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现实主体的生成:从欲望到需要 下载:45 浏览:316

毛林林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10期

摘要:
对比于当代哲学的欲望理论,马克思的欲望与需要理论仍有其难以逾越的高度,从而值得认真研究发掘。本文从黑格尔的欲望结构入手分析欲望主体的生成机制及其困境,从中引导出费尔巴哈如何以感性为桥梁将抽象的理性主体转变为感性的存在主体的逻辑,在此基础上阐述并论证马克思基于欲望发展出的、具有直接维持生物生命存在的现实性和指向人自身能力自由发展的理想性双重层面的需要理论,以及以此为基础发展出的实践目的论相较于其他理论的优越性。

在哲学视域下领会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下载:73 浏览:277

李银 《物理进展》 2020年9期

摘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教育实践上的应用,培育核心素养就是建设适应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从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站在哲学的高度,从不同角度研究的教学论完全相通,"ETA物理认知模型"是"学习进阶理论"的细化,用于指导物理教学实践更易操作。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视域下的实践具体化和实践叙事问题 下载:92 浏览:431

刘宇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3期

摘要: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强调理论研究要符合实践的现实性,实践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是因为,任何具体实践都是通过整合诸多异质性因素来完成一件事情,就此而言,它不同于通过运用普遍概念而构成的抽象理论。因此这种实践思维方式以实践的具体性为起点。实践的具体化是事情的完成过程,是一个叙事过程,即为"实践叙事"。一个具有完整结构的叙事将行动与事件等异质性因素整合为一个叙事统一体。它为实践赋予确定的特殊意义,提供范导作用。实践叙事既是实践筹划的起点,也是实践反思的对象。

哲学视域下的人工智能假设探析 下载:59 浏览:401

闫坤如 2019年10期

摘要:
人工智能与哲学紧密联系,人工智能中的算法与逻辑学密切相关,智能机器的意向性问题与心灵哲学相关等等。但人工智能发展之初学者关心的是技术问题,对哲学思考略显薄弱,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澄清其哲学基础,扫清人工智能发展的技术障碍都需要深入思考其哲学问题,才能有利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同时推动哲学研究的进步。

哲学视域下课堂文化的问题与重构 下载:89 浏览:493

王露 《国际教育论坛》 2018年9期

摘要:
当前我国课堂文化存在缺乏关注学生个体,缺少师生对话,忽视师生知识共生,缺少教育智慧等问题。基于哲学视域,针对课堂文化中存在的问题,学校与教师应对课堂文化进行重新建构。课堂应该形成师生双主体的对话文化、共享文化、学习文化、合作文化、研究文化、生成文化。课堂文化应走向四个应然的状态:平民关怀转向终极关怀、单向度课堂走向共生课堂、师道权威走向师生对话、教育技能转向教育智慧。

儿童哲学视域下哲学思维启蒙教学探究 下载:158 浏览:1712

粟建毅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12期

摘要:
儿童哲学思维启蒙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哲学思维具有原生性,它源自于儿童具有天生的好奇心,而反思精神,批判精神,创新精神作为儿童哲学的三大重要课题,能够帮助我们探究哲学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必然性。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并启发学生进行哲学思考,形成哲学思维。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