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学“问”的策略 下载:53 浏览:397

阮密桔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5年2期

摘要: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指在与学生认知能力相匹配的条件下,通过引导学生对学习问题进行及时思考,调动其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问题探究的意愿,从而为其投入到学习探究中提供内在动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问”,能够在引发学生疑问,自觉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实现知识的内化,促进能力提升,实现全面发展。因此,初中历史教师教学中,需要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优化问题教学,加强对学生良好问题意识的培养。

浅谈初中历史与社会的创新教学策略 下载:38 浏览:283

凌建香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5年2期

摘要:
在中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初中历史课和社会课的教学已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一方面,在我国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中,历史与社会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道德素质进行提高,对学生的将来发展有利。同时,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历史与社会教育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提高初中生的爱国主义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新发展趋势,是初中历史学科和社会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242 浏览:2433

张海燕 《中国音乐学报》 2022年9期

摘要:
在信息技术的发展态势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形式,被广泛运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之中,弥补了传统大堂授课模式的缺陷,加快了知识传播速度,也在合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将微课引入课堂之中,是初中历史教师开展创新教学的首要选择。教师应采取有用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微课在历史课堂中的教学优势,改进传统模式在历史课堂中遗留的教学问题。

初中历史课堂中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 下载:86 浏览:319

龚世宏 《教学管理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日渐深入,初中历史教学模式需要与时俱进,从激发学习兴趣,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角度出发加以创新与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去主要采用的是教师讲解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且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也不够深入,学习效率低下。情境教学是时下推崇的一种先进教学形式,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为此,文章就初中历史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的意义与具体策略进行论述,以期打造出高效、生动的历史课堂。

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设计初探 下载:79 浏览:435

张云芹 《教学管理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传统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存在一定弊端,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提出为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契机。应以"生活即教育"为指导开展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从而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率与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下载:71 浏览:258

屈辉 《教学管理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事件,明白历史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意识到情境教学法的作用,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实物情境,并通过角色扮演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的层面感知历史场景,让学生对历史产生感同身受的体验,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探究 下载:390 浏览:350

滕萍萍 《教学管理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其中,情境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中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而将此种教学方式与初中历史教学相结合,不仅能让枯燥乏味的历史课程变得生动且极具趣味,还能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四史”教育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的路径研究 下载:340 浏览:2006

林法煌 《中国教育研究》 2024年2期

摘要:
“四史”指的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通过对“四史”教育,不但增长学生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对“四史”教育的含义和重要性进行了简要阐述,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四史”教育的融合策略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探析。

摭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激趣 下载:72 浏览:422

计建平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20年9期

摘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启学生的智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思维,拓展学生的情感教育。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激趣,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能使学生更钟情于历史学科,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基于中考历史非选择题思考教学 下载:66 浏览:340

袁俊霞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18年7期

摘要:
<正>加强中考历史试题研究,明确中考历史试题的命题原则和方向,对指导初中历史的教与学有着重要意义。非选择题是河北省中考历史的重要题型,具有视角新、区分度好等特点。从2017年得分率看,历史非选择题的得分率明显低于选择题,是初中历史教学和中考的"短板"。本文旨在通过对2017年河北省中考历史非选择题分析与思考,推动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从而达到教、学、考的有机衔接。一、对2017年河北省中考历史非选择题的

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 下载:48 浏览:468

何海鹏1 孙红娟2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19年8期

摘要:
2018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突出考查阅读能力。学生答题失误常常反映在阅读方面;培养学生历史阅读能力迫切需要教研与实践。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索——观摩2019年河北省初中历史优质课评比有感 下载:93 浏览:490

王天宝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20年2期

摘要:
作为当今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聚焦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探索可操作、可推广的实践方式,可以给初中历史教师以启发和帮助。

新加坡初中历史教科书的探究式学习 下载:75 浏览:446

冯强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新加坡初中历史教科书编者希望学生像初级历史学家一样去"做历史"。教科书通过创设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问题、寻找答案;指引学生像历史学家一样探究历史。教科书的课文辅助系统通过导言、练习栏目与视野拓展栏目的梯度性、层次性结构,如同搭建起历史知识大厦的脚手架,为引导学生走进历史殿堂准备了知识"拐杖"。新加坡初中历史教科书的探究式学习编写理念是对新加坡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贯彻与体现。中国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入到一个重在落实的关键期,可以借鉴新加坡初中历史教科书探究式学习的他山之石。

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研究 下载:476 浏览:481

吴霞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随着文明的进步,教育的地位逐步提高,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义务教育提出了核心素养下的教育新探究,教育不再僵着于传统模式,而是应科目课程要求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做出创新。初中历史是学生走向高中甚至更高更远教育的基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和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本文将围绕如何展开初中历史情境教学进行探究。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创新 下载:49 浏览:487

魏靖全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素质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因此,教育部门以及一些学校开始注重对于教学的改革创新。在初中阶段一提到历史课程大部分学生对其课堂印象就是枯燥乏味,因此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将这些问题重视起来,转变教学观念对历史教学进行改革创新,改变学生对于初中历史课程的态度。

初中历史与社会生活化实践教学策略 下载:67 浏览:712

杨加廖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5年2期

摘要:
对于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来讲,生活化教学策略,对于提升教学效率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作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师来讲,应该如何有效进行生活化教学呢?带着这一问题,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实际出发,探索初中历史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相关策略。

优化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的策略研究 下载:45 浏览:521

​洪龙山 《历史研究进展》 2025年4期

摘要:
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承载着人类社会发展的种种经历和教训。而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进行一系列策略研究,让学生通过思考和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景和影响,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进而通过对历史问题的思辨,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成为有远见和担当的人才。

新课标下初中历史大概念教学研究 下载:41 浏览:447

成飞 《历史研究进展》 2025年4期

摘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过去,历史教育主要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新课标则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概念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策略,逐渐受到初中历史教师的关注。本文针对大概念教学的概念界定以及新课标下初中历史大概念教学策略展开详细研究。

数字化赋能历史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的研究 下载:35 浏览:418

马祎旸 《历史研究进展》 2025年4期

摘要:
本研究探讨数字化赋能对初中历史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的影响。结合学生个性化需求,提出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初中历史个性化作业设计策略,实证验证其有效性。结果表明,数字化赋能提升作业个性化程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显著促进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提升,为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以统编教材《夏商周的更替》为例 下载:41 浏览:470

石婷婷 《历史研究进展》 2025年4期

摘要:
唯物史观是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对于初中历史教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以《夏商周的更替》一课为案例进行讨论,尝试突破原有教材编写顺序,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运用视频导入课程以激发学生兴趣,借助图表梳理史实以强化学生时间观,注重空间观的熏陶,并将最新学术研究与相关史料融入课堂。同时,以史为鉴,把握三代兴亡史的现实意义。将唯物史观内化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理解和认识,进而提升民族认同感与自信心。
[1/28]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