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TRIZ理论裁剪法的筷子储存盒设计 下载:39 浏览:303

张简一 卫杜倩 《设计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由筷子储存盒的抑菌和便携问题,提出一种基于TRIZ理论功能裁剪法的创新设计方案;通过产品分析和用户研究分析寻求符合大众需求的产品类型,先对产品原型进行功能分析,找出产品存在的问题,再运用功能裁剪法对原型设计进行改进,得出设计方案;设计出了一款集储存、干燥、抑菌和便携于一体的筷子储存盒,优化人们的健康生活;TRIZ理论功能裁剪法对产品设计的创新有效而快速,为其他领域的设计创新也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很大且广泛的应用价值。

素·减座椅设计 下载:34 浏览:346

沈瞳1 彭静怡2 《设计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设计一款富有文化内涵且满足坐者不同情景下多种坐姿转换的座椅。在大量的调研分析基础上,发掘出以"坐"的行为和"坐"的姿态两个方向展开设计,并围绕"坐"这一行为编织一系列的关系进行设计。造型上以简洁曲线体现简约风格、上下对应结构虚实掩映;功能上可实现坐、卧、倚等动作,具有良好视觉审美效果。以"素·减"为设计理念,能够设计出富有文化内涵且满足坐者不同情景下多种坐姿转换的座椅。

CMF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影响与应用 下载:28 浏览:292

陈俊波 张莉 楚鹏 《设计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中国CMF设计领域发展相对于其他国家起步较晚,CMF相关设计部门人员配备也相对较少,这和欧洲、日本、韩国的一些企业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即深入探析CMF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影响对设计行业有较大的研究价值。通过CMF设计方法探析CMF在产品设计中的影响与应用。对我国现阶段设计行业而言CMF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与较大的研发设计创新空间。

基于肌电分析的动态座椅设计研究 下载:52 浏览:336

金信琴 周辰 《设计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为解决目前市场上的座椅产品缺少对久坐过程中用户姿态变化的关注,不能有效减缓久坐疲劳、纠正坐姿的现状。通过进行人机分析以及肌电实验探究了常见的静坐姿势与进行坐姿矫正的动态坐姿在久坐过程腰部肌肉活动水平的变化,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了座椅产品创新设计。实验证明,动态矫正不良坐姿的座椅设计策略能够有效缓解久坐疲劳纠正不良坐姿,根据该策略进行的座椅设计能够避免前倾坐姿出现同时减少久坐对腰部肌肉活动水平的影响,从而纠正了不良坐姿,减缓了久坐疲劳程度。

基于用户体验的校园净水机的设计研究 下载:65 浏览:333

史耀军 张博翔 《设计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设计出一款方便在校大学生使用的净水机,保证学生在饮用水方面的需要。基于用户体验的设计方法,因为净水机是每天必需的一个设施,需要考虑学生的日常习惯和取水习惯,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际调研来制订设计方案。得到了解决办法以及符合饮水需要的三维饮水机模型。此次设计的净水机可以满足学生的日常饮水需求。

基于用户体验下的VR模拟滑雪器概念设计 下载:35 浏览:197

张简一 任伯晨 《中国设计》 2020年3期

摘要:
模拟滑雪器借助于虚拟传感(VR)技术,真实还原模拟滑雪场景。为保证滑雪运动的真实性,分析用户体验得出需求,提出了新型可实现多维度滑雪运动模拟的模拟滑雪器构想。针对该类滑雪器中关键硬件机构自平衡踏板结构进行了系统设计,从而满足模拟滑雪装置偏转、俯冲、避障等多项滑雪技巧。通过Rhino3D NURBS软件绘制了其三维模型,利用Rhino3D NURBS软件模拟了滑雪中X、Y、Z轴方向运动,验证了机械传动的有效性。虚拟现实技术与多维度硬件结构设计相结合,由滑雪主机、VR虚拟现实场景及其多维度脚踏板构成设计可以实现多感官交互效果。该设计结合头戴式VR设备达到手眼一致、身临其境的效果,是一种新型模拟滑雪器的概念设计。

CMF在医疗产品上的应用及展望 下载:41 浏览:287

张莉 李禹 莹梁爽 《中国设计》 2020年2期

摘要:
探究CMF设计在医疗产品上的应用及发展。对市场上现有的医疗产品进行案例分析,结合用户体验对医疗产品的CMF设计进行分析。把CMF设计更多应用于医疗产品,不断地提升用户体验,是未来医疗产品设计的大方向之一,需要设计师不断地探索CMF设计在医疗产品上的应用。

基于荣成市海洋文化的海产品品牌与包装设计 下载:42 浏览:466

杨东宇1 张莉2 《设计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增长,国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市场规模也随着人们消费需求不断扩大,各地特色产品的品牌层出不穷,品牌形象设计也在逐步发展。然而,在品牌规模扩大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品牌设计风格却千篇一律,品牌宣传与发展受到越来越多制约,因而企业需要一种能够体现产品特点并发扬自身文化的包装设计。本文通过考察并分析荣成市地域文化特点,凝练出荣成的海洋地域文化特色,并将其融入到设计实践中,给出了荣成市海产品品牌和包装设计方案。

基于联合标注和全局推理的篇章级事件抽取 下载:71 浏览:405

仲伟峰1 杨航1,2 陈玉博2 刘康2 赵军2 《中文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事件抽取可以帮助人们从海量的文本中快速、准确地获取感兴趣的事件知识。然而,目前事件抽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单一句子中抽取事件,由于事件构成的复杂性和语言表述的多样性,多数情况下多句才能完整地描述一个事件。因此,从篇章中抽取出完整的结构化事件信息,显得更有价值和意义。该文首先利用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序列标注模型联合抽取句子级事件的触发词和实体,与独立进行实体抽取和事件识别相比,联合标注的方法在F值上提升了1个百分点。然后利用多层感知机判断实体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最后,在句子级事件抽取的基础上,利用整数线性规划的方法进行全局推理,融合句子级事件信息,实现篇章级事件抽取,与基线模型相比,这种基于全局推理的篇章级事件抽取在F值上提升了3个百分点。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及对策研究 下载:55 浏览:368

宋克迪 简雯雯 刘清华 魏玲 《电子商务进展》 2018年11期

摘要: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市场广阔,交易对象遍布全球,进入市场门槛低,运营成本低利润空间大,且有政府出台的政策不断支持。但在诸多优势的背后,我国跨境电商依旧存在尚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一系列对策。

植入式神经微电极 下载:83 浏览:424

杨丹1 刘妍1 钟正祥1 田宫伟1 樊文倩2 王宇3 齐殿鹏1 《新材料》 2020年2期

摘要:
神经电极是实现人体和外部机器间信息融合的关键界面器件,是脑科学、生物电子医疗等前沿领域的技术核心。早期出现的神经电极以金属材料和半导体材料为主,这两类材料具备优越的导电性能,但其硬度远高于生物组织(相差四个数量级以上),生物兼容性差,易引起生物组织的排异反应,导致电极失效,并且在植入和使用过程中也容易对生物组织造成损害。近年来,人们尝试利用导电聚合物、水凝胶以及碳纳米管等柔性材料替代早期的金属、半导体等刚性材料,实现柔性生物电极的制备,以解决电极与生物组织间模量不匹配的问题。从而开发出低阻抗的电极-组织界面,最小化电极植入过程中对生物组织的创伤,保证植入电极长期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了其导电性,这对于精准的神经电刺激以及高质量记录神经电生理信号来说都至关重要。目前研究的神经电极多以柔性植入式为主,它将新兴材料、微加工技术与神经工程相融合,显示出优于其他神经电极的特性,在疼痛抑制、脑机接口、人体假肢等方面获得多项成果,在临床应用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归纳了植入式神经微电极的研究进展,主要从刚性神经微电极、神经电极柔性化、可拉伸柔性神经电极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分析了刚性植入式神经电极存在的问题,并引出基于新型材料的柔性植入式神经电极,提出优化方案的同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制备性能优异且稳定的植入式神经电极提供参考。

基于云模型的汽车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下载:59 浏览:349

田红娜 孙钦琦 《当代管理》 2020年6期

摘要:
从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出发,结合汽车制造企业的特点与经典高频指标,通过评价指标的海选、初选、理性补充三个步骤构建汽车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云模型评价法的五个步骤: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化、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各指标的云模型、建立多层综合评价云模型、判断综合云模型是否为最终的评价云模型。为验证该评价框架的可行性和适用性,选取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评价框架能够为有效评价汽车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水平进而制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纳米金属有机骨架ZIF-90的制备及载药性能研究 下载:88 浏览:465

董鸿 孙晓君 张欣 杨豆豆 王雪亮 张凤鸣 《新材料》 2018年7期

摘要: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是由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通过自组装过程杂化生成的一类具有周期性多维网状结构的多孔材料,在催化、传感、气体储存和载药等方面均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采用一种新的实验方法(超声-搅拌法)并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制备了粒径在300nm以下的ZIF-90纳米材料,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粉末X射线衍射(XRD)确定了金属有机骨架的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确定了材料的形貌和粒径。ZIF-90纳米药物载体装载和释放抗癌药物5-氟尿嘧啶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材料装载药物的能力最高可达1.245g/g,药物缓释时长达15h,释放率达到95%以上。该药物载体在不同pH值下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药物载体可在接近肿瘤细胞的酸性条件下通过骨架坍塌的方式快速释放药物,具有肿瘤靶向传递药物的能力。

基于生态位态势的家电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路径选择研究 下载:40 浏览:333

石博 田红娜 《当代管理》 2018年5期

摘要:
基于理论分析和文献回顾,对家电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构建家电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生态位态势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家电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生态位态势评价。提出家电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的三个备选路径,进而构建了创新路径选择矩阵模型,并最终确定了家电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的路径。研究发现:我国家电制造业在绿色工艺创新过程中应该选择自主创新为主、合作创新为辅的创新路径。

不同温度与供氮水平下丛枝菌根真菌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 下载:12 浏览:228

刘婷婷1 刘智蕾1 宋佳媚1 赖雨秋1 于彩莲2 彭显龙1 《土壤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能够促进植物的矿质营养吸收,是其提高宿主低温抗性的主要机制之一。本文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对接种与不接种AM真菌的水稻设置2个施氮(30 mg L-1与80 mg L-1)处理,培养至有效分蘖临界期时,进行温度(15℃与22℃)处理,研究在不同温度与供氮条件下接种AM真菌对水稻生长与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降低了水稻对N、P、K、Ca、Mg以及微量元素的吸收,抑制了水稻的生长,但AM真菌促进养分的吸收。在低氮水平下,接种AM真菌水稻地上部N、P、Mg、Zn、Mn含量分别较未接种水稻高11.71%(P <0.05)、12.96%(P <0.05)、7.69%(P <0.05)、26.29%(P <0.05)、26.67%(P <0.05);在高氮水平下,与未接种AM真菌水稻相比,接种水稻地上部N与K含量分别高10.60%(P <0.05)与6.42%(P <0.05),但对其它营养元素的吸收影响较小。由此可见,AM真菌能够促进低温胁迫下水稻养分的吸收,且低氮水平下对水稻营养改善作用更为显著,高氮反而抑制了真菌的促进作用。 还原

语义自编码结合关系网络的零样本图像识别算法 下载:76 浏览:405

林克正 李昊天 白婧轩 李骜 《人工智能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为了解决零样本图像识别中传统模型容易出现投影域移位问题以及提高距离相似度度量的鲁棒性,提出关系网络改进语义自编码器的零样本识别算法.基于语义自编码器构建图像视觉特征和语义向量之间的特征映射,并将重构向量与对应向量真值进行级联后送入神经网络,最终利用输出的标量给出预测类别.实验表明,相比传统距离度量方法,文中算法在AWA、CUB和Image Net-2数据集上的识别率均有所提高,在某些数据集上语义-视觉的投影效果优于反向投影.

改性硫氧镁水泥耐水性及孔结构研究 下载:73 浏览:410

李振国 郑淇水 刘博 张贤圣 郭洋洋 姜黎黎 《建筑技术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为了研究改性硫氧镁水泥的耐水性能和孔结构,对不同配合比水泥试件在常温下的孔结构及浸水前后的抗压强度进行试验,并使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改性硫氧镁水化产物浸水前后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掺入柠檬酸能提高硬化水泥石中孔孔含量,细化孔径提高MgO∶MgSO4的摩尔比、掺入柠檬酸或粉煤灰能降低孔隙率。

基于区域建议网络和残差结构的导丝跟踪 下载:74 浏览:436

刘市祺1 孙晓波1 谢晓亮2 侯增广2 《人工智能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X光影像导航成为提高机器人介入手术操作精度和安全性的关键突破点.因此,文中提出基于区域建议网络、残差结构和Canny边缘检测的导丝跟踪框架.在图像标定方面,采用多尺度标记策略,使检测网络可以学到更准确的特征.在图像增强方面,采用多滤波器融合策略,增加导丝的可识别性,提高跟踪准确率,改善系统鲁棒性.选取22组X射线视频序列进行实验,验证文中算法在速度、准确率及系统鲁棒性方面的优势.

稳定系统中的惯性MEMS的频率响应 下载:93 浏览:489

江彤1 钱雪峰2 《电路系统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无人飞行器安装的监控设备、海上微波接收机、车辆安装的红外成像系统传感器以及其他仪器系统都需要具有稳定的平台,以达到最佳性能,但它们通常在可能遇到振动和其他类型不良运动的应用中使用。振动和正常车辆运动会导致通信中断、图像模糊以及其他很多行为,从而降低仪器的性能和执行所需功能的能力。通过对稳定系统的分析,研究稳定系统中的惯性MEMS的频率响应。

三维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研究现状 下载:31 浏览:333

王钊 岳红彦 俞泽民 高鑫 王宝 王婉秋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7期

摘要:
三维石墨烯具有多孔网络结构、大的比表面积、高的导电性、优异机械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作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电极材料在检测生物分子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电极材料。本文综述了三维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最新的研究进展。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