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发展新理念的推广:尼克松政府与1972年人类环境大会 下载:24 浏览:224

靳小勇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8期

摘要:
南北方国家间在环境与发展问题上的理念差异,是1972年人类环境大会磋商的关键所在。在大会筹备阶段,发展中国家将环保与贫困问题相关联,以回应美国为首的北方工业化国家的环保倡议。尼克松政府坚持以不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磋商原则,向与会国强调环境保护的极端重要性。正式会议中,美国代表团积极推广生态主义的环保理念,对发展中国家在援助问题上坚持"有限义务"的立场。尼克松政府在人类环境大会上生态主义环保理念的推广,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可持续发展观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环境治理国家化、环保主义者与美国环境外交的滥觞 下载:37 浏览:321

靳小勇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11期

摘要:
在现代美国环保运动发展的过程中,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决策的科学化取向促成了白宫决策层环保认知的提升,国会立法赋予联邦政府环境治理权责的不断扩张,并从认知与建制两个层面推动了环境治理国家化趋势的形成。在这一趋势下,尼克松政府中的环保主义者首倡性地将环境议题纳入对北约的外交政策议程中,成为20世纪70年代美国环境外交滥觞的重要推力。

俄罗斯史学研究的“帝国热”和帝国史流派——近年俄罗斯史学转型的重大问题 下载:74 浏览:445

马龙闪 《历史教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在最近20年,俄罗斯史学研究出现了帝国转向。一方面,帝国研究热伴随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内政外交变化而出现,其中不乏国际学术界的推动力;另一方面,它又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俄国内部帝国史研究的持续推进相关。这种帝国史流派不仅影响到俄国政坛,而且还演变为主流历史书写。在此基础上,新帝国史也脱颖而出,试图"磨掉"意识形态烙印和东西方差异。

变动与坚守:生计方式转型与白族女性日常生活节奏的个案考察 下载:62 浏览:403

苏醒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
"日常生活节奏"逐渐成为分析少数民族传统生计方式转变中社区适应问题的一个新视角。云南大理N村白族社区传统是井盐制售的社区,历史上依据雨量多少、围绕井盐生产"旺平淡空"4个周期而安排,现在逐渐转变为现今根据旅游淡旺季并以"游客需求第一"为原则而规划的日常生活节奏。然而无论在何种生计方式下,传统性别文化中"勤"这一道德取向始终是当地女性日常生活节奏的主导,为之所持久坚守并通过社会性别分工、女性教育、社会舆论的双向强化等途径内化成为一种"惯习"。正是由于这种对优秀传统道德理念的坚守,使白族女性在面对生计方式的改变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时非但没有因调适不良而陷入生存困境,相反还表现出高度的适应性。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女性社区精英的角色实践——基于云南大理州云龙县N村旅游社区的个案考察 下载:57 浏览:410

苏醒1 田仁波2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3期

摘要:
既往研究中"社区精英"几乎都直指男性,女性由于传统性别文化的原因长期以来都难以进入精英行列。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对云南大理州云龙县N村旅游社区的案例研究表明,社区旅游发展促进了女性社区精英的产生和成长,N村女性社区精英从传统"持家能手"发展到"经济能人",从地方性知识的"无意识传承者"到"策略性使用者"以及社会关系网络的积极拓展者、"讨论网"的成功运用者等角色。可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能够为农村地区的妇女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机遇和平台;当地妇女的全面发展又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这一"互为助力"的逻辑理路,为进一步正确认识农村女性社区精英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阻碍、科学把控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女性发展问题提供案例借鉴。

明代整体丝绸之路视野下的云南大理 下载:65 浏览:415

万明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6期

摘要:
在整体丝绸之路的视野下,一方面,明代云南大理是南方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连接的重要节点,是中国丝绸之路对外交往的汇合点或称枢纽。这表现在南方丝绸之路主要包括的云贵川三省中,惟有从云南可以出境通往外洋,与海上丝绸之路直接相衔接,海贝就是最好的证明。大理以通行贝币而著称,以明末贝币为白银替代、海上丝绸之路极大发展而成为全球史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明朝大理人李元阳撰《黑水辨》,提出"澜沧江即《禹贡》黑水说",经过徐霞客亲历考察而验证,无异揭示了云南大理在西北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上互通互联的重要地位——丝绸之路多元网络的一个重要节点和核心区。以上两方面在以往的丝绸之路研究中为学界不同程度地有所忽略,应该切实加强研究。

吐鲁番绿洲乡村振兴与坎儿井保护协同策略研究 下载:73 浏览:448

苏春雨 李琛 王力恒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3期

摘要:
新疆吐鲁番独特的文化遗产坎儿井地下水利工程与吐鲁番绿洲村落有着紧密的依存关系,然而在地球环境变化、人类技术进步及乡村不断发展的今天,坎儿井与绿洲村落的关系正在发生改变,居民生产生活与坎儿井水源的密切联系逐步因取水技术变革而被打破和弱化,导致坎儿井数量的急剧减少,绿洲传统文化面临衰落。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坎儿井保护与吐鲁番绿洲乡村振兴有着共同的需求与目标,本文立足于梳理坎儿井保护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内容,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要求,结合坎儿井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五个方面的吐鲁番绿洲乡村振兴策略,包括:(1)根据保护分区引导乡村布局,(2)通过高品质生产推进农业现代化,(3)结合坎儿井的综合利用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4)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分配构建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5)利用坎儿井非物质文化遗产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实现坎儿井保护与乡村振兴共赢的目标。

千年古桥与传统村落的依存关系修复与可持续发展 下载:68 浏览:381

王敏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8年8期

摘要:
文章以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泉州洛阳桥的环境提升为例,探索基于文化遗产与村落社区依存关系的可持续发展方式。通过对福建省泉州市洛阳桥、两个传统村落社区的历史互动、依存关系演变的认知,以综合环境提升为契机,重建遗产与社区的关联,恢复社区对遗产缺失的信任,唤醒社区传统意识,助力社区的自主守护,实现遗产、环境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创新文化遗产和传统村落"环境整治"的概念与方法,将短期的、外在的形象美化深化为整体的、长效的、内在的品质提升,并借此实践遗产与社区"依存关系修复"的技术策略。

云南省马拉松运动队组织文化建设历史研究 下载:215 浏览:2055

董国健 杨青凌 《历史教学研究》 2023年7期

摘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内容分析法,以云南省马拉松队组织文化为研究对象展开查研究,对云南省马拉松队组织文化建设相关经验和模式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探索。结论:云南省马拉松队组织文化是普适性强的优势体系;云南省马拉松队组织文化建设过程中形成了运动队物质基础、制度构建、行为引导和队员的思想升华;云南省马拉松队优秀运动队组织文化,充分发挥文化功能,提升运动队软实力。

汉语人称代词背后的性别与文化历史研究 下载:165 浏览:2008

​谢佳明 《历史研究进展》 2022年4期

摘要:
“单数的they”作为一种新式的第三人称单数代词,被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字典Merriam Webster评为2019年年度词汇,这可以看作是包括英语在内诸多欧美语言的“性别中立”运动的缩影。本文回顾总结了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的发展历程,从唐代开始“他”作为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的出现,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她”的出现,都是汉语自我发展以适应社会文化的过程。而当下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仍然存在着一些缺憾,比如男性的“他”经常越俎代庖地占据了女性的“她”的部分使用范围,以及在一些特殊情况和特殊人群的需要新的代词来作为一种非二元性别身份的自我表达。本文认为当下的汉语在“她”字之后,仍然有继续创新的必要性——从语言开始,从一个新的代词用法开始,或许就能使整个社会文化与个体思维更加性别平等。

初中历史有效性教学研究 下载:305 浏览:2916

樊有盛 《历史教学研究》 2022年12期

摘要:
由于当前科技不断发展以及国民经济技术水平的飞快提升,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变得愈来愈大。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当前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改革,我们对于初中历史高等教育更是越来越倾注着越来越多的心血。所以,老师们就需要更加重视对中学生的历史教学。并通过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所面临的困难研究,对当前初中历史有效性教育问题展开了一些研究。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初探 下载:217 浏览:2904

​彭升 《历史研究进展》 2021年1期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高中历史教学角度,分析了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研究性教学策略 下载:294 浏览:3690

黄海文 《历史研究进展》 2021年1期

摘要:
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还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都是主要与关键人物,只有加强两者的合作与联系,在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探究中,才能获取更多的历史知识、生活经验、学习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立足于高中历史教学角度,分析了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研究性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