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MiR-410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下载:63 浏览:457

高大1 吕爱娥2 苏伊拉1 韩东海1 李慧娉1 《肿瘤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检测miR-410与HMGB1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的影响,探讨miR-410在多发性骨髓瘤致病中的作用。[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及细胞中miR-410的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用于分析HMGB1蛋白表达水平;CCK8实验和Boyden侵袭小室实验分别用于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及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用于检测miR-410与HMGB1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重组质粒构建及细胞转染调节相关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通过建立裸鼠异位移植瘤模型,在体验证miR-410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 Mi R-410在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及细胞中表达均下调(P<0.01),而HMGB1表达均上调(P<0.01)。Mi R-410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P<0.01)。Mi R-410通过与HMGB1的3’UTR作用,负向调控HMGB1的表达。Mi R-410通过下调HMGB1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和侵袭(P<0.05)。Mi R-410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移植瘤小鼠肿瘤生长(P<0.05)。[结论] Mi R-410通过负向调控HMGB1表达,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和侵袭,从而抑制肿瘤发生发展。

基于整体性治理视阈的内蒙古科技资源整合与共享研究 下载:34 浏览:222

任博1,2 田雨3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0年11期

摘要: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进步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紧密结合,是促进科学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而推动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及其现代化的原动力,而科技资源整合与共享则是优化区域科技资源、提升科技资源效能以及发挥科技资源优势推动区域科学技术进步的根本途径。如何有效整合与共享区域科技资源,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推进区域科技创新、经济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以整体性治理理论及其方法为研究视阈和分析框架,对内蒙古科技资源整合与共享问题进行研究,通过现状检视、问题分析和原因探寻,提出内蒙古科技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整体性治理对策和建议。

基于AHP的城市边缘区医疗卫生设施服务评价——以呼和浩特市榆林镇为例 下载:56 浏览:372

郭丽霞1 张新敏2 《中国城镇》 2020年3期

摘要: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与乡村的过渡地带,人口、经济、用地和建成环境等均有别于城市或乡村,公共服务环境更为复杂,设施配置不均、建设标准缺失、服务资源浪费与缺位等现象同时存在。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边缘区榆林镇为例,将可服务于该地区的城市核心区和边缘区医疗卫生设施作为研究对象,从居民角度出发,以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GIS空间分析为基础,以层次分析法构建基础建设、设施规模、服务能力和外部环境为指标的医疗卫生设施评价体系,解析影响其医疗卫生服务的相关要素,提出以满足居民需求为目的的城市边缘区医疗卫生设施差异化配置、保障机制等建议。

基于AHP的城市边缘区医疗卫生设施服务评价——以呼和浩特市榆林镇为例 下载:56 浏览:371

郭丽霞1 张新敏2 《中国城镇》 2020年2期

摘要: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与乡村的过渡地带,人口、经济、用地和建成环境等均有别于城市或乡村,公共服务环境更为复杂,设施配置不均、建设标准缺失、服务资源浪费与缺位等现象同时存在。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边缘区榆林镇为例,将可服务于该地区的城市核心区和边缘区医疗卫生设施作为研究对象,从居民角度出发,以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GIS空间分析为基础,以层次分析法构建基础建设、设施规模、服务能力和外部环境为指标的医疗卫生设施评价体系,解析影响其医疗卫生服务的相关要素,提出以满足居民需求为目的的城市边缘区医疗卫生设施差异化配置、保障机制等建议。

南海卫星遥感海表湍流热通量资料的评估 下载:77 浏览:59

荀学义1 胡泽勇4 崔桂凤5 张和平3 胡英华2 杨保成6 《气候变化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基于ERA-Interim逐月再分析资料及同期高原和我国西北干旱区观测站温度与降水资料,分析高原季风与西北干旱区气候的关系,对比高原典型强弱季风年平均大尺度环流和水汽输送条件的差异,探讨高原强弱季风年西北干旱区气候差异形成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高原季风与我国西北干旱区气候相关关系显著;高原强弱季风年对应的大尺度环流和垂直环流系统存在明显差异;水汽条件和抬升条件好坏与降水量多寡配合得较好,即强高原季风年,高原北部边缘水汽条件和抬升条件更有利于降水,而弱高原季风年,高原北部边缘水汽条件和抬升条件偏差,对应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

青藏高原季风对我国西北干旱区气候的影响 下载:69 浏览:36

荀学义1 胡泽勇3 崔桂凤4 张和平5 胡英华2 杨保成6 《气候变化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基于ERA-Interim逐月再分析资料及同期高原和我国西北干旱区观测站温度与降水资料,分析高原季风与西北干旱区气候的关系,对比高原典型强弱季风年平均大尺度环流和水汽输送条件的差异,探讨高原强弱季风年西北干旱区气候差异形成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高原季风与我国西北干旱区气候相关关系显著;高原强弱季风年对应的大尺度环流和垂直环流系统存在明显差异;水汽条件和抬升条件好坏与降水量多寡配合得较好,即强高原季风年,高原北部边缘水汽条件和抬升条件更有利于降水,而弱高原季风年,高原北部边缘水汽条件和抬升条件偏差,对应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35 浏览:190

梁晓东 《中国电气工程》 2025年4期

摘要:
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使得我国各行业发展迅速,对于基础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在现代化的城市发展中,传统的电气工程管理控制技术已经逐渐落后,管理效率低下的同时还经常会出现人为原因导致的差错,而电气工程代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居民日常生活的基础水平,因此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方面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使原本需要人为干预的操作可以通过计算机的自动分析完成自动操作,在改善了控制效率的同时还可以降低错误率。

探索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有效性设计途径 下载:43 浏览:496

段娇 《中国音乐学报》 2025年1期

摘要:
对学龄前的儿童进行音乐教育,不应该只是简单地传授音乐理论,而是要注重对儿童的过程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重心放在儿童对音乐作品的听感与体验上,许多教师以此作为自己的教学目的,引导儿童深入地感受到音乐作品的精神内涵,并引起儿童对音乐作品的共鸣。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步骤,音乐是一种无处不在的艺术,它可以促进儿童的创造性和想像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儿童的情绪管理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儿童可以体验到音乐的美好,学会欣赏、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感情,同时,在幼儿接触音乐的初期,也可以锻炼他们的听觉、语言和协调性,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大单元教学方法探析 下载:46 浏览:807

高瑛 《中国音乐学报》 2024年10期

摘要: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小学音乐课程,已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是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重要教育策略。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创新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提高音乐课堂人才培养质量,本文探究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方法,从单元主题教学的落实出发,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

火电厂钢煤斗二氧化碳气体消防配置比较 下载:91 浏览:511

吕松力1 李昌明1 斯琴2 《电力技术学报》 2018年4期

摘要:
由于火灾问题的日益严重,燃煤发电厂成为消防工作的重点监控单位。电厂工艺系统复杂,建筑型式多样,配套的各种消防措施繁多,各种消防设备的协调问题突出,因此有必要对电厂消防系统进行系统比较分析。而气体消防配置存在很多不明确和空白的地方,为此针对低压二氧化碳系统惰化保护钢煤斗进行分析,为电厂消防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浅谈 下载:280 浏览:2820

范文仙 《中国音乐学报》 2022年1期

摘要:
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之下,老师要严格地遵循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将改革的各项任务有效落实和完成。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升级,不仅仅要将基础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对学生的音乐赏析水平进行培养和提升,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样也可以确保学生的健康发展。

浅谈竖笛合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意义和开展方法 下载:384 浏览:1526

刘项明 《当代音乐研究》 2022年7期

摘要:
音乐教学理念在不断创新发展,由单一的教学方式到积极引用乐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以及对音乐的感知。深入分析后,民族性、综合性、参与性、自然性、即兴性、大众性成为主要特征。在应用时,还要适当加入竖笛的学习与练习过程,促进学生在享受音乐课堂“美的历程”的同时提高审美素养。围绕竖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审美素养培养展开了研究,旨在促进学生审美能力不断提升。

电力工程技术问题和施工安全研究 下载:83 浏览:843

欧阳子正 《电力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力工程技术质量及施工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要密切关注相关技术应用及完善,确保整体施工安全稳定性,以确保电力工程能呈现出应有效能。

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幼儿审美能力培养研究 下载:199 浏览:1526

胡格吉其其格 《中国教育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幼儿园美术教育在培养幼儿审美能力上独具优势。它不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对幼儿观察力、感知力和创造力的全面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孩子们能够发现美的元素,感受美的魅力,进而激发创造美的欲望。这种教育形式不仅提升了幼儿的审美能力,更为他们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浅谈如何提升小学音乐学习兴趣 下载:452 浏览:2499

段娜 《当代音乐研究》 2021年5期

摘要:
小学是学生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本文立足于小学音乐教学角度,分析了提升小学音乐学习兴趣的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心脏康复治疗在心肌梗死后高危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复发率和再入院率上的作用 下载:118 浏览:1529

伊乐呼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2期

摘要:
心脏康复治疗是心肺康复治疗的主要形式,本文旨在探讨心脏康复治疗在心肌梗死后高危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复发率和再入院率上的作用,首先结合相关的实践案例展开探索,继而提出通过运动训练、心理干预和加强教育指导等综合干预措施,帮助心脏病患者提高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最后对心脏康复治疗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和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心脏康复治疗在心肌梗死后高危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河套灌区红花适宜播种期和密度的研究 下载:24 浏览:486

李彬瑞1 温晓亮1 靳存旺1 范霞2 苏化州3 段玉4 《农业学报》 2018年12期

摘要:
红花耐旱、耐盐碱、耐寒、抗病,喜欢阳光充足、气候干燥的条件,河套灌区特别适宜红花的种植。为了明确红花的适宜播种期和种植密度,2017年在五原县轻度盐碱地开展了红花的种植密度和播种期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红花的株高影响不大,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茎粗有显著影响,4月5日播种的茎粗最粗,种植密度越稀茎粗越粗。在河套灌区播种期为4月5日时,红花花丝产量和籽实产量均最高,随着播种期推迟产量降低。种植密度与红花花丝产量和籽实产量之间均呈较好的二次抛物线相关关系,获得最高花丝产量和籽实产量的种植密度分别为9.13万株/hm2和9.28万株/hm2。为了采摘方便,采用宽窄行种植更好,即采用1.2 m地膜,1膜4行,膜上行距30.0 cm,膜间行距60.0 cm,株距25.0 cm,既保证了种植密度,又方便采摘。

三抗体夹心酶联试剂盒中南芥菜花叶病毒阳性对照替代物研制 下载:51 浏览:488

赵世恒1 高润蕾2 张光3 李雪娇4 云晓鹏5 《农业学报》 2018年9期

摘要:
在研制的南芥菜花叶病毒三抗体夹心酶联(TAS-ELISA)检测试剂盒中,山羊抗鼠多克隆抗体能够起到很好的阳性对照作用,具有替代侵染性的南芥菜花叶病毒的功能,可以监控整个酶联反应体系是否正常工作,避免了检疫性南芥菜花叶病毒扩散到环境中去,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验证了研究的可行性。

不同加倍方法对玉米单倍体加倍效率影响 下载:66 浏览:534

张坤明1 逯晓萍1 薛春雷1 董婧1 李俊伟1 韩平安2 张瑞霞3 李美娜3 《农业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玉米单倍体和DH系的研究以及应用越来越被重视,但单倍体加倍效率低致使其利用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该研究通过对比不同方法(自然加倍、浸种法、浸芽法、注射法)不同处理对玉米单倍体的加倍效果,以期探索出较好的单倍体加倍方法。结果表明:自然加倍率较低,仅为2.5%;相比浸芽法、注射法,浸种法加倍效果尤为突出,且0.2%浓度的秋水仙素,浸种处理12 h效果最佳,其植株成活率、散粉率、结实率分别达到了78.57%,57.14%,19.64%。

3种核果类果树病毒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下载:70 浏览:519

赵世恒1 王吉腾2 李雪娇3 高润蕾4 云晓鹏5 《农业学报》 2018年6期

摘要:
根据李痘病毒(PPV)、李坏死环斑病毒(PNRSV)和李矮缩病毒(PDV)3种检疫性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在建立各种病毒单个RT-PCR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多重RT-PCR反应条件,初步建立了同步检测这3种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体系。结果表明:3对引物特异性较强,分别可以扩增出172,675,945 bp的目的片段,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为同时检测多种检疫性病毒提供了参考。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