农业大国,本文主要介绍WSN、RFID技术及其在我国农业中的应用,以期望WSN、RFID技术在我国农业信息化中更多的推广和应用。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在早春糯玉米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77 浏览:439

王春丽 王莉玮 易廷辉 卞京军 《中国环境保护》 2020年2期

摘要:
通过地膜覆盖栽培试验、曝晒试验和填埋试验对5种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和1种普通PE地膜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生育前期,J2、J3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保温效果较其他全生物降解地膜好,白膜保温效果比黑膜好。曝晒和栽培条件下,全生物可降解地膜降解特性表现一致。除J5地膜降解过快外,其余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诱导期均在70 d以上,能充分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在土壤中,全生物可降解地膜J2能快速降解。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对玉米生育无明显影响。地膜覆盖玉米产量均高于露地;降解地膜J3的玉米产量最高。权重分析结果表明,J3农田适应性最好,其次为J2,最差为J4。

浅谈生态型农田排水沟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下载:34 浏览:344

谈祥 张佳蕊 杨珊珊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农田面源污染治理属于综合性治理,生态排水沟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工程措施。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农田生态排水沟型式,并详细阐述了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案。研究人员在上海青浦某基地建造了长度110m的新型生态排水沟进行现场试验。本文根据试验成果,分析了该新型生态排水沟对氨氮、总磷的削减效果,并同时考察了排水沟的生态效果。本次研究成果可为农田面源污染防控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浅谈丰东灌区张巷镇片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水费计收 下载:52 浏览:364

关文浩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为解决水资源先天不足地区农业水价问题,本文在阐述丰城市农业水价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丰城市张巷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为例,以按方计量,少用少收、因地制宜、按亩收费、水费反哺,良性建管、村账镇管为原则,水费统拨为方式方法,对供水成本、农户水费承载能力、供水价格确定、水费计收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经研究分析,水价改革有助于优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社会效益、提高社会公众的节约保护水资源意识,其经验可以为江西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全面开展提供借鉴。

关于推广农田种草养畜的思考 下载:12 浏览:413

蔡云春 《当代畜牧兽医》 2020年3期

摘要:
农田种草养畜具有较高的社会、生态和经济等方面的价值,本文就其推广价值和措施作简单探究性思考。

水肥耦合灌溉模式比较效益分析 下载:68 浏览:426

朱雪辉1 黄喜良2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水肥耦合灌溉模式是推进生态保育型农业发展的有力抓手。本文运用农业比较效益分析方法,通过大田粮食作物水肥耦合集成灌溉措施与传统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措施的比较分析,揭示了水肥耦合灌溉模式的优越性。研究成果可为规模化发展大田水肥耦合灌溉模式提供技术支持。

北疆农田防护林衰退现状及治理对策——以石河子市150团为例 下载:89 浏览:480

曹尤淞1,2 李生宇1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9期

摘要:
北疆的准噶尔盆地风沙活动频繁,盆地边缘营建的防护林极大地改善了区域环境,保障了绿洲内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但受2000年以来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影响,部分区域防护林出现了严重的衰退状况。通过实地踏勘走访,结合Google Earth卫星影像资料,对石河子市150团的防护林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防护林主副林带间距过大,大部分林网残缺不全,衰退情况严重。此外,防护林的衰退使农户遭受严重损失,对农户承包经营防护林的积极性造成了消极影响。通过进一步研究,总结出导致防护林衰退的主要原因为病虫害严重、林带水分补给状况差、防护林混交比例低等。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合理布设林网、混交林代替纯林、改进灌溉措施等治理对策。

基于Arduino的农田智能信息监测与处理系统 下载:71 浏览:375

许博文 许晓平 李振峰 郁聪 《数据与科学》 2020年7期

摘要:
农田智能信息监测与处理系统主要采用Arduino作为核心控制器,利用其功能模块化和代码开源的两个特性作为系统的主要开发环境,采用Qt软件开发上位机界面。系统通过esp8266WIFI模块将前端采集到的各种信息传送到上位机,由上位机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达到对农作物生长状态、环境的监测目的。

发展淮安市清江浦区农田高效节水灌溉措施探讨 下载:87 浏览:472

沈静文1 王超2 费丽丽1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淮安市清江浦区经济发展,而农业灌溉用水中的浪费现象是主要原因。高效节水灌溉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本文浅析了清江浦区当前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措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上海农场海丰片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研究 下载:42 浏览:408

王联恩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18年1期

摘要:
为提高上海农场海丰片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本文结合上海农场海丰片区农田水利基本情况,对海丰片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开展规划设计,为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保障粮食生产、实现农业增效奠定基础,为其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农田水利智能灌溉监控系统研究 下载:94 浏览:488

刘怀利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为节约水资源和提高农田水利灌溉效率,开展了基于大数据的节水智能灌溉系统研究。本文研究了采用传感器、物联网技术实现田间信息的实时采集和传输;采用嵌入式技术实现灌溉执行装置的控制;采用大数据、GPRS、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智能灌溉决策和监控。该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能够降低灌溉工作量,提供更加科学的灌溉决策。

近40年来天山北坡不同土类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分析 下载:88 浏览:311

侯艳娜1 武红旗1 田建华2 范燕敏1 张文太1 董通1 信会男1 《土壤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利用1980年新疆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和2014年新调查的土壤资料,对比分析了两个时期天山北坡农田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旨在为该区域土壤的合理利用和改良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2014年与1980年相比:(1)各类土壤0~100 cm深度土层有机碳含量均随深度增加而递减。(2)随海拔高度下降依次分布的地带性土壤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棕钙土和灰漠土的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黑钙土呈降低趋势、平均值降幅为14.09%,栗钙土、灰钙土、棕钙土和灰漠土呈增加趋势,其平均值分别提高了12.03%、34.73%、7.52%和112.74%;非地带性土壤草甸土和沼泽土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呈降低趋势,其平均值分别降低了21.08%和59.31%;而潮土则呈增加趋势,增幅为15.53%。(3)近40年来土壤管理利用水平提高,施肥、秸秆还田和作物产量增加、机械化程度提高等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