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CD147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癌细胞增殖及TGF-β信号通路的影响 下载:33 浏览:239

唐小乔 桑剑锋 张寅 史先彪 苏磊 《肿瘤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观察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在乳腺癌细胞表达及对癌细胞增殖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我院诊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和癌旁组织样本,CD147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检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乳腺癌细胞中CD147蛋白表达,乳腺癌细胞HCC1806中转染siRNA后检测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和TGF-β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乳腺癌组织中CD147蛋白表达明显上调(χ2=54.958,P<0.001)。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相比,乳腺癌细胞中CD14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F=10.841,P<0.001)。与对照组相比,转染CD147-siRNA后第2d和3d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t=5.029和5.316,P=0.007和0.006),同时TGF-β、磷酸化SMAD家族成员3(p-Smad3)和转录因子E2F(E2F4)蛋白水平明显升高(t=7.934,10.427和9.985,P=0.001,<0.001和0.001),而Myc家族蛋白c(c-Myc)蛋白水平明显下降(t=10.137,P=0.001)。[结论]乳腺癌中CD147表达明显上调,CD147可能通过抑制TGF-β/Smad3信号通路来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乳腺癌中CD147表达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鼻咽癌螺旋断层放疗与常规调强放疗剂量学及对唾液腺保护的分析 下载:20 浏览:409

王孔成 李双双 刘娟 高山宝 闫婧 《肿瘤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比较鼻咽癌在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与常规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两种治疗计划中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及唾液腺的剂量。[方法 ]收集2015~2016年行放疗的31例鼻咽癌患者,将定位数据及靶区勾画信息分别传输至Tomotherapy TPS工作站及Elekta Pinnacle TPS工作站进行调强计划设计,比较两个治疗计划的适形度指数、均匀性指数及唾液腺平均剂量、腮腺D50等指标。[结果]螺旋断层放疗计划与常规调强放疗计划比较,适形度指数(P<0.001)与均匀性指数(P<0.001)均有明显优势。腮腺的受照射剂量在常规调强放疗计划中更有优势(右侧P=0.01,左侧P=0.001)。腮腺D50在两组放疗计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侧P=0.671,左侧P=0.156)。螺旋断层放疗计划中颌下腺的平均剂量明显降低(右侧P=0.007,左侧P=0.007)。[结论]两组放疗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相较于传统调强放疗计划,螺旋断层放疗在鼻咽癌治疗中有更好的靶区剂量覆盖,剂量均匀性,在颌下腺保护优势明显。

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技术对乳腺BI-RADS4类病变的诊断价值 下载:24 浏览:226

曹秋月 周玮珺 孔文韬 吴敏 《肿瘤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评估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vitual touch imaging quantification,VTIQ)对BIRADS 4类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50例BI-RADS 4类乳腺病变的VTIQ值,以病理结果为标准,绘制ROC曲线,确定良恶性诊断的VTIQ最佳阈值,校正BI-RADS分类,分析VTIQ校正前后诊断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150个病变中良性76个,恶性74个。BI-RADS分类诊断乳腺病变良恶性ROC曲线下面积为0.807,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58%(62/76)、74.32%(55/74)、78.0%(138/150)、76.54%(62/81)和79.71%(55/69)。乳腺恶性病变的SWV值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0.001),诊断良恶性的最佳阈值SWV为4.09m/s,校正后ROC的曲线下面积为0.884,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79%(69/76)、90.79%(69/74)、92%(138/150)、93.24%(69/74)和90.79%(69/76)。[结论 ]VTIQ有助于诊断BI-RADS 4类乳腺病变,优化穿刺适应证的选择。

腋窝淋巴结转移与乳腺癌超声征象的相关性分析 下载:22 浏览:233

项文静 于鹏丽 吴敏 《肿瘤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肿块的超声征象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09例,共109个病灶的声像图特点及临床资料(淋巴结转移阳性组43个,淋巴结转移阴性组66个)。利用单因素(t检验、Pearson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个超声征象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得出能够提示淋巴结转移的声像图特征,绘制最大径的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最大径及高回声晕在淋巴结转移阴性、阳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的肿块较阴性组更大,出现高回声晕的比例更高;(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块最大径、高回声晕及微钙化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密切(t=3.183,χ2=5.353,χ2=3.438;OR=1.662、3.476、2.843;P均<0.05)。绘制肿块最大径的ROC曲线,得出最佳临界值为1.85cm。位置、血流分级等征象对判断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提示作用。[结论]乳腺癌的高频超声表现对术前准确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有重要提示作用。

压力性损伤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下载:2 浏览:248

夏冬云 史婷奇 陆巍 陆瑶 程建平 傅巧美 吴玲 2020年1期

摘要:
研发压力性损伤(pressure injury,PI)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探讨其在临床PI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研发小组,构建PI领域知识库和护理文书数据库,设计人机交互规则,以实现动态评估预警、智能判读推荐、实时监测分析等功能。比较该系统应用前后PI入院风险评估及时率、预防措施落实与风险评估合格率、护理记录缺陷率、医院获得性PI发生率和高风险患者医院获得性PI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应用PI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后,PI入院风险评估及时率从84.78%提高至95.94%,PI预防措施落实与风险评估合格率从90.15%提高至99.13%,PI护理记录缺陷率从16.42%下降至8.70%,与应用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系统应用后,医院获得性PI发生率和高风险患者医院获得性PI发生率均下降。结论 PI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为护士提供准确、客观的决策依据,提高了护理质量及管理效率。

影响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猝死的因素及护理对策 下载:61 浏览:297

杨燕 熊剑秋 《中国护理学报》 2018年10期

摘要:
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猝死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帮助患者更好的过渡到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22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猝死的高危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22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术前猝死16例,死亡率7.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手术等待时间、缺血并发症是增加患者术前猝死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通过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术前猝死高危因素,并给予重视高龄患者,缩短手术等待时间,控制心率、血压、镇痛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使患者能顺利进行手术,以减少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术前死亡率。

金黄色葡萄球菌β-内酰胺酶表型检测方法比较 下载:85 浏览:505

陆瀚文 周万青 张之烽 沈瀚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评价几种金黄色葡萄球菌β-内酰胺酶表型检测方法的差异。方法收集自动化仪器检测青霉素最小抑菌浓度(MIC)≤0.12和≥0.25μg/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38株和15株。分别采用青霉素抑菌圈边缘试验(P1、P10)、头孢硝噻吩显色试验和"四叶草"试验检测β-内酰胺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blaZ基因,并以基因检测方法为标准,评价几种检测方法的差异。结果 38株MIC≤0.12μg/mL的菌株中有2株抑菌圈直径(P10)为27 mm。检出blaZ基因阳性菌株15株,分别为2株青霉素MIC=0.12μg/mL和13株青霉素MIC≥0.25μg/mL的菌株。15株blaZ基因检测阳性菌株青霉素抑菌圈边缘试验均为阳性,敏感性为100%;头孢硝噻吩显色试验和"四叶草"试验阳性各14株,敏感性为93.3%。38株blaZ基因检测阴性的菌株中,"四叶草"试验阳性3株,特异性为92.1%;头孢硝噻吩显色试验和青霉素抑菌圈边缘试验阳性各为2株,特异性为94.7%。结论几种常见β-内酰胺酶表型检测方法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临床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影响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猝死的因素及护理对策 下载:68 浏览:355

杨燕 熊剑秋 《临床医学杂志》 2018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猝死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帮助患者更好的过渡到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22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猝死的高危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22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术前猝死16例,死亡率7.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手术等待时间、缺血并发症是增加患者术前猝死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通过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术前猝死高危因素,并给予重视高龄患者,缩短手术等待时间,控制心率、血压、镇痛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使患者能顺利进行手术,以减少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术前死亡率。

原位肾低温灌注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的护理 下载:66 浏览:398

张小青 王良梅 《中国护理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探讨原位肾低温灌注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4年12月2015年9月19例行原位肾低温灌注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评估,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并做好术前准备、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及并发症护理等围手术期护理。结果:19例患者均手术顺利实施,术后未发生肾衰竭。术后1例患者继发出血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后好转。19例患者住院时间8~25 d,平均14.5 d。术后随访40~90 d,肾功能稳定,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密切监测患者术前术后的生命体征,周到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是原位肾低温灌注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患者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原位肾低温灌注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的护理 下载:69 浏览:341

张小青 王良梅 《临床医学杂志》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原位肾低温灌注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4年12月2015年9月19例行原位肾低温灌注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评估,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并做好术前准备、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及并发症护理等围手术期护理。结果:19例患者均手术顺利实施,术后未发生肾衰竭。术后1例患者继发出血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后好转。19例患者住院时间8~25 d,平均14.5 d。术后随访40~90 d,肾功能稳定,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密切监测患者术前术后的生命体征,周到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是原位肾低温灌注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患者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应用流体血栓清除系统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 下载:10 浏览:464

王丽翁 艳敏 朱洁 乔彤 傅巧美 2018年2期

摘要:
总结14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用流体血栓清除系统的护理要点,包括:运用修正的日内瓦评估量表对急性肺动脉栓塞形成进行风险评估,围术期水化疗法的精细管理与肾功能的保护,导管溶栓期间分级实施预防组织及脏器出血的护理,使用下肢周径测量器评价治疗及护理效果。本组10例治疗后静脉均恢复通畅,4例血栓清除效果不理想,进一步行导管溶栓术。

健康教育用于急诊输液患者中对依从性的影响 下载:57 浏览:549

殷丽萍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在提高急诊输液患者依从性方面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3年1月至6月于某三甲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输液患者200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人。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指导,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干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患者的依从性,包括服药依从性、复诊依从性和健康行为依从性。结果干预组在服药依从性、复诊依从性和健康行为依从性方面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诊输液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其依从性,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和预后。

肺粘液上皮样癌2例并临床分析 下载:293 浏览:2304

童静植 《临床医学杂志》 2021年7期

摘要:
目的:通过回顾2例肺粘液上皮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临床医师对这种少见肿瘤的认识。方法:总结2例手术确诊肺粘液上皮样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术后病理等资料,并总结、回顾相关文献。结果:肺粘液表皮样癌是一种较少见的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可有咳嗽、咳痰、咯血等阻塞性肺炎相关症状,手术切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术后根据患者病理类型进行不同的术后治疗。结论:肺粘液表皮样癌是一种较少见的肺部恶性肿瘤,根据恶性程度不同可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二者临床预后具有差异,临床医师需对高危组患者仔细甄别,加强术后随访。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