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用户体验及运动追踪的可穿戴设备创新设计 下载:49 浏览:382

张淼1 綦晓倩2 李咏梅2 《设计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通过对现有可穿戴运动设备的调查和分析,突破现有的记录步数和跟踪睡眠功能,旨在打造一套针对街舞、轮滑等街头运动及瑜伽、舞蹈的新的运动方式。从开放、娱乐、创新、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重新定义一套可穿戴运动设备,包括戴在手腕、脚踝上的运动姿态追踪设备以及放在地面上的动态追踪摄像机,二者结合实现高精度的动作和姿态捕捉;重新定义交互方式和反馈形式,增强运动过程中人与机器的互动。

基于BIM和物联网的装配式建筑施工作业安全预警平台的建立 下载:50 浏览:372

邹小伟 张丹 马辉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6期

摘要:
基于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机械设备、预制构件及施工人员间存在的安全问题,利用建筑信息模型和物联网技术,构建了装配式建筑安全预警平台。首先通过对安全预警平台进行需求分析和系统功能设计,通过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危险源进行事故树分析,得到装配式建筑施工危险来源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不安全环境。针对这3个危险源,基于BIM和物联网技术建立安全预警平台3个子系统:数据收集子系统、数据传输子系统和安全预警子系统。同时,在BIM模型中相应区域以红绿黄色显示。结果表明物联网和BIM结合,可以快速、准确地对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危险源进行预警。

旧城住区更新改造中提升公众参与有效性的路径研究 下载:65 浏览:382

马辉1,2 黄梦娇1 王素贞1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8期

摘要:
公众有效参与旧城住区更新改造有利于协调开发商、政府以及当地居民之间的关系,保障各方利益,避免冲突事件。针对旧城住区公众有效参与更新改造,从分析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关键影响因素着手,系统分析参与主体和参与方式对旧城住区改造公众参与的协同影响,深入揭露参与主体与参与方式之间的内在关联,建立先确定参与方式后确定参与主体的公众参与组织框架,并提出具体的实施路径。

BIM在PPP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25 浏览:316

李锦华 张增召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2期

摘要:
PPP模式和BIM技术正在重塑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在阐述PPP模式和BIM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BIM和PPP模式的契合性;基于信息管理的视角,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BIM应用于PPP项目实施全过程,通过对PPP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采集,建立BIM信息平台、BIM设备运维管理系统及运营监测系统,分析PPP项目信息流动方向,设计PPP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模型,实现信息在PPP项目全生命周期高效集成应用,推动建筑信息模型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应用,促进PPP项目持续健康发展。

基于熵值-主成分分析的环境治理公众参与水平评价研究 下载:69 浏览:491

任志涛 党斐艳 《中国环境保护》 2020年5期

摘要:
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熵值法相结合的方法,以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各个途径为数据依据,先通过数学变换和降维得到新的指标并算出分值,再通过熵值法赋权,对31个省市的公众参与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华东地区公众参与水平最高,后依次是中南、西南、东北和华北地区。以此结果为基础提出制定个性化环保政策、提升政府环境治理能力和提升公众环保意识3条建议。

二维MoS2纳米材料及其复合物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下载:30 浏览:317

刘阳1 张新波1 赵樱灿2,3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水处理及资源化技术的开发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作为一种典型的类石墨烯结构的二硫化钼以其层状结构和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在众多纳米材料中受到重点关注。本文梳理和归纳了二维二硫化钼纳米材料及其复合物在水处理中吸附、膜分离、催化、抗菌和检测等方面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其在吸附和膜分离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实现对水中各种离子、染料、抗生素、致病菌等多种环境污染物的高效去除。最后,对二硫化钼及其复合物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作出了评价,探讨其未来发展方向以及面临的挑战,以期为解决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紧缺等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材料和技术手段。

二维MoS2纳米材料及其复合物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下载:33 浏览:329

刘阳1 张新波1 赵樱灿2,3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水处理及资源化技术的开发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作为一种典型的类石墨烯结构的二硫化钼以其层状结构和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在众多纳米材料中受到重点关注。本文梳理和归纳了二维二硫化钼纳米材料及其复合物在水处理中吸附、膜分离、催化、抗菌和检测等方面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其在吸附和膜分离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实现对水中各种离子、染料、抗生素、致病菌等多种环境污染物的高效去除。最后,对二硫化钼及其复合物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作出了评价,探讨其未来发展方向以及面临的挑战,以期为解决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紧缺等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材料和技术手段。

宅基地流转背景下旅游型乡村发展策略研究——以天津蓟州区小穿芳峪村为例 下载:83 浏览:265

张戈齐 丛品 《中国城镇》 2018年11期

摘要:
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乡村建设和振兴已成为中国现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宅基地是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但目前宅基地资源浪费、资产权益受损等问题严重阻碍乡村建设的发展。同时,乡村旅游作为乡村建设中的主导新兴产业,也面临着发展瓶颈。在"三权分置"推进宅基地流转的趋势下,本文针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旅游型乡村宅基地流转新模式,研究了通过宅基地流转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机制,认为旅游型乡村宅基地的资本化可推进土地资源、合作资本、运营模式的深入挖掘,提出了宅基地资本化促进乡村旅游升级发展的思路,并以天津市蓟州区小穿芳峪村为例对其进行了案例研究,从而得出旅游型乡村用地集约化、土地资产化、土地运营市场化的发展策略。

混凝土的微生物腐蚀:机理、影响因素、评价指标及防护技术 下载:89 浏览:459

高礼雄1 丁汝茜1 姚燕2 荣辉3,4,5 王海良4 张磊3 《新材料》 2018年8期

摘要:
混凝土的微生物腐蚀不仅会使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与微生物新陈代谢形成的生物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石膏和钙矾石,而且会使混凝土中的水化硅酸钙(C-S-H)发生分解,生成不溶且无胶结作用的胶体,从而造成混凝土性能的劣化。因此,本文从混凝土的微生物腐蚀机理、影响因素(材料和环境)、评价指标(腐蚀速率、H2S吸收速率、化学成分)和防护技术(混凝土改性、保护涂层和生物灭杀技术)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国内外混凝土的微生物腐蚀研究现状,以期引起国内学者对混凝土微生物腐蚀的关注。

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在DOM制作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84 浏览:480

高伟1 陈玄1 闫浩2 袁楠1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9年5期

摘要:
无人机高精度航测技术迅速发展,使数据获取效率以及数据获取精度大大提高。采用固定翼无人机平台ZW-3B低空无人机及与之配套的载荷、地面控制设备,在飞行前对设备进行测试和航线规划、采集测区信息,对现场勘察后采集了研究区域范围内的野外数据,获取了该区域范围满足精度要求的影像资料和数据信息。通过Pix4Dmapper软件进行空中三角测量获得初图,然后对数据做镶嵌线编辑等后期工作,最终获得了1∶1 000DOM成果图,分析了其精度,所得影像满足精度需求。该方法相对于传统方法更加安全简洁,获取的数据精度高,最终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数字正射影像的制作中是可行的。

基于虚拟仪器和单片机的实时温度采集与控制系统 下载:10 浏览:346

鲁维佳1 潘玉恒1 果颖2 何冠敏1 李杨1 《传感器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设计开发了基于单片机技术、传感技术、虚拟仪器和无线传输的温度采集和控制系统。以Pt100作为温度传感器,STC89C52单片机作为硬件控制芯片,通过数据采集卡USB-6251将采集的温度数据上传至上位机,上位机以LabVIEW软件作为开发平台,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显示、报警及分析处理。该系统实现了对温度的采集和控制,所需硬件少、可扩展性强、开发与维护费用低,能基本满足目前生产领域的温度测控需求,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

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下载:163 浏览:1404

赵帅 《中国教育研究》 2023年8期

摘要:
在全国人民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孕育出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无私奉献,谱写了抗击疫情的伟大赞歌,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挖掘抗疫精神蕴藏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找出抗疫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探索将抗疫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引导大学生成为有担当、有责任、能奉献的当代青年。

基于学生满意度的高校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研究 下载:22 浏览:214

李吉桢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5期

摘要:
高校辅导员工作评价是检验辅导员工作效果的重要手段。目前,各高校都制定了辅导员工作评价方案,积极开展评价工作。然而,在工作实际中,我们也发现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如多个评价主体使用同一指标体系、评价发展性功能削弱、量化评价较多质性评价较少等。从学生满意度的视角来评价辅导员工作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高等院校的满意度,对进一步完善高校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基于农业全产业链的农业碳排放及减排对策分析——以天津市静海区为例 下载:131 浏览:1360

李慧 冯波 许钟檀 宋世政 林路 杨月 《农业研究进展》 2023年10期

摘要:
本文基于农业全产业链从农业生产种植、农产品加工、运输和消费四个环节对天津市静海区农业全产业链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并对碳减排进行对策研究。结果显示:天津市静海区农业碳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实现碳中和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天津市静海区农业碳排放测算及碳中和对策研究 下载:135 浏览:1409

岑汶蔚 程许菲 董雅萌 苏皓洁 王晓阳 李秋 《农业研究进展》 2023年3期

摘要:
本文从农地利用、农田土壤、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四个角度对天津市静海区农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对碳中和进行对策研究。结果显示:天津市静海区农业碳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实现碳中和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京津冀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 下载:86 浏览:928

朱柳君 周可心 苏怡 王文慧 卫昕瑞 《中国经济》 2024年11期

摘要:
数字经济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数字经济如何促进区域创新水平的提高备受关注。本文选取京津冀三省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测度三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基于2010—2021年三地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数字经济规模的壮大和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是我国的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三地发展不平衡;数字经济水平对区域创新水平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革命文物资源视角下的“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融合分析 下载:79 浏览:933

梁丽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10期

摘要:
本文以革命文物资源为视角,以“思政小课堂”作为基本研究支点、“社会大课堂”作为实践延伸,将革命文物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作为基本遵循,为学术研究革命文化,特别是天津革命文物资源的思政元素挖掘提供了全新视角,有助于在“大思政”的视角下,深入挖掘“课堂小思政”教学典型性和“社会大课堂”实践实效性,以“两个课堂”相互融入目标导向,通过不同维度的融合分析,进而丰富天津革命文物资源的思政元素内涵研究,推动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大思政协同育人体系。

基于翻转课堂的《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教学模式设计研究 下载:124 浏览:1542

张贞 么相姝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3年1期

摘要:
基于对《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以翻转课堂为切入点,从课前自主学习模块、课中教学模块和课后巩固和反馈评价模块三方面修正传统教学模型,并对导学案、实践活动和课后评价关键环节进行设计,旨在通过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学习学习积极性和改进教学效果。

“绿色”和“低碳”理念下的建筑节能设计策略研究 下载:181 浏览:1816

冯帅旗 《低碳研究》 2022年4期

摘要:
近年来绿色环保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渐渗透到建筑行业,产生了绿色建筑的新模式。伴随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理念的贯彻实施,促使建筑设计方式做出更深入的转变。建筑能耗逐年增大,建筑节能形势严峻,因此建筑设计必须顺应低碳、绿色和生态的发展趋势,突破传统建筑的标准及框架,积极融入低碳和绿色环保理念,减少传统化石能源的利用,通过多种节能策略来实现建筑节能和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对“绿色”和“低碳”理念下的建筑节能设计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提升专业技能,助力乡村振兴”——以天津城建大学为例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站平台搭建 下载:206 浏览:2016

杨扬 高万豪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2年12期

摘要:
高校受助学生这一群体有其明显的独特之处,相对于其他同学而言是高校日常管理的重点对象之一。结合脱贫攻坚的背景来看,受助学生的成长成才不仅仅是个人的事,需要进行多渠道、多平台进行联合培养,结合我国资助管理良好的发展趋势和贫困生日益增长的成长发展需求对资助内涵的优化提出了新要求,发展型资助育人的方法亟需创新,以满足新时代人才战略,实现贫困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本文以天津城建大学为例,通过学校自身资助体系的优势,培养多支乡村振兴志愿团队,深入乡村,服务乡村,构建人才振兴导向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发展型资助育人的导向作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