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抽象力”:《资本论》的“认识论” 下载:65 浏览:426

白刚 《哲学研究进展》 2020年8期

摘要:
近代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转向",并不是表面的"认识对象"的不同和区分,而是"认识方式"的不同和区分,也即一种从"客体性逻辑"到"主体性逻辑"的"认识逻辑"的根本转换和"认识主体"的时代凸显。在此基础上,《资本论》的认识论革命,必须在"认识论转向"而不是"认识论断裂"的意义上才能理解:它既不同于古典政治经济学非批判的"抽象实在论",也不同于古典哲学非批判的"抽象辩证法",而是将二者有机结合的"批判的和革命的"辩证法——"抽象力"。正是借助于"抽象力",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资本论》才能既超越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直观抽象",又超越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辨抽象",深入把握和具体分析作为商品交换关系背后所掩盖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独特"认识对象"。唯此,《资本论》才能对作为政治经济学"轴心"的"资本和劳动的关系"做出科学的说明,才能揭开笼罩商品世界的一切"魔法妖术"和全部神秘性,最终破解"抽象"之谜,使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获得其完全的意义。

劳动的张力:从斯密、黑格尔到马克思 下载:84 浏览:476

白刚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5期

摘要:
在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史上,斯密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赋予了劳动以现实性维度,但斯密仅将劳动当作实现资本增殖的手段,故把劳动区分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黑格尔完全站在国民经济学的立场继承了斯密的劳动观,但他唯一承认的只是"精神劳动",虽然他赋予了劳动以超越性维度,但他的劳动观只是对劳动价值论的"观念性模仿",他只看到了"劳动的积极方面"而看不到"劳动的消极方面"。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在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结合的基础上,揭示和论证了从"异化劳动"到"自由劳动"的"劳动解放"的全面意义,从而建构了取代"资本政治经济学"和"精神现象学"而实现人之自由个性的"劳动政治经济学"。

哲学命题、习俗与共同体 下载:20 浏览:418

李大强1 陈莉莉1,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6期

摘要:
哲学命题缺乏判定真假的可靠依据,通过比较哲学命题与日常语言中的语句,可以发现哲学命题的独特之处。我们在使用语言时,成功地遵守某种规则,这是何以可能的?通过比较维特根斯坦的早期哲学和晚期哲学中的经典论述,可以发现某些重要的结论。遵守规则依赖于特定的习俗—共同体,从这个视角出发可以说明哲学命题的独特性。

平等与责任 下载:20 浏览:410

姚大志1 张茜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2期

摘要:
对于当代政治哲学和正义理论,平等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核心问题。在"福利平等"引发的关于平等的争论中,表面的起因是昂贵偏好,深层的原因则是责任。在对"福利平等"的批评中,"福利机会的平等""基本善的平等"和"资源平等"都认识到,一种合理的平等主义应该把责任的考虑纳入其中。虽然这些平等主义理论试图解决昂贵偏好和责任引发的问题,但是它们的解决都存在某些问题,而且这些解决方案与其自身理论之间也存在内在的不一致。这种情况把我们从政治哲学引向了道德哲学。在道德哲学的思考中,我们通过对"偏好的合理性"和"责任的根据"的深层分析和论证,得出两个结论:第一,昂贵偏好本身是不合理的;第二,人们应该对自己拥有的昂贵偏好负有个人责任。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