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劳动者社交媒体言论自由及其限制 下载:51 浏览:302

谢增毅 《中国法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劳动者因在社交媒体发表言论而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的案件数量较多。言论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其在劳动关系中也应得到保护。但劳动者言论自由与雇主的权利和利益有可能产生冲突,劳动者言论自由也应受到限制。从劳动法角度看,对劳动者言论自由进行限制的基础在于劳动者的忠实义务。劳动者的言论自由与其忠实义务及雇主的权利和利益需要平衡。我国法院在司法实践中通过考虑劳动者社交媒体言论行为的各种因素对其合法性作出判定。确立劳动者言论自由的边界需要在个案中考察劳动者社交媒体行为的"四要素",即行为是否符合雇主规章制度要求、行为动机、行为后果、行为情节以及相应的具体因素,从而判定劳动者行为是否损害雇主利益、违反忠实义务,并以此判定劳动者的社交媒体行为是否超出言论自由边界及是否合法。雇主对劳动者社交媒体言论行为采取的惩戒措施应符合比例原则。

劳动者在职竞业限制义务属性之辨 下载:44 浏览:383

江锴 《法学学报》 2019年1期

摘要:
在我国,在职竞业限制义务究竟属于劳动者的法定义务、默示义务还是明示义务,理论界与实务界的观点截然有别。依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则和原则并不能证成在职竞业限制是劳动者的法定义务。忠实关系理论一方面证明了不同类型的劳动者应履行的忠实义务内涵存在差异,在职竞业限制义务的承担主体不应包括普通劳动者,另一方面揭示了不同类型的劳动者谈判地位的悬殊,将在职竞业限制定性为劳动者的法定义务或默示义务欠缺公正。故此,立法应当以任意性规范的方式明确在职竞业限制的明示约定义务属性,将义务承担主体明确限定在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范围内,并允许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在职竞业限制违约金。同时应认可用人单位将在职竞业限制义务纳入规章制度,以用人单位的合同解除权为威慑,提升在职竞业限制义务的履行效率。

情绪表达潜规则对组织内部员工情绪耗竭的影响——以情绪表达策略为中介 下载:54 浏览:400

关涛 环亚琴 晏佳敏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组织内部员工的工作内容主要围绕同事展开,组织一般对其无明确的情绪表达要求,因而他们有表达自我真实情绪的自由。但出于人际交往和工作沟通的需要,组织内会存在多种形式的情绪表达潜规则约束。为了揭示情绪表达潜规则导致内部员工情绪耗竭的作用路径,文章以资源保存、认知失调和自我损耗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组织内情绪劳动者的"情绪表达潜规则—情绪表达策略—情绪耗竭"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研和数据分析,证实了积极情绪潜规则可推动员工采用深层扮演策略,使内心感受和外在情绪保持一致,减少了情绪耗竭。而消极情绪潜规则会抑制员工情绪的深层扮演,并助长表层扮演来伪装情绪,造成情绪资源流失,最终导致情绪耗竭。研究还证实了组织内的情绪劳动者在表达情绪时,虽然可同时采用深层与表层扮演两种策略,但由于情绪资源有限,他们对两种策略的选择偏好显著负相关。

论我国劳动者休息权的法律保护——以超时加班常态化为视角 下载:90 浏览:1256

曹梦茜 《争议解决研究》 2023年12期

摘要:
面对如今“工作996”的时代,劳动者加班变成一个越来越趋近于常态化的局面。通过上年度劳动者加班时间数据的调查,从社会因素、用人单位因素及劳动者个人因素三个方面分析造成加班常态化的成因。研究劳动者休息权的法理基础,通过对比域外及域内法律对劳动者休息权的保护规定。对于目前我国劳动者休息权保护的法律规定方面,还需要从立法层面和具体实施方面做出更加完善的要求。

浅析我国劳动者休息权法律保障机制 下载:95 浏览:1246

杜晋川 《争议解决研究》 2023年10期

摘要:
休息权是指劳动者在享受劳动的过程中,有为保护身体健康,提高劳动效率,根据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有关规定,而享有的休息和修养的权利。我国不同层级的立法对休息权做出了不同形式的规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休息权规范体系。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理论界与实务界以及普通公民对休息权及其法律保障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这一方面体现了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不断觉醒,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合法权益的保障,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劳动者休息权的法律保障机制在目下社会急剧转型的过程中已暴露出诸多问题,因此,要对我国现有的劳动者休息权法律保障机制从立法、执法等领域加以完善。

细析工会在劳动合同法中的权利及作用 下载:125 浏览:1723

王涵 《争议解决研究》 2022年12期

摘要:
《劳动合同法》将工会权利和作用放在了突出的位置,力图通过工会权利的运用和工会作用的发挥使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关系达到权利与义务的平衡,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本文结合法理理论,重点结合《劳动合同法》法律条文的内容,深入细致分析工会的权利和作用以及实现的条件,进一步引导各方对工会社会地位的重视与思考。

论劳动法的演进与实践价值 下载:123 浏览:1802

董妍姝 《争议解决研究》 2022年7期

摘要:
本文对劳动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首先回顾了劳动法在国外及我国的发展历程,包括起源、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等。接着通过多个劳动法案例分析,明确了虚构工作经历被辞退、建筑公司拖欠工资、未签正式劳动合同等情况下的法律处理。主要论述劳动法的演进以及通过案例分析劳动法存在的价值及作用。

浅谈劳动合同法中的劳动者违约责任制度 下载:158 浏览:2676

申文娟 《争议解决研究》 2021年6期

摘要:
劳动合同法作为我国劳动法律的核心制度,针对劳动关系中各方人员自身的权利与义务进行了明确划分,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劳动者自身的合法权益,在保障社会稳定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就业。对此,本文针对劳动合同法中的劳动者违约责任制度展开分析,明确各方在违约过程中相应承担的责任,实现劳动合同的公平、公正性,进而增强劳动者的责任感。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劳动者培训的收入效应研究 下载:240 浏览:2861

李玮 《中国城镇》 2023年6期

摘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环境下,增加农民收入并不可仅仅依赖农业生产率的增加,而应该采取措施提升农户的人力资本水平,除基础教育之外,职业培训也是提高农业劳动者人力资本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文章先是叙述了农民目前的学习情况,然后实证研究了学习对农民的作用。

论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护——以反疾病就业歧视为视角 下载:694 浏览:3899

马梦娇 《法学学报》 2021年11期

摘要:
保护公民的平等就业权是宪法平等原则在就业方面的重要体现,用人单位基于身体健康状况原因采取的区别对待、排斥、限制等行为,严重损害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因此,在现阶段就业歧视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深入分析疾病就业歧视的形成因素,提出现阶段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的保护对策,通过建立反就业歧视制度,保障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和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